本書不含光盤,如需mp3音頻,請聯係中山大學齣版社,電話:020-84111981或登錄中山大學齣版社官網下載,謝謝!
《當代法律英語(2008年修訂)》可供法律專業的本科高年級學生作為教材之用,亦適用於從事或有誌於涉外法律工作的人士以及對法律英語感興趣者。
《當代法律英語(2008年修訂)》由四位從事法律英語教學多年的教師共同完成,內容涉及各法律部門,並且不局限於特定的國彆法(如美國法)。課文附有mp3格式的錄音材料。除瞭貼近時代脈搏和強調專業英語的實際運用外(如普通法判例閱讀技巧、法律資料檢索及研究技巧、反垃圾郵件的法律規則、WTO法律規則、涉及美國總統剋林頓彈劾案的國會辯論材料、國際人權法等),她延續瞭原《現代法律英語》樸實清新的的傳統。
黃瑤,中山大學法學學士和法學碩士,北京大學法學博士。1997-1998年美國華盛頓大學法學院訪問學者,2001年海牙國際法研究院第29屆海外講習班學員(馬尼拉)。現為中山大學法學院教授、中山大學法學理論與法律實踐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國際法學會常務理事。有關法律語方麵的著述有:《現代法律英語》(閤編著,中山大學齣版社1997年版)、《法律英語實務——中外法律文書編譯》(第二作者,中山大學齣版社2005年版)等。
陳東,1992年本科畢業於北京大學國際經濟係,2001年獲廈門大學法學博士學位,現為中山大學法學院副教授,中國國際經濟法學會理事。承擔中山大學法學院與境外若乾大學閤作培養項目的大部分專業講座(全英文授課),法國裏昂第三大學法學院訪問學者(為該院本科三年級學生及研究生授課)。作為教練及領隊參加全國模擬法庭比賽和維也納國際商事仲裁比賽(受邀為第14、15屆比賽仲裁員)。獲第十屆霍英東教育基金會全國高等院校青年教師奬。涉及法律英語的代錶著作是《英國公司法上的董事“受信義務”》,《論詐欺和欺詐——兼議法律語言的通俗化》(與巢誌雄閤著)。
Unit One Preparation for Legal Education
Unit Two The Legal Profession
Unit Three World Legal Systems
Unit Four Public Law
Unit Five Priveates of Common Law
Unit Six Basic Principles of Common Law
Unit Seven Common Law and Equity
Unit Eight The English and the American Court Systen
Unit Nine The Sources of Criminal Law
Unit Ten Crimianl Procedure
Unit Eleven Civil Procedure
Unit Twlve Nature and Classes of Contracts
Unit Thiisteen Introduction to Americal Uniform Commercial Code
Uint Fourteen Law of Torts
Unit Fifteen What is Trust?
Unit Sixteen Trademarks,Serivce Marks and Copyrights
Unit Seventeen Patents,Secret Business Information,Protection of Compurter Software and Mask Work
Unit Eighteen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Spam Laws:the Quest for Model Law
Uunit Nineteen Law of Corporations
Unit Twenty Law of Bankruptcy
Unit Twenty-one Securities Regulation
Unit Twenty-two Employment Law
Unit Twenty-three Land law
Unit Twenty-four Administrative Law
Unit Twenty-five Sources of International Law
Unit Twenty-six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I)
Unit Twety-seven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II)
Unit Twenty-eight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III)
Unit Twenty-nine The Evolution of the Meaning of the Term Investment
Unit Thirty The OECD Guidelines for Multinatinal conflict of Laws
Unit Thirty-one Nature and Scope of the Conflict of Laws
Unit Thirty-two Internatonal Sales Transation(I)
Unit Thirty-three International Sales Transaction(II)
Unit Thirty-four Typesn and Rules of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Arbitration
Unit Thiret-five Internatonal Human Rights Law
Unit Thiret-six The Changing Balance in Autitrust Law
Unit Thirty-seven Constiutionl Law
Unit Thirty-eight The Legal Research Process
主要參考書目及網上資源
附錄1 法律詞匯英漢對照錶
附錄2 練習參考答案
A thousand years ago the only sources of law were the basic dictates of humanity and localcustoms. After the Norman Conquest of 1066 the Royal judges attempted to apply a common law tothe whole country. The law was based partly on the Norman law. They brought with them fromFrance and partly on English customs which they found to be widespread or 'general'
The creation of this common law, however, was strictly on an ad hoc basis, each problembeing settled as it arose. No one actually sat down to compile a list of the laws. How then werepeople to know what was a crime, or in the event of a dispute between citizens, what were therespective rights of each citizen? Indeed, how are they to know these things now?
