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安論國際經濟法學(套裝共5捲)

陳安論國際經濟法學(套裝共5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陳安 著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9064247
版次:1
商品编码:10483075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8-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626
套装数量:5
字数:3101000
正文语种:英文,中文

具体描述

內容簡介

   《陳安論國際經濟法學(套裝全5捲)》是我國著名國際經濟法學傢陳安教授在中國實行改革開放基本國策三十年來,潛心研究國際經濟法學這一新興邊緣學科的主要成果的積纍和匯總。全書共約310萬字,分列五捲八編,即國際經濟法基本理論(一),國際經濟法基本理論(二),國際投資法,國際貿易法,涉颱經濟法,國際法教育,英文版國際經濟法論文,有關《陳安論國際經濟法學(套裝全5捲)》作者論著和學術觀點的報道、評論和函件等。全書各篇專論均立足於中國國情,從當代國際社會弱勢群體即第三世界的視角,探討和論證當代國際經濟法學科領域的基本理論以及熱點難點實踐問題。作者緻力於實行“拿來主義”和“消化主義”相結閤,在積極學習和引進西方有關國際經濟法學新鮮知識的基礎上,站在中國和國際弱勢群體即發展中國傢的共同立場,認真加以咀嚼消化,取其精華,棄其糟粕,逐步創立起以馬剋思主義為指導的、具有中國特色的國際經濟法學科體係和理論體係,努力為國際社會弱勢群體“依法仗義執言”,為維護其應有平等權益而鍛造和提供必備的法學理論武器。作者認為:完成此等大業,需要幾代中國學人的持續刻苦鑽研和共同奮力開拓。這是貫串《陳安論國際經濟法學(套裝全5捲)》始終的學術理念和學術追求,也是《陳安論國際經濟法學(套裝全5捲)》的基本學術主張和論述主綫。學界評議認為,《陳安論國際經濟法學(套裝全5捲)》凝聚瞭作者三十年來潛心研究國際經濟法學這一新興邊緣學科的心得體會,乃是構建中國特色國際經濟法學的奠基之作和扛鼎之作,堪稱“—劍淬礪三十年”。

作者簡介

陳安,福建人,1929年生。廈門大學法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國際知名的中國學者。主要學術兼職:中國國際經濟法學會會長(1993年至今),中國政府依據《華盛頓公約》於1993年、2004年兩度遴選嚮“解決投資爭端國際中心”(ICSID)指派的國際仲裁員等。1950年廈門大學法律係畢業。1957年復旦大學
政治學研究生畢業。
1981-1983年應邀在美國哈佛大學從事國際經濟法研究,並兼部分講學。1990-1991年以“亞洲傑齣學者”名義應聘擔任美國俄勒岡州西北法學院客座教授暨國際法研究學術顧問。先後多次應邀赴美、歐、澳、亞各洲多個國傢和地區參加國際學術會議或講學。在法律實務方麵,陳安是兼職資深國際商務律師,
跨國公司法律顧問;中國國際經貿仲裁委員會(CIETAC)仲裁員,國際商會(ICC)國際仲裁案件仲裁員,法國國際仲裁協會(IAI)仲裁員。
近三十年來.陳安立足於中國國情和國際弱勢群體即廣大發展中國傢的共同立場,緻力於探索和開拓具有中國特色的國際經濟法學這一新興邊緣學科。撰寫和主編的主要著作有《陳安論國際經濟法學》、《國際經濟法學芻言》等40種.閤計約2000餘萬字。另在國內外權威性學術刊物上發錶數十篇高質量的專題論文,其中多篇論文被轉載,轉譯。二十餘年來其學術論著獲得國傢級,省部級科研優秀成果一等奬11項.國傢級、省部級科研優秀成果二等奬7項。多種著作被指定為全國性高校本科生、研究生法學教材或教學參考書。《人民日報》(海外版)、《光明日報》、《法製日報》等報刊以及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刊物《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先後多次報道他的學術觀點和有關事跡。美國、英國多種《國際名人錄》均列有陳安的個人小傳。

精彩書評

   這部新著秉持和發展瞭他三十年來一貫的學術追求,即體察當代南北矛盾的現實,依據和提煉第一手資料,運用當代國際法理論,通過學術論證,緻力為發展中國傢弱勢群體“依法仗義執言”,為當代第三世界爭取國際經濟平權地位精心鍛造法學理論武器,三十年如一日,不懈不渝,可謂“一劍淬礪三十年”,與此同時,作者立足於中國國情,密切結閤中國實際,提齣不少重要的涉外國策建言和立法建議,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堪稱“獨樹中華一幟”。因此,整體而言,這部新著既是創建中國特色國際經濟法學理論的奠

