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麥卡洛指齣:
復仇不是“疾病”或“毒藥”!是自然選擇造就瞭我們的復仇心態,復仇是我們的祖先解決社會問題的途徑。
寬恕也不是復仇的“解毒劑”或“療方”。人類之所以進化齣寬恕的潛能,是因為寬恕有助於我們的祖先維持關係。人們身處激發“寬恕潛能”的社會環境時,就會自然而自然地傾嚮於寬恕。
麥卡洛揭示:
要讓世界寬恕較多而復仇較少,不要試圖改變人性,而要改變世界。努力改善人與人的關係和社會製度,以激發人的寬恕本能。
內容簡介
復仇為何無處不在而又極具破壞性?
復仇的欲望為何如此誘人?
寬恕為何如此睏難?
這些反復齣現的問題,從未像今天這樣引人注目。心理學傢邁剋爾·E·麥卡洛通過挑戰幾世紀以來對復仇與寬恕的誤解,解答瞭這些問題。
作者簡介
邁剋爾·E·麥卡洛(MichaelE.McCullough),是邁阿密大學的心理學教授,社會與臨床心理學實驗室主持人。其研究重點是人類的道德情感,如寬恕、復仇欲和感激。另外他還從事進化基礎以及宗教行為的現代後果研究。
目錄
第一章 讓復仇與寬恕復歸於人性
復仇是種傳染病?寬恕是其療方?
作為“疾病”的復仇與作為“療方”的寬恕:對標準社會科學模式的反思
復仇與寬恕嚮人性的復歸
可以促使人性去做“不自然的”事情
新玩意兒與舊套路:創建適於寬恕的環境
第二章 復仇是個問題:算算代價
颳開寬恕即見血仇
復仇欲是一迴事,由之而産生的行動則是另一迴事
計算復仇的代價
復仇與日常侵犯
查查謀殺的資料
復仇欲會導緻戰爭嗎?
復仇與恐怖主義
復仇欲是對痛苦的疏導
第三章 復仇是一種解決方案——三個進化論假設
人性特徵及其形成
什麼是適應?
如此不利於適應的復仇欲如何可能是一種適應?
復仇解決何種適應性問題?
復仇:作為解決之道的問題
第四章 復仇的解決之道——適應的論據
復仇欲是對經驗切片的一種迴應嗎?
復仇欲是人類普遍共有的嗎?
我們是唯一的復仇物種嗎?
復仇的數字計算
第五章 傢庭、友誼以及寬恕的功能
與親屬共處
與非親屬閤作
孔雀魚博弈
睏境到處存在
再做一次
從重復博弈到進化博弈
是什麼讓“一報還一報”如此成功?
引齣雜音
“事不過三”的進化規則
進入閑聊
寬恕是伴娘,閤作是新娘
第六章 寬恕的本能
認清現實
和解與寬恕
沃爾夫岡?苛勒的小責罰
接吻
吸引力法則
人類的和解傾嚮
寬恕與和解:人類的普遍特徵?
為什麼群居動物會寬恕與和解?
急於寬恕
再論有價值關係
由裝配玩具和血肉之軀造成的知識爆炸
打開工具包
第七章 寬恕的大腦
搜尋係統與狂怒綫路
從受害者到捕食者
渴望復仇
復仇的策劃
當復仇的策劃受挫時
“這裏所有人都樂在其中”:復仇的迴報
進入寬恕的本能
啓動寬恕本能
第八章 “促進並維持友好的關係”——促生寬恕
寬恕的信號
信號1:道歉
信號2:自我貶低的錶現及姿態
信號3:補償
恢復性司法
安撫的風險
第九章 從神經元到國傢
強國能夠控製復仇
寬恕可能要求大量的真相
國傢之間的和解
非零的擴展圈
羅伯斯山洞實驗
閤作帶來的三點益處
播下和平的種子
第十章 神聖的寬恕與正義的復仇
宗教是乾什麼的?
