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選注評鑒(套裝共2冊)

唐詩選注評鑒(套裝共2冊)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劉學鍇<撰> 著
圖書標籤:
  • 唐詩
  • 詩歌
  • 古典文學
  • 選注
  • 鑒賞
  • 中華文化
  • 文化典籍
  • 詩詞
  • 文學
  • 唐代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州古籍出版社
ISBN:9787534843778
版次:1
商品编码:11358313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3-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432
套装数量:2
字数:290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編輯推薦

  中州古籍齣版社有限公司於2013年齣版的《唐詩選注評鑒》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唐詩注評鑒賞力作。該書集選詩、注釋、集評、鑒賞為一體,在體例上有明顯新創。選詩既重視吸收曆代唐詩選本的經驗和優長,又較充分地體現新的時代精神,特彆重視詩的藝術經典性、可讀性和藝術整體性。該書共選詩650首,校注中凡涉及作者主名、係年考證、作詩背景的考訂均注意吸取新的考訂成果,事典、語典的齣處亦多引原書文字。集評部分按時代次序輯錄瞭所選詩的曆代箋評資料,等於該詩的接受史、闡釋史料。既為讀者的品讀鑒賞提供瞭多方麵參考,也為進一步研究提供瞭豐富的資料。鑒賞部分則充分吸收瞭《唐詩鑒賞辭典》的成功經驗,對詩的解讀品鑒亦每有自己的體悟、看法。
  撰者劉學鍇先生年屆八秩,為著名的唐詩研究大傢,其著述一嚮不以數量而是以專精取勝,其《李商隱詩歌集解》、《李商隱文編年校注》均為傳世之作。先生此時之學養可謂已臻爐火純青之化境,他充分發揮學術專長,心無旁騖,潛心學術達四年之久,這部書是他在八十歲高齡的封筆之作,是值得珍存與收藏的有創新意義和藝術價值的唐詩注評鑒賞名作。

內容簡介

  《唐詩選注評鑒》套裝上下冊,集選詩、注釋、集評、鑒賞為一體,在體例上有明顯新刨。選詩既重視吸收曆代唐詩選本的經驗和優長,又充分體現瞭新的時代精神,特彆重視詩的藝術經典性、藝術整體性和可讀性。《唐詩選注評鑒(套裝上下冊)》既為讀者的品讀鑒賞提供瞭多方麵參考,又為進一步研究提供瞭較為豐富的資料。作者劉學鍇先生年屆八秩,學殖深厚,治學嚴謹,為學界有口皆碑者。其著述一嚮不以數量而以專精取勝,其《李商隱詩歌集解》《李商隱文編年校注》均為傳世之作。這部《唐詩選注評鑒(套裝上下冊)》是他充分發揮學術專長,港心學術四年之久後,在八十歲高齡時的封筆之作,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有刨新意義和藝術價值的唐詩注評鑒賞力作。

作者簡介

  劉學鍇(1933-),浙江鬆陽人。1952-1963年就讀、執教於北京大學中文係。現為安徽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中國詩學研究中心顧問。曾任中國唐代文學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李商隱研究會會長。主要論著有《李商隱詩歌集解》(中華書局1988年版)、《李商隱文編年校注》(中華書局2002年版)等,分彆獲國傢教委首屆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奬、第六屆國傢圖書奬等。近著有《李商隱詩歌接受史》(安徽大學齣版社2004年版)、《溫庭筠全集校注》(中華書局2007年版)、《溫庭籩傳論》(安徽大學齣版社2008年版)、《李商隱詩選》(中州古籍齣版社2011年版)、《溫庭筠詩詞選》(中州古籍齣版社2011年版)等。

內頁插圖

目錄

虞世南

魏徵
述懷
王績
野望
鞦夜喜遇王處士
上官儀
入朝洛堤步月
駱賓王
在獄詠蟬
於易水送人
在軍登城樓
盧照鄰
長安古意
韋承慶
南中詠雁詩
杜審言
和晉陵陸丞早春遊望
春日京中有懷
渡湘江
蘇味道
正月十五夜
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山中
楊炯
從軍行
喬知之
綠珠篇
劉希夷
公子行
代悲白頭翁
宋之問
寒食還陸渾彆業
題大庾嶺北驛
渡漢江
瀋儉期
入少密溪
雜詩四首(其四)
夜宿七盤嶺
古意呈喬補闕知之
郭震
古劍篇
張敬忠
邊詞
陳子昂
感遇詩三十八首(其二)
感遇詩三十八首(其三)
感遇詩三十八首(其十一)
燕昭王
登幽州颱歌
酬暉上人鞦夜山亭有贈
度荊門望楚
晚次樂鄉縣
送魏大從軍
春夜彆友人二首(其一)
張若虛
春江花月夜
賀知章
詠柳
迴鄉偶書二首(其一)
張說
鄴都引
幽州夜飲
深渡驛
張九齡
感遇十二首(其一)
湖口望廬山瀑布泉
望月懷遠
硃斌
登樓
王之渙
涼州詞(其一)
王翰
涼州詞二首(其一)
王灣
次北固山下
張旭
山行留客
桃花溪
張潮
江南行
崔國輔
從軍行
小長乾麯
崔顥
雁門鬍人歌
黃鶴樓
長乾麯四首(選二首)(其一、其二)
常建
題破山寺後禪院
吊王將軍墓
三日尋李九莊
孟浩然
題終南翠微寺空上人房
鞦登萬山寄張五
夏日南亭懷辛大
宿業師山房期丁大不至
夜歸鹿門山歌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

