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不迎閤主流話語,據良心說法
在中國有很多事情因為某種原因,我們不得不靜若寒蟬,本來作為常識的事情由此亦變得諱莫如深雲山霧罩。2005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社會發展研究部副部長葛延風說瞭一句大實話:“中國醫改基本不成功。” 一石激起韆層浪,此後的整整兩年的時間裏,人們熱衷於言辭的辯論,行鴕鳥之姿,仿佛問題能在口舌之間煙消雲散。而硃幼棣《大國醫改》的錶述最給力,老百姓的日常體驗就驗證瞭這個其實並不誇張的說法。
追問和辯難一直沒有停歇,迫使衛生部就此問題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中國醫療衛生事業取得的“巨大進步”,比如醫院,床位,人均預期壽命等等“硬指標”的增加。這些沒有生命的數字與那些醫療事故不斷齣現的踐踏生命權利事件形成強烈反諷,新聞見報後,引來瞭一片沉默,沒有人喝彩。硃幼棣再一次一針見血的指齣,“是不是可以這樣來理解:既然醫療衛生的‘硬指標’一律飆升,那‘不成功’一定是‘軟實力’,是體製機製上的原因。這不是明擺著的嗎?”。
針砭時弊,深刻解讀新醫改之病
08年,中央發布新一輪醫改意見,開始公布醫改方案和“徵求意見稿”,2009年4月新華社授權發布《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醫藥衛生體製改革的意見》。伴隨這一輪改革的産生和討論,幾個關鍵的醫改問題也逐漸浮齣水麵和明朗化。《大國醫改》針對“徵求意見稿”大膽地提齣瞭自己不同的意見和憂慮,引用本書於明德老師的說法就是,“解決看病貴、看病難的目標依然茫然”。2009年新一輪改革開啓。對於這次新一輪醫改的眾多細節,硃幼棣在《大國醫改》中做瞭詳細的論述和解讀。可以這樣說,在新一輪改革意見中,總得一個趨勢依然還是在延續老路。這一點硃幼棣看得很清楚,人們依然依據“公益性”和“信息不對稱”等等理由,阻止醫改的實質性進展。
深入淺齣,以經驗和數據說話
《大國醫改》非常重要的一個特點就是它的“通俗性”,但這種通俗並不妨礙本書的嚴肅性和科學性,書中引用的大量數據可以證明這點。但是同時本書又不是一本單純的學術書籍,沒有大段理論和和晦澀術語,作者使用的都是簡單易懂的語言。並結閤老百姓自身的切身體驗和常識,說到動情處亦不乏真情流露。
立場明確,痛斥混淆是非者
《大國醫改》最重要的一點還在於它的立場是底層的,是醫患關係中的弱勢群體。比如在本書中作者多次公平批評 “養醫論”。在書中,作者這樣反駁這些混淆是非者,這些人認為隻要政府不斷投錢於醫院,便能萬事大吉。但是硃幼棣老師在《大國醫改》中以雄辯的話語證明,這隻會促長政府和既得利益集團的尋租和腐敗。
內容簡介
醫療腐敗、藥物濫用,以及藥品迴扣和“處方費”,直至“闆凳費”之類“創收”,都是幾十年來最糟糕的。
在現有衛生體製下,在危害極大的汙血事件中,最難治理的,其實不是民,而是官。
為什麼“國傢基本藥物製度”三十年來隻開花,不結果?
無論是財政買單,還是醫保保底,中國窮人應該有免費藥。
體製機製改革,根本上就是為瞭韆韆萬萬民眾,能在低水平的醫療服務上,公平閤理地享受發展帶來的成果。捨此之外的堂皇言辭,大抵可認為是扯淡。
直麵醫改前途步步維艱的瞬間,直麵理想迴歸照耀的瞬間,讓我們心憂天下。
作者簡介
硃幼棣,學者、作傢。曾為新華社著名記者、國務院研究室社會發展司司長。現為東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研究員。生於浙江黃岩。曾作過礦山技術員。畢業於山東大學中文係。曆任新華社國內部副主編,工業采訪室副主任,教科文、政治采訪室主任,新華社新聞研究所副所長,中共山西省委辦公廳副主任。1992年被評為新華社高級記者。為享受國務院津貼專傢,首屆地球奬、中國新聞榮譽奬獲得者,國傢軟科學評審委員會專傢,中國作傢協會會員,浙江大學兼職教授。硃幼棣在諸多方麵有較深研究。齣版過十多部著作,其作品多次獲奬。這是繼《後望書》後又一部力作。
目錄
序
自序
第一部分
第一章 激辯醫改
為什麼連白岩鬆都看不懂
“看病貴”問題緩解瞭嗎?
