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斯大林模式的形成:蘇聯史(第4捲)》主要敘述瞭蘇聯1930年代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曆史時期。本書利用檔案史料,闡述瞭這一段的錯綜復雜的曆史進程,剖析當時的經濟狀況,政治形勢,黨內的鬥爭,曆史傳統,民眾素質,國際環境等客觀條件,具體論述瞭斯大林一方麵受客觀條件限製,不能隨心所欲地行動;另一方麵又利用客觀形勢,依靠集中體製,有計劃有謀略地推行自己的政策。
作者簡介
徐天新,1934年生。1954-1959年在蘇聯列寜格勒大學曆史係學習,畢業後在北京大學曆史係工作,任教授,博士生導師。指導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博士後研究人員共20餘人。主持國傢教委社科基金項目《歐洲統一的思想與實踐》,國傢社科基金項目《國際冷戰中的大國戰略關係研究》。先後獲國傢教委優秀教材奬,北京市高等學校教學成果二等奬以及北京大學科研奬、教學優秀奬和教材優秀奬。曾任中國蘇聯史研究會秘書長,中國大百科全書外國曆史捲編委,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世界社會主義研究所特約高級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東歐中亞研究所蘇聯研究中心理事。
著有《平等、強國的理想與蘇聯的實踐》一書。主編齣版瞭《世界通史·現代捲》、《世界通史·當代捲》、《365天中外名人大事辭典》、《外國曆史常識——現代部分》、《歐洲的分與閤》、《冷戰前期的大國關係》。選譯《世界史資料叢刊: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發錶瞭論文30多篇。
內頁插圖
目錄
序
主編的話
導言
第一章 斯大林最離領導地位的確立與農業全盤集體化
第一節 1929年——大轉變的一年
第二節 全盤集體化運動的開展和對農民的全麵打擊
第三節 從消滅富農到消滅個體私有農民
第四節 集體農莊製度——控製農民的再版村社
第五節 國營農場的發展
第六節 集體化後的農牧業生産和集體農莊的情況
第二章 國傢工業化的實施
第一節 有關工業化問題的爭論
第二節 第一個五年計劃的製定和實施
第三節 行政命令體製的形成
第四節 第二個五年計劃的製定與實施
第五節 被戰爭打斷的第三個五年計劃
第三章 20世紀30年代的社會文化生活
第一節 教育文化事業的發展
第二節 思想文化領域的批判鬥爭
第三節 文學藝術的發展變化
第四節 科學技術的進步
第五節 個人崇拜的盛行
第六節 居民的生活狀況
第四章 斯大林體製的確立
第一節 1936年憲法
第二節 高度集中的政治體製
第三節 以俄羅斯族為主體的民族共和國聯盟製
第四節 國傢壟斷的經濟體製
第五節 官方全麵控製的文化思想體製
第六節 斯大林模式的曆史地位
第五章 20世紀30年代的大清洗
第一節 大清洗的準備
第二節 大清洗的前奏
第三節 基洛夫遇刺和對前反對派分子的鎮壓
第四節 對前反對派領導人的三次公開審判
第五節 對黨政軍乾部的全麵打擊和鎮壓
第六節 大清洗的逐漸結束及其嚴重後果
第六章 對外政策的劇變
第一節 走齣孤立,倡導歐洲集體安全
第二節 維護自身安全,反對日德侵略擴張
第三節 外交的轉嚮——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的簽訂
附錄
參考書目
主題索引
……
精彩書摘
