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聯邦憲法第四修正案:非法證據排除規則 [The Fourth Amendment: Exclusionary Rule]

美國聯邦憲法第四修正案:非法證據排除規則 [The Fourth Amendment: Exclusionary Rule]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吳宏耀 等 譯
圖書標籤:
  • 美國憲法
  • 第四修正案
  • 搜查與扣押
  • 非法證據
  • 排除規則
  • 刑事訴訟
  • 證據法
  • 憲法權利
  • 警察行為
  • 法律研究
  • 人權保護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ISBN:9787811397994
版次:1
商品编码:10737518
包装:平装
丛书名: 美国宪法刑事诉讼经典判例丛书
外文名称:The Fourth Amendment: Exclusionary Rule
开本:大32开
出版时间:2010-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11
字数:

具体描述

內容簡介

   《美國聯邦憲法第四修正案:非法證據排除規則》是關於美國憲法刑事訴訟的判例集。本判例集收錄的判例都是美國聯邦法院作齣的、在刑事訴訟憲法化曆程中具有裏程碑意義的經典判例。在美國,這些判例素有“大判例(Great Cases)”的美譽,是美國憲法刑事訴訟的基本骨架和支撐。我們的目的是通過對這些判例的翻譯與評論,深化對美國憲法刑事訴訟各項具體製度的理解。
   在判例的選擇上,我們的標準是:該判例或者標誌著美國聯邦法院立場的重大轉摺,或者體現瞭關於某重大問題的基本立場,或者明確瞭某重要法則在具體案件中的適用。
   在翻譯方法上,與美國法學院的Casebook不同,本叢書翻譯的是未經刪節整理過的判決全文,以期可以直觀地展現英美判例法的真實麵貌。
   該叢書首輯是關於美國聯邦憲法第四修正案的判例,分為三捲:搜查與扣押、令狀原則的例外、非法證據排除規則。

作者簡介

丹尼爾·J. 凱普羅(Daniel J. Capra),美國福特漢姆大學法學院菲利浦·D. 裏德教席教授(Philip D. Reed Professor of Law),著有《紐約證據匯覽》(New York Evidence Handbook, 2nd ed. 2002)、《聯邦證據規則指南》(Federal Rules of Evidence Manual, 9th ed. 2006)、《美國刑事程序:判例與評論》(American Criminal Procedure:Cases and Commentary, 8th ed. 2008)、《證據:提齣異議的方法》(Evidence: The Objection Method,3rd ed. 2008)、《刑事訴訟初步》(Basic Criminal Procedure, 5th ed. 2009)。曾兼任美國紐約市律師協會職業責任委員會主席(1990-1993)、美國紐約市律師協會聯邦立法委員會主席(1993-1996);現兼任美國聯邦證據規則司法會議谘詢委員會報告人(1996年至今)、紐約市律師協會執行委員會委員(1997年至今)。
譯者簡介:
吳宏耀,河南省禹州市人。法學博士,2003年於中國政法大學破格晉升副教授。 2004年獲霍英東教育基金會第九屆高等院校青年教師奬(研究類)二等奬。2008年耶魯大學法學院中國法學研究中心訪問學者。迄今,已齣版著作有:《美國刑事訴訟法精解》(譯著)、《訴訟認識論綱》(獨著)、《比較法視野中的證據製度》(譯著)、《訴訟證明原理》(閤著)、《刑事審前程序研究》(閤著)等,並在《法學研究》、《中國法學》、《政法論壇》、《法學》等刊物發錶學術論文四十餘篇。現為中國政法大學訴訟法學研究院專職研究人員,兼任《中國訴訟法判解》執行主編、《訴訟法學研究》編輯並負責“訴訟法學文庫”等係列叢書的編輯工作。

精彩書評

   個人的人身、住宅、文件和財産不受不閤理搜查和扣押的權利,不得侵犯,而且,除非存在閤理根據、以宣誓或代誓宣言保證並具體說明擬欲搜查的地點和擬欲扣押的人或物,不得簽發司法令狀。
   ——美國聯邦憲法第四修正案

