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法書全集18(清3)》收錄瞭清晚期的書法作品。清晚期自道光至宣統期,約九十餘年。此期碑派書法取得主流地位,碑學所涉及的範圍,除鍾鼎彝器、碑版、摩崖外,已擴展到甲骨、錢幣、鏡銘、璽印、墓誌、造像、陶瓦等器物上的文字,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北魏書等書體的創作空前繁榮,其間名傢輩齣,風格多姿多彩,達到碑派書法的鼎盛期;同時楷書、行草書的創作,也齣現瞭引碑入帖或碑帖交融的風尚,新意異體迭齣,形成各種書體爭艷競秀的書麵。
一 行書七言聯 清 陳鴻壽
二 行書蔡襄精茶帖軸 清 陳鴻壽
三 行書軸 清 陳鴻壽
四 雜書冊 清 張廷濟
五 行楷書七言聯 清 張廷濟
六 行書七絕詩軸 清 李兆洛
七 行書屏 清 李宗瀚
八 行書軸清 吳榮光
九 行書警語軸 清 包世臣
一○ 真書軸 清 包世臣
二 草書書譜軸 清 包世臣
二一 草書八言聯 清 包世臣
二 行草書錄內史與謝尚書書軸 清 包世臣
一四 行書論書軸 清 包世臣
一五 行書軸 清 梅植之
二八 楷書扇 清 鄧廷禎
一七 隸書六言聯 清 趙之琛
一八 篆書軸 清 趙之琛
一九 行書軸 清 林則徐
二○ 行書節錄洛陽名園記軸 清 林則徐
二一 行書屏 清 林則徐
三一 行書七言聯 清 郭尚先
三 篆書七言聯 清 達受
二四 行書軸 清 祁雋藻
二五 行書論畫軸 清 祁雋藻
二六 篆書七言聯 清 吳熙載
二七 隸書七言聯 清 吳熙載
二八 行書詩軸 清 湯貽汾
二九 行草書扇 清 王柏心
三○ 行書七言聯 清 何紹基
三一 行書八言聯 清 何紹基
三一 行書四條屏 清 何紹基
三 行書七言聯 清 何紹基
三四 行書軸 清 費丹旭
三五 行書七言聯 清 戴熙
三六 行書論書軸 清 戴熙
三七 行書七言聯 清 馮桂芬
三八 篆書八言聯 清 莫友芝
三九 節錄老子語篆書屏 清 莫友芝
四○ 篆書七言聯 清 莫友芝
四一 隸書八言聯 清 莫友芝
四二 篆書易係屏 清 莫友芝
四三 行草書乎劄冊 清 吳雲
四四 行書緻李鴻章手劄冊 清 曾國藩
四五 篆書八言聯 清 楊沂孫
四六 篆書蘇軾詩四條屏 清 楊沂孫
四七 篆書夏小正八條屏 清 楊沂孫
四八 行書七言聯 清 左宗棠
……
圖版說明
很好的书,希望这样的书,京东在包装上用点心。
评分隋代书法承魏晋南北朝遣韵而启大唐风骨,五代书坛继唐之余绪而开宋之新风。隋代智永与五代杨凝式,乃继往开来的两位重要书家,唐之盛与宋之兴,二家功不可没。至若唐之书坛,则名家辈出,群星璀璨。楷如欧、虞、颜、柳,草则颠张醉素,行若平原北海,无不具开创之功。其余名家若陆东之、孙过庭之辈,不可胜数。而以文学名世,落笔超群者,如李太白、贺知章、杜牧等更见大有人在。尤令人叹为观止者,隋唐五代写经书法的成就更是空前绝后。其中楷书,不只精工谨严,更见风貌多样。而行书则妩媚婀娜,别有风韵。尤其章草,古朴灵动、洋洋洒洒,极为罕见,而国内所藏又几乎尽在此书中矣。
评分宋元以来的书法,基本是以帖学为主流,明朝也沿续下来,并继续发展。在前期、中期、晚期各个不同阶段,呈现小不同的风貌,也涌现出众多的书法名家。《中国法书全集(15)·明4》明代卷共收入了四百余位书家的六百余件作品。虽然数量如此之大,但仍不免挂一漏茁。尽管如此,明代书法的发展脉络清晰可循。明初有「三宋二沈」,明中期吴门书家各擅胜场;晚明大师辈山,如徐渭、「邢、张、米、董」四家以及「倪、黄」等都形成了鲜明的仙人面貌,达到了个性化的高峰,并对清代的书法有深远的影响。
评分尊敬的客户,您好!您本月4G飞享套餐60元(校园)套餐中包含语音50分钟,截至6月10日19时28分,已使用50分钟,已达套餐内语音使用量上限。仅供参考,具体以月结账单为准。掌厅使用更便捷,详情点击
评分影印效果一般,内容缺乏造像记、墓志铭等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好书,觊觎很久了,活动半价购入,大赞。同时半价在x当入手绘画全集。
评分影印效果一般,内容缺乏造像记、墓志铭等
评分我期待很久的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