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戲麯藝術大係(京劇捲):我的操琴生活·徐蘭沅口述曆史

中國戲麯藝術大係(京劇捲):我的操琴生活·徐蘭沅口述曆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徐蘭沅 口述,唐吉 整理
圖書標籤:
  • 京劇
  • 戲麯
  • 徐蘭沅
  • 口述曆史
  • 藝術
  • 文化
  • 中國戲麯
  • 戲麯藝術
  • 京劇藝術
  • 傳統藝術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戏剧出版社
ISBN:9787104035596
版次:1
商品编码:10893432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2-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50
字数:38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內容簡介

徐蘭沅先生是全國聞名的京劇鬍琴傢。他的知識廣博,經驗豐富,京劇文武場的樂器件件精通,鑼鼓麯牌無不爛熟。人們尊之為“六場通透”的樂師。
我與徐先生是世代相交,彼此之間瞭解較深,我認為他最大的優點就是他一貫“虛心誠懇,勤學苦練”,多少年來如一日。他幼年間如此,到為梅蘭芳先生操琴時也如此,及至現在從不自滿,仍然如此。因此他在藝術上卓越的成就是可以理解的,也是非常值得我們敬佩和學習的。
他在藝術上也是從不墨守舊章、死守陳規的,他經常這樣說:“唱腔、麯牌、過門、鑼鼓,用當傳神就必須要變化翻新。”例如在本書中有這樣四句:“腔調簡單,格局嚴謹,變化翻新,齣神傳情。”這是非常精闢的見解。

作者簡介

徐蘭沅(1891-1967),江蘇蘇州人。8歲學藝,受名琴師梅雨田、孫佐臣、陸硯亭、王玉田影響,兼融各傢之長。他操琴指音圓潤渾厚,弓法平穩,尺寸嚴謹,節奏鮮明,托腔墊字嚴實,弓法、指法非常講究。他曾為何桂山、譚鑫牆、劉永春等名演員伴奏。為梅蘭芳伴奏長達25年,曾隨梅蘭芳赴曰、美、蘇等國演齣。在排新戲過程中,他和王少卿一起研究創造瞭“反四平”、“反西皮”等旦角新腔。晚年從事戲麯教育工作,名琴師杜奎三、李慕良、黃天麟等都是他的學生。

目錄

序一 蕭長華
序二 梅蘭芳
序三 馬連良
第一輯 學習經曆
一 傢世與童年
二 拜戲麯音樂傢方秉忠學文場
三 與譚鑫培操琴前後
四 跟梅蘭芳操琴的二十八年
第二輯 梨園憶往
一 漫談梅蘭芳的藝術
二 再談老生的唱腔衍變
三 雜談老旦——會議龔元甫
四 扯談淨與醜
五 略談單皮鼓的技巧——兼談清末民初名鼓師們的特點
六 迴首當年老梨園
七 京劇三題
八 談戲拾零
九 勤學多問,刻苦鑽研
第三輯 京劇音樂泛談
一 漫談鬍琴
二 雜談京劇音樂
三 我的琴譜
後記
再版後記一
再版後記二

精彩書摘

雖然他不演武生戲,然而他並沒有“白練”,我們看他演《槍挑穆天王》以及《抗金兵》等紮靠的戲,跑起圓場來猶如人坐在車上,靠旗是紋風不動,操縱得猶如自己的四肢,這是他腳步的輕重與呼吸的節奏凝成瞭一體,從而控製著靠旗,使它動靜鹹宜。他演雍容華貴的古代婦女大都是珠翠滿頭,然而在動作中絲毫不顯得零亂,這就是從“五晃悠”的功夫中尋找的訣竅。演這種文戲不一定比武戲省力,頭上的鳳冠挑子等等必須要用巧勁兒去服帖它,巧勁兒不是不費力,而是要做到擒縱自如。擒的時候就得用力,縱的時候就得用順勁兒,如此方能達到輕盈美觀、整齊不亂。
梅先生早年演《梅龍鎮》,在“拾巾”的錶演身段上也是一絕。李鳳姐唱到“四平調”後一句的重腔處“啊……綉房門”時,把巾疊好,在疊的時候,他把一頭拿死,轉身拋在肩上,等一頭墜地後,再把手中的一頭鬆開,巾隨著他的腳步,準確地成瞭一個斜一字形,明是鬆開瞭,實質在走動的時候,肩仍然是擒著它,否則它就不會隨人擺布,在這些極平常的錶演裏,寓含著深厚的功底。
梅先生的腳步,在颱上演戲從來不亂(亂不是指多一步、少一步,而是步法),例如《貴妃醉酒》的“醉步”,首先他本著酒醉之人腳跟無力去設想,在步法上就把重心放在腳尖,嚮前行走時,前一腳著地,後腳跟立即提起,這樣有規律嚮前移步,即使是轉彎也不亂。假如往左時,先把右腳漫過左腳,在邁步的同時,左腳跟立即提起,不管是左轉右轉步法從不紊亂,這樣既錶現齣美人酒醉腳步不能自主之態,同時由於腳步有規律的重心移動,又能控製著頭上的鳳冠擺動得整齊自然,達到瞭藝術上的“美”、錶演上的“真”。
他演《遊園驚夢》,柳夢梅扯著她,她遮羞轉身的那個透步,也是重心運用得好,因此轉起來顯得非常自然。
旦角錶演的跪法,講究裙子要平鋪在人的四麵,好像一朵花似的。梅先生錶演這個動作時,撩起裙子先屈右腿,身往左扭,再屈左腿,身往右扭,這些都是與眾相同的,就在這以後不同瞭,當麵部轉嚮正麵的時候,身體微微地一帶動,裙子就很自然鋪平他的腳跟,錶麵上看來是輕而易舉的,假如腰上功夫欠缺,就不易做到這一點。
……

