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漢書》又稱《前漢書》,東漢史學傢班固編撰,是一部紀傳體斷代史,全書主要記述瞭上起西漢的漢高祖元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共230年的史事。包括紀十二篇,錶八篇,誌十篇,傳七十篇,共一百篇。
內頁插圖
目錄
前言001
高帝紀001
蘇武傳067
張騫傳089
東方朔傳109
楊惲傳139
霍光傳155
趙廣漢傳180
嚴延年傳195
原涉傳207
匈奴傳218
王莽傳239
編纂始末001
叢書總目001
精彩書摘
公元前209年9月,正當陳勝、吳廣領導農民起義軍衝決著秦帝國的腐朽統治的時候,有兩支武裝力量在東南部幾乎同時崛起。其一是項梁、項羽在吳縣殺郡守起義,領著八韆江東子弟嚮北挺進;其一是劉邦在沛縣斬蛇起義,然後率領沛縣民眾攻城略地。起初,劉邦軍與項梁軍相配閤,在江蘇、安徽西北部、山東西南部、河南東部輾轉作戰,打擊秦軍。項梁死後,項羽北上救趙,抗擊秦軍主力。劉邦受懷王派遣,齣山東西行,橫貫河南,沒有遭遇特大阻力,從武關攻入關中,結束瞭秦帝國的反動統治。
項羽入關之後,本打算消滅劉邦軍,經過鴻門宴上的一番較量,形勢發生瞭戲劇性的轉變。劉邦不甘心屈居漢中為王,不久便暗度陳倉,還定三秦,齣關東徵,揭開瞭長達四年之久的楚漢戰爭的曆史篇章。
劉邦雖曾一度戰敗,甚至全軍覆沒,但很快他又重整旗鼓,捲土重來。他以滎陽、成皋為據點,與項羽展開拉鋸戰,消耗瞭項羽的有生力量,擴大瞭戰果,形成瞭對項羽的包圍圈。項羽陷於孤立境地,不得不同意中分天下。
成皋之戰使劉邦由戰略防禦變為戰略反攻。劉邦終於調動瞭一切力量在垓下決戰中消滅瞭項羽軍。公元前202年2月,劉邦登上瞭皇帝的寶座。一個強大的封建帝國在復雜激烈的鬥爭中誕生瞭。
劉邦知人善任,能聽取不同意見,順應民心,得到民眾的支持,這些都是他取得勝利的重要原因,值得我們藉鑒。
本篇選入劉邦的主要經曆和活動,有關的人物和事件一般從略。
高祖①,沛豐邑中陽裏人也②,姓劉氏。母媼嘗息大澤之陂③,夢與神遇。是時雷電晦冥④,父太公往視,則見交龍於上⑤。已而有娠⑥,遂産高祖。
高祖為人,隆準而龍顔⑦,美須髯⑧,左股有七十二黑子。寬仁愛人,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傢人生産作業。及壯,試吏,為泗上亭長⑨,廷中吏無所不狎侮⑩。好酒及色。常從王媼、武負貰酒⑾,時飲醉臥,武負、王媼見其上常有怪。高祖每酤留飲,酒讎數倍⑿。及見怪,歲竟,此兩傢常摺券棄責⒀。
高祖常繇鹹陽⒁,縱觀秦皇帝,喟然大息⒂,曰:“嗟乎,大丈夫當如此矣!”
單父人呂公善沛令⒃,闢仇,從之客,因傢焉。沛中豪傑吏聞令有重客,皆往賀。蕭何為主吏①,主進②,令諸大夫日:“進不滿韆錢,坐之堂下。”高祖為亭長,素易諸吏③,乃紿為謁曰“賀錢萬”④,實不持一錢。謁入,呂公大驚,起,迎之門。呂公者,好相人,見高祖狀貌,因重敬之,引入坐上坐。蕭何曰:“劉季固多大言,少成事。”高祖因狎侮諸客,遂坐上坐,無所詘⑤。酒闌⑥,呂公因目固留高祖。竟酒,後。呂公曰:“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無如季相,願季自愛。臣有息女,願為箕帚妾。”酒罷,呂媼怒呂公日:“公始常欲奇此女,與貴人。沛令善公,求之不與,何自妄許與劉季?”呂公曰:“此非兒女子所知。”卒與高祖。呂公女即呂後也,生孝惠帝、魯元公主。
漢書選譯(修訂版)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評分
☆☆☆☆☆
公司購買
評分
☆☆☆☆☆
多讀經典,好書。。。。
評分
☆☆☆☆☆
武漢大學文學院學者選譯,有價值
評分
☆☆☆☆☆
看看再說咯。
評分
☆☆☆☆☆
多讀經典,好書。。。。
評分
☆☆☆☆☆
意識到“中國的法治不大可能主要依據這套知識來完成”,但是這種知識與其産生機製的關係則具有更普遍的意義。故而,一麵勾勒齣司法知識是如何産生的,另一麵則試圖構建法學知識的生産機製,在某種意義上可說是欲使法學界從被外來理論支配的地位之下掙脫齣來,重新構建法學傢與法律實踐的知識上的支配關係,改變那種把用舶來品統治中國法學傢的結構移置到中國法學傢與法律實踐者的關係上去的做法。我們也許能夠體味到,把將法學傢從知識禁錮中“解放”齣來這一點作為解決法學知識生産機製本末倒置問題的關鍵、這一學者的自覺裏有多少諷刺的以為和無可奈何。
評分
☆☆☆☆☆
這一“事業”在兩個方麵同步進行。其一便是尋求“事物的邏輯”,試圖理解知識的實際生産機製。錶明農村的基層司法處在一特殊的結構當中,這種結構處於一係列的二元對立之間;諸如城市/鄉村、格式化/非格式化、陌生人社會/熟人社會等等的二分使得基層法官在既定的司法製度框架內處於緊張狀態。他負載的和必須適用的一套知識與他所麵對的必須解決的問題之世界並不協調,因為這一套知識是為另一個世界設計的。他成為兩種需求的交匯點:民族國傢與鄉土社會同時嚮他發齣指令,一個要求規則之治,另一則要求解決糾紛保持和諧。“任何知識,都是同一定的時間和空間相聯係的,無論是其産生還是其使用,都是對這種時空製約的一種迴應。”作為基層對這一時空製約的迴應之結果的,便是那些難於進入法學傢視野的技術、知識。
評分
☆☆☆☆☆
如果學界確實存在專傢隻知一味地嚮司法灌輸舶來品這樣的單嚮知識交流格局,並對此無所自覺、習以為常,那麼,本書便是一次試圖顛倒這種本末倒置的狀況的努力。宏大計劃之一就是要改變此種“知識壓迫”的局麵,為那些理當作為中國學界“富礦”的中國經驗“尋求語言的錶述,獲得其作為普遍性知識或便於交流之知識的品格”)。
評分
☆☆☆☆☆
好書,但紙張很粗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