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說 我故鄉的四種死亡方式

新民說 我故鄉的四種死亡方式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柴春芽 著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49536634
版次:1
商品编码:11264094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新民说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3-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08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編輯推薦

  柴春芽被颱灣文學《聯閤文學》譽為“青年小說大師”,是當代最值得期待的青年小說傢。《我故鄉的四種死亡方式》這部電影是中國詩電影的代錶作,該片獲得第九屆中國獨立影像年度展首作奬,入圍第9屆北京獨立影展、第48屆颱北金馬影展、第41屆年鹿特丹國際電影節和第30屆溫哥華國際電影節,初選入圍巴西聖保羅國際電影節和英國愛丁堡國際電影節。
  而《新民說·我故鄉的四種死亡方式》這部小說打破電影和小說兩種藝術形式的界限,將這兩種藝術形式相互滲透和映照,以“電影小說”新文體的探索展示瞭柴春芽的獨立電影《我故鄉的四種死亡方式》的深沉內涵。書稿混雜著虛構、紀實、傳說、寓言、夢境和自傳性的迴憶,現實與幻象交織,探討瞭死亡的現象與本質。
  在技巧上,《新民說·我故鄉的四種死亡方式》打破瞭綫性的敘事結構,魔幻與現實相結閤,故事記錄和靈魂拷問相銜接,多維地多元素呈現從而更自然地流露齣作者人道主義者的悲憫、禁欲主義者的清潔和宗教徒般的救贖。

內容簡介

  《我故鄉的四種死亡方式》這本書包含瞭電影小說和電影劇本兩個部分,在電影故事發展的綫條中也融入瞭作者坎坷的拍攝經曆,文字上充滿瞭詩意,哲學和宗教氣息,並且在書中作者以他那人道主義的悲憫和宗教徒般的救贖情懷嚮我們展示瞭一個詩意而荒涼的世界。同時,這部小說打破電影和小說兩種藝術形式的界限,將這兩種藝術形式相互滲透和映照,以“電影小說”新文體的探索展示瞭柴春芽的獨立電影《我故鄉的四種死亡方式》的深沉內涵。書稿混雜著虛構、紀實、傳說、寓言、夢境和自傳性的迴憶,現實與幻象交織,探討瞭死亡的現象與本質。

作者簡介

  柴春芽,被颱灣文壇稱為“青年大師”的本土作傢,被稱為南周文字最好的攝影記者。1999年畢業於西北師大政法係;曾在蘭州和西安的平麵媒體任深度報導的文字記者,後在廣州任副刊編輯和圖片編輯;2002年進入《南方日報》報業集團,先後任《南方都市報》攝影記者和《南方周末》駐京攝影師;曾有攝影專題《沿途的秘密》(Somethingin theway)參展2004年平遙國際攝影節。2005年赴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縣一個高山牧場義務執教,執教期間完成大型紀實攝影《戈麥高地上的康巴人》,在此之前,曾經多次遊曆衛藏、安多和康巴三大藏區;2010年駐颱兩月;著有小說《西藏紅羊皮書》、《西藏流浪記》及《祖母阿依瑪第七伏藏書》,其中《西藏流浪記》獲颱灣聯閤文學奬,簡體版為《寂靜瑪尼歌》,由上海人民齣版社2011年齣版。

目錄


為瞭一種電影小說。
東西方智力的鴻溝源自便於抽象思維的拼音文字
與適閤事物錶象之感官描述的象形文字的發明


在十月。
小說是歐洲文明的産物。
皮影和電影的區彆。
被剿殺在古堡裏的三民主義者是誰


我要拍攝一部具有哀歌或挽歌性質的獨立電影


電影主人公尕桂為什麼選擇自殺?
我初中的好朋友G被輪奸緻死。
尕桂在沉溺的瞬間凝視瞭現實與超現實的多維空間

V
做一個行動主義者
而不是像怨婦一樣沉浸於苦難的傾訴

VI
荒誕作為一種生存的境遇。
中國的紅衛兵與法國“五月風暴”的少年。
一位友人想要成就我的電影的夢想。

VII
被神靈附體的史天生在迴憶。
你相信一個神靈和鬼怪的世界與我們的這個世界從來都是並行不悖的嗎?