前言/序言


中國戲麯藝術大係(京劇捲):我的操琴生活·徐蘭沅口述曆史 一部跨越百年京劇史的珍貴口述實錄,一位國寶級琴師的藝術人生與時代見證。 內容提要: 本書是“中國戲麯藝術大係(京劇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聚焦於中國戲麯史上裏程碑式的人物——徐蘭沅先生的口述曆史。徐蘭沅先生是京劇音樂發展史上的一位泰鬥級人物,他以其精湛的操琴技藝和深厚的理論修養,影響瞭數代京劇音樂傢和錶演藝術傢。本書以口述史的形式,係統、詳盡地記錄瞭徐蘭沅先生自幼接觸京劇藝術,直至晚年迴顧其輝煌一生的心路曆程與藝術實踐。 全書內容涵蓋瞭京劇音樂體係的建立與演變、京劇闆式、麯牌的運用與創新、鑼鼓點子(鼓闆)的實踐與理論、以及京劇樂隊的編製與發展等核心議題。更重要的是,本書以第一人稱的視角,生動再現瞭二十世紀中國京劇的黃金時代,記錄瞭京劇藝術在不同曆史時期的風貌、重要的流派更迭,以及與諸多藝術巨匠——如梅蘭芳、程硯鞦、尚小雲、荀慧生“四大名旦”,以及楊小樓、王琴錶等老一輩藝術傢的閤作細節與舞颱軼事。 核心內容精要: 第一部分:琴師的童年與啓濛——在時代的洪流中尋覓琴音 本部分詳細敘述瞭徐蘭沅先生早年的傢庭背景,以及他如何與京劇藝術結緣。京劇在晚清民國初期的發展階段,戲班的組織形態、學徒製度的嚴格與殘酷,都在先生的敘述中得以真實展現。重點描繪瞭早期京劇樂隊的構成,以及作為武場主導的操琴師(京鬍演奏者)所需要具備的基礎功——從識譜、定弦、到掌握不同行當的音樂規範。 早期京劇音樂的傳承睏境與機遇: 記錄瞭京劇音樂在從地方聲腔(如徽班進京)嚮成熟的“京音”轉化的關鍵時期,傳統音律是如何被整閤和規範化的。 初識名師與核心技藝的奠基: 徐蘭沅先生迴憶瞭自己拜師學藝的經曆,以及在實踐中如何吸收不同流派的操琴精髓,形成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 第二部分:操琴生涯的黃金歲月——與“角兒”們的藝術交響 這是全書最精彩的部分,徐蘭沅先生作為梅蘭芳劇團的長期首席操琴,記錄瞭其與“四大名旦”乃至更廣泛的京劇界名伶的緊密閤作曆程。書中不僅有舞颱演齣的技術細節,更有對藝術創作中“人與聲”如何完美結閤的深刻洞察。 京鬍在舞颱上的“言語”: 詳細闡釋瞭京鬍(或京二鬍)作為樂隊“領軍者”的角色,如何通過“走闆”、“催勁”、“襯腔”等技術手段,準確地錶達演員的情緒起伏和舞颱意境的營造。書中收錄瞭大量關於經典劇目如《貴妃醉酒》、《霸王彆姬》、《汾河灣》等場次中,操琴與唱腔配閤的獨傢秘訣。 “文武場”的協同作戰: 深入探討瞭文場(弦樂組)與武場(鼓闆組)之間的配閤哲學。徐蘭沅先生結閤其深厚的音樂素養,解釋瞭如何根據劇目性質、流派特點,對樂隊的編製、配器乃至鼓闆節奏進行靈活調整,以達到“聲情並茂”的舞颱效果。 對梅派藝術的貢獻與影響: 集中描述瞭徐蘭沅先生如何參與構建和完善梅蘭芳先生藝術體係中的音樂支柱,特彆是如何為梅派的典雅、精緻的唱腔提供最精準的伴奏支持,體現瞭“知音”的最高境界。 第三部分:京劇音樂的理論建構與傳承責任 步入晚年,徐蘭沅先生將工作重心轉嚮理論總結和人纔培養。本部分記錄瞭他對京劇音樂體係的係統性梳理,力圖為後世留下寶貴的理論財富。 闆式與麯牌的精細解析: 首次公開或係統總結瞭某些傳統上依賴口耳相傳的闆式(如慢三眼、原闆、流水等)在實踐中的具體運用規律,以及不同麯牌如何服務於特定的劇情推進和角色心境。 對京劇音樂現代化的思考: 記錄瞭先生在不同曆史時期對京劇如何適應時代發展、如何與西洋樂理進行有限融閤的探討,展現瞭其開放而審慎的藝術態度。 口述曆史的價值與意義: 通過先生對自身藝術生涯的迴顧與反思,讀者可以清晰地看到京劇藝術在近百年間所經曆的巨大變革,理解“口述曆史”作為鮮活的、未經雕琢的史料的不可替代性。 本書特色與價值: 本書不僅是一部關於京劇音樂的專業參考書,更是一部生動的中國近現代藝術史和人物傳記。徐蘭沅先生樸實而深刻的敘述風格,為研究京劇藝術的“操作層麵”提供瞭無可替代的一手材料。它清晰地展現瞭: 1. 技藝的實踐傳承: 如何從“耳濡目染”到“手中自如”,京鬍藝術的每一個細節都凝聚著一位大師的畢生心血。 2. 人際的藝術互動: 揭示瞭舞颱藝術的成功並非一人之力,而是藝術傢之間深刻理解、相互成就的結果。 3. 時代的烙印: 通過藝術傢的視角,摺射齣民國時期至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傳統藝術領域所經曆的社會變遷與堅守。 對於戲麯專業人士而言,本書是研究京劇音樂、提升操琴技藝的珍貴典籍;對於普通讀者而言,這是一部瞭解中國傳統舞颱藝術魅力、感受老一輩藝術傢藝術精神的感人篇章。它讓“我的操琴生活”成為瞭一個時代的縮影,一麯不朽的京劇交響樂。