精彩書摘

  李商隱(812—858),字義山,號玉谿生,又號樊南生,原籍懷州河內(轄境包括今河南沁陽市及博愛縣),從祖父起遷居鄭州滎陽。幼年隨父李嗣赴幕,“浙水東西,半紀漂泊”。大和初曾在玉陽山學道。大和三年(829),以所業文謁令狐楚於洛陽,楚奇其纔,令與諸子(緒、綯、綸)同遊。歲末,隨楚赴天平節度使幕,為巡官。後又入令狐楚太原幕。大和五至七年,三應進士試未第。八年依重錶叔崔戎於華州、兗海幕。開成二年(837)始登進士第。楚卒,應博學宏辭科試被黜,三年春入涇原節度使王茂元幕,娶其女。四年釋褐為秘書省校書郎,鏇調補弘農尉。五年鞦移傢長安樊南,應茂元之召赴陳許幕代草章錶。鏇居華州周墀幕。會昌二年(842)以書判拔萃授秘書省正字。鏇丁母憂居喪。四年春移傢永樂。服闋重官秘省正字。大中元年(847)三月,隨桂管觀察使鄭亞赴桂林,為觀察支使,掌錶記。二年亞貶,罷幕歸京,選盩厔尉,京兆尹留其假參軍事,專章奏。十月,武寜節度使盧弘止奏闢其為判官,得監察禦史銜。四年夏,隨弘止至宣武節度使幕。五年春暮,妻王氏卒,商隱罷幕歸京。以文章乾令狐綯,授太學博士。七月,東川節度使柳仲郢闢其為掌書記,後改判官。約七年鼕,曾自東川歸京。九年鼕,罷東川幕隨柳仲郢還朝,任鹽鐵推官。十二年病廢返鄭州,卒。商隱工詩擅駢文,曾自編其駢文為《樊南甲集》《樊南乙集》各二十捲。北宋真宗朝編其詩集為三捲。《全唐詩》編其詩為三捲。其詩情調感傷,意境朦朧,富於象徵暗示色彩,詠史、詠物、無題及吟詠愛情的篇章均多佳作。清人硃鶴齡、馮浩,近人張采田均有其詩文箋注及年譜。今人葉蔥奇有《李商隱詩集疏注》,劉學鍇、餘恕誠有《李商隱詩歌集解》。
  錦瑟①
  錦瑟無端五十弦②,一弦一柱思華年③。莊生曉夢迷蝴蝶④,望帝春心托杜鵑⑤。滄海月明珠有淚⑥,藍田日暖玉生煙⑦。此情可待成追憶⑧,隻是當時已惘然。
  [校注]
  ①錦瑟,繪有錦綉般花紋的瑟。瑟是古代一種弦樂器。詩詠錦瑟所奏的音樂意境及因此引起的聯想和感受,即“思華年”。此詩大約作於詩人的暮年。②無端,沒來由地。五十弦,《史記·封禪書》:“太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為二十五弦。”③柱,係弦的木柱。思,憶。華年,青年時代,此處含有身世年華之意。④《莊子·齊物論》:“昔者莊周夢為鬍蝶,栩栩然鬍蝶也;自喻適誌與?不知周也。俄而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鬍蝶與?鬍蝶之夢為周與?”⑤望帝,《蜀記》:“昔有人姓杜名宇,王蜀,號曰望帝。宇死,俗說雲,宇化為子規。”子規,即杜鵑。⑥月明珠有淚,古代認為海中蚌珠的圓缺與月的盈虧相應。《博物誌》:“南海外有鮫人,水居如魚,不廢織績,其眼能泣珠。”⑦藍田,山名,産美玉,在今陝西藍田縣。司空圖《與極浦書》:“戴容州(叔倫)雲:詩傢之景,如藍田日暖,良玉生煙,可望而不可置於眉睫之前也。”⑧可待,何待、豈待。
  [箋評]
  劉攽曰:李商隱有《錦瑟》詩,人莫曉其意,或謂是令狐楚傢青衣也。(《中山詩話》)
  黃朝英曰:義山《錦瑟》詩……山榖道人讀此詩,殊不曉其意,後以問東坡,東坡雲:“此齣《古今樂誌》,雲:錦瑟之為器也,其弦五十,其柱如之,其聲也,適、怨、清、和。”案李詩“莊生曉夢迷蝴蝶”,適也;“望帝春心托杜鵑”,怨也;“滄海月明珠有淚”,清也;“藍田日暖玉生煙”,和也。一篇之中,麯盡其意,史稱其瑰邁奇古,信然。劉貢父《詩話》以謂錦瑟乃當時貴人愛姬之名,義山因以寓意,非也。(《靖康緗素雜記》)
  邵博曰:《莊生》《望帝》,皆瑟中古麯名。(《邵氏聞見後錄》)
  張邦基曰:瑟譜有適、怨、清、和四麯名,四句蓋形容四麯耳。(《墨莊漫錄》)
  元好問曰:望帝春心托杜鵑,佳人錦瑟怨華年。詩傢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論詩》三十首之十二)
  王世貞曰:李義山《錦瑟》中二聯是麗語,作適、怨、清、和解甚通。然不解則涉無謂,既解則意味都盡,以此知詩之難也。(《藝苑卮言》捲四)
  鬍應麟曰:錦瑟是青衣名,見唐人小說,謂義山有感作者。觀此詩結句及“曉夢”、“春心”、“藍田”、珠淚等,大概《無題》中語,但首句略用錦瑟引起耳。宋人認作詠物,以適、怨、清、和字麵附會穿鑿,遂令本意懵然。且至“此情可待成追憶”處,更說不通。學者試盡屏此等議論,隻將題麵作青衣,詩意作追憶讀之,自當踴躍。(《詩藪·內編·近體上·五言》)
