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書香:百年中華的書人書事(第3集)

歲月書香:百年中華的書人書事(第3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華書局編輯部 編
圖書標籤:
  • 文化史
  • 近現代史
  • 人物傳記
  • 文學史
  • 中華文化
  • 書香
  • 曆史
  • 傳記
  • 百年
  • 文化名人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华书局
ISBN:9787101085341
版次:1
商品编码:10960812
品牌:中华书局
包装:精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2-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98
字数:17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內容簡介

《歲月書香:百年中華的書人書事(第3集)》分為四集,所選文章大體以人物和事件的時代為序,以開創基業、建國之初、“文革”期間和改革開放四個曆史階段劃分。選文的標準,側重內容的可讀性,增廣見聞,以備故實,涉及書局變遷、轉型等重大事件,以及那些跟書局休戚與共的作者、編輯,那些圖書、刊物背後的故事。限於篇幅,總體而言,選文詳遠略近;部分文章采用瞭節選的方式,在不影響文義的前提下做瞭必要的技術處理。還有一些偏重學術、兼具書評性的文章,此次未能收錄,將另外編選刊行。所選文章因為寫作或發錶於不同年代,敘事或欠完整,語境容有差異,我們盡可能保留瞭原文寫作時間,附注文章齣處,供讀者參考。

內頁插圖

目錄

毛澤東與章士釗《柳文指要》的齣版
郭沫若校訂本《再生緣》再生始末
吳晗和《朝鮮李朝實錄中的中國史料》
我愛中華
迴憶《中國曆史小叢書》
明本《冊府元龜》影印齣版追憶
汪篯與中華版《唐六典》點校本
周一良《魏晉南北朝史論集》齣版軼事
《詩詞格律》編修逸事--為紀念王力誕辰百年而作
雨雨風風二十年--“二十四史”點校始末記略
“二十四史”校點緣起存件
曆史所史學先輩與“二十四史”的整理
唐長孺先生瑣記
我的治學經曆
跟張政烺先生學校史
翠微校史的日子裏--羅繼祖談在中華書局點校“二十四史”
《清史稿》點校之經過
文革歲月中的我與中華書局
追憶啓功元伯兄二三事
何從郢匠再論文--緬懷啓功先生
一個責任編輯眼裏的啓功先生
我與“中華”隋誼永存
羅爾綱與中華書局
憶趙守儼同誌
鼙鼓聲中思老將--懷念趙守儼先生
古文獻學傢楊伯峻
我和《論語譯注》、《孟子譯注》
憶文迪同誌
王文錦老師的生平與學術

精彩書摘

1938年孟森教授已經謝世,因抗戰爆發,吳晗應聘到雲南大學教書。當他得知鄭天挺等計劃繼續完成孟心史的《明元清係通紀》時,就主動把這部抄寫工整的史料提供給他們參考。
1958年5月,長期擔任文化部齣版局副局長的金燦然,在部裏耽不下去瞭,調到中華書局擔任總經理兼總編輯。這倒成瞭中華書局齣版工作的一個轉摺點。金燦然真是個有氣度、潛心學殖的總編輯。開初,在上麵,他在工作上還能得到當副部長的齊燕銘的支持;在學術界,他得到吳晗、鄧拓、翦伯贊、鄭天挺以及許多專傢學者的支持。金燦然誠摯地聯係他們,他們都熱忱地贊助中華書局的工作。吳晗是中華書局最熱心的支持者。他主編的《中國曆史小叢書》,和當時由中華書局齣版的內部發行的《文史資料選輯》,被後來齣任“中央文革顧問”的那位陰謀傢稱為“兩大奇書”,逢人贊不絕口。狂熱的所謂“大躍進”之後,便齣現人為的三年“自然災害”。米珠薪桂,食品緊張,中華書局為瞭開展工作,推動學術事業,常常約請學者專傢聚會,工作午餐的費用,往往由吳晗以領取審閱費名義支付。吳晗又是當時各項政策的虔誠支持和執行者,1959年鞦季,他提齣一個倡議,要求有誌於寫作者來響應黨的號召,鼓足乾勁,力爭上遊,多快好省地寫一點東西。他說:“這一年,全民大躍進的一年。我寫瞭十萬字左右的雜文,預備齣一本雜文集。編瞭解放前寫的一部分雜文,題名《投槍集》,不久可以齣版;整理瞭二十多年前抄的《朝鮮李朝實錄中之中國史料》,約三百萬字。”確是如此,為瞭嚮國慶十周年獻禮,在繁忙的行政工作中,他在妻子袁震的協助下,校閱瞭這三百多萬字史料,加瞭標點,定名為《朝鮮李朝實錄中的中國史料》,送請金燦然考慮齣版。十分重視學術資料整理輯集工作的中華書局,立即欣然接受瞭。
1962年,我到中華書局工作,隸屬近代史組。雖居“員外郎”,愧濛一視同仁,給我安靜的工作與學習條件。我接受的第一個任務,就是接替老編輯硃彥頻整理《朝鮮李朝實錄中的中國史料》。說來竟是意外,我與辰伯先生有緣。在讀、大學時,見到《在創叢書》齣版,我不喜歡那《野玫瑰》,而愛看《由僧鉢到皇權》。不久見到林同濟教授,選瞭他開的西洋政治思想史課;離校後還聽他講莎土比亞,談戰後初露頭角的薩特,並得知當年約請吳晗寫硃元璋的本意。我當時還在隱蔽的讀書會的一次集會上,報告過閱讀《硃元璋傳》的體會。建國後成立人民齣版社,我北來參加工作,1954年,為瞭發展學術著作,我奉派去訪問吳晗。
……

