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方韶毅来深圳,席间我们聊起泥土社,也说起我买的那两本胡风著作泥土社版的精装本。韶毅说他正在搜集泥土社的资料,准备写篇文章。不久前他通过MSN把他新写的《泥土社往事》传给我一份,一读之下,大广见闻。他文章中提到,一九五○年春夏之交,许史华、尹庚、应悱村、张禹、胡今虚等人在上海开办了泥土社,这本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小私营出版社,可是因后来牵扯进了胡风案件中而名声大振。泥土社的当事人如今只张禹健在,其他人都已归道山。韶毅文章里引了一段张禹的回忆:泥土社先后重印过胡风《文艺笔谈》、《剑•文艺•人民》等六部文学评论集,还照胡风的意思把这六部书做了少量的精装本以赠朋友。是书黑布面金字,十分漂亮。张禹曾感慨说:“可惜我所得的一套早已失去,不知海内还有此珍本否。”我也不由得跟着张禹感慨一番:原来是珍本,可惜六种迄今仅得其二;何时成全璧,只盼书缘来日再降于我。【○九、十、二十七】
评分非常满意非常满意非常满意非常满意
评分另外还有一部精装的大事记
评分绝对好看,值得珍藏~
评分当资料了。一套书都买了。
评分中华知识的渊博,源远流长,中国的文人的热情,代代相传。
评分诸多旧事,更是中华书局半年来的基业。 因之捧读这部书香飘溢的作品,甚觉是一笔其年也深、其蕴也丰的独特财富。书中所反映与呈现的,可能只是作者人生经历中的一个个片段与瞬间。那些形制不一、风格各异的签名书与签名封,有的可能是偶然所得,有的则是刻意索之;有的因重大时节的往来应酬,有的则是好友于日常生活中的美意传递。这一切都统统成为对岁月的真实记忆,对友谊的深厚累积。可以想象,作者为此倾注许多心血的同时,获得了多么大的满足与愉悦。 这部书以其图片与文字的精美,令人印象深刻。但我以为不应将其仅仅视为作者收藏的雅好,其所汇集的虽皆为尺幅寸纸,却通过一个个具有文化价值的形式,记录时代的清晰声响与浓重光影,见证作者所亲历的家国大事与世界风云。这使作者的人生变得格外的丰富与隽永,也使我们看到了可以想见而并不熟悉的那些生动的细节与侧面。这种大人物的小情趣,以及小事件中反映的大境界,也格外地使人回味不已。 因之捧读这部书香飘溢的作品,甚觉是一笔其年也深、其蕴也丰的独特财富。书中所反映与呈现的,可能只是作者人生经历中的一个个片段与瞬间。那些形制不一、风格各异的签名书与签名封,有的可能是偶然所得,有的则是刻意索之;有的因重大时节的往来应酬,有的则是好友于日常生活中的美意传递。这一切都统统成为对岁月的真实记忆,对友谊的深厚累积。可以想象,作者为此倾注许多心血的同时,获得了多么大的满足与愉悦。
评分百年中华 学术为本 了解一下
评分1938年孟森教授已经谢世,因抗战爆发,吴晗应聘到云南大学教书。当他得知郑天挺等计划继续完成孟心史的《明元清系通纪》时,就主动把这部抄写工整的史料提供给他们参考。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