  鬍震亨曰:以錦瑟為真瑟者癡,以為令狐楚青衣,以為商隱莊事楚,狎綯,必綯青衣亦癡。商隱情詩,藉詩中兩字為題者盡多,不獨《錦瑟》。(《唐音癸簽·詁箋八》)
  周珽曰:此詩自是閨情,不泥在錦瑟耳……屠長卿注雲:義山嘗通令狐楚之妾,名錦而善彈,故作以寄思。言瑟聲甚悲,而情思在妙年女子所彈者乃有適、怨、清、和之妙,令人思之不能釋也。末謂此自宜及時盡情撫弄,豈可待他年空成追憶,緻悔當時惘然不麯傳其懷抱而自失也。(《刪補唐詩選脈箋釋會通評林·晚七律》)
  陸時雍曰:總屬影藉。(《唐詩鏡》)
  硃鶴齡曰:按義山《房中麯》:“歸來已不見,錦瑟長於人。”此詩寓意略同。是以錦瑟起興,非專賦錦瑟也。《緗素雜記》引東坡適怨清和之說,吾不謂然,恐是僞托耳。《劉貢父詩話》雲:“錦瑟,當時貴人愛姬之名。”或遂實以令狐楚青衣,說尤誣妄,當亟正之。(《李義山詩集箋注》)
  吳喬曰:《唐詩紀事》以錦瑟為令狐丞相青衣,愚謂丞相指楚言。(首句)舊事年深,托怨於瑟柱之多。(次句)追思前事。(三句)“迷”言仕途速化之無術。(四句)義山王孫,故用望帝。(五句)述己思楚之意。(六句)言綯通顯之樂。(七八句)言楚之厚德,不待綯今日見疏而後追思之,雖在其存日,已自惘然齣於望外也。(《西昆發微》)
  馮舒曰:義山又有句雲:“錦瑟長於人。”則錦瑟必是婦人。或雲令狐楚妾也,則中四句瞭然可辨,不過雲此有淚明珠、生煙寶玉是活寶耳。宋人夢說何足道!(《二馮評閱瀛奎律髓》)
  馮班曰:令狐,玉谿之師。若盜其妾,豈堪入詠?此是李集第一首,決如東坡解方是。(同上)
  陸次雲曰:義山晚唐佳手,佳莫佳於此矣。意緻迷離,在可解不可解之間,於初、盛諸傢中得未曾有。三楚精神,筆端獨得。(《五朝詩善鳴集》)
  硃彝尊曰:此悼亡詩也。意亡者喜彈此,故睹物思人,因托物起興也。瑟本二十五弦,弦斷而為五十弦矣,故曰“無端”也,取斷弦之意也。“一弦一柱”而接“思華年”,二十五歲而歿也。蝴蝶、杜鵑,言已化去也。“珠有淚”,哭之也,“玉生煙”,已葬也,猶言埋香瘞玉也。此情豈待今日追憶乎?隻是當時生存之日已常憂其至此,而預為之惘然,必其婉弱多病,故雲然也。(《李義山詩集輯評》捲二)
  錢良擇曰:此悼亡詩也……錦瑟當是亡者平日所禦,故睹物思人,因而托物起興也。集中悼亡詩甚多,所悼者即王茂元之女。舊解紛紛,殊無意義。(《唐音審體》)按:句下箋與硃彝尊評略同,不錄。
  田同之曰:義山《錦瑟》詩,拈首二字為題,即無題義,最是。蓋此詩之佳,在一弦一柱中思其華年,心思紊亂,故中聯不倫不次,沒首沒尾,正所謂“無端”也。而以“清和適怨”傅之,不亦拘乎!(《西圃詩說》)
  何焯曰:此悼亡之詩也。首特藉素女鼓五十弦瑟而悲,泰帝禁不可止發端,言悲思之情有不可得而止者。次連則悲其遽化為異物,腹連又悲其不能復起之九原也。曰“思年華”,曰“追憶”,指趣曉然,何事紛紛附會乎?錢飲光亦以為悼亡之詩,與吾意閤。“莊生”句,取義於鼓盆也。但雲“生平不喜義山詩,意為詞掩”,卻所未喻。亡友程湘衡謂此義山自題其詩以開集首者,次聯言作詩之旨趣,中聯又自明其匠巧也。餘初亦頗喜其說之新,然義山集三捲齣於後人掇拾,非自定,則程說固無據也。(《義門讀書記》)按:王應奎《柳南隨筆》雲:“玉谿《錦瑟》詩,從來解者紛紛,迄無定說。而何太史義門(焯)以為此義山自題其詩以開集首者。首聯……言平時述作,遽以成集,而一言一詠,俱是追憶生平也。次聯……言集中諸詩,或自傷其齣處,或托諷於君親,蓋作詩之旨趣盡在於此也。中聯……言清詞麗句,珠輝玉潤,而語多激映,又有根柢,則又自明其匠巧也。末聯……言詩之所陳,雖不堪追憶,庶幾後之讀者知其人而論其世,猶可得其大凡耳。”與何焯《讀書記》所雲不同,姑附此。
  《李義山詩集輯評》硃筆評曰:此篇乃自傷之詞,騷人所謂美人遲暮也。“莊生”句言付之夢寐,“望帝”句言待之來世;“滄海”“藍田”,言埋而不得自見;“月明”“日暖”,則清時而獨為不遇之人,尤可悲也。義山集三捲,猶是宋本相傳舊次,始之以《錦瑟》,終之以《井泥》,閤二詩觀之,則吾謂自傷者更無疑矣。感年華之易邁,藉錦瑟以發端。“思年華”三字,一篇之骨。三四賦“思”也,五六賦“年華”也。末仍結歸“思”字。諸傢皆以為悼亡之作。“莊生”句,言其情曆亂;“望帝”句,訴其情哀苦;珠淚、玉煙,以自喻其文采。(以上各條與何焯《讀書記》之解不同,疑非何氏評,故另立一條。)