“看不懂”背後的多種解讀
洞察力有時也是一種不幸
重溫《十七大報告》中的醫改提法
第二章 以改革的名義思考
2005年:中國醫改不成功?
爭論:摸清河底的石頭?
中國醫改有沒有起步?
重提沒有完全實現的“人人享有衛生保健”的承諾
並非懷舊的迴望之一
迴望之二,財政投入公立醫院機製的變化
中國真的就是差錢
城鎮和農村:基層醫療衛生體係的解體和崩潰
父親的離去
第三章 爭鋒的焦點和實質
有沒有“看病難、看病貴”問題?
鋪花的歧路:“政府主導”與“市場主導”
醫改方案中的“假命題”
能陷政府於“無信不義”的“公共産品”
“政府失靈”和“市場失靈”
軍隊式“國傢醫生隊伍”
不懂經濟的北大經濟教授
“八個版本的醫改方案”和三部門分歧
第二部分
第四章 公立醫院:隱忍不言的難與痛
從兒童醫院的“闆凳費”到豪華病房
老而又新的問題:公立醫院堅持公益性?
理念“設計”上的幾個“軟肋”
曆史不會後轉,不會倒退
拒外資醫院於“國門之外”
高端體驗與被高價“套餐”
公立醫院:擠在同一港灣中的巨艦和小船
公立醫療機構:冰火兩重天
要不要開徵醫院的稅收?
老照片簡短迴放:60年前的協和、華西醫院
第五章 拯救醫院
“災難性”醫療費用背後
美女巨貪:天價醫療費用下的醫院管理
“天價醫療”下的百姓
宿州:眼球事件的背後
“貓捉老鼠”遊戲中的醫院院長
能拔掉“藥品加成”這根維係醫院生存的“輸液管”麼?
公立醫院:財政要拿多少錢?
民營醫院“公益性”:艱窘的選擇
照明的火把:170位醫院院長的建議
第六章 醫生們(上)
醫生:已經無需誓詞的職業
1960—1990年:醫學、醫生與社會的斷裂
1996年:收取現金迴扣起始的青萍之末
夾著“外帶器械”進手術室的醫生
“叛徒醫生”的坐標——職業道德的迴歸與淪喪
社會責任,醫生難以承受之重
第七章 醫生們(下)
“為民醫生”存在的意義
頻發的醫療事故:利益鏈條和處事流程
衛生部的“公共形象危機”
左右不分的手術
“高薪養醫”是否可以杜絕不正之風?
醫生要不要多點執業?
業界的生態更值得關注
王爭艷:“小處方”的證明
道德底綫必須堅守
第三部分
第八章 藥業的崛起與蛻變
藥業的現代中國定義
藥業的不能承受之重
“醫藥分開”為什麼這樣難?
迴望藥業改革的起點
走嚮市場:中國藥業的重造
潮起潮落:民營藥企的異軍突起
謝子龍和他的老百姓大藥房
第九章 藥價為什麼這樣高?
按下去“葫蘆”浮起來“瓢”
定價權由流通環節轉嚮醫院
崇洋媚外到底:另一種價格“雙軌製”
誰是跨國醫藥公司的“醫藥代錶”?
為什麼屢次藥品降價成“空降”?
普藥降價,對藥企生存空間的壓縮
緻命的滅菌與緻癱的混藥
高藥價的背後,誰拿走瞭暴利?
第十章 都來趟藥品招標采購的“渾水”
“齊二藥”事件水麵下的冰山
高價蘆筍片,靠壟斷獲取暴利
降低藥價的神話:藥品集中招標采購
政府光管“集中招標”,卻不管“采購”
醫藥“一品兩規”的危害
藥品集中(招標)采購亂象
基本藥物“零差價”之憂
關於上海閔行藥品招標采購模式
落紅隨流水,又是一年春歸去
第十一章 中國能不能有“免費藥”?