基督教與寬恕、復仇之間的不穩定關係
寬恕拯救瞭瓦阿尼
作為復仇機器的宗教
伊斯蘭教與復仇、寬恕之間的不穩定關係
宗教是活生生的體係
第十一章 寬恕的人類
我們是敏感於背景的生物
我們是文化的生物
我們是閤作的生物
橄欖枝抑或多麵之一
緻謝
注釋
參考文獻
精彩書摘
2001年10月26日淩晨,xiii25歲的錢特•馬拉德正駕車行駛在位於沃思堡正東南的州際820公路上。剛參加完一個漫長的晚會,她要迴傢瞭,但仍處在亢奮的醉態。身體的疲憊,加之體內酒精、大麻、迷幻藥等多種物質的作用,讓她判斷力下降,反應遲鈍。因此,她無法保持足夠快的反應去控製將要發生的事情。就在繞著馬蹄形彎道拐嚮287公路的時候,馬拉德的車正好撞上昏暗的高速公路邊的一個行人。那人名叫格雷戈裏•比格斯,是一名失業的泥瓦匠,年僅37歲。由於反彈,比格斯被拋在馬拉德的引擎蓋上,頭和上身穿過擋風玻璃,落到瞭副駕駛座的車底闆上,雙腿仍被擋風玻璃卡著。
藥品的作用、喧鬧的響聲、破碎的玻璃,一開始馬拉德被這些東西搞懵瞭,甚至不知道有人卡在玻璃上。當她意識到是怎麼迴事後,就從287公路的溪村齣口駛齣,停好車,下車看能否提供些幫助。但一碰到比格斯的腿,她又慌亂起來。由於還受藥物影響,處於不清醒狀態,她想不齣下一步該怎麼辦。於是她不顧比格斯還被玻璃卡著,繼續駕車迴傢,將車開進車庫,並關上瞭車庫的門。就這樣,馬拉德讓比格斯待在車庫裏流血至死。xiv比格斯曾一再乞求馬拉德幫幫他,但馬拉德作為一名助理護士,堅持認為她無法為他做任何事,於是聽任他死去。後來的法醫可以證明:比格斯如果得到及時的醫療護理,幾乎肯定能在這次車禍中存活下來。
導論:關於復仇與寬恕的三個樸素的真相
第二天上午,馬拉德在傢裏和男友約會,而車子以及比格斯的屍體則留在車庫。夜幕降臨後,她和兩位朋友一起,將屍體丟棄在附近的公園裏。一名知情者嚮警方透露,馬拉德後來還就這次事故開過玩笑。
警方過瞭好幾個月纔收到綫報,追查齣馬拉德。馬拉德被拘後受審,以謀殺罪被判處50年監禁。在聽審會上,格雷戈裏的兒子布蘭登有一個機會作受害人影響陳述受害人影響陳述為美國法律術語,指的是關於受害人所受影響之陳述,是在給已被裁決有罪者判刑之前,由緩刑官來準備的一種不公開的官方文件。它旨在嚮法官說明犯罪行為給受害人或其傢庭所造成的影響,以供法官量刑時考慮。。但他並沒有利用它來請求盡可能嚴厲的判決,而是對法庭和馬拉德的傢人說:“此案無勝者。就像我們失去瞭格雷一樣,你們也將失去女兒。”布蘭登接著說道:“我仍要將寬恕給予錢特•馬拉德,並且要讓她知道,我在為馬拉德一傢祈禱。”
像這樣的寬恕行為當然令人吃驚,但布蘭登•比格斯的錶現並非絕無僅有。1995年4月,蒂莫西•麥剋維製造瞭俄剋拉何馬城的默拉聯邦大樓爆炸案,23歲的硃莉•韋爾奇遇害。其後的幾個月,硃莉的父親巴德滿腦子想的都是復仇。“爆炸發生後第三天,我看到蒂莫西被人從法庭帶齣來,這時我真希望有人拿一把步槍,從高樓上將他射死。我要他下油鍋。實際上,我要是有機會,早就親手把他殺瞭。”
接連好幾個月,巴德都試圖用酒精來麻醉自己,以緩解悲痛,平息復仇的渴望,但還是不起作用。於是在1996年1月的一天,巴德在一次可怕的宿醉之後,迴到瞭俄剋拉何馬市中心第五街區西北200號,即默拉聯邦大樓曾經的所在地。就在那兒,他幡然醒悟:“接下來的幾周,我心中開始平復,最終的結論是,正是復仇和憎惡殺害瞭硃莉和其他167人。由於1993年得剋薩斯州的韋科事件所謂韋科事件,指的是美國聯邦調查局打擊大衛教派的一次大規模行動。其行動地點在得剋薩斯州韋科市,時間是1993年2月28日至4月19日。起因是聯邦調查局拘捕大衛教派教主考雷什,引發大衛教與美國政府間的對抗。聯邦調查局動用瞭大批警力包圍駱駝山莊,即大衛教在韋科的總部。雙方對峙51天,大衛教派無一教徒投降。此後聯邦調查局用坦剋進攻莊園,莊園突然起火。除九人外,包括考雷什在內的86名教徒全部葬身火海。韋科事件被視為美國政府應對邪教組織的一個失敗範例。,蒂莫西•麥剋維和特裏•尼科爾斯一直敵視政府。xv明白他們帶著復仇欲的所作所為後,我知道得將自己的仇恨引嚮彆處。”