VIII
漢語世界充滿瞭被汙染的言辭。
史天生仍在講述記憶。
記憶像火焰一樣。
1960年代的大飢荒。

IX
宇宙的真相:因陀羅之網。

X
尋找熱卡亞。
古堡上的鄉村詩人朗誦著具有警戒意味的詩歌。
鄉村詩人和鄰傢男孩。
為瞭他那傷痕纍纍的自尊心。

XI
中國文學的野蠻狀態持續韆年。
我們從來不曾産生職業文化,我們隻有發達的官僚文化。
地方官員粗暴地阻止我拍攝電影。

XII
七麵大立鏡中間盤腿坐著的史天生。
在棺材裏生活瞭七年的憤世嫉俗者。
XIII
夭摺的薩滿舞蹈。
官方和民間始終橫亙著一條巨大的裂榖。

XIV
電影拍攝陷入停滯。
想起阿蘭?羅伯-格裏耶在捷剋斯洛伐剋被警察毆打。
我們不是感染,而是遺傳瞭極權主義的恐懼癥。

XV
夢。
在渾濁的激流中被淹沒的夢。
關於鳥身獅頭怪物的夢,它預示瞭什麼?

XVI
死亡與地水火風。
尕桂在迴鄉路上遇見瞭熱卡亞。

XVII
尕桂的飾演者是個籃球運動員。
臘梅。
會發齣貓頭鷹叫聲的瘋女人。
我懷疑熱卡亞和臘梅患有夢遊癥。

XVIII
時間之馬。
我們人類跟鳥的聰明一樣愚蠢,所以我們習慣瞭在假象的天空中飛翔。

XIX
阿爸,你已經在棺材裏生活瞭七年瞭。

XX
被暴力摧殘的電影節。
現代藝術緻力於解放心靈,而古代藝術則被用於祭祀。
你是否記得社火遊行?

XXI
為什麼一個憤世嫉俗者的死,竟與一隻駱駝的死有關。
熱愛庫斯圖裏卡的電影。
太陽也會死嗎?)

XXII
鼕天的死寂映襯著尕桂的齣走。
我是如此熱愛馬木爾的音樂,因其尊貴的品質。

XXIII
各民族都在彈撥那古老的口弦。
走進蘇乾爾湖的少女。
消逝於水,消逝於永恒的水。

XXIV
戈達爾越到後來,所用鏡頭越少,一個小時也就十個鏡頭。
尤利西斯的凝視。
三民主義者的鮮血滲入土地。
以一種理想謀殺另一種理想。

精彩書摘

  我之所以敬仰阿蘭·羅伯-格裏耶(AlainRobbe-Grillet),緣於他的多纔多藝:農藝師、小說傢、電影工作者和業餘畫傢。當然,在我看來,他還是一位小說理論傢。他那些論戰性的文章──比如《為瞭一種新小說》──具有哲學性的深刻。羅伯-格裏耶一貫反對把小說搬上銀幕,因此,他給作為導演的自己及其助手還有技術人員製作瞭一份類似說明書或者操作手冊一樣的文本,比如法國午夜齣版社齣版的電影小說《去年在馬裏安巴》(L’Annéedernière àMarienbad,1961)、《不朽的女人》(L’Immortelle,1963)和《格拉迪瓦在叫你》(C’est Gradivaqui vousappelle,2002)等,這些文本裏有關於音軌的說明,有關於攝影機如何運用的說明,等等。他為這種文本發明瞭一個詞:電影小說(ciné-roman)。在《不朽的女人》一書的導言中,阿蘭·羅伯-格裏耶給瞭電影小說一個這樣的定義:
  人們即將讀到的這本書,並不自詡為一部自成一體的作品。作品,是電影,如人們在電影院裏看到和聽到的那個樣子。而在這裏,人們隻能找到對它的一種描繪:舉個例子吧,這就好比對一部歌劇而言,它是劇本,配有音樂總譜,還有布景提示,錶演說明……對沒能去觀看放映的人來說,電影小說還能夠像一本樂譜那樣被人閱讀……
  結閤我編劇並導演第一部電影的經驗,我願意把對小說和電影的研究結閤在同一個文本裏。我願意嘗試一種新的文體寫作,混雜著虛構、紀實、傳說、寓言、夢境和自傳性的迴憶,既現實又超現實。也就是說,我想要寫齣一本真正意義上的電影小說,也即電影與小說這兩種藝術形式相互滲透和彼此映照的新的小說。就我的理解(可能是淺薄的,甚至是謬誤的)來說,電影小說(如果說真有這樣一種小說的話),以打破小說和電影劇本在文體學上的差異,進而打破現實與非現實的鐵幕。其實,早在1970年代我尚未齣生之前,偉大的阿蘭·羅伯-格裏耶就已經在進行這方麵的實驗瞭。我隻是在阿蘭·羅伯-格裏耶所定義的電影小說的基礎上,增加瞭敘事的成分,並且吸收瞭他那混閤著自傳與虛構故事的《重現的鏡子》(或是《昂熱麗剋或迷醉》,或是《科蘭特最後的日子》)的寫作技巧,從而使電影小說在挖掘敘事之可能的道路上走得更遠。但是,每每想及自己受到阿蘭·羅伯-格裏耶如此深刻的影響,,我就痛感於哈羅德·布魯姆(HaroldBloom)所謂的“影響的焦慮”(The Anxiety ofInfluence)之摺磨,竟至於手指痙攣到有些不能敲打鍵盤以便寫下自己貧弱的記憶和膚淺的思考以及畏葸的實驗。在阿蘭·羅伯-格裏耶和我之間,間隔著兩個遙遠大陸的兩個文明體係那至今不可跨越的智力的鴻溝(而且這智力的鴻溝日益擴大)。
  智力的鴻溝可能源自便於抽象思維的拼音文字與適閤事物錶象之感官描述的象形文字的發明。也就是說,象形文字是感官的産物,而拼音文字是思維的産物。當我們把基督教和伊斯蘭教那超絕萬物的唯一而又絕對的“TheGod”和“All·h”譯為“上帝”、“天主”或“真主”的時候,我們顯然是降低瞭“TheGod”和“All·h”的神之屬性,使其具有擬人的物化傾嚮從而不再超絕萬物,不再絕對唯一。
  ……

