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鼓吹革命文學的人認為,凡文學,一定要歌頌光明,如果現實中沒有光明,就製造光明,因為未來是代錶光明的。這樣,文學的真實沒有瞭,自由沒有瞭,一切都落入
评分魯迅天生敏感,激烈,不能容忍有害的事物。他極力使司空見慣的東西陌生化,使隱蔽的東西公開化,使穩定均衡的東西極端化和尖銳化,總之,他要使“黑暗的動物”現形,使“鐵屋子”裏的人無法昏睡和假寐
评分很好的書,一套四本都買瞭下來……很高興再版……
评分總的來說,感覺不錯,挺值的。
评分看到書名,初以為依舊是老詞調,蓋以時間為經,事件為維,將先生這十年來所遇之事所言所寫記述一遍,然看罷目錄便覺不一般,基本思路依照著與國民黨、左聯以及青年的論戰而寫,包含魯迅對各個派彆言辭的抨擊,其中又對理論多有論述,諸如專製、集權、書籍審查製度、人權、國傢、民族等一係列詞語,不單有魯迅對這些理論的看法,兼而引述瞭很多西方學者的研究。讀罷深覺作者對魯迅可謂知己也。
评分而在1928年,國民黨南京政府準備實行一黨專政時,各個報紙、禦用文人就論證瞭在中國實行兩黨製或多黨製是不符閤國情的,並且認為,國民黨是代錶社會全體利益的黨,是由中國社會的特殊性決定的。國民黨的獨裁不是少數人或一階級的獨裁(你可以將這個詞換為專政),而是代錶各階級的革命民眾的獨裁,具有某種代錶性,這樣,由黨和國傢施行的種種強製性措施,根據定義也就不再能解釋為壓迫瞭。這樣的語調你熟悉麼?
评分還不錯吧~還不錯啊~~~
评分不錯,可讀性很強 ,包裝也很好
评分書中對國民黨的抨擊字字珠璣,再看當下之社會,深以為然。魯迅在《小雜感》裏說:“凡為當局所‘誅’者皆有‘罪’。”又在《可惡罪》一文中說“我先前總以為人是有罪,所以槍斃或坐監的。現在纔知道其中的許多,是先因為被人認為‘可惡’,這纔終於犯瞭罪”。作者認為執法者實際上無法可依,即使有法,本身也是不閤法——自然法——的。由此,在強製性的統治之下,所謂的“法治”,是怎樣一種不可靠的東西。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