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編中國哲學史(下冊)

新編中國哲學史(下冊)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馮達文,郭齊勇 編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ISBN:9787010043630
商品编码:11078034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07-01-01
页数:395

具体描述

內容簡介

《新編中國哲學史(下冊)》在總結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來中國哲學史研究的新成果、新思維、新方法的基礎上,運用傳統訓詁和現代詮釋等方法,以文獻史料為主,兼顧考古發掘史料,盡力擺脫和打破以往哲學史簡單分類、教條化及西方模式,凸顯中華人文精神和中國哲學的特點,圍繞中國哲學史每一曆史時期各哲學學派和哲學思潮及其代錶人物思想來展開有重點性的梳理、闡發、探討、分析,力求準確地詮釋和通俗地錶達傳統哲學思想的意蘊,並充分注意傳統哲學的多樣性與豐富性,全麵展示其哲學本體論、價值論、人生論、認識論和方法論等各個側麵,從而建構和撰寫齣一部耳目一新的中國哲學史教材。《新編中國哲學史》(上下捲)由馮達文、郭齊勇兩教授主編。全書約70萬字,時間跨度自先秦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949年),共分為先秦時期的哲學、漢唐時期的哲學、北宋至明中葉時期的哲學、明中葉至鴉片戰爭時期的哲學、近代中國(鴉片戰爭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哲學發展等五編。

目錄

第三編 北宋至明中葉時期的哲學
緒論
一、社會曆史概況
二、儒、佛、道三教的並存與相互吸取
三、時代思潮與“造道”風尚
四、宋元明哲學討論的主要問題與學術路徑
第一章 道學初創
第一節 北宋三先生
第二節 周敦頤的《太極圖說》與《易通》
一、“無極而太極”的宇宙衍化論
二、以“誠”為最高範疇的哲學體係
第三節 邵雍的先天“象數”學
一、先天象數學的心學特徵
二、“閤一衍萬”的宇宙推衍程序
三、“元會運世”的宇宙終始之數
四、“皇帝王霸”的社會曆史觀
第四節 王安石的變法哲學
一、氣為道本的宇宙生成論
二、“新故相除”的自然、曆史發展觀
第五節 瀋括的科學觀

第二章 張載的本體論與境界論
第三章 程顥、程頤的“義理之學”
第四章 硃熹的理學
第五章 陸九淵的心學
第六章 陳亮、葉適的功利之學
第七章 陳獻章、湛若水的心學思想
第八章 王守仁的心學體係
第九章 羅欽順、王廷相的氣學
第十章 劉宗周對宋明理學的繼承與總結
第四編 明中葉至鴉片戰爭時期的哲學

緒論
第一章 黃宗羲的哲學和社會政治思想
第二章 方以智的科學哲學思想
第三章 王夫之對宋明理學的總結
第四章 顔元、李塨與實學學派
第五章 戴震的哲學傾嚮
第五編 近代中國(鴉片戰爭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哲學發展

緒論
第一章 鴉片戰爭以後的社會變革思潮
第二章 戊戌維新運動中的哲學啓濛
第三章 辛亥革命前後的哲學思想
第四章 新文化運動與中西古今哲學的融會
第五章 馬剋思主義哲學與中國的傳播與發展
編者後記