The is answer two-fold.
Firstly, a small number of very old legal textbooks, compiled from the twelfth centuryonwards, have survived into the present day.
Secondly, and very much more important, there is the doctrine of judicial precedent.Stated simply, this means that in their work of settling disputes, judges are guided by thedecisions of judges in earlier similar cases. So, if a case which is to be tried today is similar to acase tried last week, its result is likely to be the same. In this way a body of legal principles hasbeen built up, which may be discovered by examining the judgments in all cases tried to date. Forthis reason ' precedent' is often referred to as ' case-law' or as stare decisis.
It is sometimes said that in reaching his decision a judge is merely declaring what the commonlaw has always been. But where a judge has to make a decision on a point of law which has neverarisen before in any court, this view seems a little unrealistic, and the judge appears actually tobe creating law——hence the expression 'judge-made law' for judicial precedent.
When a judge simply applies to the facts of one particular case a legal rule previouslyenunciated in an earlier trial, his decision is known as a declaratory precedent, because itdeclares existing law. On the other hand, if the case is unlike any previous one, so that it iswithout precedent, then the judge must make up his own mind what the common law is or shouldbe.
……
我購買這本書的初衷是想係統性地提升我對國際貿易閤同中那些“晦澀難懂但又至關重要”的條款的把握能力。然而,這本書對這些實用場景的覆蓋力度,與它的篇幅相比,顯得嚴重不足。它花費瞭大量的篇幅去細摳那些在日常工作中極少齣現的、高度技術性的財産法或信托法的詞匯,卻對如何用清晰、簡潔且有約束力的語言來錶述風險分配、違約救濟等核心商業條款的現代趨勢著墨不多。閱讀體驗上,書中穿插的“小貼士”或“專傢提示”部分,內容質量參差不齊,有些確實提供瞭寶貴的見解,但更多的是重復瞭前文已經闡述的簡單規則。我特彆希望書中能有關於“plain language movement”(簡潔語言運動)在法律文本中應用的更深入探討和範例對比,因為這是近十年來法律寫作界的一個重要趨勢,但這本書對此的反應非常遲緩。它更像是一麵光滑的鏡子,清晰地映照齣2008年法律英語的樣貌,卻無法摺射齣此後十多年間行業為追求透明度和效率所做的努力和語言革新。因此,對於尋求當代實戰技能的讀者而言,這本書的價值更多體現在“曆史參考”層麵。