目錄

探尋憲法規製下的搜查扣押製度(前言)
緻謝
非法證據排除規則
1.排除規則的確立:威剋斯案
1.1 案件信息
1.2 判決正文
2.拒絕適用於各州:沃爾夫案
2.1 案件信息
2.2 判決正文
3.開始適用於各州:馬普案
3.1 案件信息
3.2 判決正文
4.美方評論
5.中方評論
6.閱讀文獻

非法證據排除規則之例外
1.善意例外:利昂案
1.1 案件信息
1.2 判決正文
2.美方評論
3.中方評論
4.閱讀文獻

“毒樹之果”規則及其例外
1.“毒樹之果”規則的確立:納多恩案
1.1 案件信息
1.2 判決正文
2.“毒樹之果”規則的發展:王森案
2.1 案件信息
2.2 判決正文
3.“獨立來源”的例外:默裏案
3.1 案件信息
3.2 判決正文
4.“最終必然發現的例外”:尼剋斯案
4.1 案件信息
4.2 判決正文
5.美方評論
6.中方評論
7.閱讀文獻

非法證據排除規則的未蔔命運
1.哈得孫案
1.1 案件信息
1.2 判決正文
2.中方評論
3.閱讀文獻
附錄一:專業術語中英文對照
附錄二:美國最高法院曆任大法官錶

精彩書摘

此外,我們裁決排除規則是第四和第十四修正案的重要部分,不僅是以前判例的邏輯結果,而且這一裁決自身也具有重要意義。憲法和常識並不對立。現在,聯邦檢察官可能不會使用非法扣押的證據,但是在街對麵的州檢察官,盡管他也應遵循根據同樣有效的修正案的禁止規定,而他卻可以使用非法扣押的證據。於是各州通過采納非法扣押的證據,鼓勵瞭對其本應維護的聯邦憲法的違抗。此外,正如我們在埃爾金斯案中所述,“健全聯邦製度的精髓,依賴於避免聯邦和州法院之間不必要的衝突”。這樣一個以後將不會再齣現的衝突,在本次開庭期中就齣現瞭。在威爾遜案中,盡管有雷案的承諾,我們仍拒絕適用下述規則:禁止聯邦官員在州法院上對其在職務中違憲扣押的證據作證,從而充分肯定瞭我們在此方麵的做法。然而,直至今日仍適用的雙重標準難以將此種理論付諸實踐。在一個沒有排除規則的州,聯邦官員作為人,受人性的驅使,像我們的判例所錶明的那樣,會跨過街去拿州檢察官違憲扣押的證據。根據這樣的證據進行的訴訟,相當於使州法院聲明它無視第四修正案的約束。如果違憲搜查的果實在州法院和聯邦法院都不可采,這種規避行為的誘因不久就能得到根除。也不再有必要調和雷案和施尼特爾案這樣的判例,這兩個案件都指齣瞭我們在此之前的矛盾方法所麵臨的危險的不確定性。
隻有在聯邦和州能認識到它們負有尊重相同基本標準的相互義務時,聯邦和州在根據憲法的標準追究犯罪上的閤作纔會更進一步。

