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评分法律科學與自然科學分開
评分教授推薦讀的,這一版還可以吧,原版絕版瞭
评分物有所值,性價比較高。
评分哲學,在大眾的眼裏嚮來是艱深而晦澀的。光是那些“主義”的名詞,就足夠殺滅我們頭腦中並不很充足的智慧。中國哲學相對於西方哲學來說,有個先天性的不足,便是太過於強調主觀感受,強調天人閤一,從而造成理性和客觀的缺乏。黑格爾曾經說中國是沒有哲學的。我想他的意思,是指中國沒有類似於西方這樣主要依靠理性而搭建的哲學體係,而是更多悲天憫人的人文情懷。(在這一點上羅素曾說黑格爾是幼稚的)不過,作為一門關於智慧的學問,我倒是很同意馮友蘭先生的話,中國哲學情懷是高於歐洲傳統的宗教境界的。至少它其中還有“莊周夢蝶”這樣浪漫魔幻的世界觀。對於和智慧抱團取暖的哲學傢來說,最孤獨的事情莫過於自己無法思考和無法擁有智慧。在這一點上,中國的古典哲學傢,他們並不孤獨。 智慧是哲學的本質,而人生纔是哲學的外在意義。《蘇菲的世界》裏顯然更多的注重於人生觀的建立。薩特曾說,因為存在高於本質,人生是沒有意義的。所以我們需要構建自己的人生。二十年前那個在山海關自殺的青年說他看到瞭人類的末日,他死的時候身旁擺著《聖經》和《瓦爾登湖》。他把人的存在構架於理想主義的層麵是對幸福的絕對忠誠,但破滅之後卻也是對生命本身瞭無意義的反證。正是因為人生的無望和迷茫,所以很多人便去探求於一種“超越理性”的關懷。維特根斯坦說宗教是人對痛苦的一種“解脫的渴望”,尼采說“上帝已死”,後來又有無神論和
评分經典名著,再讀再感受,好好看看
评分很經典的作品,好看,便宜
评分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