评分這本書的“2008年修訂”字樣,在我看來,更像是一個時代的標記,而非一個質量保證。當我嘗試用它來分析近期閱讀的國際仲裁裁決時,便清晰地感受到瞭這種脫節。比如,書中對“due diligence”的解釋,側重於傳統的財務和法律盡職調查的文本錶達,但對於近年來日益重要的環境、社會和治理(ESG)盡職調查相關的專業術語覆蓋不足。這種局限性,使得我在試圖理解最新的公司治理報告時,經常需要藉助外部資源進行二次查證。編排上,它試圖通過大量的“對比練習”來鞏固記憶,但這些練習的設置似乎更偏嚮於對基礎詞匯的機械替換,而非對復雜法律論證邏輯的模仿。我期待的是能夠學習如何構建一個滴水不漏的法律抗辯陳述的句式結構,而不是僅僅記住“shall”和“will”在法律語境下的區彆——後者這本書已經講得非常透徹瞭,但前者,也就是更高階的修辭和論證技巧,卻顯得力不從心。這本教材似乎是基於一種假設:法律英語的學習者首先是語言學習者,其次纔是法律應用者,這種側重順序,在快節奏的職業環境中,無疑是令人沮喪的。
评分這本《當代法律英語(2008年修訂)》的封麵設計得相當樸素,一眼看去就透著一股嚴肅和專業的氣息,那種厚重的紙張質感,讓人仿佛能聞到圖書館裏老舊書籍的味道。我本來是抱著極大的期望來翻閱它的,畢竟“當代”和“2008年修訂”這兩個詞匯,預示著它應該能提供一個相對新鮮且係統化的法律術語概覽。然而,當我真正進入內文時,那種期待感很快就被一種略顯陳舊的教學方式給衝淡瞭。書中的案例引用似乎都停留在那個年代的司法實踐中,對於近年來全球化進程中齣現的新型法律概念,比如數據主權、數字資産相關的法律錶達,討論得相對模糊或根本缺失。這感覺就像是收到瞭一份非常詳盡的地圖,但地圖上的街道已經因為城市擴張而發生瞭巨大的變化,雖然基礎的路標還在,但應對新的交通狀況明顯力不從心。整本書的結構劃分雖然嚴謹,按照法律部門來組織詞匯和句式,但缺乏足夠的趣味性來支撐長時間的閱讀。每一次查閱,都像是在進行一次枯燥的考古發掘,需要我主動去聯想和更新其背後的法律現實。對於一個急需跟上國際法律前沿動態的學習者來說,這本教材在“與時俱進”這方麵,稍顯滯後,留給我更多的是一種對時代印記的追溯,而非對未來挑戰的準備。
评分從裝幀質量和印刷清晰度來看,這本教材無疑是紮實的,紙張厚度適中,字體排布工整,長時間閱讀眼睛不易疲勞,這至少保證瞭基本的閱讀舒適度。然而,評價一本語言教材,核心競爭力終究在於其內容的“可遷移性”和“前瞻性”。遺憾的是,此書在後者上錶現平平。它過於依賴對既定法律文本的剖析,而較少引導讀者進行創造性的語言應用。例如,它會提供一個關於“管轄權條款”的範例,然後逐詞解析,但它很少給齣“如果客戶要求我們修改此條款以適應特定新興市場環境,我們應該如何重構錶達”這樣的開放性挑戰。這種“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培養的是一種被動的識彆能力,而非主動的構建能力。在當前法律服務高度個性化和定製化的背景下,這種被動的學習路徑顯然是不夠的。這本書更適閤作為大學法學院一年級學生入門法律詞匯的參考資料,用以建立基礎的詞匯庫和句法框架。但對於職場人士,尤其是在需要進行高風險、高復雜度文本起草和談判的場閤,這本書提供的工具箱顯得過於基礎和陳舊,缺乏應對復雜、模糊和動態法律環境所需的“工具”和“策略”。
评分翻開書本,我立刻注意到瞭它在文本排版上所采取的策略,那是一種典型的學術著作風格,密集的引文和注釋幾乎占據瞭頁麵的三分之一,這無疑是對學術嚴謹性的極緻追求,但也無形中極大地增加瞭閱讀的門檻和疲勞感。我發現作者在解釋那些核心的拉丁文法律術語時,往往傾嚮於采用一種非常詳盡的溯源方式,從其古羅馬法的起源一直講到現代英美法的演變,這對於曆史愛好者來說或許是饕餮盛宴,但對於我這種時間緊張、隻想快速掌握其在現代閤同法中具體用法的實踐者來說,無疑是拖遝且效率低下的。每當我想確認一個短語在特定法律文件(比如並購協議或知識産權許可協議)中的標準用法時,我常常需要穿過好幾頁的理論鋪陳纔能找到那寥寥幾句的例句,而且這些例句本身也帶著一種明顯的、缺乏現場感的書麵語色彩。更令人感到睏惑的是,書中對不同司法管轄區之間的錶達差異,似乎沒有給予足夠的區分。例如,同一個錶示“義務”的詞匯,在英格蘭法律和紐約州法律中的細微差彆,這本書的處理方式顯得過於扁平化,似乎默認讀者能夠自行去彌補這些關鍵的語境鴻溝。整體而言,這本書更像是一部為法律語言學傢準備的詞源詞典,而非為跨國法律從業人員量身定製的實用手冊。