國聯裁軍會議安全委員會討論瞭蘇聯的草案,同意瞭它的基本思想。但是裁軍會議的組織者遲遲不把關於侵略定義的宣言草案提交全體大會最後通過。蘇聯政府決定采取外交行動使侵略定義具有國際文件的效力。1933年7月,蘇聯代錶團在倫敦國際經濟會議上嚮齣席會議的國傢提齣締結關於侵略定義公約的建議。7月3日至5日,蘇聯先後同阿富汗、愛沙尼亞、拉脫維亞、伊朗、波蘭、羅馬尼亞、土耳其、捷剋斯洛伐剋、南斯拉夫、立陶宛10國簽訂此項公約。1934年1月31日,芬蘭也加入這一公約。
蘇聯的外交活動顯示齣它的大國地位和作用。1933年5月和10月,日本、德國退齣國聯後,協約國特彆是法國希望蘇聯進入國聯,以增強對抗法西斯國傢的力量。11月,法國外長保羅邦庫爾嚮蘇聯駐法大使提齣蘇聯參加國聯的建議。斯大林抓住這一時機錶明蘇聯對國聯的態度。12月25日,他接見((紐約時報》記者時說,“盡管德國和日本退齣瞭國際聯盟,或者也許正因為如此,國際聯盟纔能夠成為製止或阻止軍事行動發生的一種因素。如果真是這樣,如果國際聯盟能夠起微小的作用,哪怕隻是使戰爭受到一點阻攔而在某種程度上促進和平事業,那麼我們也就不反對國際聯盟。是的,如果曆史事變的進程將是這樣,那麼盡管國際聯盟有很大的缺點,我們也不會不支持它”。[1]但是蘇聯拒絕按照常規手續申請,拒絕嚮國聯遞交入盟申請書。蘇聯長期被排斥在國聯之外,現在要彆國邀請纔肯考慮加入問題。
經過法國的倡議和推動,1934年9月15日,法、英、意、波、捷、中等30個國聯成員國聯名緻電蘇聯政府,“邀請蘇聯參加國聯並實行寶貴的閤作”。當天,李維諾夫緻電國聯主席,錶示“蘇聯政府一嚮認為組織和加強和平是自己外交政策的使命,對於有利於和平的國際閤作的建議決不漠然置之。蘇聯認為嚮它發齣的邀請,是國際聯盟具有和平誠意的證明,錶明國聯承認有同蘇聯閤作的必要”,蘇聯欣然接受這一邀請。蘇聯“保證遵守根據盟約第一條,國聯會員國應負的一切國際義務和決定”,但不承擔在它加入國聯以前發生的事件所引起的任何爭端提付仲裁或司法解決的義務。
……
蘇聯史(第4捲):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評分
☆☆☆☆☆
2013《新周刊》,記錄著2013年中國社會的脈動和中國與世界的互動……
評分
☆☆☆☆☆
不錯哈哈哈
評分
☆☆☆☆☆
從社會基本製度的層麵看,在經濟領域,蘇聯建立瞭全民所有製和集體所有製這兩種形式的社會主義公有製,使之在國民經濟中占統治地位,並在此基礎上實行瞭按勞分配原則;在政治領域,蘇聯確立並堅持蘇聯共産黨在蘇聯社會中的領導地位,形成瞭以工人階級為領導、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蘇維埃政權,對無産階級和其他勞動人民實行廣泛的民主,依靠無産階級專政來保衛社會主義製度;在意識形態領域,蘇共堅持無産階級世界觀--馬剋思列寜主義在蘇聯意識形態中的指導地位。
評分
☆☆☆☆☆
《斯大林模式的形成(第4捲)》依據確鑿的曆史事實,對蘇聯這段曆史作實事求是的分析和研究,注意考察這種體製是在什麼具體的曆史條件下起步的,又是如何發展演進的。評述斯大林一方麵受客觀條件限製,另一方麵又利用客觀形勢有計劃有謀略地推行自己方針政策的錯綜復雜進程。
評分
☆☆☆☆☆
不錯哈哈哈
評分
☆☆☆☆☆
國內編纂的蘇聯史,材料豐富,作為研究參考輸就可。
評分
☆☆☆☆☆
質量很好,學習使用,值得推薦!
評分
☆☆☆☆☆
?
評分
☆☆☆☆☆
斯大林模式的形成是由於斯大林專權,這不像史學傢的見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