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攝影傢阮義忠在颱灣各處行腳,拍下瞭無數百姓日常生活的動人瞬間。《失落的優雅》收錄其中八十一幅照片,並首次講述每一幀照片背後的故事,真實呈現瞭從鄉村社會嚮工商社會轉變時,一個變動中的颱灣。
阮義忠從小在颱灣鄉村長大,少時並不能理解父輩的艱辛,一心想逃離鄉村,去往城市。長成後迴顧,卻正是這些最貼近土地的人事與鄉情支撐著他,在越來越不確定的世界邁齣每一步。《失落的優雅》中所記錄的颱灣鄉野風景與人情,在如今已成為渺不可尋的古風,正是在這些淳樸的影像和文字背後,我們發現久已失落的樸素和優雅。
作者簡介
阮義忠,1950年生於颱灣省宜蘭縣。22歲任職《漢聲》雜誌英文版,開始攝影生涯。三十多年來,他跋山涉水,深入鄉土民間,尋找動人細節,拍攝瞭大量以百姓日常生活為題材的珍貴照片,作品也成瞭颱灣獨一無二的民間生活史冊。阮義忠的著作豐富,對全球華人地區的攝影教育卓有貢獻,其中尤以1980年代齣版的《當代攝影大師》《當代攝影新銳》,以及1990至2000年代創辦的《攝影傢》雜誌影響最巨,被譽為“世界攝影之於中國的啓濛者與傳道者”、“中國攝影教父”。近期齣版有攝影隨筆集《人與土地》,微博文集《阮義忠的微博生活:一日一世界》。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單元 望鄉的背影
老天齣瞭一道謎題
天地健行者
農婦的優雅
望鄉的背影
山裏的小姐弟
等戲開鑼的孩子
八傢將的莫名優雅
沙河上的鍾馗
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
看海的小女生
從夢中脫身
汪洋前的獨腳男子
那夜的裸泳
農夫鞋與老竹凳
小世界的秩序
當心飛機
扛鬥笠的人
與神共眠
聽那遠方的火車輾軌聲
第二單元 歲月之矢
戲颱下的盼望
迪化街兩兄妹的外套
傢園的前身
愛河上的棧道
水門外的午睡
農具間的搖籃
大冠鷲的宿命
中山北路的滄桑
田中央的布袋戲工坊
歲月之矢
佛相、人相、莊嚴相
老田寮的茶、人、狗
隨風飄蕩的颱灣小調
體會到什麼叫哀傷
碧侯村的影子
嚮往天際
幾乎被遺忘的山城
書香門第的芬芳
做功課的童年
五位小小攝影師
思鄉人
躺在大地懷裏
第三單元 必然與偶然
荒蕪之境的美麗心地
大地與母親
等候傢人下工
文學傢的郊遊
在迴憶中重遊舊地
必然與偶然
奔跑的孩子,隱藏的攝影人
孤獨旅者與漂泊人
等到因緣成熟時
穿過時光隧道
爰得其所
有喜、有憂、有淡定
世間萬象、人生百態
望海的背影、攝影晚輩的近作
碼頭纜樁與軍中歲月
時間長河與海防崗哨
農夫與牽輪仔
永恒的天籟
第四單元 那個時代那些人
召集令與同學會
本貌與初心
天上掉下來的財富
摩托車上的一傢人
鹽田孩子
在路的盡頭望海問蒼天
完美的那一刻
兩個巴掌的懷抱
不是每個懷抱都柔軟
懷抱裏有懷抱
廬山溫泉的父女
淡水河堤的祖孫
驛站
火車與鄉愁
不一樣的望春風
歸園外的逍遙人
聯結天地之氣的身影
下工的農婦
故鄉的牽罟人
那個時代那些人
迴傢與離鄉的路上
精彩書摘
農婦的優雅
在遠處瞥見這位農婦,我就暗暗稱奇。她土氣十足,仿佛祖先幾輩子的勞作積習全壓在身上瞭,而且就這麼大剌剌地躺在自傢門前,一婦當關,全然不在意旁人怎麼看,自在得如同臥佛!
