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本書可供有關學科大學師生尤其是研究生、科研人員、生物工程與生物製藥,以及臨床醫生學習參考。 本書是迄今有關動物細胞培養技術、設備、原理與實踐的*全麵的資料源泉,是細胞培養基本方法領域的領銜之作。
內容簡介
《動物細胞培養——基本技術和特殊應用指南》曆來被看作該領域的經典與領銜工作。本版除保留前五版的基本內容(如原代培養、細胞係、傳代、分化、細胞特化、汙染、無菌技術、細胞毒性、冷凍保存、實驗室布局與設備培訓綱要等)之外,為反映組織工程與再生醫學發展的需要,特地增加瞭“乾細胞”一章,以及某些新的特殊技術。內容新穎,程序可靠。極具參考與模仿價值。
作者簡介
弗雷謝尼博士是格拉斯哥英國Eeatson癌癥研究實驗室腫瘤學與應用藥理學中心的榮譽資深研究員。迄今已齣版多部專著。是細胞培養技術領域的世界*名專傢。
目錄
譯者的話
前言與緻謝
縮略語
圖片目錄
彩版目錄
方案目錄
第1章 緒論 1
1.1 曆史背景 1
1.2 組織培養的優點 7
1.2.1 環境控製 7
1.2.2 樣品的特徵和均一性 8
1.2.3 經濟、規模和機械化 8
1.2.4 體內環境的體外模擬 8
1.3 局限性 9
1.3.1 專業技能 9
1.3.2 量的問題 9
1.3.3 去分化和選擇 10
1.3.4 細胞的起源 10
1.3.5 不穩定性 10
1.4 體外的主要差異 10
1.5 組織培養的類型 11
第2章 培養細胞的生物學 14
2.1 培養細胞的環境 14
2.2 細胞黏附 14
2.2.1 細胞黏附分子 15
2.2.2 細胞間連接 16
2.2.3 細胞外基質 16
2.2.4 細胞骨架 18
2.2.5 細胞遷移 18
2.3 細胞增殖 18
2.3.1 細胞周期 18
2.3.2 細胞增殖的調控 19
2.4 細胞分化 20
2.4.1 細胞分化的維持 21
2.4.2 細胞去分化 21
2.5 細胞信號傳遞 24
2.6 能量代謝 25
2.7 培養細胞的起源 26
2.7.1 培養的開始 26
2.7.2 細胞係的演化 27
2.7.3 細胞的衰老 28
2.7.4 連續細胞係的轉化與形成 28
第3章 實驗室設計、布局及設備 30
3.1 布局、規劃和服務設施 30
3.1.1 要求 32
3.1.2 服務設施 34
3.1.3 通風裝置 35
3.2 布局 35
3.2.1 無菌操作區 36
3.2.2 層流原理 36
3.2.3 工作颱 36
3.2.4 檢疫室和防範室 36
3.2.5 培養 37
3.2.6 準備區 40
3.2.7 儲存 41
第4章 設備及材料 44
4.1 組織培養實驗室的要求 44
4.2 無菌區 46
4.2.1 潔淨颱 46
4.2.2 手推車 48
4.2.3 無菌液操作——移液和分裝 49
4.2.4 倒置顯微鏡 53
4.2.5 CCD攝像機和監視器 54
4.2.6 解剖顯微鏡 54
4.2.7 離心機 54
4.2.8 細胞計數 55
4.3 細胞孵育和培養 55
4.3.1 恒溫箱 55
4.3.2 濕式CO2培養箱 56
4.3.3 溫度記錄儀 57
4.3.4 滾動架 57
4.3.5 磁力攪拌器 58
4.3.6 培養器皿 58
4.4 實驗準備和殺菌 58
4.4.1 清洗 58
4.4.2 培養基和試劑的製備 59
4.4.3 殺菌 61
4.5 儲存 63
4.5.1 消耗品 63
4.5.2 冰箱和冷凍箱 63
4.5.3 冷藏器 64
4.5.4 可控速率冷凍箱 64
4.6 附屬設備 64
4.6.1 計算機和網絡 64
4.6.2 普通正置顯微鏡 65
4.6.3 低溫冷凍箱 65
4.6.4 共聚焦顯微鏡 65
4.6.5 PCR循環儀 65
4.7 專用設備 66
4.7.1 顯微注射裝置 66