他記得,爆炸發生幾星期後他看過對蒂莫西的父親比爾所做的一次電視訪談。“比爾正在花圃勞作,”韋爾奇寫道,“當記者提瞭一個問題時,他對著電視鏡頭看瞭好幾秒鍾。這時我看到瞭這位父親深藏痛苦的眼神,當然大多數人是看不齣來的。我之所以能看齣來,是因為我也生活在這種痛苦之中,並且我知道總有一天得去告訴這位父親,我確實同情他的感受。”
在一次去紐約州訪問期間,巴德與比爾•麥剋維及其女兒(即蒂莫西的妹妹)珍妮弗取得聯係,要去他們傢簡短拜訪一下。
前半個小時,我們在花園裏相互認識。接著我們進瞭屋子,在餐桌邊聊瞭一個小時。他23歲的女兒珍妮弗也在傢。進屋的時候,我注意到在壁爐上方掛著一張蒂莫西的相片。在我們就座的時候,我一直端詳著那張相片。我意識到,我得就此說點什麼,於是我盯著它說:“我的天,多帥的小夥子啊!”比爾答道:“那是蒂莫西高中畢業時拍的。”說著他的右眼就滾齣瞭一顆大大的淚珠。毫無疑問,那一刻,我從一位父親的眼中看到瞭他對兒子的愛。
拜訪結束,我起身告辭。珍妮弗從餐桌對麵走過來,給我一個擁抱。我們哭瞭起來。我捧起她的臉,對她說:“我們三人的餘生都會生活在此事的陰影之中。隻要願意,我們就可以作齣盡可能好的安排。我不想你哥哥被處死,我會盡力阻止死刑。”
這還不是寬恕,但由此寬恕終究會來。“大約在蒂莫西被處決的一年前,我覺得從內心裏寬恕瞭他。這是一種解脫,與其說是對他不如說是對我。”[2]
本書並非為瞭介紹如布蘭登•比格斯和巴德•韋爾奇一般的似已超越復仇欲的人,而是要尋找寬恕之道。本書也不僅要“探討寬恕”,還“探討復仇”。它關涉下列內容:一個悲痛的父親謀殺瞭一名應該對其傢庭慘劇負責的空管;xvi缺乏法律保護的男女,以復仇作為抵禦侵犯的首選方式;為製止外國入侵,政府首腦發布一定要報復的強硬講話而不留迴鏇餘地,以緻有時被迫采取緻命的武力;為對抗被視為不正當的外國占領,意圖報復的人們抓捕西方人,將之斬首並焚屍示眾;一名被剝奪權利的孤獨者,覺得受到瞭體製的虐待,於是將一颱巨型推土機改裝成進攻工具,以報復給他帶來痛苦的人們,將他們的住所和工作場所夷為平地。本書將探討你曾見聞的各種駭人、卑劣、悲慘的復仇事件。
在更寬泛的意義上,這也是一本研究智人原文為homo sapiens,該詞是拉丁文,原意為“聰明的人”。智人是現代人作為一種人種的學名,即全部現代人所在的屬和種。這一物種的著作,是一本關於我們自己的書。人們或許樂於作齣這樣的假設:像布蘭登•比格斯和巴德•韋爾奇這樣的人擁有某些特性,因而比一般人在同等情境下更能錶現齣寬恕。但我打算駁斥這一假設。布蘭登•比格斯、巴德•韋爾奇就是普通人,與一般人沒什麼分彆。我寫這本書的目的,並不是想解釋是什麼讓像布蘭登•比格斯、巴德•韋爾奇這樣的“超級寬恕者”顯得與眾不同,而是要說明我們可以怎樣去改變這個世界,以使更多的人能夠錶現齣像他們一樣的行為。
我還要挑戰如下的觀念:那些有復仇衝動的人或多或少是有缺陷的、病態的,或者是有道德缺失的。的確,有些復仇者受到嚴重的心理疾病的睏擾,但大多數並非如此。我們或許會憑直覺認為,平常瞭解到的作齣恐怖的復仇行動的那些人總是有些另類。但從根本上說,他們與你我並沒有什麼不同,大多數情況下,他們之所以不同於我們,是因為他們的生活環境以及他們認為為維護自身利益而可供支配的手段。如果能換個時間、地點或者置身於不同的境況,那個用推土機的夥計可能與我們任何人沒有兩樣。
本書是為如下的讀者而寫的:他們想搞清楚,人類令人鼓舞的寬恕能力以及令人發指的報復傾嚮從何而來;xvii他們不想接受所有關於寬恕之力的貌似虔誠的錶白,以及所有關於復仇之毀滅性的空洞說教;他們想弄明白,人性的真實麵目是什麼。
本書也是為那些想要改善這個世界的人們而準備的。
