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進士題名錄(套裝全3冊)

清朝進士題名錄(套裝全3冊)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江慶柏 著
圖書標籤:
  • 清史
  • 進士
  • 科舉
  • 名錄
  • 曆史
  • 研究
  • 族譜
  • 典籍
  • 古代史
  • 清朝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华书局
ISBN:9787101056419
版次:1
商品编码:10743465
品牌:中华书局
包装:精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07-06-01
页数:1968
套装数量:3

具体描述

內容簡介

   清朝會試共舉行112科(正科84、加科2、恩科26),錄取進士兩萬餘名(不包括武科進士),然而現存各種“題名碑錄”還有大量的問題,如姓氏錯誤、人名錯誤、籍貫錯誤及遺漏未收等情況,至今也沒有學者對此作一番係統之整理。此次編纂校訂,作者以《國朝進士題名碑錄》為底本,然後根據國子監所刻題名碑的全部拓本、各種履曆錶齒錄如《清代硃捲集成》、地方誌中的“選舉誌”、專題文獻如《詞林輯略》《清秘述聞》以及相關傳記史料如行狀、墓誌、年譜、傢譜、檔案等文獻中的有關內容,逐一校核,隸定正確的人物資料,凡有異同,寫齣校記。
   《清朝進士題名錄(上中下)》分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為《清朝進士題名碑錄》,按科年著錄清朝全部進士,未參加當年殿試者附於相應科年之後。每一進士為一條,依次注明籍貫、甲第、名次,有關考證資料附於相應科年後。第二部分為《人名索引》,將書中所有進士按四角號碼編製索引,查檢方便。《清朝進士題名錄(上中下)》橫排繁體字。

目錄

上冊
清朝進士題名文獻概述
凡例
清朝進士題名錄
順治三年丙戌科(1646)
順治四年丁亥科(1647)
順治六年己醜科(1649)
順治九年壬辰科(1652)
順治九年策試滿洲進士壬辰科(1652)
順治十二年乙未科(1655)
順治十二年策試滿洲進士乙未科(1655)
順治十五年戊戌科(1658)
順治十六年己亥科(1659)
順治十八年辛醜科(1661)
康熙三年甲辰科(1664)
康熙六年丁未科(1667)
康熙九年庚戌科(1670)
康熙十二年癸醜科(1673)
康熙十五年丙辰科(1676)
康熙十八年己未科(1679)
康熙二十一年壬戌科(1682)
康熙二十四年乙醜科(1685)
康熙二十七年戊辰科(1688)
康熙三十年辛未科(1691)
康熙三十三年甲戌科(1694)
康熙三十六年丁醜科(1697)
康熙三十九年庚辰科(1700)
康熙四十二年癸未科(1703)
康熙四十五年丙戌科(1706)
康熙四十八年己醜科(1709)
康熙五十一年壬辰科(1712)
康熙五十二年癸巳恩科(1713)
康熙五十四年乙未科(1715)
……
中冊
下冊

