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通訊寫作》的讀者對象設定為新聞從業人員、新聞院係師生和廣大有誌投身於新聞事業新聞事業的人士。叢書的作者係活躍在新闕工作一綫的資深編輯記者和新聞研究、教學一綫的專傢學者。叢書的編寫立足於衫,支持學術品位和學理風格,力爭在給讀者具體的新聞寫作指導的同時,帶給他們一些新的啓迪和感受。
《通訊寫作》試圖一方麵較為深入地從理論上來探討通訊寫作,另一方麵則將主要精力集中在告訴讀者如何寫通訊上。作者也沒有把各種通訊一劃分開來,進行仔細分析,而是始終從整體的角度來觀照通訊的寫作。作者還把通訊看作是一個開放的體係,在這個體係中作包容瞭一些有爭議的文體,這些文體如大特寫、專訪、解釋性報道、調查性報道等等。
目錄
引論
第一節 通訊的定義與特點
第二節 通訊與其他新聞文體的比較
第三節 通訊的分類
第一章 通訊寫作的前期準備
第一節 通訊作者必須具備的能力
第二節 深入有效的采訪
第二章 通訊的主題
第一節 通訊主題的確立
第二節 通訊主題的提煉
第三節 通訊主題的錶現
第三章 通訊的結構
第一節 通訊的常見結構
第二節 通訊的特殊結構
第三節 通訊的基本組成部分
第四章 通訊的錶達方式
第一節 通訊中的敘述
第二節 通訊中的描寫
第三節 通訊中的議論
第四節 通訊中的說明
第五節 通訊中的抒情
第五章 通訊的語言
第一節 通訊語言的特點
第二節 通訊語言的修飾
第六章 通訊中的特殊文體
第一節 新聞速寫
第二節 新聞特寫
第三節 大特寫
第四節 專訪
第七章 通訊的延伸
第一節 深度報道
第二節 解釋性報道
第三節 調查性報道
第四節 深度預測報道
後記
精彩書摘
怎麼纔能深化主題呢?一般要嚮兩個方嚮努力,就是要不斷拓展主題的深度和廣度。資深記者們是這樣描述這兩種方法的:“主題嚮橫的方麵發展,就像展開把摺扇,以主題為中軸,展開那麼寬闊的扇麵,扇麵上又是那麼絢麗多彩。主題嚮縱深發展,就像進入一個樓閣群立的大宮殿,每深入一道門,就彆有一番新天地。”當然,縱與橫決不是截然分開的,因為通訊往往在嚮深度擴展的同時,也會嚮廣度擴展,兩者有時是相輔相成的。好的記者常常應該問自己這樣一些問題:“還能把主題挖掘得更深一些嗎?還能把視野放得更寬一些嗎?”如果迴答是肯定的,那就毫不猶豫地去做。對於深化主題,記者的探索是永無止境的。
二、提煉主題的方法
1.“找紅綫”的方法
這種方法實際上是緻力於尋找素材與素材之間的聯係,這種聯係像一條紅綫將文章“串”起來,而且往往就是通訊的主題。主題思想隱藏在每一段素材之中,但它往往會在事實的某一點上顯露齣來,形成一個“綫頭”,把這些綫頭接在一起,就可以說找到瞭通訊的紅綫。說起來挺容易,實際上把這些綫頭串起來是一件需要下大氣力的事。因為每一個事件中都可能反映很多的主題,到底接哪一個綫頭是一個難題。因此,這又齣現瞭一個從材料到主題,從主題到材料的復雜過程。
2.對比法
可以用一個具有可比性的材料與自己要寫的新聞事物作對比,或把新聞事實本身的方方麵麵加以對比,甚至要讓不同的觀點在自己的腦海裏辯論。真理越辯越明,新聞事實的特點優勢就會顯露齣來,通過組織、歸納和升華,將這些特點聯結起來,完全可能成為通訊的主題。
其實,這兩種提煉主題的方法都不難掌握,很多作者早已經熟能生巧。關鍵的問題是,用同一個方法提煉主題,有的能提煉齣好的主題,而有的卻隻能提煉齣很一般的主題,極好的主題簡直就是鳳毛麟角。這是什麼原因呢?這是因為作者頭腦一中提煉主題的思考方式不同。這裏麵存在著不少誤區。
誤區之一:很多人,甚至包括很多研究者都過於強調提煉主題時研究材料的必要性。這樣一來,許多記者把所有的時間都放在材料的搜集和比較上。對此,李鋒說得特彆形象:“有的同誌,本上的材料記得滿滿的,腦子裏的情況也很多,但提煉不齣新的重大的主題,就像滿口袋芝麻榨不齣油,或榨齣的油不香。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記者把采訪的材料作為提煉主題唯一的依據,忽略瞭全局這個重要因素。”離開瞭全局去提煉主題,主題不可能帶有普遍意義。如果把事實比作是坐標係當中的橫坐標,那麼大局就是縱坐標,兩者在坐標係中的交叉就是通訊的主題。
……
通訊寫作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評分
☆☆☆☆☆
紙張和印刷的都還可以,閱讀中!
評分
☆☆☆☆☆
工具書,真品,不錯的~
評分
☆☆☆☆☆
學到瞭很多東西,謝謝
評分
☆☆☆☆☆
以前從來不去評價,不知道浪費多少京豆,自從知道京豆可以抵現金的時候,纔知道京豆的重要。後來我就把這段話復製瞭,走到哪,復製到哪,即能賺積分,還非常省事。貼瞭這段話說明對商品是滿意的,不滿意的肯定會單獨評價!!
評分
☆☆☆☆☆
一係列的小冊子,紙厚且白,簡明易懂。
評分
☆☆☆☆☆
很實用一套書,適閤通訊員學習,我很受益
評分
☆☆☆☆☆
很好 很好的 喜歡京東 方便快捷
評分
☆☆☆☆☆
挺實用
評分
☆☆☆☆☆
學習中,職業需要。印刷質量還可以,至於作用嘛,見仁見智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