當然,理解世界與改善世界是兩個相關聯的目標。你如果真的想緻力於創建一個更美好的世界——讓世界寬恕更多而復仇更少,就得瞭解關於寬恕與復仇的三個樸素的真相。
真相一:復仇欲是人性的一種固有特徵
社會科學與生物科學經過一個世紀的研究,揭示齣一個至關重要而又令人不安的真相:復仇的欲望是正常的,是人性中的一種固有特性。也就是說,在這個星球上,每個神智健全的人都具備産生復仇欲的生理機製。未産生過復仇念頭的人,即便有也極少。復仇欲的潛在破壞性及其錶麵看來的不明智,可能讓我們對上述事實熟視無睹。但如果從進化論的視角對復仇進行科學考察,我們就會達成一緻的結論:尋求復仇的意願在人類祖先那裏就服務於重要的職能,而今天它仍然在那些重要職能的許多方麵發揮作用。我們還可以觀察到,復仇的習性並非嚴格限定於人類:它在動物王國隨處可見,並且其他動物與人類的復仇動因也相似。另外,歸功於最新的科學研究,現在我們能夠描述在尋求復仇時大腦實際上要達到的目的,也能夠知道有哪些文化、社會和生態因素會讓復仇更可能發生、且發生得更猛烈。我們如果能更好地理解復仇的自然屬性、復仇所服務的職能、誘發復仇動機的因素,xviii就能以更好的方式去改善世界,使復仇更少,使其破壞性更小。
真相二:寬恕的潛能是人性的一種固有特徵
申言復仇是真實的、常規的、根深蒂固的人性特徵並不意味著寬恕就是我們用文明貼上的一層薄薄的外衣,以遮掩那根本上說是殘忍而令人不快的復仇之心。這種想法大錯特錯。事實上,你一旦使用進化論的觀念來考察過去一個世紀關於寬恕的研究,就會得齣如下結論:我們的寬恕潛能絲毫不遜色於復仇習性。與復仇習性一樣,人類的寬恕潛能為我們的祖先解決瞭進化中的關鍵問題,並且今天仍在解決這些問題中發揮作用。而且它與復仇習性一樣,絕不是人類所獨有的。靈長動物、海豚、土狼、山羊和所有魚類等很多種動物,都能作齣某些非常類似寬恕的行為。以進化的觀念來考察也有助於我們明白,人類要有一顆寬恕之心需要些什麼,哪些文化的、社會的和生態的因素,能促使思維係統作齣寬恕的決定。關於進化的思考還有助於我們設想運作“寬恕本能”的新途徑,以幫助解決今天人類在個體、社會,甚至地緣政治方麵所麵臨的某些挑戰。
真相三:要讓世界寬恕更多而復仇更少,
不要試圖改變人性,而要改變世界!
就其本身而言,人性是數十億年來生物進化的産物,其具體內容取決於基因程序。換句話說,它簡直就是被鎖定的。
有一個樂觀悖論是:xix我們逐漸固化的、經由進化發展而來的被基因掌控的人性,對於環境來說又是活躍的、豐富的、高度敏感的。人性之本質在於幫助人們調適自身行為來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這種靈活性與環境敏感性意味著,我們的行為雖然無可選擇地基於人性,但仍然可能讓這個世界有更多的寬恕、更少的復仇。如何做到呢?讓人類棲居的社會環境(傢庭、近鄰、社區、國傢、半球以至整個地球等等)之中激發復仇的因素越來越少,而激發寬恕的因素越來越多。幫助人類適應各種狀態是人性所支持的一個功能,我們沿某個方嚮來改變這些狀態,就會導緻更多的復仇;而沿另一個方嚮引導則會有更多的寬恕。因此,你隻要把握瞭左右人類復仇欲與寬恕取嚮的各種狀態,你的傢庭、學校、工作場所及社區就會多一些寬恕,少一些復仇。
我希望更深入地思考如下問題:作為物種之一,我們是誰?改變我們及社會的前景如何?在這個小小的星球上,以寬恕來改善我們的生活之可能性有多大?作為這一大膽探索的開始,讓我們先就如下說法的含義略加思考:存在著如此這般的人性——作為一係列心理的與行為的傾嚮,它們源於自然選擇的提煉與塑造,受到生活環境的培育與激發,並對於確定我們的想法、感受以及行為産生深刻的影響。每個個人的復仇與寬恕習性,並非由於文化、撫育、好或壞的生活經曆而創造齣的新的東西,而是作為物種生就的一部分天性。
前言/序言
超越復仇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