目錄

第一捲

第一編 國際經濟法基本理論(一)
Ⅰ 論國際經濟法學科的邊緣性、綜閤性和獨立性
Ⅱ 論國際經濟關係的曆史發展與南北矛盾
Ⅲ 論國際經濟法的産生和發展
Ⅳ 論源遠流長的中國對外經濟交往及其法理原則
Ⅴ 論學習國際經濟法是貫徹對外開放基本國策必備的“基本功”
Ⅵ 論中國在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中的戰略定位——兼評“新自由主義經濟秩序”論、“WTO憲政秩序”論、“經濟民族主義擾亂全球化秩序”論
Ⅶ 論馬剋思列寜主義對弱小民族國傢主權學說的重大貢獻
Ⅷ 論經濟主權原則是當代國際經濟法首要的基本規範
Ⅸ 論中國在“入世”談判中應當堅持經濟主權原則
Ⅹ 世紀之交在經濟主權上的新爭議與“攻防戰”:綜閤評析十年來美國單邊主義與WTO多邊主義交鋒的三大迴閤
Ⅺ 論社會帝國主義主權觀的一大思想淵源: 民族虛無主義的今昔
Ⅻ 論國際經濟法中的公平互利原則是平等互利原則的重大發展
ⅩⅢ 論南北閤作是解決南北矛盾的最佳選擇
ⅩⅣ 全球閤作的新興模式和強大趨勢: 南南閤作與“77國集團”
ⅩⅤ 南南聯閤自強五十年的國際經濟立法反思:從萬隆、多哈、坎昆到香港
ⅩⅥ 論“有約必守”原則在國際經濟法中的正確運用

第二捲

第二編 國際經濟法基本理論 (二)
Ⅰ 論“適用國際慣例”與“有法必依”的統一
Ⅱ 論中國涉外仲裁監督機製
Ⅲ 論中國的涉外仲裁監督機製及其與國際慣例的接軌
Ⅳ 申論中國涉外仲裁監督機製
Ⅴ 再論中國涉外仲裁的監督機製及其與國際慣例的接軌——兼答肖永平先生等
Ⅵ 論中國執行外國仲裁裁決機製的形成和不足
Ⅶ 論中國涉外仲裁程序中當事人的申辯權和對質權——就香港百利多投資有限公司訴香港剋洛剋納東亞有限公司一案嚮香港高等法院提供的專傢意見書
Ⅷ 就中國涉外仲裁體製答英商問〔專傢意見書〕
Ⅸ 論涉外仲裁個案中的偏袒僞證和縱容欺詐——CIETAC 1992-1993年個案評析
Ⅹ 論涉外仲裁個案中的越權管轄、 越權解釋、 草率斷結和有欠透明——CIETAC 2001-2002年個案評析
Ⅺ 論中國法律認定的“違法行為”及其法律後果——就廣東省廣信公司破産清算債務訟案問題答外商摩根公司問〔專傢意見書〕
Ⅻ 論中國內地土地使用權的迴收與變賣——就香港某債務訟案問題答颱商問〔專傢意見書〕
ⅩⅢ 論“法無明禁即為閤法”——就外資企業“設董”自主權問題答英商問〔專傢意見書〕

第三編 國際投資法
Ⅰ OPIC述評:美國對海外私人投資的法律保護及典型案例分析
Ⅱ 從OPIC到MIGA:跨國投資保險體製的淵源和沿革
[附錄] 十五年來多邊投資擔保機構的涉華實踐(1990-2004)
Ⅲ “多邊投資擔保機構”與美國在華投資
Ⅳ ICSID與中國:我們研究“解決投資爭端國際中心”的現實動因和待決問題

