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輯《讀庫1203》一共包含八篇文章。第一篇《一輩子的戰爭》試圖從普通個體角度揭示戰爭殘酷的真相。戰地記者李玉謙根據自己二十多年拍攝的影像記錄,重新尋訪老兵,繼續拍攝他們的戰爭口述,記錄他們的生存狀態。第二篇《未亡人和她的三城記》摘錄作者收藏的一本日記本。一個普通人平常的流水賬本,記敘瞭一個尋常傢庭1991年前後一年多的日常起居,生活瑣事,從二十年前一位普通公民對於生活和世事的種種態度中,體會她的喜怒哀樂,也體會九十年代整個社會的喜怒哀樂。第三篇《旅美三學者》是作者李懷宇延續訪問名傢的脈絡,對餘英時、張灝、林同奇三位學者的采訪交流。第四篇《弟弟王小波》是王小波的哥哥王小平迴憶弟弟當年讀書、生活與文字結緣的經曆。第五篇《蔣經國上海打虎》講述四十年代後期蔣經國到上海治理通貨膨脹、進行貨幣改革等原委。第六篇《越軌的筆緻》是作者蔡小容繼《白蛇嚴歌苓》、《魔旦》之後又一解讀嚴歌苓的作品,探討嚴歌苓小說中女主角們的性格。第七篇《巴黎畫派中的黃皮膚》介紹瞭巴黎畫派中的日本畫傢藤田嗣治的生涯與藝術。最後一篇《德國的世紀訴訟》通過對德國2010年一場涉嫌強奸案始末的記述,為人們反思行使“第四權力”的媒體對刑事訴訟報道的低界限何在提供一個參考。
目錄
一輩子的戰爭 劉青鬆
未亡人和她的三城記 雲從龍
旅美三學者 李懷宇
弟弟王小波 王小平
蔣經國上海打虎 李輝
越軌的筆緻 蔡小容
巴黎畫派中的黃皮膚 劉檸
德國的世紀訴訟 周翠
精彩書摘
七連榮譽室,燈光眩目。麵對牆上十六位烈士的照片,李玉謙雙 手閤十,舉過頭頂,身體前傾,僕倒在地,行五體投地大禮,三遍。燃一炷香,青煙裊裊。李玉謙含淚與烈士們對望,喃喃道:“我 能感覺到,他們就在這裏。”陪同的軍官請李玉謙題詞。李玉謙揮毫寫下:死一人,衛一國。韆鞦社稷,亡者幾多,共祭之。我們一行乘車去食堂。一路都是士兵們訓練的呐喊聲。操場上立 著大字標語:枕戈待旦,準備打仗。食堂包間,一桌冷菜和空瓶。酒酣耳熱。李玉謙舉杯:“今天是 2012年3月30日,清明快到瞭,我有兩個祈願:一是祈願世界和平,二 是祈願人類免除災難。”李玉謙想起瞭二十七年前的那場酒。1985年11月25日晚,雲南老 山主峰腳下的磨刀石,戰鬥前七連各班的齣徵酒。二十七年來,在很 長一段時間裏,對於那場酒,那群人,那次戰鬥,那場戰爭,李玉謙 有意迴避。他從不看戰爭片、戰爭小說,從不跟七連的人聯係。他希 望忘瞭那一切。1985年,李玉謙二十三歲,是中央電視颱駐濟南軍區記者站的記 者。十六歲高中畢業那年,他虛報兩歲,在傢鄉山東莒縣報名參軍。入伍不久,他考上軍校,學新聞。畢業後分配到濟南軍區政治部宣傳 部,開始自學電視攝像。他愛讀書,愛鑽研,不愛說話。這個文學青 年,對自己的定位是“一個孤苦者”。“我背負著苦的重載在人生的 道路上跋涉。我的每一個腳印都將蓄滿淚水。”他在戰地日記裏寫 道:“我的內心很復雜,我被一種無以名狀的感情摺磨著,我在積蓄 自身的力,我在呼喚繆斯的臨降,我要歌頌威武的英雄。”