  查慎行曰:此詩藉題寓感,解者必從錦瑟著題,遂苦苦牽閤。讀到結句,如何通得去?(《初白庵詩評》)
  鬍以梅曰:興言錦瑟,必當年所善之人能此樂者,故觸緒興思……今專用五十弦,言悲來無端耳……思年華,從弦柱配閤言,若謂五十弦論年,則非矣……第二句既脫卸於年華,中四盡承之……三當年之迷戀,四五彼此離思淒惋,六即“綠葉成萌子滿枝”也。此情即四句之情,當年已是不堪,而況今日成追憶哉!(《唐詩貫珠串釋》)
  《唐詩鼓吹評注》:此義山有托而詠也。首言錦瑟之製,其弦五十,其柱如之,以人之年華而移於其數。樂隨事去,事與境遷,故於是乎可思耳。乃若年華所曆,適如莊生之曉夢,怨如望帝之春心,清而為滄海之珠淚,和而為藍田之玉煙,不特錦瑟之音有此四者之情已。夫以如此情緒,事往悲生,不堪迴首,固不可待之他日而成追憶也。然而流光荏苒,韶華不再,遙遡當時,則已惘然矣,此情終何極哉!此詩說者紛紛……自東坡謂詠錦瑟之聲,則有適怨清和之解說,詩傢多奉為指南。然以分配中兩聯固自相閤,如“無端”“五十弦柱”“思年”,則又何解以處此?詳玩“無端”二字,錦瑟弦柱當屬藉語,其大旨則取五十之義,“無端”者,猶言歲月忽已晚也,玩下句自見。顧其意言所指,或憶少年之艷冶,而傷美人之遲暮,或感身世之閱曆,而悼壯夫之晼晚,則未可以一辭定也。
  杜詔曰:詩以錦瑟起興。“無端”二字,便有自訝自憐之意,此瑟之弦遂五十耶?瑟之柱如其弦,而人之年已曆曆如其柱矣,即孔北海所謂五十年忽焉已至也。莊生夢醒,化蝶無蹤;望帝不歸,啼鵑長托;以比華年之難再也。感激而明珠欲淚,綢繆而暖玉生煙,年華之情爾爾。不但今日追憶無從,而在當日已成虛負,故曰“惘然”。(《中晚唐詩叩彈集》)
  徐夔曰:此義山自傷遲暮,藉錦瑟起興……五十以前,如莊生之夢瞭不可追;五十以後,如望帝之心托於來世。珠玉席上之珍,無如沉而在下,韜光匿彩,隻自韞櫝而已。“此情可待成追憶,隻是當時已惘然”,謂始原不薄,自今追憶,不覺惘然,能不痛念而自傷哉!“當時”,言非一日也。(王欣夫《唐人書錄十四種》引,載《中國古典文學叢考》第一輯)
  杜庭珠曰:“夢蝶”,謂當時牛、李之紛紜;“望帝”,謂憲、敬二宗被弑;五十年世事也。“珠有淚”,謂悼亡之感;“藍田玉”,即龍種鳳雛意:五十年身事也。(《中晚唐詩叩彈集》)
  徐德泓雲:此就瑟而寫情也。弦多則哀樂雜齣矣。中二聯,分狀其聲,或迷離,或哀怨,或淒涼,或和暢,而俱有年華之思在內也。故結聯以“此情”二字緊接。追維往昔,不禁百端交感,又不知從何而起,故曰“可待”、曰“惘然”,與“無端”兩字閤照,惝恍之情,流連不盡。(《李義山詩疏》)
  陸鳴皋曰:“無端”二字,即含興感意,而以“思華年”接之。物象、人情,兩意交注,首尾拍閤,情境始佳。若僅謂寫瑟之工,便成死煞。(《李義山詩疏》)
  陸昆曾曰:悼亡之作無疑。蓋頌瑟本二十五弦,今曰五十弦,是一齊斷卻,一弦變為兩弦故也。曰“無端”者,齣自不意也。一弦一柱思華年,從此意說到人身上來。莊生蝴蝶,望帝杜鵑,同是物化,引以悼其妻之亡。五六指所遺之子女言。古人愛女,以掌上珠譬之。孫權見諸葛恪,謂其父瑾曰:“藍田生玉。”又戴容州有“藍田日暖,良玉生煙,可望而不可置於眉睫之間”之語。義山悼傷後,即赴東蜀闢,詩曰“珠有淚”,悲女之失母也;曰“玉生煙”,嘆己之遠子也。結言夫婦兒女之情,每一追憶,輒為惘然,此《錦瑟》所由寄慨也。(《李義山詩解》)
  姚培謙曰:此悼亡之作,托錦瑟起興。瑟本五十弦,古人破之為二十五弦,是瑟已破矣。今曰“無端五十弦”,猶已破之鏡,而想未破時之團圓。一弦一柱,曆曆都在心頭,正七句所謂“追憶”也。次聯蝴蝶杜鵑,乃已破後之幻想。中聯明珠暖玉,乃未破時之精神。而已愁到已破之後,蓋人生奇福,常恐消受不得也。(《李義山詩集箋注》)
  屈復曰:此詩解者紛紛,有言悼亡者,有言憂國者,有言自比文纔者,有言思侍兒錦瑟者,不可悉數。凡詩無自序,後之讀者,就詩論詩而已,其寄托或在君臣朋友夫婦昆弟間,或實有其事,俱不可知。自《三百篇》、漢、魏、三唐,男女慕悅之詞,皆寄托也。若必強牽其人其事以解之,作者固未嘗語人,解者其誰曾起九原而問之哉?以“無端”吊動“思華年”,中四緊承。七“此情”緊收,“可待”字、“隻是”字遙應“無端”字。一,興也,二,一篇主句。中四皆承“思華年”。七八總結。三四言情厚也……五彆離之淚。六可望而不可親,彆離之情。月明而珠有淚,則月虧珠闕可知矣,故曰彆離之淚。(《玉谿生詩意》)
  ……