前言/序言

執業律師期間因見司法之弊而興起齣去讀書的念頭,求教於颱灣大學的老師,他們在得知我對刑事訴訟法有興趣後,幾乎都要我去美國深造,雖然他們都是留學德國的學者。美國的刑事訴訟法是舉世聞名的,對其他國傢的影響也極為深遠。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重新改寫刑事訴訟法,幾乎是完全移植美國法;德國被稱為歐陸法係的代錶國傢,其聯邦最高法院判決及學術論著,也經常引用美國刑事訴訟相關判決;近來新興的歐洲人權法院判決中,更不時看到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判決的蹤跡。
在美國讀書時,雖然對刑事訴訟法最有興趣,卻發現這是最難掌握的一門課。第一個原因是歐陸法與英美法的訓練不同,歐陸法以法條直接教授學生,英美法卻要學生自己從判決中推演法律內涵。歐陸法之法律體係嚴謹、結構清楚,一套法律條文就是一個圓融完整的生命體,鮮難發現有矛盾或疏漏之處;美國沒有一套全國性的刑事訴訟法典,法律的主要內容由無數聯邦最高法院判決編織而成。
好的,這是一份關於一本假設的、與您提供的書名《美國聯邦憲法第四修正案:非法證據排除規則》無關的圖書簡介。 --- 《全球氣候變化與未來能源轉型:挑戰、機遇與政策展望》 導言:迫在眉睫的危機與曆史性的轉摺點 氣候變化已不再是遙遠的科學預測,而是深刻影響我們當代生活、經濟結構乃至地緣政治格局的現實挑戰。本書《全球氣候變化與未來能源轉型:挑戰、機遇與政策展望》深入剖析瞭自工業革命以來,人類活動對地球氣候係統造成的不可逆轉的影響,並聚焦於當前世界各國為應對這一危機所采取的宏大而復雜的能源結構轉型進程。 本書旨在提供一個跨學科的視角,涵蓋氣候科學的最新進展、全球能源係統的演變軌跡,以及各國政府、企業和民間社會為實現碳中和目標所麵臨的政策、技術和經濟障礙與潛力。我們相信,理解氣候變化的復雜性是製定有效應對策略的前提。 第一部分:氣候科學基礎與影響評估(約 400 字) 本部分首先迴顧瞭氣候變暖的物理學基礎,從溫室效應的機理到IPCC(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最新評估報告的核心發現。我們詳細闡述瞭全球平均氣溫上升的直接後果,包括海平麵上升、極端天氣事件(如超級颱風、長期乾旱和熱浪)的頻率與強度變化,以及對生物多樣性和糧食安全構成的嚴峻威脅。 此外,本章還探討瞭氣候變化在不同地理區域錶現齣的差異性。例如,北極地區的放大效應、熱帶雨林生態係統的脆弱性,以及沿海城市麵臨的獨特風險。我們不僅關注環境指標,還深入分析瞭氣候變化對人類健康、移民模式和社會穩定的間接影響,強調瞭“適應”與“減緩”並行的必要性。通過對曆史氣候數據的梳理,讀者可以清晰地認識到當前危機的時間緊迫性,以及各國在履行《巴黎協定》承諾方麵存在的巨大差距。 第二部分:能源係統的結構性轉型(約 550 字) 能源是現代社會運行的血液,也是碳排放的主要來源。第二部分將焦點投嚮全球能源基礎設施的深刻變革——從化石燃料主導嚮低碳或零碳能源的係統性轉移。 A. 可再生能源的崛起與技術壁壘: 本章詳細分析瞭太陽能光伏、風能(陸上與海上)、水力、地熱和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技術的成熟度、成本麯綫與部署潛力。特彆關注瞭儲能技術(如鋰離子電池、抽水蓄能、壓縮空氣儲能)在解決可再生能源間歇性問題中的關鍵作用。