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已購兮,吾將珍藏!名著常閱兮,吾將求索!溫故而知新兮,吾樂以忘憂矣!
评分南茜·默菲,富勒神學院基督教哲學副教授,教友會任命主教。1994年,她齣版瞭《宗教中的理性和修辭》一書,她於1990年齣版的著作《科學理性時代中的神學》榮獲坦普爾頓基金會奬和美國宗教學會優秀奬。
评分一個人若以《聖經》的原則和文本為導師,就會很少犯錯誤。神學傢應該精通信仰的基礎和來源,那就是《聖經》。我之所以能駁倒對手,使他們啞口無言,就在於我明白這個道理,而他們從來不試圖去理解《聖經》,他們疏忽沉寂。他們說話,寫作,教授,都隻依靠他們散漫的想象。我的忠告是,我們要從真正的源泉取水,即我們應該勤勉地查閱《聖經》。完全掌握《聖經》的人,是完美神聖的。一句詩,一句經文,都是無窮的教誨,遠勝過後來的注釋和評論,它們既沒有深度又缺乏證據。如我讀到聖保羅的這句話:“凡神所造的物都是好的,若感謝著領受。”《新約·提摩太前書》4:4。這句話錶明,上帝的創造是善。現在吃、喝、結婚等,都是上帝的創造,因此都是好的。但早期教父的注釋都反對這句話,比如貝爾納貝爾納(約1190~1153年),西多會修士,明榖修道院院長,推行隱修生活,嚴厲鎮壓異端,參與組織過第二次十字軍東徵。、巴吉爾巴吉爾(330~379年),四大希臘教父之一,曾任愷撒城主教,主要著作有《駁罪惡的優諾米的辯解》、《創世六天說》、《詩篇說》、《論利用希臘文學》。、哲羅姆和其他人,都提齣瞭不同的教義。雖然在教皇的統治下,注釋比明晰的經文具有更高的權威,但我更喜歡經文。
评分在進行宇宙論思考時,牛頓始終恪守自己的上帝信念並引為最高原理。牛頓一生以摧毀笛卡兒宇宙體係為自己的使命。像波義耳等人一樣,他最初感到不能認同笛卡兒的哲學原理,即是齣於神學上的考慮。笛卡兒從心、物二元論角度解說世界的雙重本質,認為物質即廣延;牛頓從青年時代起就深感無法接受笛卡兒學說,在他看來,物質是受造的,空間是非創造的,而廣延是空間的特性,說物質即廣延就等於說物質即空間,就等於說上帝需要創造空間,這樣,就連上帝自身的存在也存在著問題:在他創造空間以前,他如何存在?容身於何處?牛頓在一份寫於1668年的手稿(現存於劍橋大學圖書館,標號為U.L.C.MS.add.4003。這份手稿開頭寫有“論流體以及流體中固體的重力與平衡”的字樣並因此得名,但這份手稿的絕大部分內容是對笛卡兒關於物質、空間以及上帝的學說的批判)裏指齣:“空間有著永存性與不易性,它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它是發諸於某一永恒的、不易的存在物的某種效應。設若空間並非一直如此,那就是說,上帝曾無處存身。這樣,麼要說他後來纔在他原本並不在的地方創造瞭空間,要麼說他創造瞭他自身的無所不在,而這兩種說法都是荒謬的。盡管我們能夠想象空間裏空無一物,但我們不能想象空間不存在;這正如盡管我們可以想象沒有任何物體延續著,但我們不能想象沒有延續。”
评分聖哲羅姆哲羅姆(約342~420年),四大拉丁教父之一,以翻譯和注疏《聖經》聞名。修訂瞭七十子希臘文《聖經》七十子希臘文本《聖經》,是《聖經?舊約》現存最古老的希臘文本,據傳係72位猶太學者共同譯成,故名。,並將《聖經》從希伯來語翻譯到拉丁語,他的這個版本依然在我們的教會中使用。對一個人來說,這已經做得很足夠,並可讓人去分享。沒有人能夠以個人的力量産生這麼大的影響。他極有可能得到瞭一二個哲人的幫助,因為這樣一來聖靈將能更強力地顯現給他,如同基督所說的:“無論在哪裏,有兩三個人奉我的名聚會,那裏就有我在他們中間。”《新約?馬太福音》18:20。翻譯者不應該單獨工作,因為恰當準確的詞匯不會老被一個人想到。
评分本書是牛頓劃時代巨著《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簡稱《原理》,1687年版)第三捲的原稿,寫於約1685年。牛頓為瞭讓更多的讀者能理解他的宇宙係統,他在這部書用瞭很少的數學,把前兩捲(特彆是第一捲)所建立的原理用於太陽係和彗星,通俗地闡述瞭萬有引力定律的普遍性,並由此研究地球的形狀,解釋歲差和海洋的潮汐,探究月球的運動,確定彗星的軌道。《論宇宙的體係》是科學史上的一部重要文獻,它保留瞭牛頓對宇宙係統的原始想法,既相對獨立,又是研讀《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時重要的補充和參考資料。
评分京東買書,不亦樂乎!!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