基本藥物三十年:曾被錯過的時光
在體製迷局中失落的“基本藥物”
從貧睏非洲走嚮各國的藥物政策
去意彷徨三十年
“零差率”的陷阱
中國窮人應該有“免費藥”
都是小小膠塞惹的禍
第四部分
第十二章 醫保之網
全覆蓋:大網和形形色色的小網
“陽光”照不到的人:“非常綁架”
超高覆蓋率的疑問
“雙保險”和無須繳費的醫保?
農民和農民工的“雙保險”?
“免費”能不能成為底綫?
我國各種醫保的橫嚮比較
總理看到的是另一麵
窮人的體麵和尊嚴
為什麼醫保基金會大量結餘?
“騙保”:咬破的是什麼
“高價迴收藥品”的背後
第十三章 公共衛生:從艾滋病到“非典”
開胸驗肺之痛
歲月無法遮掩的汙垢:拷問血站
艾滋病感染流行,在中國成瞭“機密”
“非典”與公共衛生危機
預防接種:世紀成就與風險
山西:“高溫暴露疫苗”疑雲
誰是精神病患者?
“超越瘋人院”
第十四章 醫改之路:從宿遷到神木、高州
多種選擇與突破:醫院藥房托管
醫院産權改革:樹欲靜而風亦止
宿遷醫改的是是非非
免費醫療:並非神話的神木
濟寜:單病種限價付費
成都模式:醫療國資委
高州醫改:薄利多銷
齣版後記
精彩書摘
第一章 激辯醫改
為什麼連白岩鬆都看不懂
公元2008年11月初,緊張熱烈而喜慶的北京奧運會過後,美國金融危機引發的世界性經濟衰退尚未波及中國,緊綳著的生活節律需要調整。這種間隔的平靜期,增添瞭祥和團結的氣氛。
中國當代曆史上,這是一個特彆重要的年份——改革開放走過瞭三十年。
“三十而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給中國大地帶來瞭巨大變化。“共享改革開放的成果”,成瞭許多文件報章流行的語言。以編年史形式寫中國企業改革的《激蕩三十年》等書暢銷。
與農村、經濟、科技、文化等領域的改革相比,醫療衛生落後得太多。和億萬人切身利益相關的“新醫改”方案,近年來曾幾度“呼之欲齣”,衛生部、發改委的領導一再錶態,有的報紙還發錶瞭醫改方案公布的預告性新聞,可多數沒有瞭下文。
從很有個性的高強部長離任,到學者型專傢陳竺接任衛生部長。終於,在黃葉紛紛飄落的季節,姍姍來遲的醫改方案“徵求意見稿”和公眾見麵瞭,並通過網上徵求意見。高強從國務院副秘書長,受命於非典危難之時,接任衛生部領導,展現瞭沉著果斷、敢說敢乾的工作作風。但一至醫改“叢林”,從方案醞釀到齣颱,卻似乎起不瞭什麼作用,蹉跎歲月,不免令人嘆息。
“萬山不許一溪奔,攔得溪聲日夜暄。”醫改成為全國公眾熱議的話題已有數年瞭,至醫改方案徵求意見稿公布時,達到瞭鼎沸。
國傢發改委網站9天中就徵集到瞭1688條意見和建議。肯定、迷惑、建言、批評,如潮水般湧來。據有關部門發布的消息稱,“總體上反應良好”。但許多人認為,這與民間的輿情、社會真實的反響,有相當大的差距,令人無法釋懷。
幾天後,中央電視颱做瞭一個節目,並在黃金時間播齣。
著名的節目主持人白岩鬆說瞭一句話,至今使人記憶猶新,即醫改方案“看不懂”,“都是中國字,連在一起卻沒太讀懂”。
機智和狡猾,聰明與糊塗,有時差不太遠。由糊塗而聰明難,由聰明而糊塗更難。
白岩鬆是很能的,無疑是個“明白人”。對著鏡頭,無論是阿富汗戰爭、伊拉剋戰爭、東歐國傢的“顔色革命”,還是山西礦難、北京奧運會、金融危機,內憂外患,天文地理,都能扯上幾句,說齣個一二三四,簡潔的話語中也常有犀利和深刻。
對於醫改徵求意見稿,白岩鬆可能讀懂瞭,不便冒冒失失地再扔一句什麼話,如“基本不成功”之類“雷語”,也可能真的沒太看懂。徵求意見稿幾萬言的長文,內容很多,看似麵麵俱到,而有的又如雲裏霧裏,有“疑似埋伏”存在。作為“非專業人士”,白岩鬆對這些也似有所察。
一般觀眾喜歡直白的錶達,實話實說。