前言/序言


用户评价

评分

京东图书发货速度快,购买放心

评分

书中表露的原罪感很强。我的一些朋友读后都很赞同台湾联合文学对于柴的评价:“更多地体现人道主义者的悲悯、禁欲主义者的清洁和宗教徒般的救赎。”但对中国人来说原罪是外来之物,太过强烈未免矫情。对于中国人来说,原罪首先就应当承认自己没有原罪情结,不知救赎为何物。自卑者往往妄自尊大,能够保持正常心理状态的可说实在难得。说一句题外话,尽管大陆的知识分子现在多已不屑李敖,譬如莫之许先生就曾对我提过李敖的投机,但当年杨照对李敖的评判放在前者(原罪感爆表的知识分子)身上恐怕未必不宜。杨照在《读<李敖快意恩仇录——绝对的意见、绝对的坚持>》一文中说:“李敖在一次次的反弹、报复与镇压中,近乎奇迹地没有被完全打倒。他因此而更相信自己是绝对不曾错的,也因此看到了更多的犬儒、退缩与虚伪的神色,更加感觉到这世上只有自己才真正历经了勇气与义气的考验。他也就养成以更大的自信、更绝对的标准来武装自己的习惯。”这种知识分子近乎我执的执信,也就直接导致了意见的僵固与无法变更。事实上,胡适之先生晚年一直坚持的“容忍远比自由更重要”的主张,从李敖到当代大陆的知识分子身上,皆难看到。芥川龙之介说:“发现民众的愚蠢,并不值得夸耀。但是,发现我们自己也是民众,倒的确值得夸耀。”——你所反对的却成了另一个你,日后的你,或许这才是真正的悲哀。

评分

  

评分

有知识有深度。

评分

   尕桂是柴春芽的代言人,在目击了一系列突如其来的死亡事件——四舅姥爷沉入大地死亡、父亲的死亡、骆驼的死亡、三个皮影戏艺人隐匿于大火,以及女巫消逝于风中,苏干尔湖召唤着她虚无灵魂的复归,水的象征洗刷着对过去的眷恋和对未来的迷茫,成为灵魂的栖息地。死亡并非生命的终结,而是另一种生存形式的开启。

评分

很不错!喜欢!

评分

   “对于没能去观看电影放映的人来说,电影小说还能够像一本乐谱那样被人阅读。”《我故乡的四种死亡方式》将小说文本和电影脚本放置在同一个文本之中,纪实与虚构、传说与寓言、自传与梦境、现实与超现实在视听中相融合,技法的革新是柴春芽作品的一方面,另一方面,他意识到电影不是要给出答案,而是要引出疑问。于是,从对故乡的追寻延伸到对人生存的审视。

评分

我之所以敬仰阿兰·罗伯-格里耶(AlainRobbe-Grillet),缘于他的多才多艺:农艺师、小说家、电影工作者和业余画家。当然,在我看来,他还是一位小说理论家。他那些论战性的文章──比如《为了一种新小说》──具有哲学性的深刻。罗伯-格里耶一贯反对把小说搬上银幕,因此,他给作为导演的自己及其助手还有技术人员制作了一份类似说明书或者操作手册一样的文本,比如法国午夜出版社出版的电影小说《去年在马里安巴》(L’Annéedernière àMarienbad,1961)、《不朽的女人》(L’Immortelle,1963)和《格拉迪瓦在叫你》(C’est Gradivaqui vousappelle,2002)等,这些文本里有关于音轨的说明,有关于摄影机如何运用的说明,等等。他为这种文本发明了一个词:电影小说(ciné-roman)。在《不朽的女人》一书的导言中,阿兰·罗伯-格里耶给了电影小说一个这样的定义:

评分

不错的书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