前言/序言


用户评价

评分

  去年方韶毅来深圳,席间我们聊起泥土社,也说起我买的那两本胡风著作泥土社版的精装本。韶毅说他正在搜集泥土社的资料,准备写篇文章。不久前他通过MSN把他新写的《泥土社往事》传给我一份,一读之下,大广见闻。他文章中提到,一九五○年春夏之交,许史华、尹庚、应悱村、张禹、胡今虚等人在上海开办了泥土社,这本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小私营出版社,可是因后来牵扯进了胡风案件中而名声大振。泥土社的当事人如今只张禹健在,其他人都已归道山。韶毅文章里引了一段张禹的回忆:泥土社先后重印过胡风《文艺笔谈》、《剑•文艺•人民》等六部文学评论集,还照胡风的意思把这六部书做了少量的精装本以赠朋友。是书黑布面金字,十分漂亮。张禹曾感慨说:“可惜我所得的一套早已失去,不知海内还有此珍本否。”我也不由得跟着张禹感慨一番:原来是珍本,可惜六种迄今仅得其二;何时成全璧,只盼书缘来日再降于我。【○九、十、二十七】

评分

非常满意非常满意非常满意非常满意

评分

另外还有一部精装的大事记

评分

绝对好看,值得珍藏~

评分

当资料了。一套书都买了。

评分

中华知识的渊博,源远流长,中国的文人的热情,代代相传。

评分

诸多旧事,更是中华书局半年来的基业。 因之捧读这部书香飘溢的作品,甚觉是一笔其年也深、其蕴也丰的独特财富。书中所反映与呈现的,可能只是作者人生经历中的一个个片段与瞬间。那些形制不一、风格各异的签名书与签名封,有的可能是偶然所得,有的则是刻意索之;有的因重大时节的往来应酬,有的则是好友于日常生活中的美意传递。这一切都统统成为对岁月的真实记忆,对友谊的深厚累积。可以想象,作者为此倾注许多心血的同时,获得了多么大的满足与愉悦。 这部书以其图片与文字的精美,令人印象深刻。但我以为不应将其仅仅视为作者收藏的雅好,其所汇集的虽皆为尺幅寸纸,却通过一个个具有文化价值的形式,记录时代的清晰声响与浓重光影,见证作者所亲历的家国大事与世界风云。这使作者的人生变得格外的丰富与隽永,也使我们看到了可以想见而并不熟悉的那些生动的细节与侧面。这种大人物的小情趣,以及小事件中反映的大境界,也格外地使人回味不已。 因之捧读这部书香飘溢的作品,甚觉是一笔其年也深、其蕴也丰的独特财富。书中所反映与呈现的,可能只是作者人生经历中的一个个片段与瞬间。那些形制不一、风格各异的签名书与签名封,有的可能是偶然所得,有的则是刻意索之;有的因重大时节的往来应酬,有的则是好友于日常生活中的美意传递。这一切都统统成为对岁月的真实记忆,对友谊的深厚累积。可以想象,作者为此倾注许多心血的同时,获得了多么大的满足与愉悦。

评分

百年中华 学术为本 了解一下

评分

1938年孟森教授已经谢世,因抗战爆发,吴晗应聘到云南大学教书。当他得知郑天挺等计划继续完成孟心史的《明元清系通纪》时,就主动把这部抄写工整的史料提供给他们参考。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