精彩書摘

  第一節 “質測即藏通幾”的科學哲學觀
  方以智將所有的知識分為三大類:質測、宰理和通幾。所謂質測,相當於實證自然科學;所謂宰理,則指傳統的“外王之術”,相當於現在的社會政治學和經濟學;至於通幾,是指研究事物存在依據的學科,大體相當於現在的哲學。如“問宰理,曰:‘仁義’。問物理,曰:‘陰陽剛柔,。問至理,曰:‘所以為宰,所以為物者也’。”(《仁樹樓彆錄》,《青原誌略》捲三)在這裏,宰理自然是指社會倫理而言,而揭示萬物存在之具體特性的物理自然就是質測,至於“所以為宰,所以為物”的至理,正是就通幾而言。所以,他又說:“物有其故,實考究之,……徵其好惡,推其常變,是曰質測。”(《物理小識·自序》)“寂感之蘊,深究其所自來,是曰通幾。”(同上)
  從認知方式來看,由於質測與宰理都具有實證實測的性質,其相互的差彆僅僅在於是以自然為對象還是以社會為對象,因而可以說都屬於具體的實證學科。至於通幾,由於它是揭示萬物所以存在的依據,既難以證實又難以證僞,所以他劃分這三種學科實際上就相當於哲學與具體科學,其關係也就是哲學與具體科學的關係。在這一點上,方以智作齣瞭極為深入的思考。
  一、“質測即藏通幾”,“通幾護質測之窮”
  關於質測與通幾的關係,方以智首先堅持的一點就是質測包含著通幾。他說:“質測即藏通幾者也。有竟掃質測而冒舉通幾以顯其宥密之神者,其流遺物。”(《物理小識·自序》)就其最直接的涵義而言,是說具體科學本身就含著哲學的道理,或者說,哲學的道理也就錶現在具體的實證科學之中。顯然,這是從質測的角度看通幾,說明通幾並不在具體的實證科學之外,而是落實在實證科學之中。乍看起來,這一看法似乎近於常識,但實際上卻是方以智對曆史、對前人深入反思的結論。他說:“漢儒解經,類多臆說;宋儒惟守宰理,至於考索物理時製,不達其實,半依前人。”(《通雅·考古通說》)顯然,在方以智看來,不僅宋人,就是漢人也有疏於質測實證之病,這正是其思想淪為“臆說”或“不達其實”的根源。具體到宋儒,自程硃以來,理氣關係已成為一大理論問題,氣學雖從理氣關係中形成瞭麵嚮實際的指嚮,但如果不質測化,不落實於具體的質測之中,就仍然難免“臆說”與“遺物”之病。最後,從明亡的教訓來看,王門後學之所以“愧無半策匡時難,惟餘一死報君恩”,正是因為疏於質測之學的結果。所以,方以智的“質測即藏通幾”之說,不僅包含著對前人的批判與反思,而且對新崛起的氣學,也有著明確地將其格緻化、質測化的指嚮。
  ……

用户评价

评分

京东送货速度快,态度好,非常满意

评分

评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

人民出版社

评分

评分

还不错,买来用作参考教材的

评分

长度在5-200个字之间 填写您对此商品的使用心得,例如该商品或某功能为您带来的帮助,或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等。最多可输入200字

评分

2 价值源头的意义。 春秋时期的社会变迁与思想转向 周平王东迁为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49年被秦国所灭,历时420年。 春秋开始于前722年,止于前481年,战国开始于前476年。 周平王东迁意味着周王室的分裂与诸侯国的离心。还有深层次的原因: 生产力的发展的需要与可能。殷商处在半渔耕半农耕的时代,殷末周初,转入以农耕为主,但主要生产工具是石器。由于生产力低下,耕作的方式是集体协作。全国土地归王族所有,臣属以井田制方式划分土地。先治“公田”,后治“私田”。西周末年,春秋时期,铁器发明,牛耕使用,个体经营方式出现。这种阶级变动所显示出来的重要特征,是贵族阶级的衰落和战国之际平民地位的上升。 2、变法潮流 1、废弃氏族制的管理方式,转向区域制,郡县制的设置与推行既体现了这种转向。 2、废弃世卿世袭制,选贤能担任官员,加速不同阶级的上下流动。 3、打破“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的传统做法,制定公开而严明的各种法律,贫民由之获得与贵族平等的权利; 4、推行耕战政策, 3、《诗经》的“忧患”意识与先秦思想史的理性走向 宗教信仰——价值理性——工具理性 《周颂》表现了周人的基本的宗教信念。“大雅”、“小雅”毕竟出现了一批具有浓厚“忧患”意识的作品。 天作为有灵性、有人格的神的意识进一步消退了,人们的思想进入了理性化的过程;另一方面,人们还是持守着传统中的“德”,持守着对良好秩序(礼)和良好教养的一种理想。这仍然是超越的,仍然具有宗教性。《诗经》在这些篇章中所表现出来的就是这样一种气质,正是贵族气质。 降及战国,各国内部的社会构成渐次由平民取代贵族,国与国的交往渐次功利化、权谋化,社会精神风貌由价值理性转向工具理性。 四、“士”阶层的活跃与“百家争鸣”的格局 在西周时期,“士”不构成为独立的阶层。到春秋,“士”这一阶层终于成为有教养、有学识,又有才干的士人,而为社会看重。不同境遇、不同价值取向的士人都有志于构建自己的一套理论已立世,出现百家争鸣。 《庄子。天下篇》把先秦思想区分为三个时期: 1、沐浴在神明的临照时期:人们依一定的术数达到天意,生活在纯一与和谐中。 2、浸润在诗、书、礼、乐之教的时期:人们都显得十分有理性和教养。 3、逮变为百家之学时期:个人只把捉住事物的一个片面却自以为是,个人只顾及一己之私而自以为得。

评分

比较啰嗦的说法 中国人写的中国哲学史 至今还没有很好地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