第三捲

第三編 國際投資法(續)
Ⅴ 中外雙邊投資協定中的四大“安全閥”不宜貿然拆除——美、加型BITs談判範本關鍵性“爭端解決”條款剖析
Ⅵ 區分兩類國傢,實行差彆互惠:再論ICSID體製賦予中國的四大“安全閥”不宜貿然全麵拆除
Ⅶ 《中國-秘魯1994年雙邊投資協定》可否適用於“一國兩製”下的中國香港特彆行政區——香港居民謝業深v.秘魯政府徵收投資案件的法理剖析
Ⅷ 我國涉外經濟立法中可否規定對外資絕不實行國有化
Ⅸ 是重新閉關自守?還是擴大對外開放?——論中美兩國經濟上的互相依存以及“天安門風波”後在華外資的法律環境
Ⅹ 中國對歐洲在華直接投資的法律保護及其與國際慣例的接軌
Ⅺ 外商在華投資中金融票據詐騙問題剖析——香港東方公司v. 香港泰益公司案件述評
Ⅻ 外商在華投資中的擔保與反擔保問題剖析——香港上海匯豐銀行有限公司v. 廈門建設發展公司案件述評
ⅩⅢ 外商在華投資“徵收”索賠迷霧中的廬山麵目——英商X投資公司v.英商Y保險公司案件述評(一)
ⅩⅣ 外商在華投資“徵收”索賠中的“腳踩兩船”與“左右逢源”——英商X投資公司v. 英商Y保險公司案件述評(二)
ⅩⅤ 外商在華投資中的“空手道”融資:“一女兩婿”與“兩裁六審”——中國深圳市中方四公司v. 泰國賢成兩閤公司案件述評

第四編 國際貿易法
Ⅰ 某些涉外經濟閤同何以無效以及如何防止無效
Ⅱ 跨國商品代銷中越權抵押和爭端管轄權問題剖析——意大利古西公司v. 香港圖榮公司案件述評
Ⅲ 外貿匯票承兌爭端管轄權衝突問題剖析——美國約剋公司v.香港北海公司案件述評
Ⅳ 一項判決三點質疑——評香港高等法院“1993年第A8176號”案件判決書
Ⅴ 外貿爭端中商檢結論曖昧、 轉售閤同作僞問題剖析——中國A市MX公司v. 韓國HD株式會社案件述評
Ⅵ 外貿代理閤同糾紛中的當事人、 管轄權、 準據法、 仲裁庭、 債務人等問題剖析——韓國C公司v. 中國X市A、 B兩公司案件述評
Ⅶ 論英國FOSFA裁決之嚴重枉法、不予執行——中國中禾公司采購巴西含毒大豆案件述評〔專傢意見書〕

第四捲

第五編 涉颱經濟法
Ⅰ 兩種“兩岸人民關係法”之對立與統一 ——兼談《閩颱自由貿易協定》之可行
Ⅱ 《颱商大陸投資權益保障協議》初剖
Ⅲ 颱商內地投資保險可行途徑初探
Ⅳ 《多邊投資擔保機構公約》對我國颱灣地區的適用問題
Ⅴ 中國“入世”後海峽兩岸經貿問題“政治化”之防治

第六編 國際法教育
Ⅰ 改進我國國際法教育的“他山之石”——歐美之行考察見聞
Ⅱ 從難從嚴訓練成果人纔並齣
Ⅲ “博士”新解
附錄
一、官員與老闆:心儀博士帽
二、“教授”貶值為哪般
三、該擠擠“學術泡沫”瞭
Ⅳ 是“棒打鴛鴦”嗎?——就“李爽事件”評《紐約時報》報道兼答美國法學界同行問
附錄
一、中國拘禁瞭法國男人的情婦
二、法國外交官說中國拘留瞭他的未婚妻
三、小題大做——評白天祥等人在所謂“李爽事件”上的喧嚷

第七編 英文版論文選輯
Ⅰ Trade Related Agenda, Development and Equity (T.R.A.D.E.): The Three Big Rounds of U.S.Unilateralism versus WTO Multilateralism during the Last Decade A Combined Analysis of the Great 1994 Sovereignty Debate, Section 301 Disputes(19982000) and Section 201 Disputes (20022003)
Ⅱ A Reflection on the South�睸outh Coalition in the Last Half�睠entu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Law�瞞aking: From Bandung,Doha and Cancún to Kong Kong
Ⅲ Should the Four “Great Safeguards” in Sino�睩oreign BITs Be Hastily Dismantled? Comments on Critical Provisions concerning Dispute Settlement in Model U.S.and Canadian BITs
Ⅳ Distinguishing Two types of Countries and Properly Granting Differential Reciprocity Treatment - Re�瞔omments on the Four Safeguards in Sino�睩oreign BITs Not to Be Hastily and Completely Dismantled
Ⅴ Could China�睵eru BIT 1994 Be Applied to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on Region under “One Country,Two System”? - A Jurisprudential Analysis on the Case of Tza Yap Shum v. Republic of Peru
Ⅵ Is Enforcement of Foreign Arbitral Awards An Issue for Establishment and Improvement in China?
Ⅶ The Truth among the Fogbound “Expropriation” Claim:Comments on British X Investment Co.v.British Y Insurance Co.Case
Ⅷ The Approach of “Winning from Both Sides” Used in the “Expropriation” Claim: Re�睠omments on British X Investment Co.v.British Y Insurance Co.Case
Ⅸ On the Serious Violation of Chinese Jus Cogens: Comments on the Case of importing Toxic Brazilian Soybeans into China [Expert�餾 Legal Opinion on Zhonghe v.Bunge Case]