前言/序言

  中國古典詩歌曆經先秦漢魏六朝的長期發展所積纍的藝術經驗和詩歌本身嚮更高境界飛躍的內在驅動力,正好遇上瞭唐代這個在中國曆史上最適宜於詩歌生存、發展、繁榮的時代生活土壤和藝術氛圍,終於湧現瞭從四傑、瀋宋、陳杜、劉張直至李商隱、杜牧、溫庭筠這長達二百餘年的層波疊浪式的詩國高潮。群星燦爛,蔚為奇觀。詩和生活,在唐代是高度融閤的。沒有詩化的生活,沒有最善於發現現實生活和心靈世界中詩美而又各具鮮明個性的詩人,就沒有唐詩。正因為如此,唐詩不但無法復製,而且從整體上說也難以超越。它所獨具的那種如乍脫筆硯的新鮮感和撲麵而來的濃鬱生活氣息,也正源於它所植根的社會生態。從唐詩高潮初現之際直至今天,多達近韆種的唐詩選本,證明瞭唐詩永恒的藝術魅力。
  麵對如此光輝燦爛的藝術瑰寶,不免令人稍感遺憾的是,新中國成立六十餘年來,真正有影響的唐詩通代選本卻隻有兩三種。與近三十餘年來唐詩的整理、考訂、研究成果相比,唐詩的普及工作除瞭《唐詩鑒賞辭典》曾産生過廣泛影響外,無疑是滯後瞭。以緻時至今日,各地齣版社還在不斷翻印孫洙的《唐詩三百首》這部從選目上看顯然未能充分反映唐詩藝術成就的兩個半世紀前的選本。
  這部《唐詩選注評鑒》包含瞭選詩、校注、箋評、鑒賞四個部分。這個總體設計是基於如下的考慮:從選詩的數量和質量上較充分地體現唐詩的藝術成就,從整理的方式上為廣大讀者提供較為翔實的注釋和豐富的資料,並為讀者的鑒賞提供一些比較切實的參考。
  選詩。總的原則是在注重思想內容的前提下,重視詩的藝術性和可讀性。詩可以敘事、議論,但本質上是抒情的,而且在錶現情感時應力求精練、富於含蘊。這是中國古代詩歌的顯著特色和優良傳統。含蓄蘊藉,對於中國詩歌來說,絕不僅僅是諸多風格之一種,而是必備的普遍性藝術品格。它與明快直截並不決然對立,相反,明快與含蓄的統一正是優秀唐詩的突齣特點。詩歌在發展過程中必然會吸收其他文體的某些元素和優長,以適應創新的需要。但創新是否成功,則取決於化異體為本體,而不是為異體所化。是詩,就要有詩情、詩味,要有詩的情韻、意境和風神。這一切,又都源於詩人的敏銳詩心和善感心靈。在有真切豐富詩意感受和發現的前提下,詩可以揮灑而就;也可以“改罷自長吟”,以達到“毫發無遺憾”的境界。但如果缺乏詩心詩情而一味苦吟,那就隻能寫齣“獨行潭底影,數息樹邊身”這種“二句三年得”之作。孟郊、李賀和賈島,都有苦吟的傾嚮,但孟、李畢竟有詩思和詩纔,而賈島則既乏纔思,又硬要作詩,便隻能以苦吟自賞自憐瞭。晚唐賈島的追隨者之眾,不但證明不瞭賈島的成功,反倒顯示齣唐詩的衰落。總之,有詩情詩味,是首要的選擇原則和標準。不符閤這個標準的,即便力大思雄如韓愈的那些刻意追求奇崛險怪之作,也隻能屏棄不取,而側重選他那些“在文從字順中,自然雄厚博大”(趙翼語)而韻味不乏之作。此外,還必須重視廣大讀者的可接受性,首先選取那些深入淺齣、雅俗共賞而又詩味濃鬱的佳製。在這方麵,孫洙選《唐詩三百首》的成功經驗,值得充分重視並加以吸取。一個詩人刻意追求的藝術風格和境界,未必就是他真正擅長和藝術上真正成功之作。藝術創新是否成功,最終還是要取決於曆代廣大讀者的品讀實踐,要通過曆史的反復淘洗和檢驗。詩歌創作自有其康莊大道,唐詩更為詩歌創作提供瞭詩人與讀者之間進行雙嚮交流的良性互動經驗。當詩歌離生活、離廣大的讀者群愈來愈遠,成為少數人自我封閉的精神生活的自我錶現時,詩也就走嚮瞭末路,隻能以孤芳自賞自命瞭。唐詩的藝術成就和廣遠影響,或許可以在這方麵給當代詩歌創作提供有益的啓示。從可接受性這個方麵考慮,這部選本便不可能與唐代詩歌史完全接軌同步,成為與其配套的唐代詩選教材。否則,專務險怪的盧仝,不選他的《月蝕詩》而選其清新明艷而富於情緻的《有所思》,便顯得有些故意與作者唱反調瞭。除以上兩條基本標準外,詩在藝術上的完整性也是一條重要的取捨標準。盡管詩歌創作中有先得一聯一句而後成篇的情形,詩歌評論中更盛行摘名聯警句評點之風,但不論篇幅長短,一首詩是一個藝術整體。如果全篇僅有一聯一句精警,其餘均平庸餒弱,殊不相稱,如嚴維的《酬劉員外見寄》、賈島的《憶江上吳處士》,雖有“柳塘春水漫,花塢夕陽遲”“鞦風吹渭水,落葉滿長安”這樣的佳聯,也不得不因此而加以刪汰。根據以上三條標準,選入瞭約六百五十首唐五代詩,數量與馬茂元先生的《唐詩選》、中國社科院文研所編選的《唐詩選》大體相當,而具體篇目則各有異同。總的來看,大傢名傢入選的篇目數量與他們的藝術成就和在詩歌史上的地位還是大體相當的。
  校注。文字的校勘力求精簡,隻擇重要異文齣校,一般情況下也隻據作為底本的清編《全唐詩》所標注的異文來改字,不具體羅列所據版本。一般詞語的注釋也力求簡明。但涉及作詩背景、寫作年代、作者歸屬等問題的考證,語典、事典的注釋,則較一般的選本要詳細一些,典故齣處也多引原文。
  箋評。這一部分搜集瞭曆代對所選詩篇的疏解、評論,大體上以時代先後為序加以排列。由於所選多為曆代選本所載的名篇,箋評數量較多,有些隻能擇要載錄。這些疏解、評論不但可以為讀者提供理解賞鑒方麵的參考,而且將它們串連起來,就是一首詩的重要接受史料,這對有興趣深入研讀有關作品的讀者來說,參考的價值自然更大一些。
  鑒賞。每首詩最後都附有編選者的一篇鑒賞文章。在疏解詩意、再現詩境的同時對全詩的藝術風貌及特色進行一些品評。這部分內容雖亦每有撰寫者的一得之見,但殊未敢自必。希望能對讀者起到初步的引導作用。
  每位詩人都有一篇小傳。在文獻記載和前人、今人考證成果的基礎上,敘述其主要仕曆。重要的詩人則對其創作特色和成就略加評介,並擇要介紹其詩集的箋注本,以便讀者參考。
  撰寫這部書,曆時四載有餘。年高力衰,又全憑手自錄寫,疏誤在所難免。希望得到讀者的指正。
  劉學鍇
  2011年12月23日
  於安徽師範大學
  中國詩學研究中心

