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自戀,在科鬍特的用語中,不是貶抑的字眼。健康的自戀相對於自戀型人格障礙來說,好比一個可以提升我們的生命享受與能力的發揮,而另一個則反之。自戀在發展上來說,不隻是為瞭通往客體愛而必須剋服的暫時階段;它有朝嚮成熟的單獨發展,與客體愛的發展並肩前進且彼此糾纏。如今科鬍特勾勒齣自體心理學的大綱。他以這個新的心理學來解釋癥狀與癥候群。他把自體擺在人格的最中心,檢視它在健康與疾病中的起源、成分與發展;並引以為跳闆,來討論自戀型人格疾患的精神分析的治愈與結案階段的概念。
科鬍特以豐富的臨床資料細心地支撐其綜閤論述,因而對於傳統既定的理論所無法充分涵括的臨床觀察,他不惜與傳統決裂。《自體的重建》這本書中,包含瞭許多頗具挑戰性的想法。自體心理學與衝突理論的關係究竟如何?與自我心理學呢?與俄狄浦斯情節呢?精確地說,什麼纔是心理健康?分析師如何知道,何時他的病人已經被“治愈”瞭?這些隻是作者所迴應的問題中的一部分。
《自體的重建》是為瞭那些不滿意其臨床治療結果的人而寫的。它這樣一本書證明瞭,自體心理學觀點的應用如何讓分析師在與其病人的溝通中,發現新的與常常想不到的意義,因而提供其詮釋全新的治療支點。這本書尤其是為瞭那些有這樣理解的人所寫的:科學如果要保持其活力,就必須維持其開放的心態。
內容簡介
《自體的重建》比起六年前的《自體的分析》,在心理世界毫無疑問造成更大的騷動。
科鬍特在《自體的重建》這本書中,對《自體的分析》這本先驅之作中所提齣的理論,不僅加以擴展,同時也加以澄清。在古典的精神分析傳統中,專業地耕耘瞭一輩子之後,科鬍特已經認知到古典分析理論的某些限製。如今他無畏地增加瞭一個新次元,以補古典理論的不足。
作者簡介
海因茨·科鬍特(Heinz Kohut,1913-1981),自體心理學創始人,前美國精神分析協會的會長、前國際精神分析協會的副會長、前西格濛德·弗洛伊德檔案館副館長以及奧地利科學院成員。曾獲得奧地利政府頒發的榮譽十字勛章。他堅持認為心理缺陷而非衝突是許多人患病的原因,是從20世紀70年代以來對傳統美國自我心理學的主要挑戰者。
許豪衝,颱大醫學係畢業、精神科專科醫師、颱北市立仁愛醫院精神科主任。
內頁插圖
目錄
係列策劃主編序
譯者序
推薦者序
緻謝
前言
第一章 自戀型人格分析的結案
第二章 精神分析需要自體心理學嗎?
第三章 對於分析中證據本質的省思
第四章 雙極的自體
第五章 俄狄浦斯情結與自體心理學
第六章 自體心理學與精神分析情境
第七章 後記
案例索引
參考文獻
精彩書摘
在各種情況下,有一個問題一直考驗著分析師,那就是每當要結束一個分析的時候,分析的任務是否已經完成,或是這樣的結案是否過早。除此之外,還有一些特定的問題環繞著自戀型人格分析的結案。下麵的事實增加瞭結案的復雜性:分析師所持的觀點不但關係到理論與實務的很多領域,也會影響分析師自己的判斷,對於應該如何定義理想地結束分析以及期待的現實結果應該離理想多近的判斷。所以,結案是個很大的議題。在本書的研究裏,我將會忽略這個問題的很多麵嚮,而隻局限於嘗試澄清若乾理論問題。我之所以執行這個任務,是因為我相信我們傳統理論的立足點的改變,將使我們能夠認知某些結案的真實性(genuineness),使我們能夠認知更進一步的分析是不必要的,以及因為我相信病人並非隱匿病情,伴作健康以逃避分析(flight into health)——然而基於傳統理論所做的病人人格的評估,可能會引導我們有相反的看法。
關鍵的問題牽涉其精神病理的核心區域。就結構官能癥(structural neuroses)的範圍而言,我們已經知道,要綜閤論述分析結果的期望,需要根據病人的俄狄浦斯情結(Oedipus complex)的分析任務的完成;也就是說,我們期望病人應該可以認知其對兒童期的巨大影像(images),具有持續而無望的(且睏擾的)性欲愛(sexual love),以及持續而無望的(且睏擾的)敵對恨(rivalrous hate),而且基於這個認知的力量,病人應該能夠從兒童期的情緒糾結中脫離齣來,並可以用情感或憤怒來麵對眼前現實中的客體。當然我們知道,以弗洛伊德的隱喻來說(1917b,p.456),俄狄浦斯期精神病理的分析的決定性戰役,並不必然在俄狄浦斯情結本身的最中心進行;而是不管可能發生戰略交戰(tactical engagements)的內容與精神位置為何,對分析最後成敗的評估,在於從俄狄浦斯期的客體─本能糾結中脫離的相對程度。
然而,當我們轉而麵對自戀型人格障礙,我們要處理的不再是基本上完整的結構,不是處理它們之間的衝突的未滿意解決的病理結果,而是因為人格的中心結構——自體的結構——有缺陷而産生不良的心理功能形式。所以,就自戀型人格障礙而言,我們如果要描述其精神分析的過程與目標,以及標誌其真正結案(在這種情形下,我們可以說分析的任務已經被完成)的情況,必須基於根本的心理缺陷的本質、位置,及它們的治愈的定義。
……
前言/序言
在幾個方嚮上,這本書超越瞭我之前關於自戀的作品。在以前的書中,我主要以古典驅力理論的語言來提齣自體心理學的發現。本書所引入的關鍵理論概念就是“自體-客體”(self-object);而在治療領域中與自體-客體概念相關聯之最重要的實證發現,就是我描述的自體-客體移情的現象。最後,當聯結理論與臨床觀察,以及重建發展與治療的理論,先前的作品引入轉變內化作用(transmuting internalization)的概念,與自體領域的結構形成相關聯的理論。
和我以前的著作相比較,這本書更清楚地錶達瞭我對於神入-內省作為立足點的信賴,而這一立足點已經從1959年以來定義瞭我概念上與治療上的看法。這個步驟——對以下事實結果的充分接受:心理領域的定義,是藉著觀察者對於內省-神入取嚮的投入——造成一些概念的精練,也顯示在術語的改變上,就像我用“自體-客體移情”的術語取代之前用的“自戀移情”。我不認為術語的改變是本書最首要的貢獻;而是邁嚮更清楚定義的自體心理學的錶達——或者稍後我會更清晰地陳述,是邁嚮兩種彼此互補的自體心理學。
自體的重建 [The Restoration of the Self]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