用户评价

评分

作為一名京劇愛好者,最近入手瞭《中國戲麯藝術大係(京劇捲):我的操琴生活·徐蘭沅口述曆史》,雖然還沒來得及細細品讀,但光是翻閱目錄和作者簡介,就足以讓我對這本書充滿瞭期待。徐蘭沅先生的名字,對於任何一位對京劇音樂略有瞭解的戲迷來說,都是如雷貫耳。他不僅是梅蘭芳先生的琴師,更是京劇音樂發展史上的重要人物。這本書以口述曆史的形式呈現,這意味著我們將有機會直接聆聽大師的聲音,瞭解他從業六十餘載的豐富經曆。想象一下,從他年輕時初入梨園,到跟隨梅先生叱吒風雲,再到新中國成立後的藝術傳承,這其中的每一個片段,都蘊含著時代的變遷和京劇藝術的興衰。我尤其好奇的是,書中會如何描繪他與梅先生之間深厚的師徒情誼,以及他們在藝術創作中如何默契配閤,共同打磨齣那些流傳百世的經典唱段。這不僅僅是一部關於京劇音樂的書,更是一部關於人生、關於藝術、關於時代的人物史。這本書就像一把鑰匙,即將為我打開一扇通往京劇輝煌過往的大門。

评分

《中國戲麯藝術大係(京劇捲):我的操琴生活·徐蘭沅口述曆史》這本書,僅僅是書名就足以勾起我強烈的好奇心。徐蘭沅先生,這位京劇界響當當的人物,他的“操琴生活”又是怎樣的?這不僅僅是關於京劇的音樂,更是一段鮮活的藝術人生。我期待書中能夠細緻地展現他作為一個琴師的日常,包括他對琴的理解,他對音韻的追求,以及他如何將這些融入到一齣齣經典的京劇之中。這本書以口述曆史的形式,意味著我將能夠聽到徐先生最真實、最直接的聲音,瞭解他對京劇音樂的獨到見解。我尤其想知道,他在與梅蘭芳等大師閤作的過程中,有哪些不為人知的趣事,又有哪些深刻的藝術感悟。這本書會不會也涉及他在不同曆史時期,對京劇音樂發展的思考和實踐?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某個藝術傢個人經曆的書,更是京劇音樂發展史的一個縮影,充滿瞭時代變遷的印記和藝術傢對藝術的執著追求。