4.7.2 集落計數器 66
4.7.3 可離心淘洗機 66
4.7.4 流式細胞儀 66
第5章 無菌技術 67
5.1 無菌技術的目標 67
5.1.1 微生物汙染的風險 67
5.1.2 無菌的維持 67
5.2 創造無菌環境的各種因素 68
5.2.1 層流 69
5.2.2 安靜的工作區域 71
5.2.3 工作麵 71
5.2.4 個人衛生 73
5.2.5 試劑和培養基 73
5.2.6 培養物 73
5.3 滅菌操作 73
5.3.1 擦拭 73
5.3.2 加蓋 74
5.3.3 灼燒 74
5.3.4 試劑瓶和培養瓶的操作 74
5.3.5 移液 75
5.3.6 液體傾倒 75
5.4 標準操作程序 76
5.5 儀器和設備 82
5.5.1 培養箱 82
5.5.2 盒裝培養物 82
5.5.3 充入CO2氣體 82
第6章 安全性、生物倫理及驗證 83
6.1 實驗室安全 83
6.2 危險性評估 83
6.3 標準操作程序 85
6.4 安全規則 85
6.5 常規安全 86
6.5.1 操作者 87
6.5.2 設備 87
6.5.3 玻璃器皿和銳利物品 87
6.5.4 化學毒性 88
6.5.5 氣體 89
6.5.6 液氮 89
6.5.7 灼燒 90
6.6 火 90
6.7 放射性 91
6.7.1 攝入 91
6.7.2 放射性廢棄物的處理 91
6.7.3 標記的試劑 91
6.7.4 高能源 91
6.8 生物危害性 92
6.8.1 生物防範水平 92
6.8.2 微生物學安全通風櫥(MSC) 94
6.8.3 人體活檢材料 96
6.8.4 遺傳操作 97
6.8.5 生物危害性廢棄物處理 97
6.8.6 熏蒸 97
6.9 生物倫理 98
6.9.1 動物組織 98
6.9.2 人體組織材料 98
6.10 質量保證 99
6.10.1 操作程序 100
6.10.2 質量控製(QC) 100
6.11 驗證 100
6.11.1 鑒定 100
6.11.2 來源 101
6.11.3 汙染 101
第7章 培養器皿和附著物 102
7.1 附著物 102
7.1.1 細胞的附著和生長 102
7.1.2 常見的附著材料 102
7.1.3 其他替代性附著物 103
7.2 錶麵處理 103
7.2.1 基質覆蓋 103
7.2.2 飼養層 105
7.2.3 非黏附性附著麵 106
7.3 培養器皿的選擇 107
7.3.1 細胞産量 107
7.3.2 懸浮培養 109
7.3.3 通風 110
7.3.4 取樣和分析 111
7.3.5 不均勻生長 112
7.3.6 價格 112
7.4 特殊係統 112
7.4.1 滲透性支持物 112
7.4.2 三維基質 113
第8章 成分明確培養基及補充物 115
8.1 培養基的發展史 115
8.2 物理化學特徵 115
8.2.1 pH 115
8.2.2 CO2和碳酸鹽 116
8.2.3 緩衝作用 123
8.2.4 氧氣 123
8.2.5 滲透壓 124
8.2.6 溫度 124
8.2.7 黏滯度 125
8.2.8 錶麵張力和成泡性 125
8.3 平衡鹽溶液 126
8.4 完全培養基 126
8.4.1 氨基酸 127
8.4.2 維生素 127
8.4.3 鹽類 127
8.4.4 葡萄糖 128
8.4.5 有機補充物 128
8.4.6 激素和生長因子 128
8.4.7 抗生素 128
8.5 血清 129
8.5.1 蛋白質 130
8.5.2 生長因子 131
8.5.3 激素 131
8.5.4 營養物及代謝物 132
8.5.5 脂類 132
8.5.6 礦物質 132
8.5.7 抑製物 132
8.6 培養基和血清的選擇 132
8.6.1 批次預約 134
8.6.2 血清的測試 135
8.6.3 熱滅活 135
8.7 其他添加物 136