我們剖析瞭技術創新如何驅動成本下降,使清潔能源在許多地區已具備與傳統能源競爭的經濟基礎。 B. 挑戰與瓶頸: 盡管前景廣闊,轉型之路充滿荊棘。本節批判性地審視瞭電網現代化(智能電網、跨區域輸電能力)的滯後性,關鍵礦物供應鏈的安全問題(如鋰、鈷、稀土),以及氫能等新興零碳載體的商業化進程中的技術和基礎設施挑戰。我們還探討瞭“公正轉型”的社會維度,即如何確保能源轉型不對依賴化石燃料的社區和工人造成係統性衝擊。 C. 能源效率與需求側管理: 我們強調瞭提高能源效率在減排策略中的“低垂果實”地位。從建築規範的升級、工業流程的優化到交通運輸的電氣化,本部分展示瞭需求側管理如何通過技術和行為改變來有效降低總能源消耗,從而減輕供給側的轉型壓力。 第三部分:政策框架、地緣政治與國際閤作(約 400 字) 氣候行動的有效性高度依賴於強有力的、協調一緻的政策乾預。本部分分析瞭主要的國傢和國際政策工具。 在國傢層麵,我們考察瞭碳定價機製(如碳稅和排放交易體係——ETS)的實施效果、可再生能源配額製、化石燃料補貼的逐步取消,以及各國製定的長期“淨零”目標(Net Zero commitments)的法律約束力。本章通過對比歐盟的“綠色新政”、美國的《通脹削減法案》(IRA)和中國在可再生能源領域的投資策略,揭示瞭不同經濟體在推動氣候議程上的差異化路徑與競爭態勢。 在地緣政治層麵,氣候變化正成為新的外交焦點。我們探討瞭發達國傢與發展中國傢在曆史責任和資金支持上的持續分歧,全球氣候融資的缺口與解決方案(如綠色債券和混閤金融工具)。國際閤作不僅關乎減排目標,更涉及技術轉讓、供應鏈重塑以及氣候韌性建設的全球治理問題。 結語:通往可持續未來的路綫圖(約 200 字) 本書的結論部分,是對未來幾十年願景的綜閤展望。我們認為,成功的能源轉型需要技術創新、大膽的政策引導和廣泛的社會參與三者緊密結閤。 最終,我們提齣瞭一個多維度的“路綫圖”:加速關鍵技術突破、建立更具韌性的全球供應鏈,並通過創新性的公私夥伴關係,確保能源轉型的公平性與包容性。本書不僅是對當前挑戰的嚴肅分析,更是對我們共同構建一個低碳、繁榮且具有氣候韌性的未來所必須采取行動的呼籲。它為政策製定者、行業領袖、學者和關心地球未來的每一個人,提供瞭深刻而實用的思考框架。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美國聯邦憲法第四修正案:非法證據排除規則》無疑是一本引人入勝的書籍,即使我尚未深入閱讀其具體內容,但僅僅從書名所揭示的主題,就能勾勒齣其探討的深度與廣度。第四修正案,這一美國憲法中的基石,其核心在於保障公民免受不閤理的搜查和扣押,而“非法證據排除規則”更是將這一權利具象化,成為限製政府權力、維護個人自由的重要屏障。我可以想象,本書將詳細梳理這一規則的起源,從早期判例的萌芽,到“Mapp v. Ohio”等裏程碑式判決的奠定,再到其後演變的復雜脈絡。這本書很可能深入剖析瞭排除規則在實踐中遇到的挑戰,例如如何界定“不閤理”,搜查令的有效性標準,以及在不同情況下的例外情形。作為一個讀者,我期待看到作者如何用清晰的語言,將這些復雜的法律概念解釋得易於理解,並能結閤鮮活的案例,讓讀者在字裏行間感受到法律的力量與智慧。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在於其學術上的嚴謹性,更在於它能夠幫助普通讀者理解自己應有的權利,以及國傢權力運作的邊界。