這一年,中越邊境防禦作戰已經進入第七個年頭。1985年3月12日,山東淄博周村火車站,參加輪戰的濟南軍區某 部七連官兵,準備登上一輛開往前綫的悶罐列車。這個連隊名頭很 響——1947年國內戰爭期間的河北正定攻城戰,七連首先登上城頭,立集體一等功,榮獲“登城先鋒連”稱號;1949年開國大典,七連是 從天安門廣場走過的第一個步兵方隊;曆年的軍事訓練,七連都在全 軍名列前茅,被樹為全軍標兵連隊。火車站人山人海,老鄉們敲鑼打鼓來送行。十八歲的迴族小夥 子馬軍入伍纔一個多月,輪戰命令下來,本應進行三個月的新兵訓練 提前結束。在他看來,這是脫離苦海,不用每天再為訓練受罪瞭。和 絕大多數戰友一樣,馬軍沒告訴父母自己要去打仗。他是傢裏唯一的 男孩。後來,到瞭前綫,部隊給每個戰士傢裏發瞭一封信,父母纔知 道。他當時不知道,媽媽開始夜夜失眠,身體垮瞭,落下病根。副連長張長嶺的媽媽也是夜夜失眠,一年間,頭發全白瞭。原本 不信神的媽媽,每月初一、十五都要到馬路上燒紙拜神求保佑。後來 張長嶺從前綫平安迴傢,媽媽把這個習慣一直保持瞭下來。置身送行的人群中,大傢唱起瞭《再見吧,媽媽》:“軍號已吹 響,鋼槍已擦亮,行裝已背好,部隊要齣發。你不要悄悄地流淚,你 不要把兒牽掛。當我從戰場上凱鏇歸來,再來看望親愛的媽媽……”二十一歲的孫卓詩唱不下去,和來送行的當過兵的大哥抱頭痛 哭。一位戰士跪在送行的父母麵前,哽咽著說:“爹、娘,也許孩兒 再也不能孝敬你們,無法報答養育之恩,望你們多加保重。請放心,我是不會給傢人丟臉的。”說完,連磕三個響頭,起身登上列車,不 再迴頭。連指導員展奎華的愛人挺著大肚子,緊緊握著丈夫的手,兩眼 紅腫,一言不發。“迴去吧,讓我們的愛情經受戰火考驗。”展奎華 輕聲說。汽笛鳴響,妻子從挎包裏取齣一雙綉花鞋墊,放到展奎華手 上:“願它能保佑你平安凱鏇。你帶著它就像我在你身邊一樣。”人 群中,一個戰士喊道:“嫂子放心,我們會把指導員完好地交還給你 的。”悶罐列車緩緩開動。二十歲的老兵陶世德心慢慢沉下來。他羨慕 那些齣徵前能和親人見上一麵的戰友。他當兵四年瞭,齣徵前,本想 迴傢探親,但連隊規定不允許。他思緒翻滾:“為什麼要告彆昵?我 要活著迴來,我要立功迴來。”悶罐車廂裏黑咕隆咚,每節車廂吊一盞馬燈。地闆鋪著乾草,作 為床鋪。在這局促空間裏,戰士們每天還要訓練俯臥撐、仰臥起坐。休息的時候,人人沉默。車聲隆隆。車迂迴嚮南,走得很慢。走瞭十來天,到達雲南廣通車站。廣通 中學的女學生們來送水慰問。一個女孩子來到擔任警戒任務的陶世德 麵前,請他在筆記本上簽名留念。陶世德激動得有點不知所措。他覺 得,簽名是大人物和名人的事,“我隻知道中國女排拿瞭世界冠軍,上春節晚會時在一個排球上簽名。我有資格給人簽名嗎?”他想瞭 想,寫道:“戰士的愛是藍色的,他來自於天一樣的氣質和海一樣的 品格。”P1-3
前言/序言
讀庫1203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