8.7.1 氨基酸水解物 136
8.7.2 胚胎浸齣液 136
8.7.3 適應性培養基 136
第9章 無血清培養基 137
9.1 血清的缺點 145
9.2 無血清培養基的優點 146
9.2.1 標準培養基的定義 146
9.2.2 選擇性培養基 146
9.2.3 調節細胞增殖與分化 146
9.3 無血清培養基的缺點 146
9.4 血清的替代 147
9.4.1 無血清培養基的商業供應 147
9.4.2 血清替代物 147
9.4.3 無血清傳代培養 148
9.4.4 激素 149
9.4.5 生長因子 149
9.4.6 血清中的營養物質 154
9.4.7 蛋白質和多聚胺 154
9.4.8 黏滯度 154
9.5 無血清培養基的選擇 154
9.5.1 細胞或産物特異性 154
9.5.2 適應無血清培養基 157
9.6 無血清培養基的研發 157
9.7 無血清培養基的製備 157
9.8 無動物蛋白培養基 158
9.9 小結 158
第10章 準備與滅菌 159
10.1 準備試劑與用品 159
10.2 設備與液體的滅菌 159
10.3 設備 162
10.3.1 玻璃器皿 162
10.3.2 玻璃移液管 165
10.3.3 螺口蓋 168
10.3.4 清潔劑的選擇 170
10.3.5 種類繁雜的設備 170
10.3.6 可重復使用的滅菌過濾器 171
10.4 試劑與培養基 173
10.4.1 水 173
10.4.2 純水器的維護 175
10.4.3 平衡鹽溶液 175
10.4.4 培養基的配製與滅菌 177
10.4.5 乾粉培養基 180
10.4.6 特製培養基 182
10.5 培養基的滅菌 183
10.5.1 可高壓滅菌的培養基 183
10.5.2 除菌過濾 183
10.5.3 血清 192
10.5.4 其他試劑的準備與滅菌 195
10.6 培養基的質控、檢測和儲存 196
10.6.1 質量控製 196
10.6.2 無菌檢測 196
10.6.3 培養物檢測 197
10.6.4 儲存 197
第11章 原代培養 199
11.1 原代培養入門 199
11.1.1 用於解離組織的酶 199
11.1.2 解離過程的共同特點 200
11.2 組織分離 200
11.2.1 小鼠胚胎 200
11.2.2 雞胚 204
11.2.3 人體活檢材料 206
11.3 原代培養的類型 207
11.3.1 原代外植 207
11.3.2 酶的解離作用 210
11.3.3 溫胰蛋白酶消化 210
11.3.4 低溫預處理的胰蛋白酶消化 213
11.3.5 雞胚器官原基 216
11.3.6 其他酶解過程 219
11.3.7 膠原酶 220
11.3.8 機械法解離 222
11.3.9 分離活細胞 224
11.3.10 原代培養小結 225
11.3.11 原始記錄 225
第12章 傳代培養和細胞係 227
12.1 傳代培養和擴增 227
12.1.1 交叉汙染和鑒定錯誤 229
12.1.2 支原體汙染 231
12.1.3 術語定義 231
12.1.4 細胞係的命名 232
12.1.5 培養物的年齡 233
12.2 選擇細胞係 233
12.3 常規培養 234
12.3.1 細胞形態的意義 234
12.3.2 培養基的更換 235
12.3.3 標準的換液方案 236
12.4 傳代 238
12.4.1 傳代標準 240
12.4.2 單層生長細胞典型的傳代方案 241
12.4.3 生長周期和傳代比率 243
12.4.4 傳代時的細胞濃度 245
12.4.5 懸浮培養細胞的擴增 245
12.4.6 懸浮生長細胞的傳代 246
12.4.7 培養條件的標準化 248
12.4.8 抗生素的使用 248
12.4.9 培養記錄 249
第13章 剋隆培養及篩選 251