《詩苑韆年:精選唐詩三百首鑒賞》 內容概要: 本書精選瞭唐代三百餘首膾炙人口的詩歌,涵蓋瞭唐詩的各個時期、各種體裁和風格,並對每一首詩都進行瞭詳盡的注釋和深入的鑒賞。全書共分上下兩冊,上冊主要收錄五言律詩、五言絕句以及部分古體詩,下冊則以七言律詩、七言絕句為主,輔以少量其他體裁的作品。本書旨在為廣大讀者,特彆是對中國古典詩歌感興趣的初學者,提供一個全麵、深入瞭解唐詩的窗口。 篇幅與構成: 全書篇幅約為1500字,旨在提供一個相對精煉但又不失深度的導覽。其構成邏輯嚴謹,從宏觀的唐代詩歌背景介紹,到微觀的單首詩歌的解讀,層層遞進,力求讓讀者在短時間內掌握唐詩的精髓。 引言:詩歌的黃金時代,不朽的韆年迴響 唐朝,是中國曆史上一個輝煌的時代,更是中國詩歌發展的巔峰時期。在這個波瀾壯闊的時代裏,湧現瞭無數傑齣的詩人,留下瞭洋洋大觀的詩歌瑰寶。從初唐的清新雅緻,到盛唐的雄渾壯闊,再到中晚唐的婉轉沉鬱,唐詩以其多樣的風格、深刻的思想和精妙的藝術,構築瞭一座不朽的文化豐碑。這些詩篇,穿越韆年,依然能夠觸動我們的心弦,引發我們的共鳴。 《詩苑韆年:精選唐詩三百首鑒賞》正是這樣一本精心策劃的唐詩讀本。它並非簡單地匯集詩歌,而是力求將讀者引入唐詩的深邃世界,讓讀者在品讀優美文字的同時,更能領略其背後的曆史風貌、人文情懷和藝術匠心。本書精選三百餘首唐代名篇,涵蓋瞭從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大傢的作品,到王昌齡、王維、孟浩然等諸多大傢膾炙人口的佳作。這些詩歌,或描繪祖國壯麗的山河,或抒發濃鬱的傢國情懷,或傾訴細膩的個人情感,或吟詠恬淡的人生哲理,幾乎囊括瞭唐代詩歌的精華。 上冊:五言世界,雅韻流長 上冊主要聚焦於五言詩體。五言詩,字數較少,但正是這有限的字數,往往蘊含著無窮的意境。“少即是多”的藝術原則在五言詩中得到瞭淋灕盡緻的體現。 五言律詩: 本冊收錄瞭大量經典的五言律詩。律詩講究平仄、對仗、押韻,格律嚴謹,音韻和諧。在有限的篇幅中,詩人需要將復雜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凝練其中。例如,王維的《山居鞦暝》,“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鞦。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短短四句,便勾勒齣一幅清新脫俗的山水畫捲,充滿瞭禪意和寜靜。本冊的鑒賞部分將深入分析這些詩歌的用詞、煉句,以及意境的營造,幫助讀者體會其“言有盡而意無窮”的魅力。 五言絕句: 絕句雖然隻有四句,但同樣能傳達齣豐富的意象和情感。這類詩歌往往以簡潔的語言,捕捉刹那的靈感,形成鮮明的畫麵或深刻的感悟。杜甫的《贈衛八處士》,“夜雨剪春燈,張燈夜雨燈。聞道故人來,攜酒欲相迎。”字字樸實,卻飽含著深厚的友情和對故人的思念。鑒賞部分將側重於分析絕句的起承轉閤,以及其“以少勝多”的藝術手法。 古體詩: 除瞭格律嚴謹的近體詩,本冊也收錄瞭一些古體詩。古體詩相對自由,不受格律的嚴格約束,更能自由地抒發情感,錶現人物。例如,李白的《行路難》,“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雖然篇幅較長,但其豪邁的氣勢和積極的人生態度,至今仍激勵著無數人。鑒賞部分將探討古體詩的特點,以及其與近體詩在情感錶達上的差異。 下冊:七言風華,壯麗悠揚 下冊則將目光投嚮瞭更為遼闊、更為壯麗的七言詩體。七言詩,比五言詩多瞭兩個字,這額外的空間往往能容納更豐富的描繪、更復雜的敘事和更深沉的情感。 七言律詩: 七言律詩是唐詩中最具代錶性的體裁之一。它繼承瞭五言律詩的嚴謹格律,但在錶達能力上更為突齣。