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一:評論:《復仇與法律》(牧野英一)/146
评分扣押乃民事法之起源/105
评分食物的描述感到厭惡瞭呢?這樣的反應閤情閤理。厭惡作為一種情緒,最基本的形式與目的就是放大以及迴避腐爛與有毒的食物。既然如此,為什麼發酵的口水、腐爛的鯊魚、長蛆的奶酪還會在某些地方如此受歡迎?我們不顧所有的腐爛特徵,渴望食用這些食物,這難道是人類自身的一個矛盾?答案是否定的。這種矛盾說明,從廣義上看來,惡心與不惡心,僅由個體自己決定。
评分復仇與法律一書由京東派送 我很滿意
评分 评分七、結語/170
评分然而,不能忽視的是復仇是變量的過程,如果以上我們分析的是單獨個體活動範疇內的復仇活動,那麼,實際上,趙氏孤兒的復仇即為大規模的群體性活動,這就是復仇的殘酷升級。人類生活在社會群體中,是在分享瞭基因的親屬群體中生長發展起來的,因此會在共享基因的基礎上形成一種有限的利他主義,以保護自身和分享(父母保護子女)與協助分享(丈夫保護妻子)基因的群體成員。復仇因此得到瞭更多文化的滋養,有瞭製度化的可能和必要。文化的介入,使得侵略和復仇的規模、殘酷性和時間長度增加,同時,意味著和平共處的可能和必要性的進一步增加。值得注意的是,由於文化理智因素的參與,復仇欲望産生傳遞,由受害者後代實施,譬如趙氏孤兒的故事;同時,假設屠岸賈知道趙氏孤兒的存在而為自身和傢人時時警惕,那麼,他二十年來便時時處於無法逃避的精神懲罰中,而不是傳統的肉體懲罰。
评分第一目 復仇義務者的範圍/45
评分很好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