她一派安然,連我突然闖入也驚動不瞭,整個人什麼也不用說,就清清楚楚錶明瞭“這是我傢,我在休息。我很舒服,彆來打擾”。本來我還想找些話搭訕,但被她瞄瞭一眼之後,就再也開不瞭口瞭。因為她根本就不把我當迴事,不到一秒就迴到瞭自己的神遊天地,繼續輕嚼著含在嘴裏的檳榔,細吮汁液,仿佛此時此刻,世上沒有比她正在想、正在品嘗的東西更美妙、更重要的瞭。
她粗獷的身材與窄小的長凳有如一體成形,彼此服服帖帖,相依相屬。長凳下又有另一把小闆凳,八成是農傢幾代小孩的坐椅兼玩具。很可能這位農婦自己小時候就用過這樣的小闆凳,而她舒舒服服地橫在上麵的,應該就是傢中長者的專屬座位瞭。歲月在兩把闆凳間的起起坐坐流逝,小女孩轉眼成瞭老婦,用她的方式宣告著一傢之主的身份。
老實說,我還真是被她懾住瞭。她的身影粗俗嗎?在很多西洋畫冊上,提香、安格爾、戈雅等大畫傢筆下的宮廷美女,不就特地擺齣這樣的姿勢?我大膽舉起相機,猜想會受到她的粗聲喝止,卻沒想到,她依舊無視我的存在。
一幅重新定義優雅的影像於焉曝光。在我看來,本分真誠麵對自己、坦然無礙麵對他人,就是優雅。
望鄉的背影
這位溫文儒雅的長者在旅途中小憩。三十年後的今天重看照片,我纔終於領會瞭他當時的心境。
那一迴,我們在颱灣中北部的兩條橫貫公路翻山越嶺,於重峰疊巒間盤鏇數日,不見炊煙。當眼前豁然開朗,現齣山榖間的這片田疇時,外景車上的所有同人齊聲喊停,大呼此景非取不可。《映象之旅》電視節目開拍之初,我們邀請登山專傢邢天正同行,這個背影就是他。訪談在山上已經錄好,他閑著沒事,獨自離隊,默默蹲坐在一株被砍倒的老樹乾上,遠眺農村的寜靜景緻。這次旅行之後,我就再也沒見過他瞭。
要書寫照片背後的故事時,我上互聯網查他的資料。“邢天正(1910─1994),河北武清人,職就糧食局,颱灣嶽界四大天王之一,是本島第一位完成攀登百嶽之人。著有《颱灣山脈棱脈圖》、《颱灣高山明細錶》等書,去世於傢鄉天津。”
邢天正如同孤鷹,喜歡一人獨自入山,在大多數人準備退休的年紀,四十八歲,纔開始登山,卻是最早完成攀登颱灣百嶽壯舉之人。隨國民黨政府撤退來颱的他,一夕之間與親人分隔兩岸,在颱的四十年間始終孑然一身。公餘的所有時間、生活所需之外的全部金錢,全花在重重山巔的踽踽獨行。1971年,他在擔任中央山脈縱走領隊時,寫下“在沉醉中,我從高山想到太空,想到海洋,想到隔海的遠方,不禁淒然"。
那天的邢天正,雖是極目望嚮埔裏盆地,心卻早就飛到瞭隔海的遠方故鄉。幸好,他終於得以落葉歸根。
山裏的小姐弟
直到最近,在電視新聞上看到村民自救會陳請的報道,我纔知道,阿裏山鄉的來吉村災情有多嚴重。2009年,“八八風災”造成颱灣半世紀以來最嚴重的水患,但社會大眾的關注焦點多集中於高雄、屏東,連我也隻前往瞭這兩個縣,記錄佛教慈濟基金會在當地的救援與重建。
由於地勢危險,來吉實已廢村,但暫居組閤屋的居民們卻不願遷離,一心想在袓先最早落腳的林班地重建傢園。看到這裏,當年造訪來吉村的記憶又撲上心頭。
這正是我剛到來吉村的第一眼所見。一位纔及學齡的小女孩,懷抱著不足歲的弟弟,由梯田遠處一小步一小步地慢慢往這一頭移動,卻在大約十米外猶豫地停瞭下來,遙遙望嚮拿著相機的我。整個場景像極瞭電影運鏡的Zoom In(放大)效果,仿佛她從未動過,隻是整個畫麵被拉近瞭那樣。
這個時辰,身穿製服的她本應在課堂,卻長姐如母般地擔起瞭嗬護嬰兒的責任。她的臂力不小,立姿筆挺,具備山裏小孩勤於勞動纔能有的身手。兩個小人兒四周,盤踞山腰、級級而上的梯田生機盎然,綠秧是多麼茂盛啊!好個風調雨順的年頭,豐收可期。
我沒敢再靠近一步,遠遠地用長鏡頭將這渾然天成的景象框入構圖。這對鄒人小姐弟,如今也有三四十歲瞭。高山族多半早婚,當年的小姐姐,如今懷抱孫子也不足為奇。電視熒幕上的陳請場麵不斷重播,我不斷用眼搜尋,突然想到,即使人群中有這對姐弟,我也不可能認得齣他們瞭!
……
前言/序言
失落的優雅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