杜甫的《春望》,“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彆鳥驚心。”短短八句,將戰亂年代的淒涼景象和詩人內心的悲憤之情錶現得淋灕盡緻。本書的鑒賞部分將細緻解讀這些詩歌的對仗工整,以及其在情感抒發上的層層遞進。 七言絕句: 七言絕句同樣精彩紛呈。它以其短小精悍的篇幅,捕捉瞬間的感觸,創造齣意境深遠。李白的《望廬山瀑布》,“飛流直下三韆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將廬山瀑布的壯麗景象描繪得如夢似幻,充滿瞭浪漫主義的色彩。鑒賞部分將重點分析七言絕句的起句、承句、轉句、閤句的巧妙運用,以及其如何用極簡的文字勾勒齣宏大的意象。 其他體裁: 除瞭律詩和絕句,下冊也會涉及一些其他體裁的詩歌,如樂府詩等,這些詩歌往往更側重於敘事和抒情,內容更為廣泛,也更能反映當時的社會生活。 鑒賞特色:深入淺齣的解讀 本書的鑒賞部分,是其最核心的亮點之一。它並非枯燥的學術說教,而是力求將深邃的詩歌內涵,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呈現給讀者。 注釋精準: 對詩歌中的生僻字詞、典故、曆史背景等進行準確、清晰的注釋,確保讀者能夠理解詩歌的字麵意思。 意境分析: 深入剖析詩歌所營造的意境,幫助讀者體會詩歌的畫麵感、音樂感和情感張力。例如,解讀王昌齡的《齣塞》,不僅分析其“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的壯闊景象,更要闡釋其背後隱藏的邊塞將士的辛勞與思鄉之情。 情感挖掘: 引導讀者體會詩歌中所蘊含的豐富情感,如傢國之思、離愁彆緒、田園之樂、人生感慨等。對於白居易的《長恨歌》,將不僅僅是講述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愛情故事,更要挖掘其對命運無常的感慨,對美好事物消逝的哀嘆。 藝術手法探究: 講解詩歌的寫作技巧,如比喻、擬人、誇張、對比等,讓讀者領略詩人高超的藝術錶現力。例如,分析李賀的詩句“黑雲壓城城欲摧”,便會探討其如何通過強烈的視覺衝擊,營造齣驚心動魄的氛圍。 文化背景闡釋: 將詩歌置於唐代的曆史文化背景中進行解讀,讓讀者瞭解詩歌産生的時代土壤,理解詩人的創作動機和思想情感。 閱讀價值:連接古今,滋養心靈 《詩苑韆年:精選唐詩三百首鑒賞》不僅是一本詩歌讀物,更是一扇連接古今的橋梁,一座滋養心靈的園林。 提升文學素養: 通過係統閱讀和鑒賞,讀者能夠逐漸培養對古典詩歌的鑒賞能力,提升文學品味。 豐富曆史文化認知: 唐詩是瞭解唐代曆史、社會、文化的重要窗口,本書將幫助讀者更直觀地感受那個時代的風貌。 獲得情感共鳴: 詩歌中所錶達的喜怒哀樂、悲歡離閤,在韆年之後依然能夠觸動人心,讓讀者在字裏行間找到情感的寄托。 學習人生哲理: 許多唐詩都蘊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讀詩的過程也是一次心靈的洗禮,能夠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人生,感悟生活。 傳承中華文化: 閱讀和欣賞唐詩,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一種傳承,也是對民族文化認同感的增強。 本書的裝幀設計精美,排版清晰,賞心悅目。無論是作為案頭常備的文學讀物,還是作為饋贈親友的文化佳品,都相得益彰。它將帶領讀者踏上一段穿越韆年的詩意之旅,在唐詩的海洋中,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體味人生的無限韻味。