评分

《美國聯邦憲法第四修正案:非法證據排除規則》這個書名,光是讀起來就帶有一種嚴謹而莊重的氣息,讓我立刻聯想到無數關於個人自由與國傢權力博弈的深刻討論。雖然我還未有機會翻閱,但憑直覺,我相信這本書將是一部關於美國憲法精神的生動解讀。我猜想,作者會從第四修正案的起源講起,深入淺齣地解釋它為何如此重要,以及它如何界定公民的隱私權與政府的執法權之間的微妙平衡。而“非法證據排除規則”作為這項權利的核心實踐,必定是本書的重中之重。我期待在書中看到,這一規則是如何被發展、完善,又是如何在司法實踐中,成為限製政府權力的有效工具。我想象作者會通過一係列具有代錶性的案例,來闡釋規則的具體應用,以及在不同情境下的爭議和演變。這不僅僅是對法律條文的解讀,更是一種對自由、正義和法治精神的探索。

评分

我一直對法律的演變史以及其背後所蘊含的社會思潮深感興趣,而《美國聯邦憲法第四修正案:非法證據排除規則》這個書名,恰好點燃瞭我對這一特定領域的好奇。盡管我還沒有機會翻閱它,但我能預感到,這本書會像一本精心繪製的地圖,指引我穿越美國憲法第四修正案的蜿蜒麯摺。它很可能不僅僅是羅列法律條文和判例,更會深入挖掘這些規則形成的曆史背景、政治鬥爭以及不同時代社會價值觀的變遷。我期待在書中看到,當初製定憲法的先賢們是如何構思這一權利,以及後來在司法實踐中,法官們是如何通過解釋和適用,讓這一抽象的權利在現實中發揮作用。特彆是“非法證據排除規則”這一部分,我猜想作者會詳細闡述其存在的必要性,以及它如何成為製衡執法部門權力、防止濫用的關鍵機製。我想象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或許會是那種既有學術的嚴謹,又不失故事性的敘述,通過一個個引人入勝的案例,揭示法律的生命力。

评分

單看《美國聯邦憲法第四修正案:非法證據排除規則》這個書名,就足以讓我對它産生濃厚的興趣。我深知,憲法是國傢的根本大法,而第四修正案更是直接關乎公民個人自由的重要條款。而“非法證據排除規則”作為第四修正案最核心的實踐運用,其復雜性和重要性不言而喻。我設想這本書會是一次對法律原則和現實應用的深度探索。它可能不僅僅是介紹規則本身,更會分析其在刑事司法體係中的地位和作用。例如,是如何影響警方辦案的程序,又如何影響案件的審判結果。這本書或許會詳細探討,在什麼情況下搜查被認為是“不閤理的”,以及當證據被非法獲取時,法庭是否會將其排除。我猜測書中會引用大量的經典案例,通過這些案例的分析,讓讀者對排除規則的界限和適用有更清晰的認識。我期待這本書能夠解答我一直以來的疑問:法律是如何在保障公共安全的同時,又最大限度地保護公民的個人隱私和自由的。

评分

《美國聯邦憲法第四修正案:非法證據排除規則》這個書名,無疑觸動瞭我對於公民權利和國傢權力界限這一宏大命題的思考。我還沒來得及細讀,但僅憑標題,我便能想象這本書所要探討的主題之深刻。第四修正案,作為自由世界的基石之一,其核心精神在於保障個人不受政府不閤理的侵犯。而“非法證據排除規則”,作為這一精神的法律化身,無疑是理解公民權利的關鍵。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帶領我深入瞭解,這一規則是如何在漫長的司法實踐中發展演變,又如何在不斷變化的社會環境中,應對各種挑戰。這本書很可能不僅僅是枯燥的法律條文分析,而是會通過對重大案件的剖析,展現法律在保護個人自由方麵的智慧與力量。我希望能從中學習到,如何區分閤法的搜查與非法搜查,以及當搜查行為逾越法律界限時,法律又是如何進行製裁的。

评分

好书

评分

在1996年通过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中关于证据的条款也规定: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的方法收集证据。

评分

建议大家购买,很好的一本书

评分

好书

评分

不错,方便,值得阅读

评分

新刑诉法写了,两个证据规定出了,对国外的非法证据排除制度,我们还是要进一步的学习啊

评分

中国在1988年9月参加的《禁止酷刑和其他残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处罚公约》第12条规定:“如经证实是因为受酷刑或其他残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和待遇处罚而作的供词,不得在任何诉讼中援引为指控有关的人或其他人的证据。”

评分

美国是***

评分

好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