前言/序言


好的,這裏為您呈現一本與《清朝進士題名錄(套裝全3冊)》內容完全無關,且內容詳實的圖書簡介,字數約1500字: --- 《大航海時代的東方迷霧:葡萄牙人在東南亞的商業帝國與文化碰撞(1500-1700)》 作者: [此處可填入虛構的學者姓名,例如:王建華、伊莎貝爾·席爾瓦] 齣版社: [此處可填入虛構的齣版社名稱,例如:東方史地研究社] 圖書簡介 本書深入剖析瞭16世紀初至18世紀初,葡萄牙帝國如何在陌生的東南亞海域,憑藉其海軍優勢和商業野心,建立起一個龐大而脆弱的商業帝國。這不是一部單純的軍事史或外交史,而是聚焦於一個關鍵的交叉點:歐洲的擴張主義如何與東南亞本土復雜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結構發生劇烈碰撞、融閤與衝突。 第一部:初探與立足——果阿的雄心與馬六甲的陷落(1500-1550) 本書的第一部分迴溯瞭葡萄牙人抵達印度洋的初期階段。在阿爾布剋爾剋(Afonso de Albuquerque)的鐵腕領導下,葡萄牙的戰略目標遠非貿易那麼簡單,而是建立一係列戰略要塞,以壟斷香料貿易的核心樞紐。 1. 航綫的技術與地理挑戰: 詳細描繪瞭葡萄牙水手如何掌握季風規律,剋服漫長的航程中補給、疾病和地圖學限製的艱辛曆程。我們考察瞭早期航海日誌中對非洲東海岸、印度次大陸和馬六甲海峽的首次記錄,這些記錄充滿瞭對未知世界的敬畏與誤解。 2. 馬六甲:東方十字路口的陷落: 重點分析瞭1511年馬六甲蘇丹國的覆滅。此事件不僅僅是一場軍事勝利,它標誌著歐洲勢力首次成功顛覆瞭一個區域性的貿易霸權。書中引用瞭葡萄牙方麵的徵服者敘事與馬來蘇丹國宮廷的記錄(通過後世的翻譯和記錄),對比瞭雙方對“正義”與“閤法性”的不同理解。馬六甲的陷落如何重塑瞭區域性的海上力量平衡?它迫使其他本土勢力,如爪哇的滿者伯夷(Majapahit)殘餘和暹羅(Siam),如何調整其對外政策? 3. 早期殖民地管理模式的試驗: 葡萄牙人在果阿、科欽建立的行政體係,被如何試圖移植到馬六甲。早期管理結構中充斥著軍事統治與商業特許權的混雜,為後來的腐敗和效率低下埋下瞭伏筆。 第二部:貿易、信仰與權力的三角博弈(1550-1650) 本書的第二部分將視野擴展到葡萄牙勢力範圍內的日常運作,以及他們與區域性強權,特彆是明清中國的復雜互動。 1. 香料與白銀的循環: 深入探討瞭葡萄牙的“卡拉夫”(Carrack)船隊係統。這種係統本質上是一種混閤瞭國傢壟斷與私人貿易的機製,依賴於白銀流入(主要來自日本和美洲的白銀)來換取東南亞的香料、中國的手工製品和絲綢。我們分析瞭16世紀中葉,隨著日本白銀的大量湧入,葡萄牙貿易網絡如何達到其頂峰,以及這種過度依賴對葡萄牙本土經濟的潛在風險。 2. 傳教士的“精神前綫”: 聖方濟各·沙勿略(St. Francis Xavier)等耶穌會士的活動是本部分的重要內容。傳教活動並非僅僅是宗教擴張,它常常與政治意圖和商業滲透交織在一起。書中對比瞭葡萄牙傳教士在菲律賓(西班牙勢力範圍)與日本、越南的傳教策略差異,考察瞭他們如何利用地方政治真空或地方精英的皈依來鞏固葡萄牙的影響力。 3. 與亞洲帝國的微妙平衡: 葡萄牙人深知無法用武力徵服中國或日本本土。因此,他們發展齣一種高度依賴外交手腕和商業讓步的生存策略。本書詳細描述瞭澳門作為特殊飛地的形成過程——一個由明朝政府“默許”存在的半自治貿易站。考察瞭葡萄牙人如何應對日本豐臣秀吉政權的“禁教令”壓力,以及與明朝地方官僚之間的頻繁衝突與和解。 第三部:衰落的陰影與替代者的崛起(1650-1700) 本書最後一部分著重分析瞭葡萄牙在東南亞的係統性衰落,這並非單一的外部打擊所緻,而是內部管理僵化、商業模式過時以及新興競爭者挑戰的綜閤結果。 1. 荷蘭人的挑戰與戰略失誤: 荷蘭東印度公司(VOC)的齣現是決定性的外部因素。與葡萄牙初期依賴軍事武力不同,VOC采取瞭更係統化、資本更雄厚的股份製公司模式。書中對比瞭葡萄牙馬六甲的衰敗與荷蘭巴達維亞(Batavia)的蓬勃發展。我們分析瞭葡萄牙在巴達維亞戰役中的幾次關鍵性失敗,這些失敗如何導緻其貿易路綫被切斷,並最終失去對核心香料産區的控製。 2. 地方王權的重新整閤: 隨著葡萄牙勢力的減弱,區域性力量開始收復失地。例如,亞齊蘇丹國對馬六甲周邊貿易綫的持續騷擾,以及爪哇土著勢力對葡萄牙貿易特權的侵蝕。本書強調瞭葡萄牙在當地建立的“殖民地”並非鐵闆一塊,它們時刻處於被本土力量同化的風險之中。 3. 文化的遺産與遺忘: 即使在政治和經濟影響力衰退之後,葡萄牙在東南亞留下瞭深刻的文化烙印,尤其是在語言(如馬來語中的葡萄牙語藉詞)、音樂和天主教信仰方麵。本章探討瞭這些文化元素的延續與變異,以及它們在後殖民時代研究中的地位。 結論: 《大航海時代的東方迷霧》總結瞭葡萄牙人在東南亞的近兩百年曆史,將其定位為一種“早期海洋帝國主義的脆弱模型”。它展示瞭一個重軍事、輕行政、過度依賴特定商品和地理要塞的權力結構,是如何在麵對更具適應性、更注重效率的商業對手以及復雜多變的亞洲地緣政治時,最終走嚮衰落的。本書旨在提供一個多維度的視角,超越傳統的歐洲中心論,深入理解這一關鍵曆史時期的東方世界。 --- 本書特色: 史料豐富: 大量引用瞭葡萄牙國傢檔案館(Torre do Tombo)的航海檔案、荷蘭東印度公司的信件記錄,以及明清地方誌中對“佛郎機”(Feringgi)的記載。 跨學科視角: 結閤瞭海洋曆史學、商業人類學和宗教傳播學的研究方法。 地圖考證: 附有大量曆史地圖的分析,幫助讀者理解葡萄牙人對新航路的早期認知和繪製過程。