评分

讀完《中國戲麯藝術大係(京劇捲):我的操琴生活·徐蘭沅口述曆史》的扉頁,我的心情就如同置身於一個古色古香的戲樓,耳畔仿佛響起瞭悠揚的京鬍聲。這本書的標題本身就有一種厚重感,“中國戲麯藝術大係”足見其學術價值和史料價值,“京劇捲”更是將範圍聚焦於國粹的核心,“我的操琴生活·徐蘭沅口述曆史”則將視角拉近,通過一位親曆者的口吻,展現京劇音樂的傳承與發展。我預想,這本書會帶領我走進一個由鏇律、節奏、唱腔構成的奇妙世界。徐蘭沅先生作為京劇音樂界舉足輕重的人物,他的口述無疑是寶貴的史料。我渴望瞭解他在不同曆史時期,如何適應時代的變化,如何創新京劇音樂的演奏技法,如何在傳承經典的同時,融入新的元素。這本書不僅僅是對操琴技藝的記錄,更是對一位藝術傢畢生心血的凝結,是對京劇音樂發展脈絡的深刻梳理。我相信,通過閱讀這本書,我將能更深入地理解京劇音樂的魅力所在,也能從中感受到一位藝術傢對藝術的執著與熱愛。

评分

翻開《中國戲麯藝術大係(京劇捲):我的操琴生活·徐蘭沅口述曆史》,我立刻被一種曆史的厚重感和藝術的溫度所包圍。徐蘭沅先生的名字,對於任何一位對京劇有著深入瞭解的人來說,都代錶著一個時代的輝煌。這本書以口述曆史的形式,讓這位大師的聲音得以穿越時空,直接觸達讀者。我設想,書中會詳細記錄他作為梅蘭芳先生的操琴師,與梅先生閤作的無數個日夜。那些舞颱上的精彩瞬間,那些幕後的艱辛付齣,那些藝術上的探索與創新,都將在這本書中一一展現。我尤其好奇書中會如何描繪京劇音樂的創作過程,比如一段唱腔是如何在琴師與演員的磨閤中逐漸成型的?又比如,在不同時期,京劇音樂又經曆瞭怎樣的變遷和發展?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關於京劇音樂技法的書籍,它更是關於一位藝術傢的人生軌跡,關於京劇藝術在曆史長河中不斷傳承與創新的生動寫照。它將為我打開一扇理解京劇音樂深層內涵的窗戶。

评分

《中國戲麯藝術大係(京劇捲):我的操琴生活·徐蘭沅口述曆史》這本書,從書名上就給我一種肅然起敬的感覺。徐蘭沅先生,這個名字在京劇界就是一麵旗幟,他不僅僅是梅蘭芳先生的“禦用”琴師,更是那個時代京劇音樂的靈魂人物之一。這本書以口述曆史的形式,仿佛讓我有機會直接穿越時空,與徐先生麵對麵地交流。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在那些我們耳熟能詳的經典劇目背後,有著怎樣的音樂創作故事?徐先生又是如何與梅先生等名傢默契配閤,將那些充滿生命力的唱腔一次次打磨到極緻的?這本書一定會詳細記錄他與各位藝術傢閤作的點點滴滴,包括那些成功的瞬間,也可能包含著不為人知的艱辛與挑戰。我特彆期待書中能展現齣京劇音樂在不同曆史階段的演變,比如從早期四大名旦時期到改革開放後的新發展,徐先生的琴聲又扮演瞭怎樣的角色?這不僅僅是一本音樂理論的書,更是一本充滿人情味和時代印記的藝術傳記,它將填補我對京劇音樂史和藝術閤作史的許多空白。

评分

书的内容是很好的,就是你这本似乎库存太久了。书口上面全是灰。不是很满意。

评分

发货及时,品相尚可。

评分

珍贵的历史文献,非常难得

评分

这次买书很好,京东做的越来越好了,包装的特别好。支持京东图书!!!永远支持。

评分

平实,读起来有乐趣的好书

评分

发货及时,品相尚可。

评分

好书啊 不错的东西

评分

从京东买东西还是很放心的

评分

这次买书很好,京东做的越来越好了,包装的特别好。支持京东图书!!!永远支持。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