第五捲

第七編 英文版論文選輯(續)
Ⅹ Isnt the Strict Prohibition on Importing Toxic Brazilian Soybeans into China “Illegal”?- A Rebuttal to Lawyer Songs Allegation
Ⅺ On the Supervision Mechanism of Chinese Foreign�瞨elated Arbitration and Its Tally with International Practices
Ⅻ Three Aspects of Inquiry into A Judgment: Comments on the High Court Decision, 1993 No�盇8176, in the Supreme Court of Hong Kong
ⅩⅢ To Close Again, or to Open Wider: The Sino�睻.S.Economic Interdependence and the Legal Environment for Foreign Investment in China after Tiananmen
ⅩⅣ Chinas Special Economic Zones and Coastal Port�睠ities: Their Development and Legal Framework
ⅩⅤ Should an Absolute Immunity from Nationalization for Foreign Investment be Enacted in Chinas Economic Law?
ⅩⅥ Why Some Sino�睩oreign Economic Contracts Are Void and How Voidness can be Prevented
ⅩⅦ To Open Wider, or to Close Again: Chinas Foreign Investment Policies and Laws
ⅩⅧ The Li Shuang Case: A Wet Blanket Over Romantic Love?

第八編 有關本書作者論著和學術觀點的報道、評論和函件等
Ⅰ 媒體報道
一、 在哈佛的講壇上——訪廈門大學政法學院副院長陳安[《生活·創造》月刊1985年第12期] 陳福郎
二、 他把法的目光投嚮世界與未來——訪廈門大學法律係陳安教授[《福建司法》1988年第5期] 甘景山
三、 適應對外開放和發展外嚮型經濟需要,國際經濟法係列專著問世 [《光明日報》1988年4月26日] 林鴻禧陳有仁
四、 為對外開放鋪路——記廈門大學法學教授陳安[《人民日報》(海外版)1992年7月7日]楊亞南
五、 就閩颱兩省結拜“姐妹”一事廈門大學法學教授發錶看法[《人民日報》(海外版)1989年5月8日] 張莉
六、 理性務實的學術交流盛會——1993年兩岸法學學術研討會綜述[《人民日報》(海外版)1993年8月27日]姚小敏
七、 春風吹拂紫梅白鷺振翅騰飛——陳安教授談廈門獲得立法權[《廈門日報》1994年3月27日] 翁黛暉 黃文啓
八、 第十二屆“安子介國際貿易研究奬”頒奬大會圓滿結束(摘要)[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網站http://www�� uibe�� edU.cn/,2004年12月18日]蓉一
九、 第十二屆“安子介國際貿易研究奬”頒奬[《人民日報》(海外版)2004年12月21日]劉菲
十、 中國特色國際經濟法學的探索者和開拓者——陳安教授[《廈門大學學報》2008年5月3日] 陳浪
十一、 十位廈大學者入選中國傑齣社會科學傢[廈門大學網站http: //www.tmu.edu.cn/,2007年12月
27日] 王瑛慧
Ⅱ 書刊評論
一、 緻力知己知彼齣色研究成果——《美國對海外投資的法律保護及典型案例分析》序言韓德培
二、 一劍淬礪三十年:中國特色國際經濟法學的奠基之作——推薦《陳安論國際經濟法學》硃學山
三、 弘揚中華學術投身國際爭鳴——推薦《陳安論國際經濟法學》郭壽康
四、 對第三世界思想體係的重大創新來自中國——評陳安教授《南南聯閤自強五十年的國際經濟立法反思: 從萬隆、多哈、坎昆到香港》〔日內瓦〕 B. Gosovic
五、 立意新穎務實分析縝密深入理論實踐交融——對陳安主編《國際投資法的新發展與中國雙邊投資條約的新實踐》一書的評價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條法司
六、 內容豐富,係統完整,洵是佳作——《美國對海外投資的法律保護及典型案例分析》評介 遊斌
七、 評陳安主編: 國際經濟法係列專著(1987年版)餘勁鬆
八、 新視角:從南北矛盾看國際經濟法——評陳安主編《國際經濟法總論》徐崇利
九、 獨樹中華一幟,躋身國際前驅——評陳安主編《MIGA與中國》吳煥寜
十、 深入研究,科學判斷——《“解決投資爭端國際中心”述評》簡介 單文華
十一、 國際投資爭端仲裁研究的力作——評《國際投資爭端仲裁機製(ICSID)研究》張乃根
十二、 俯視規則的迷宮——讀陳安教授主編《國際經濟法學專論》車丕照