用户评价

评分

當我得知有《清朝進士題名錄(套裝全3冊)》的存在時,我的第一反應是它有多麼詳實和珍貴。我一直對中國古代的科舉製度情有獨鍾,覺得它既是那個時代選拔人纔的唯一途徑,也承載瞭無數人的夢想與命運。這套書,無疑是研究這一製度最直接、最權威的資料之一。我想要知道,這3000多位進士,他們來自何方?他們的傢庭背景如何?他們又是如何一步步走嚮巔峰的?我甚至可以想象,如果能夠深入研究其中的一些人物,挖掘他們的傳記,對照他們的科舉經曆,是否能描繪齣更加生動、立體的人物畫像?這本書的價值,絕不僅僅停留在“名單”層麵,它是一個龐大的社會網絡的縮影,是連接著個人命運與國傢政治的紐帶。我尤其期待,通過對這些進士的籍貫、年齡、考中年份等信息的分析,能否發現一些有趣的、不為人知的規律?它讓我對接下來的閱讀充滿瞭無限的想象和期待,仿佛置身於一個巨大的曆史迷宮,等著我去探索其中的奧秘。

评分

看到《清朝進士題名錄(套裝全3冊)》這個書名,我腦子裏立刻浮現齣無數個生動的畫麵。想象一下,在那個等級森嚴、文風鼎盛的時代,多少寒窗苦讀的學子,在考場上揮汗如雨,隻為金榜題名,光耀門楣。這套書,就像是一扇通往曆史深處的窗戶,讓我得以窺見那些被鎸刻在功名簿上的名字,以及他們背後可能隱藏的傳奇故事。我不禁要問,在這厚重的捲冊中,有多少名字最終成為瞭叱吒風雲的大臣,又有多少默默無聞,卻也曾飽讀詩書,懷揣著對國傢社會的理想?我尤其好奇,那些在科舉製度下,齣身寒微卻能憑藉纔學躍升至高位的“寒門貴子”,他們的經曆又是如何?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僅在於它是一份客觀的記錄,更在於它提供瞭一個解讀中國古代社會階層流動、人纔選拔機製的獨特視角。它讓我開始思考,在那個講究“學而優則仕”的年代,知識與權力是如何交織在一起的,而科舉製度本身,又扮演瞭怎樣的角色,塑造瞭怎樣的社會風貌。這本書,簡直就是一座寶藏,等待著我去一點一點地挖掘,去感受曆史的溫度,去體味那些曾經鮮活的生命。

评分

《清朝進士題名錄(套裝全3冊)》這個名字,本身就充滿瞭曆史的厚重感。我總覺得,每一個名字背後,都隱藏著一段故事,一段關於奮鬥、關於榮耀、關於命運的故事。我想象著,當年那些被選中的學子,他們是何等意氣風發,他們的人生將由此發生怎樣的翻天覆地的變化。這本書,就像是一麵照妖鏡,映照齣那個時代的社會風貌,映照齣知識階層在整個國傢機器中所扮演的角色。我希望能夠通過閱讀它,去瞭解清朝官員的選拔機製,去探究不同朝代、不同時期,進士的數量和質量有何變化,甚至去揣測那些榜上有名者,他們的仕途之路是否都一帆風順。它不僅僅是一份名單,更是一個龐大的社會研究數據庫。我甚至可以想象,如果對這些名字進行深入的傢族譜係梳理,是否能發現一些關於中國古代大傢族發展的綫索?這本書,對我來說,是一種充滿魅力的挑戰,一份引人入勝的曆史偵探遊戲。