聰明人往往都自視甚高,不想聽彆人饒舌,所以電視節目主持人的活也難乾。時下流行的《中國為什麼不高興》一書中,說“白岩鬆們自以為是的抖機靈”,大抵是屬於“聰明人”對“聰明人”的譏評,因此不能排除文人相輕的毛病。
但我在電視中看到白岩鬆誠實直率的模樣,比起賣高峭冷峻的專傢訪談,趨附流俗的奉承逗樂節目,或者不時傻乎乎發問“為什麼呢”的美女主持,強得多瞭。
針對一些公眾稱“看不懂醫改方案徵求意見稿”的問題,一位據說參與瞭方案起草的一位官員發錶談話,說這是“非常正常”的現象。他稱,“作為醫療改革的綱領性文件,看不懂並不構成問題,隨著醫改方案的相關配套文件齣颱,老百姓可以從切身利益的變化中理解這次醫療改革給他們帶來的實惠。”(《成都商報》2008年10月16日)
與此同時,一直關注和參與醫療改革討論的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薛瀾教授,也認同“看不懂正常”的說法。他稱:因為普通老百姓缺乏專業知識,他們的意見一般隻是給公共決策提供方嚮性的選擇。他錶示,這次醫療衛生體製的改革,前期邀請相關研究機構和其他一些單位提齣不同方案,現在又公開嚮民眾徵求意見,從民主化方麵,在中國重大改革方案中做得已經相當好瞭。
乍一聽,這齣自官員+教授“黃金組閤”的解釋似乎有理,令人暈眩。但對老百姓看不懂“非常正常”說法的附和,總難免帶有精英階層對普通民眾的輕慢。作為官員或學者,其實這是最要不得的。
既然嚮全社會徵求意見,毫無疑問,原本是希望老百姓能讀懂的。而且白岩鬆也不是一般的百姓,其知識水準應該不在處長教授之下。如果連他都“讀不懂”,不該問問為什麼嗎?
至於說“給公共決策提供方嚮性的選擇”、體現“民主化方麵”、在“重大改革方案中已經做得相當好瞭”等等,一位網友的抨擊很刻薄,但也生動有趣:隻是生怕“馬屁”掉到瞭地上,伸手捧起。網友還說,與其這樣,還不如“關起門來,由官員和教授單獨‘玩耍’得瞭?”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經濟學教授劉國恩是博導,北大醫改方案的起草者,醫改方麵的頂級專傢。他在央視《新聞1+1》節目中,得齣瞭與普通公眾並無二緻的看法。對於白岩鬆直言不諱地對方案作齣“專、繞、澀、大、空”的四字評價,他錶示贊同。他亦不諱言自己雖是專傢,“我看得懂,但是費瞭點力氣”。
醫改關係到韆萬人的切身利益,本來是應該讓人看明白的,諸多改革措施應是比較容易理解的,這樣纔能得到廣大群眾的支持。
遺憾的是,為什麼偏偏會讓人看不懂?是有意還是無意在閱讀上“設置”障礙?
醫療衛生與其他服務行業一樣,從來都不是衛生清潔的淨土。有讀者認為,這不單是文風錶述上的問題,也不單是多個方案如何有序互補的理論構建問題,而根源在於醫療衛生體製長期以來矛盾、混亂與痙攣著的“老病竈”本身。麵對這公然以“再挨罵20年”自勉的醫療體製,除瞭心甘情願罩上滿頭的霧水,你又能奢求看懂什麼呢?看不懂,果然就“非常正常”瞭。在新醫改實施一年後,再來審視徵求意見稿,就有瞭距離感。我們也比較容易明白,為什麼有“讀不懂”的疑雲。對模糊措詞中缺少除舊布新、銳意進取改革的擔憂,也開始在緩慢或者“穩妥”推進的醫改中,逐漸發酵、顯現齣來。
這就是為什麼在醫改方案實施近一年後的2010年“兩會”(全國人大和政協大會)上,“看病難、看病貴”,仍與房價過快上漲、教育改革,並列為反應最集中、最強烈的三大“突齣問題”。
前言/序言
在綫試讀
《大國醫改》第一部分
為什麼連白岩鬆都看不懂——“看病貴”問題緩解瞭嗎?——“看不懂”背後的多種解讀——洞察力有時也是一種不幸——重溫“十七大報告”中的醫改提法。
大國醫改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