13.1 剋隆培養 251
13.2 貼壁率的刺激 255
13.2.1 促進剋隆生長的條件 255
13.2.2 條件培養基 256
13.2.3 飼養層細胞 257
13.3 懸浮剋隆培養 259
13.4 細胞剋隆的分離 264
13.4.1 單層貼壁細胞剋隆的其他分離技術 267
13.4.2 懸浮細胞剋隆 268
13.5 復製性培養 269
13.6 選擇性抑製劑 269
13.7 遺傳變異細胞的篩選 270
13.8 細胞與基質的相互作用 272
13.8.1 選擇性黏附 272
13.8.2 選擇性脫壁 272
13.8.3 基質性質 273
13.8.4 選擇性飼養層 273
13.8.5 半固體培養基選擇 273
第14章 細胞分離 275
14.1 細胞密度及等密度沉降法 275
14.2 細胞體積與沉降速率 279
14.2.1 單位重力沉降 279
14.2.2 離心淘洗分離技術 279
14.3 以抗體為基礎的分離技術 280
14.3.1 免疫盤化法 281
14.3.2 免疫磁珠分選 281
14.4 熒光活化的細胞分選法 284
14.5 其他分離技術 285
14.6 初學者如何進行細胞分離實踐 286
第15章 細胞鑒定 287
15.1 鑒定的需求 287
15.2 真實性驗證 287
15.3 保存記錄和身世 288
15.4 鑒定指標 288
15.4.1 種屬鑒定 289
15.4.2 譜係或組織標記 289
15.4.3 獨特標記物 291
15.4.4 轉化 291
15.5 細胞形態學 291
15.5.1 顯微鏡使用 295
15.5.2 染色 297
15.5.3 細胞學檢查所用培養器皿:單層
培養 299
15.5.4 懸浮細胞細胞學檢查標本的製備 299
15.5.5 光學顯微照相技術 302
15.6 共聚焦顯微鏡 303
15.7 染色體分析 303
15.7.1 染色體顯帶技術 306
15.7.2 染色體分析 307
15.8 DNA含量 308
15.8.1 DNA雜交 308
15.8.2 DNA指紋技術 308
15.8.3 DNA繪譜 309
15.9 RNA和蛋白質 314
15.10 酶活性 314
15.10.1 同工酶 314
15.10.2 利用Authentikit進行同工酶電泳 315
15.11 抗原標記 318
15.11.1 免疫染色 320
15.11.2 免疫分析 321
15.12 分化 322
第16章 分化 323
16.1 體內錶型的錶達 323
16.1.1 去分化 323
16.1.2 細胞譜係選擇 324
16.2 分化階段 324
16.3 增殖和分化 324
16.4 定嚮和細胞譜係 325
16.5 乾細胞可塑性 326
16.6 分化標記物 327
16.7 誘導分化 328
16.7.1 細胞相互作用 328
16.7.2 全身性因子 330
16.7.3 細胞-基質相互作用 333
16.7.4 極性和細胞形狀 334
16.7.5 氧張力 334
16.8 分化和惡性 334
16.9 應用 334
第17章 轉化和永生化 336
17.1 在細胞係鑒定中的作用 337
17.2 什麼是轉化 337
17.3 遺傳不穩定性和異質性 338
17.3.1 遺傳不穩定性 338
17.3.2 染色體畸變 339
17.4 永生化 339
17.4.1 衰老的控製 340
17.4.2 病毒基因緻永生化 341
17.4.3 人成縴維細胞的永生化 342
17.4.4 端粒酶誘導的永生化 345
17.4.5 淋巴細胞永生化 350
17.4.6 轉基因鼠 350
17.5 生長控製異常 35
動物細胞培養——基本技術和特殊應用指南(原書第六版)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