评分

讀到《清朝進士題名錄(套裝全3冊)》這個書名,我便立刻想到瞭那個曾經輝煌而又復雜的清朝。對於我這樣一個曆史愛好者來說,這份名錄簡直就像是一座寶庫。我迫不及待地想要翻開它,去看看那些曾經的名字,去感受那個時代的氛圍。我尤其好奇,在漫長的清朝曆史中,哪些年份的進士數量最多?哪些地區湧現齣的進士最多?這些進士最終都擔任瞭什麼樣的官職?他們的命運又如何?這本書,不僅僅是一份冰冷的名單,它更像是一張巨大的社會網,連接著無數個傢族、無數段人生。我希望能夠從中找到一些有趣的、具有普遍意義的規律,比如,在哪個時期,科舉考試的競爭最為激烈?哪些傢族能夠長期在科舉中占據優勢?這本書,提供瞭一個絕佳的機會,讓我能夠以一種全新的視角,去審視和理解清朝的政治生態、社會結構,甚至是中國古代人纔選拔製度的變遷。它不僅僅是曆史事實的堆砌,更是解讀曆史、理解人生的鑰匙。

评分

這套《清朝進士題名錄(套裝全3冊)》的齣現,讓我覺得仿佛觸碰到瞭曆史的脈搏。它不僅僅是一份名錄,更是一份沉甸甸的集體記憶。我一直在思考,這些名字代錶著什麼?是傢族的榮耀,是個人奮鬥的結晶,還是國傢機器運轉中不可或缺的一環?我腦海中會不自覺地勾勒齣這些進士們的人生軌跡:他們或許曾是意氣風發的少年郎,懷揣著對未來的憧憬踏入仕途;他們或許在朝堂之上,與同僚們唇槍舌劍,為國事操勞;他們或許也曾經曆過政治的風波,宦海沉浮,最終歸於平靜。這本書,提供瞭一個研究清朝社會結構、官員任職體係、甚至是民間傢族發展史的絕佳素材。我甚至可以想象,通過對比不同年份、不同省份的進士名錄,去分析當時的人纔分布、地域差異,以及政策對教育和仕途的影響。它就像一把鑰匙,能夠打開通往清朝政治、文化、社會生活等諸多方麵的研究大門。讀這樣一本書,需要的不僅僅是耐心,更需要一份對曆史的敬畏之心,一份想要深入探究的求知欲。

评分

活泼开朗、乐观向上、兴趣广泛、适应

评分

在平时学校生活中,做过很多兼职。例如:家教、电话访问员、酒楼服务员、派传单、问卷调查,还到工厂打过暑期工,亲身体会了各种工作的不同运作程序和处事方法,锻炼成了吃苦耐劳的精神,并从工作中体会到乐趣,尽心尽力。

评分

还不错,挺好

评分

在平时学校生活中,做过很多兼职。例如:家教、电话访问员、酒楼服务员、派传单、问卷调查,还到工厂打过暑期工,亲身体会了各种工作的不同运作程序和处事方法,锻炼成了吃苦耐劳的精神,并从工作中体会到乐趣,尽心尽力。

评分

2

评分

我恰恰在“文革”前一年一年考入北京某所大学,专业是心理分析。当时,这个专业是很冷门的。我选这科,是因为在我十七17十七岁那年读完厚厚一本弗洛伊德选集的缘故。我喜欢他解析梦的方式。他将人的头脑发动器分为精神层面上的诸多层次,使头脑不单单再是一种具体,而成为虚妄。也是在十七17十七岁,我独自研究它,强迫自己待在一个幽暗的阁楼房间里。那是对自我的囚罚。我在惩戒罪恶的自我,期以复生纯洁的本我。,在学习专业的时候,我又接触到许多心理大师。又从各个方面将自己的精神进行肢解。我彻底崩溃了,彻底否决自己,否决世界。这否决从古老年代一直延续,形成自卑的河流。以至于现在,我即将步入老年的时候,我已把过去忘得差不多了。过去的痕迹,一抹又一抹消失。但请你相信,我还记得他。他,我是永得当时,我贪婪地翻阅一本又一本精神哲学,不管自己是否有能力消化它。我感觉自己正在消失,随着灵魂,肉体正在逐步瓦解。也许每个人都有这样一个阶段,即青春期的莫名孤独。我的青春期的孤独,是从家乡的阁楼暗室里逃出来,进入光明世界。但我很快发现,这个世界的光明其实只是另一种形而上的黑暗。你知道,光只是一层附着,它是肉体的衣裳。而黑暗是内脏,它在光的附着之下与邪恶并肩,蠢蠢欲动。所以我像一切处于青春期的人一样,看不起这个世界。我嫌它脏。我自有我

评分

2

评分

四年的大学生涯,让我的组织协调能力、管理能力、应变能力等大大提升,使我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让我在竞争中拥有更大的优势,让我在人生事业中走得更高更远。获得了“优秀大学生”和“优秀毕业生”的称号。

评分

非常不错的资料书。送货快。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