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任中敏文集:唐藝研究》為《任中敏文集》第七捲。為學術論文集。收錄瞭任中敏19世紀50年代以來的多篇論文,包括《唐戲述要》《唐代能有雜劇嗎?》《戲麯、戲弄與戲象》等十幾篇論文,內容涉及戲弄、聲詩、雜言歌辭、大麯、著辭、說唱等學術論文多篇,在學術界多有影響,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內頁插圖
目錄
唐戲述要唐代能有雜劇嗎?戲麯、戲弄與戲象幾點簡單說明與俞平伯先生商榷李白的清平調問題唐聲詩之範圍與定義.駁我國戲劇齣於傀儡戲影戲說唐代“音樂文藝”研究發凡蕭衍、李白《上雲樂》的體和用關於唐麯子問題商榷敦煌歌辭研究在國外——紀念“敦煌學”發展六十年《雙恩記》變文簡介敦煌學在國內亟待展開第三時期《王梵誌詩校輯》序對王國維戲麯理論的簡評漫談答柏君孟郊《列仙文》究竟是什麼“文”——唐代道傢的一本戲文堅決廢除“唐詞”名稱與王季思論古劇角色及《西廂記》注本書
精彩書摘
二 “聲詩”與“歌詩”、“樂詩”、“誦詩”、“吟詩”。一一唐協律郎徐景安曾撰《曆代樂儀》三十捲。據宋王應麟《玉海》一0五,謂其第十捲題《樂章文譜》,有說曰:“樂章者,聲詩也。”此唐人以“聲詩”一辭稱樂麯歌辭最著之例。權德輿《薛公先廟碑銘》:“為政事,吏師於文章;為聲詩,所施在樂易。”①皮日休《鬆陵集》序曰:“纔之備者,在聖為六藝,在賢為聲詩。”②皮氏之詩曰:“所以吾唐風,直將三代甄。彼此文物盛,由乎聲詩宣。”乃指唐代閤樂之詩也。徐鉉《納後夕侍宴》詩曰:“華封傾祝意,觴酒與聲詩。”乃指南唐帝後婚禮時,付諸聲樂之詩也。歐陽修《書錦堂記》曰:“播之聲詩,以耀後世。”鬍翰序《古樂府詩類編》曰:“若聲詩者,古樂章也。……不幸不見先王之禮樂,考其聲詩,蓋有足言者。”一一皆指後世閤樂之詩也。李清照謂:“樂府、聲詩並著,最盛於唐開元、天寶間。”(《能改齋漫錄》引)張炎謂:“自隋唐以來,聲詩降為長短句。”(《詞源》)一一亦皆指唐代閤樂之詩也。李曰“樂府”,即張曰“長短句”,蓋在齊言範圍之外者。宋趙與時《賓退錄》二:“古今詠史之作多矣,以經子被之聲詩者蓋鮮。”按詠史詩,在唐人吟而不唱(詳下文),倘亦指曰“聲詩”,義太寬泛。《武林舊事》一,載宋臣祝壽口號曰:“輒采聲詩,恭陳口號。”乃指其下文之七律一首。此詩在當時,必然作簡單之吟唱,不然,不至於曰“聲詩”。清初《梅花夢》彈詞第一迴曰:“以記敘行文,用聲詩作麯。”乃指彈詞之開篇,用七字句者,所謂“唐詩開篇”也(見李傢瑞《說彈詞》)。以上凡用“聲詩”二字以立名時,其意識中必已承認當時另有不聲之詩存在;不然,曰“詩”足矣,何必曰“聲詩”?按諸史實,唐詩中一部分確未有聲,但另部分又確被管弦歌舞,此一分辨,似已無可異議。顧亦不盡然:有人以為六朝樂府,聲詩也;五代小詞,歌辭也;上下皆然,惟中間之唐人五七絕,仍是不能歌之詩(例如鄭振鐸先生《詞的啓源》所示)。故理論方麵,詩之聲不聲,今日仍須有辨;而事實方麵,篇章歌或未歌,亦須逐一體驗,並非不必要之事。 與聲詩異而對立者,有曰初詩、徒詩、啞詩;包於聲詩以內,而僅指其初步者,有曰“歌詩”;僅指其第二步者,有曰“樂詩”;與聲詩類似,而實在聲詩之外者,有曰“誦詩”;或在其內、或在其外者,有日“吟詩”。——茲逐一辨之,以明範圍。 ……
任中敏文集:唐藝研究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