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典文學基本叢書:陳與義集(套裝上下冊)

中國古典文學基本叢書:陳與義集(套裝上下冊)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陳與義(南宋) 著,吳書蔭,金德厚 校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华书局
ISBN:9787101040739
版次:2
商品编码:10948779
品牌:中华书局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07-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613
套装数量:2
字数:349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內容簡介

陳與義齣身於官宦之傢,祖父恂為奉議郎、大理寺丞;父親(名已佚)做過朝請大夫。母親張氏,仁宗時宰相張士遜的孫女。他的外祖父張友正,號存誠子,是當時著名的書法傢。陳與義除長於作詩外,還工書善畫。其書法清筒,初規模外祖父傢法,晚益變體,姿態橫齣,自成一傢。

內頁插圖

目錄

前言
簡其詩筏敘
又敘

簡其詩集引
簡其先生年譜
捲第一
山水賦
玉延賦
放魚賦
次韻謝文驥
風月堂
送呂欽問
鞦懷
捲第二
次韻建除體
八音歌二首
題牧牛圖
題畫摩
題畫寒江圖
江南春
蠟梅
春雪
再賦
雜書四首
捲第三
書懷十首
風雨
曼陁羅花
螢火
北風
捲第四
送張仲宗
襄邑道中
寄新息傢叔
年華
茅屋
酴醵

西風
題許道寜畫
水墨梅五絕
夜雨
連雨有懷
目疾
郊外示友
捲第五
十月
題小室
次韻春日
歲除感懷
次韻謝張迪功二首
重賦二首
次韻傢叔
答張迪功二首
送張迪功二首
……
附錄
修訂後記
陳與義集篇目索引

精彩書摘

當時正是王黼為相,葛勝仲也在貶黜之列,他不可能不受到牽連。這突如其來的沉重打擊,使陳與義似夢初醒,發齣「三年成一夢,夢破說夢中」(《將赴陳留寄心老》)的無限感慨。自此他沉湎於飲酒賦詩、遊山玩水的生活裏,以排遣心中的抑鬱和不平。
靖康難起,金兵大舉入侵,陳與義自陳留南奔,避亂襄漢,流離湖湘。建炎四年(一一三〇)被召,由湖南武岡啓行,輾轉於廣東、福建,次年夏,抵達紹興,任兵部員外郎。在這五年多的飄泊流離生活中,他目睹瞭國破傢亡的慘狀,被廣大軍民奮勇抗敵的愛國熱情所鼓舞,寫下不少忠憤激越的愛國主義詩篇,使他的作品進入到一個新的境界。紹興二年(一二三一),赴南宋小朝廷的首都臨安(今浙江杭州),七年,纍官至參知政事。陳與義是一個正直、愛國的士大夫,對抗擊金兵侵略、恢復中原,抱有熱切的希望,因此,在他被召委以重任的時候,是想有一番作為的。他也曾建議撫問將士,薦拔人纔。但時局的動蕩,小朝廷的苟且偷安,排斥忠良,許多愛國名臣如李綱、張浚等,都相繼遭到排擠和打擊。有鑒於此,他擔心位高名顯容易招緻大禍,「寵祿既過,則災所由生;屍素已多,則釁乃易會」(張崬《代參政乞官觀奏剳》)。同時,他又因「早衰多病」,身體勝任不瞭繁劇的政務,終經五請而罷政。他隻做瞭一年多的參知政事,就辭官迴到湖州。紹興八年(一二二八)十月二十九日逝世,年四十九。
陳興義的作品大緻以靖康元年(一二一六)為界限,分為前後兩個時期。前一個是北宋時期,大多數是抒寫承平時的閑情逸緻,以及個人的哀怨和牢騷。後一個是南宋時期,詩人傷時撫事,不少作品寄托瞭深厚的傢國之感。
……

前言/序言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江西诗派!!!

评分

位爱国诗人,其主要贡献还是在诗歌方面,给后世留下不少忧国忧民的爱国诗篇。存词19首。曾在余杭任太傅幕僚,后被宰相赏识,因而升迁。

评分

正版图书,印刷精细,文字清晰,包装细致,可读性佳,值得细细品鉴,送货快

评分

书好价廉,双11活动太给力了,满减并叠加用劵,便宜到目瞪口呆,自从有了京东,实体店都不去了,某当某亚也少去了。书包装厚实,送货神速,太赞了。一万个赞。

评分

陈与义长于作诗,诗有点象杜甫注重社会现实,词作较少。陈与义集是不错的一个集子。

评分

陈与义诗作最逼近杜诗的是七律。像《登岳阳楼》之一、《巴丘书事》、《再登岳阳楼感慨赋诗》、《除夜》等,雄浑悲壮,感慨多端。五言律如《雨》诗 2首、《除夜》等则以清迥峭刻见长。五言古诗写景造意,接近谢灵运、柳宗元等人。如《夏日集葆真池上》中间写景:"鱼游水底凉,鸟宿林间静。谈余日亭午,树影一时正。… 微波喜摇人,小立待其定。"观察细密,造语工致。七言绝句重在意趣,格调清婉,如《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春日二首》、《中牟道中二首》等,或工于兴寄,或活用典实,屡见新意,耐人寻味。陈与义亦擅词作。〔临江仙〕中的"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虞美人〕中的"及至桃花开后却匆匆"等名句都为人称诵,胡仔、黄□等人对他也有较高的评价。总的说来,他的词作以清婉秀丽为主要特色。陈与义集原为其学生周葵编,共10卷,早佚。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胡稚笺注《 简斋诗集》30卷(附《无住词》1卷)刊刻问世,《四部丛刊》即据此影印,并附印元刊《 陈简斋诗外集》。1982年,中华书局出版的《陈与义集》即以胡本为底本陈与义性格沉重,不苟言笑,待人接物谦虚谨慎。被他推荐和提拔的官吏很多,他从来不向外人流露,也不向被推荐、提拔的人表白,更不提出任何要求。因此,他在士大夫阶层中具有较高的威望。朝臣们多愿向他坦露心迹或请求指正迷津。当时,丞相赵鼎在朝廷放言:“人多谓中原有可图之势,宜便进兵,恐他时咎今日之失机。”高宗说:“今梓宫与太后、渊圣皆未还,若不与金议和,则无可还之理。”丞相的意思是,多数人主张打回汴京,收复中原,若不如此,恐怕将来因失去机会而受到追究。而高宗则认为,二帝被掳,连同太后、嫔妃、宫女都在金人手里,若不议和恐难于返回。陈与义听了之后,赞成丞相的用兵,反对高宗的议和,便婉转地说:“若和议成,岂不贤于用兵;万一无成,则用兵必不免。”高宗曰:“然。”从道理上以为陈与义的话很对,但事实上他甘心于偏安江左,以求苟延残喘。陈与义看出高宗无意收复中原,他很失望,便以病托辞退职,朝廷复以资政殿学士(授予罢政宰相的职衔)知湖州,加提举临安洞霄宫(今浙江余杭西南,宋代凡执宰大臣去位者,皆以提举洞霄宫系衔)。绍兴八年(1138年)十一月病逝,终年四十九岁。

评分

评分

《隋唐佛教史稿》是汤用彤先生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的授课讲义,70年代经汤一介先生整理后,由中华书局在80年代初作为《汤用彤论著集》之一种出版。全书详细叙述了隋唐佛教势力之消长、佛经传译之情形、佛教义理之撰述、宗派之发展以及佛法之传布等,是一部反映隋唐时代佛教在中国发展演变之概况的重要著作。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