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對哲學史和科學史都頗感興趣的讀者,我被這本書《演化、設計、心靈和道德:新達爾文主義哲學基礎探微》的書名深深吸引。我一直在思考,達爾文的偉大思想,尤其是自然選擇的機製,是否能夠為我們理解那些傳統上被認為是“精神”或“人文”領域的問題提供一種更加科學、更加基礎的解釋。這本書名中的“設計”二字,在我看來,是一個極具挑戰性的概念,它似乎與演化論所強調的無目的性相悖,又可能在某種程度上暗示著一種“適應性”的“設計”。我非常好奇作者將如何處理這種潛在的張力,以及他們是否會探討“人工設計”與“自然演化”之間的界限。同時,“心靈”和“道德”這兩個詞匯,則直接指嚮瞭人類最核心的哲學追問。這本書能否幫助我理解,我們復雜的情感、意識和倫理判斷,是否也能從演化的角度得到解釋?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論證,或許能夠打破一些長期以來存在的哲學藩籬。
评分《演化、設計、心靈和道德:新達爾文主義哲學基礎探微》這個書名,本身就構成瞭一次強大的哲學召喚。我一直著迷於“演化”這一概念的普適性,並深信它能夠為解釋諸多看似無關的現象提供一個統一的視角。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清晰地闡釋,新達爾文主義的理論框架是如何被用來審視和重塑我們對“設計”的理解的。是僅僅理解為自然選擇造就的適應性,還是能夠延伸到更廣闊的意義?而“心靈”這個詞,無疑是本書最核心的哲學挑戰之一。我渴望看到作者如何運用演化的邏輯,去剖析意識的起源,以及人類特有的認知能力是否能從演化的過程中找到根源。最後,“道德”的探討,更是將本書推嚮瞭倫理學的深水區。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種基於演化的道德解釋,它或許能夠幫助我們理解,為什麼某些行為會被視為“善”或“惡”,以及道德體係的形成與演變是否也受到自然選擇的塑造。
评分我對《演化、設計、心靈和道德:新達爾文主義哲學基礎探微》的期待,更多地源於對其題目中“探微”一詞的理解。這暗示著這本書並非要給齣一個終極的答案,而是要帶領讀者深入到新達爾文主義哲學應用的邊緣地帶,去進行一次細緻入微的考察。我理解“演化”是基礎,是起點,但真正令我興奮的是,它如何被用來“探微”至“設計”、“心靈”和“道德”這些更抽象、更復雜的領域。我好奇作者會如何論證,那些看似精妙的生物結構和行為模式,是否能被看作是一種“自然選擇的設計”?而這種“設計”的邏輯,又能否滲透到我們對“心靈”功能的理解中,比如學習、記憶、甚至是意識本身?更進一步,道德的起源和演變,也一直是人類思想史上的一個巨大謎團。我希望這本書能為我揭示,新達爾文主義是否能為理解人類的善惡觀念、閤作與衝突的根源提供一種全新的、更具說服力的解釋框架。
评分這本書的書名就足夠引人遐想:《演化、設計、心靈和道德:新達爾文主義哲學基礎探微》。我一直對這些宏大的議題充滿好奇,尤其是當它們被置於達爾文主義的框架下進行審視時。我期待這本書能深入淺齣地剖析演化論如何為我們理解“設計”(無論是自然界的還是人為的)提供新的視角,以及這種視角又如何反過來影響我們對“心靈”的認知,最終觸及“道德”的根源。這本書的書名暗示瞭一種層層遞進的哲學探索,從生物學的基礎齣發,逐步構建起對人類精神世界和倫理體係的理解。我非常好奇作者將如何運用新達爾文主義的理論工具,去解讀那些看似與演化論無關的哲學命題,比如意識的起源、自由意誌的存在與否,以及人類社會為何會發展齣如此復雜的道德規範。這本書似乎提供瞭一個認識世界和我們自身的全新哲學地圖,我迫不及待地想在這張地圖上展開我的探索旅程,希望能獲得許多顛覆性的思考。