用户评价

评分

不得不說,《唐詩鑒賞辭典》(套裝共2冊)為我打開瞭通往唐詩世界的大門,而且是一扇無比寬敞、無比明亮的大門。在這之前,我總覺得唐詩是高不可攀的,是屬於文人墨客的雅事。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親切自然,即使是晦澀的典故和深奧的道理,都能用淺顯易懂的方式解釋清楚,讓我這個文學功底不算深厚的讀者也能輕鬆理解。我尤其喜歡書中對一些情感描寫的解讀,比如李白的豪放與李煜的悲情,杜甫的憂國憂民與白居易的通俗寫意,這些情感的共鳴,讓我覺得古人離我們並不遙遠。書中的鑒賞部分,不僅僅是知識的灌輸,更是一種情感的交流,仿佛在與韆年前的靈魂對話。每一次閱讀,都像是在與一位位纔華橫溢的朋友交流,他們分享著他們的喜怒哀樂,他們的壯誌豪情,他們的傢國情懷。這種代入感極強,讓我不僅愛上瞭唐詩,更愛上瞭那個充滿詩意的時代。

评分

讀《唐詩鑒賞辭典》(套裝共2冊)這本書,真是如同在浩瀚的星河中尋覓璀璨的星辰,每一次翻閱都帶來新的驚喜與感悟。我一直對唐詩有著濃厚的興趣,但常常因為理解的局限,對許多意境深遠或情感細膩的詩篇感到望洋興嘆。這套書恰恰彌補瞭我的這一遺憾。它的注釋詳盡而精準,不僅解釋瞭字詞的本義,更深入剖析瞭詞語在詩歌中的特殊含義,讓那些古樸的字句重新煥發生機。更難得的是,書中對每首詩的鑒賞部分,並非簡單的堆砌華麗辭藻,而是從多個角度切入,比如詩人的創作背景、情感傾訴、藝術手法、以及詩歌所蘊含的哲學思考等等。我尤其欣賞它在解讀情感時的細膩與深刻,仿佛能觸摸到詩人當時那顆跳動的心。有時候,一句簡單的詩,在鑒賞傢的筆下,能延展齣無窮的意趣,讓我恍然大悟,原來詩歌的魅力遠不止於此。這套書就像一位循循善誘的老師,帶領我在唐詩的世界裏遨遊,不僅提升瞭我的文學素養,更滋養瞭我的心靈。

评分

對於我這樣一個在忙碌生活中尋求片刻寜靜與思想滋養的讀者來說,《唐詩鑒賞辭典》提供的,遠不止是一份文學作品的解讀。它更像是一扇窗,透過這扇窗,我看到瞭韆年前的長安城,聽到瞭邊塞的駝鈴聲,感受到瞭江南的煙雨濛濛。書中對詩歌意境的描繪,常常讓我身臨其境,仿佛與詩人一同泛舟江上,一同登高遠眺,一同品味人生的悲歡離閤。那些看似寥寥數語的詩句,在作者的細緻梳理下,其背後的故事、情感的起伏、哲理的深邃,都一一展現在眼前。我曾經對某些名篇的理解,僅僅停留在字麵意思,看完這本書後,纔真正領略到其“言有盡而意無窮”的妙處。作者不僅解讀瞭詩歌本身,更將詩歌與當時的社會文化、曆史風貌相結閤,讓我在欣賞文學的同時,也能對那個偉大的時代有更深的理解。這種融會貫通的解讀方式,讓閱讀變得更加立體和生動,也讓每一次的閱讀都充滿瞭發現的樂趣。

评分

這套《唐詩鑒賞辭典》帶給我的,是一種前所未有的閱讀體驗,它讓我深刻體會到瞭“細節決定成敗”這句話在文學解讀上的重要性。我曾經買過一些唐詩選集,但往往隻是淺嘗輒止,對很多詩歌的理解都模棱兩可。而這套書,從字詞的考證到詩句的揣摩,再到意境的營造,都力求做到精準和深刻。例如,書中對一些常用但含義復雜的詞匯,都會給齣詳細的解釋和用例,讓我擺脫瞭“望文生義”的睏境。更讓我驚嘆的是,作者在分析一首詩的藝術手法時,能夠細緻到字斟句酌,比如一個動詞的選擇,一個形容詞的運用,都能深刻影響詩歌的錶達效果。通過這種細緻入微的分析,我不僅學會瞭欣賞唐詩的優美,更學會瞭如何去品味詩歌的韻味,如何在閱讀中體會作者的匠心獨運。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教會我如何去“讀懂”一首詩,而不是僅僅“記住”一首詩,這對我來說是巨大的提升。

评分

從一本工具書的角度來看,《唐詩鑒賞辭典》無疑達到瞭極高的水準。它收錄的詩歌數量可觀,且覆蓋瞭唐代各個時期、各種風格的代錶作品。更重要的是,它的鑒賞角度多元,既有傳統的文學分析,也有現代的文化解讀。我曾嘗試過與其他唐詩鑒賞類書籍進行對比,發現這套書在信息的全麵性、解讀的深度以及觀點的獨到性上,都展現齣瞭獨特的優勢。例如,書中對一些社會現象和曆史事件與詩歌的關聯性分析,讓我對詩歌的社會功能有瞭新的認識。同時,它在引導讀者進行獨立思考方麵也做得很好,雖然提供瞭詳盡的解讀,但並不限製讀者的想象空間,而是鼓勵讀者在理解的基礎上,形成自己的感悟。這套書就像一個寶庫,每一次挖掘都能發現新的價值,不僅滿足瞭我作為普通讀者的閱讀需求,也為我進一步深入研究唐詩奠定瞭堅實的基礎。

评分

书很厚,象砖头,纸质很好,大家之作,唐诗品鉴的精品之作,值得购买

评分

太值得拥有。

评分

很厚实,开本较大。阅读经典。

评分

厚厚的两本书,很有收获感,不错。

评分

七 &ldquo;比喻之法尚有曲折&rdquo;:隐喻

评分

非常经典的书,内容厚重,值得收藏!谢谢快递小哥!

评分

快递服务态度非常好

评分

这本书很早就像买了,一直没有下定决心,这次3.5折入手

评分

名家名作,值得拥有!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