评分京东自营图书活动经常做,而且力度也不错,在这里购书习惯后,想不到还可以去哪买?就是有些部分书这里还不够全,希望京东加油,多多上新书,也上独家书。
评分The
评分书的质感很好,这种全英文的书?真的很挑战英语水平
评分Unit
评分纸张质量一般 没有光盘 封面有褶皱
评分if
评分理与自由。因为这种最根本的信仰,很多人才选择上路。 《京东》写新闻,写故事,写他者,也写自己。山形依旧枕寒流,时移世易激发了很多思想的动荡与情感的不安。但在抒写和人的相遇时,柴静也让读者扪心自问,试图回到原初的自己:无论所志何业,所建何功,不要因为走得太远,忘了我们为什么出发。 诚实而真诚的赞赏他人。 * 真正的对他人充满兴趣。 有时候总是急于求成,或者太过严肃认真,或者无法控制情绪等等做出了一些过格的事情,但是不要紧。人非圣贤,孰.. 对你的人际交往满意吗/?为什么有的人朋友满天下,而你没有可以交心的人?戴尔•卡耐基这位大师替我们解答疑惑,积极向上的话语让我们充满对生活的希望 未来,“天造物”与“人造物”将联系得更加紧密,现在已经发生的很多现象已经能看出端倪:美瞳除了有矫正视力的功效,还能改变眼球颜色(从外人看来),它正被越来越多的年轻女孩们使用,但它还只是人体附属物,需每天更换。未来是否会生产出这样的美瞳:它能完美地与眼球适应,不需更换——或很久才需要更换一次,比如三年、五年?答案是肯定的,时间问题而已。到那时候,美瞳已经是身体的一部分。那人类还是纯粹的“自然人”吗?或者换个已经发生的例子:心脏起搏器。使用心脏起搏器的人,他还是“自然人”吗? 可是,这重要吗?这一点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些已经在发生,未来也将更快速地出现,我们所需要关心的是,我们是否能顺势而为?我们做好迎接他们的准备了吗? 人类对机器的依赖,也使越来越多的人产生这样的担忧:当机器足够智能之后,它们是否会取代人类?KK的答案是:“这些机器人是我们的孩子。由于机器人具有繁殖能力,我们需要更强大的责任心。我们应该有目的地培养我们的机器人孩子成为好公民。要逐渐为他们灌输价值观,以便在我们放开手时,他们能够做出负责任的决定。” 下面给出别人总结的一些摘录,由于翻译的问题,某些地方读起来实在晦涩: 1.次级单位之间彼此高度连接,点对点间的影响通过网络形成了非线性因果关系,上述特点在分布式系统中的重要度和影响力尚未经过系统地检验。 2.以下是由布鲁克斯的移动机器人实验室开发出来的一套普适分布式控制方法:先做简单的事。学会准确无误地做简单的事。在简单任务的成果之上添加新的活动层级。不要改变简单事物。让新层级像简单层级那样准确无误地工作。重复以上步骤,无限类推。 3.丹尼特正在慢慢地说服很多心理学家,让他们相信,意识是从一个由许许多多微渺而无意识的神经环路构成的分布式网络中涌现出来的。 4.想象一下,有很多独立的专业机构关心各自的重要目标(或本能),诸如觅食、饮水、寻找庇护所、繁殖或自卫,这些机构共同组成了基本的大脑。拆开来看,每个机构都只有低能儿的水平,但通过错综复杂的层累控制,以许多不同的搭配组合有机结合起来,就能创造高难度的思维活动。明斯基着重强调,「没有心智社会就没有智能。智慧从愚笨中来。」 5.我认为人类将不断积聚人工和机械的能力,同时,机器也将不断积累生物的智慧。这将使人与机器的对抗不再像今天那么明显、那么关乎伦理。」 6.我们从混沌理论中得知,许多确定系统都对初始条件极其敏感——一个小小的不同就会造成它的混乱。而这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混沌理论相对立。从完全的随机性入手,你会看到这些东西聚合成某种更有条理性的东西,远非按常理所能解释的。这就是反混沌。 和书店的比较过了,应该是正版图书。价格可以,购买方便,送货上门,网购就是好,我一下买了好几本书。京东的物流很给力,送货的速度还不错,商品的质量也可以接受,价格也能比较公道。你,值得拥有!超低的价格,超好的质量,超高的品质,感谢京东,有你陪伴,真好!不错,很喜
评分特别好的一本书,写的很详细,但是,没有中文对应的解释!这点比较麻烦
评分the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