评分這本書的名字——《演化、設計、心靈和道德:新達爾文主義哲學基礎探微》——猶如一個精心編織的網,網住瞭我多年來對科學與哲學交叉領域的興趣。我一直認為,達爾文的演化論不應該僅僅停留在對生物起源的解釋,它更應該成為我們理解人類自身,乃至整個宇宙的一把鑰匙。我特彆關注“設計”這個詞,它在生物學中可能意味著適應性,但在哲學領域,它常常與創造、目的性聯係在一起。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探討,演化論在多大程度上能夠解釋我們感知到的“設計感”,以及這種感知是否本身就是一種演化優勢。而“心靈”與“道德”更是令人著迷的主題。我想知道,作者會如何將演化的視角,應用到解釋人類意識的本質、情感的産生,以及我們復雜的社會行為和倫理準則。這本書似乎承諾瞭一場跨越學科的智力冒險,我期待它能為我提供一種全新的思考方式,讓我能夠更深刻地理解我們之所以是我們,以及我們為何遵循某些規則。
评分没什么好说的,反正是值得的。
评分译著主要有:《石头世界》(花城)、《寂寞联机》(花城)、《怀旧的未来》(译林)、《思考与回忆:俾斯麦回忆录》(第一卷)(三联、东方)、《回忆·梦·思考:荣格自传》(上海三联,合译)、《论基督徒》(上、下)(三联)、《理解俄国:俄国文化中的圣愚》(三联)、《托尔斯泰与陀思妥耶夫斯基》(上、下)(华夏)、《帝国意识:俄国文学与殖民主义》(北京大学)、《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辽宁教育)、《关于来洛尼亚王国的十三个童话故事》(三联)、《福地》(漓江,合译),《阿里与妮诺》(新星,长篇小说),《米开朗基罗诗全集》(辽宁教育)、《遗嘱集》(华东师大),并为《读书》、《名作欣赏》、《世界文学》等刊物供稿。
评分译著主要有:《石头世界》(花城)、《寂寞联机》(花城)、《怀旧的未来》(译林)、《思考与回忆:俾斯麦回忆录》(第一卷)(三联、东方)、《回忆·梦·思考:荣格自传》(上海三联,合译)、《论基督徒》(上、下)(三联)、《理解俄国:俄国文化中的圣愚》(三联)、《托尔斯泰与陀思妥耶夫斯基》(上、下)(华夏)、《帝国意识:俄国文学与殖民主义》(北京大学)、《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辽宁教育)、《关于来洛尼亚王国的十三个童话故事》(三联)、《福地》(漓江,合译),《阿里与妮诺》(新星,长篇小说),《米开朗基罗诗全集》(辽宁教育)、《遗嘱集》(华东师大),并为《读书》、《名作欣赏》、《世界文学》等刊物供稿。
评分品质超预期,物流也还行!今后还会购买本店商品!
评分挺好的,就是得写读书笔记才买的。
评分很好
评分语义学问题:自然选择叙述方式所包含的目的论结构,是否在语义上包含了某种不可被消除的“内涵性”?如果这种内涵性无法被消除的话,我们如何将自然选择学说镶嵌到一个由纯粹的因果说明所构成的自然主义解释系统中去? 应用性或方法论问题:目前的新达尔文主义发展状况,允许我们在多大程度上将人文社会科学“自然主义”化?心理学在多大程度上可以被达尔文化?哲学的诸分支(如知识论和伦理学)呢? 《演化、设计、心灵和道德:新达尔文主义哲学基础探微》将致力于对上面这些问题给予一番挂一漏万的考察。 莱谢克·柯拉柯夫斯基(Leszek Kolakowski,1927-2009),20 世纪波兰著名的哲学家、哲学史和宗教史学家,也是作家和翻译家,享有国际声誉。先后任教于华沙大学、美国耶鲁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芝加哥大学等,1970 年起赴英国牛津大学万灵学院任高级研究员。 柯拉柯夫斯基一生发表了三十多部著作,并多次获得波兰和其他国家的大奖,主要包括:尤日科夫斯基基金会奖。还不错。(1968)、德国作家和平奖(1977)、麦克阿瑟奖(1982)、杰弗逊奖(1986)、托克维尔奖(1994) 以及美国国会图书馆第一届约翰·克鲁格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2003)。最主要的著作有:《马克思主义主流》(1976 - 1978)、《宗教, 如果没有上帝……》(1982)、《形而上学的恐怖》(1988)等。文学方面,有三本短篇故事集最为著名, 在世界上广泛流传:《关于来洛尼亚王国的十三个故事》(1963)、《天堂的钥匙》(1964)和《与魔鬼的谈话》(1965)。
评分挺好的,就是得写读书笔记才买的。
评分很好正在看一定要超过十个字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