十三、 “問題與主義”中的“問題”——讀《國際經濟法學專論》 車丕照
十四、 高屋建瓴視角獨到——推薦《晚近十年來美國單邊主義與WTO多邊主義交鋒的三大迴閤》戚燕方
十五、 以史為師力排“眾議”說理透闢——推薦《南南聯閤自強五十年的國際經濟立法反思》戚燕方
十六、 緊扣學科前沿力求與時俱進——推薦《國際經濟法學》(第三版)楊立範
Ⅲ 學界來函
一、 來函概述
(一) 對《國際經濟法學芻言》一書的評價
(二) 對《南南聯閤自強五十年的國際經濟立法反思》一文的評價
(三) 對《晚近十年來美國單邊主義與WTO多邊主義交鋒的三大迴閤》一文的評價
(四) 對《“解決投資爭端國際中心”述評》一書的評價
(五) 對《是重新閉關自守?還是擴大對外開放?——論中美兩國經濟上的互相依存以及“天安門風波”後在華外資的法律環境》一文的評價
(六) 對參加俄勒岡州“第三屆國際商法研討會”宣講中國投資法的評價
(七) 對《是進一步開放?還是重新關門?——中國吸收外資政策法令述評》一文的評價
(八) 對《是棒打鴛鴦嗎?——就李爽案件評〈紐約時報〉報道兼答美國法學界同行問》一文的評價
二、 來函選輯
(一) 武漢大學教授韓德培老先生緻陳安教授函[2005年11月30日]
(二) 安徽大學教授硃學山老先生緻陳安教授函[2006年1月15日]
(三)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郭壽康老先生緻陳安教授函[2007年6月7日]
(四)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瀋達明老先生緻陳安教授函[1985年9月16日]
(五) 中山大學教授端木正老先生緻陳安教授函[1985年11月30日]
(六) 〔日內瓦〕 中華人民共和國常駐世界貿易組織代錶團團長孫振宇大使緻陳安教授函[2004年4月16日]
(七)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條法司緻陳安教授函[2005年9月27日]
(八) 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經貿部條約法律局緻陳安教授函[1987年3月1日]
(九) 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經貿部條約法律局緻陳安教授函[1988年1月30日]
(十) 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經貿部條約法律司緻陳安教授函[1989年8月29日]
(十一) 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經貿部條約法律司緻陳安教授函[1989年12月15日]
(十二) 南方中心秘書長Branislav Gosovic緻陳安教授函[2006年2月1日]
(十三) 《世界投資與貿易學報》、《日內瓦論壇季刊》主編Jacque Werner緻陳安教授函[2006年1月31日,2006年2月20日]
(十四) 〔美國〕喬治敦大學中美管理中心主任趙龍躍博士緻陳安教授函[2005年3月6日]
(十五) 〔美國〕《天普大學國際法與比較法學報》學術論文編輯L. K. Kolb緻陳安教授函[2004年6月3日]
(十六) 〔日內瓦〕“南方中心”(South Center)秘書長B. Gosovic緻陳安教授函[2004年6月2日,2006年7月24日]
(十七) 〔美國〕“多邊投資擔保機構”(MIGA)首席法律顧問L. Weisenfeld緻陳安教授函[2004年5月12日]
(十八)〔美國〕 唐肯(Tonkon et al�保┞墒κ攣袼�首席律師O.D.Blank緻陳安教授函[1991年7月5日]
(十九) 〔美國〕 中國駐美國舊金山總領館領事硃又德緻陳安教授函[1991年5月23日]
(二十) 〔美國〕 “解決投資爭端國際中心”(ICSID)法律顧問A. Parra緻陳安教授函[1990年3月22日,1990年8月22日]
(二十一) 〔美國〕 路易斯剋拉剋大學西北法學院律師進修班主任 L. B�盡apes 緻陳安教授函[1988年11月29日]
(二十二) 〔美國〕 哈佛大學法學院助理院長、東亞法學研究所副所長F. E. Snyder緻陳安教授函[1982年10月19日]
(二十三) 〔日本〕 訪美研究員、金融經濟專傢杉原啓示緻陳安教授函[1982年10月30日]
(二十四) 〔美國〕 紐約法學院《國際法與比較法學報》主編E. H. Higa緻陳安教授函[1982年11月19日]
(二十五) 〔美國〕 波士頓大學法學院教授、哈佛大學東亞法學研究所前副所長F. K. Upham教授緻陳安教授函[1982年11月29日]
(二十六) 〔美國〕 哈佛大學法學院斯托利講座教授、東亞法學研究所所長A. von Mehren緻陳安教授函[1982年10月25日]
Ⅳ 本書作者學術小傳及曆年主要論著目錄(以倒計年為序)
一、 本書作者學術小傳
二、 本書作者曆年主要論著
(一) 書籍
(二) 論文
Ⅴ 本書作者二十年來主要論著獲奬情況(以倒計年為序)(2008-1988)
一、 國傢級、省部級一等奬
二、 國傢級、省部級二等奬
三、 廈門大學最高榮譽奬

精彩書摘

一、中國現行的對外開放國策是中國
曆史上優良傳統的發揚光大
當今世界是開放的世界。世界各國在經濟方麵的相互閤作、相互依賴和相互競爭日益加強。順著這一曆史趨嚮和時代潮流,中國從1978年12月以來堅定地實行經濟上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並已取得顯著的、重大的成就。
1993年3月,中國憲法作齣新的規定:“國傢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以國傢根本大法的形式,鄭重確立瞭中國經濟體製改革的總目標。同年11月,中共中央作齣《關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若乾問題的決定》,號召全國人民齊心協力,“堅定不移地實行對外開放政策,加快對外開放步伐,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優化資源配置。積極參與國際競爭與國際經濟閤作,發揮中國經濟的比較優勢,發展開放型經濟,使國內經濟與國際經濟實現互接互補。”
2001年12月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正在進一步擴展對外開放的廣度和深度,以更加勇敢的姿態進入世界經濟舞颱,更加積極地實行對外經濟交往,發展對外經濟閤作,開展對外經濟競爭。
在中國,實行對外開放這一基本國策,不但有著充足的現實根據,而且有著久遠的曆史淵源。
作為東方的文明古國和大國,中國實行對外經濟交往和開展國際經濟閤作,可以說是源遠流長的。在漫長的曆史歲月中,中國積極開展對外經濟交往的優良傳統,曾經遭受過嚴重的扭麯、破壞,並引起種種誤解。

前言/序言

  2005年7月,承北京大學齣版社副總編楊立範等學友惠予鼎力支持,推齣瞭拙著《國際經濟法學芻言》(簡稱《芻言》)上、下兩捲、共約211萬字。此書齣版後,獲得廣大讀者肯定和厚愛。經同行專傢評審,於2007年10月獲第五屆“吳玉章人文社會科學奬”①一等奬。
  《芻言》推齣後三年來,老牛在夕霞暮色中,奮蹄未敢稍懈,遂又有多項耕耘新果,分彆以中、英雙語相繼發錶於中外權威學刊,獲得國內外同行好評。承濛復旦大學齣版社副總編張永彬編審厚意邀約,熱忱支持,精心籌劃,現將這些最新研究心得,加以整理匯輯;同時,將《芻言》原有內容全麵增訂,推齣這部新書,題為《陳安論國際經濟法學》,分列為五捲,共約300餘萬字。
  這部五捲本新書中所反映和論述的,多是當代國際經濟法學前沿的最新信息或動態,多是這一領域理論和實踐中齣現的新熱點問題和難點問題。從這個意義上說,現在奉獻給讀者的這部新書,並不是《芻言》的簡單再版或擴容,而可以說是筆者針對三十年來本學科領域新問題進行探索的心得體會的全麵增訂和創新匯輯,是野叟的“獻曝”新舉。誠摯期待海內外同行惠予指正。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