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一位有良知的法宮,耗時30年,記錄我們身邊最具買的世界,你可以看到犯罪者最黑暗的一麵,更可透視他們靈魂最痛徹心扉的哭泣。
每一個案件,我都用心記錄瞭主要案情,以期能對後來人起到警示作用。我深深地意識到,身為法官,以判案為職業,法槌落下的瞬間,幾乎決定的是一個生命的存亡;錯案和冤案的存在,是比凶案更加血淋淋的罪過。所以,“知錯能改”四個字,在法官身上,就是不能犯錯!
一位有良知的法官,耗時30年,記錄我們身邊最真實的世界!
殘忍、狠毒、無情的背後有著怎樣的坎坷命運?
掙紮、痛苦、絕望的內心是如何積蓄後爆發?
你可以看到犯罪者最黑暗的一麵,更可透視他們靈魂最痛徹心扉的哭泣!
篇篇錦綉,究罪惡之根源;字字珠璣,揭人性之貪婪!
內容簡介
《法官手記》是從作者曆時29年的審判實踐中,所記錄下來的真實辦案手記裏麵精選部分加工而成,60個極具代錶性的法製名案,涵蓋瞭殺人、搶劫、強奸、盜竊、婚變等熱點法製領域;精彩的故事、通俗的語言,在探究每一個故事背後罪惡産生的根源基礎上,作者也對如何提升自我、完善人性指明瞭方嚮。
作者簡介
張世琦,1948年齣生於遼寜省營口市鮁魚圈區三傢子村,當過農民、中學教員。後來上大學,畢業後被分配到遼寜省人民政府機關任職員。1979年起開始當法官,因審理貪腐案件被最高人民法院和中央紀律檢察委員會嘉奬。最高人民法院授予中國高級法官職務後,被遼寜大學聘請為法學客座教授,2008年從遼寜省高級人民法院退休。
閑暇時,願意用寫作度過時光。主要著作有《怎樣到法院打官司》《中國法律谘詢全書》《法官說法》《法官說案》等。
內頁插圖
目錄
自序
001 枯井冤魂 /
002 天降巨款 /
003 賭生萬禍 /
004 聽天由命 /
005 輸打贏要 /
006 購房定金 /
007 雨夜捉賊 /
008 狗案三則 /
009 老賊自述 /
010 判斷錯誤 /
011 偷驢緻富 /
012 法庭翻案 /
013 女人強奸 /
014 教子無方 /
015 強力勸酒 /
016 引路認人 /
017 罪上加罪 /
018 為鬼娶妻 /
019 心起邪念 /
020 結拜兄弟 /
021 沒偷沒搶 /
022 開玩笑 /
023 妻離子散 /
024 迴傢過年 /
025 留人過夜 /
026 教訓姐夫 /
027 闖紅燈 /
028 無罪辯解 /
029 戲弄法律 /
030 車禍之後 /
031 第三者 /
032 荒唐婚姻 /
033 解除婚約 /
034 金銀首飾 /
035 前隙難和 /
036 姐弟離婚 /
037 捉奸惹禍 /
038 搶劫賭場 /
039 規律暴露 /
040 引起誤會 /
041 沒簽閤同 /
042 歪門邪道 /
043 口頭協議 /
044 孩子傳言 /
045 為妹報仇 /
046 我要離婚 /
047 蓄水池 /
048 報警電話 /
049 雇個傭人 /
050 王吉放火 /
051 色情陷阱 /
052 失戀之後 /
053 拐賣婦女 /
054 多疑丈夫 /
055 一次嫖娼 /
056 帶刺婚姻 /
057 婚姻自由 /
058 路邊買貨 /
059 望風捕影 /
060 缺少鑒定 /
我的第一堂課(後記) /
精彩書摘
偶爾的疏忽,往往導緻終生的痛苦;絲毫的麻痹,常常引來巨大災難。孫金生一而再、再而三地拿不齣買木材的提貨單,在這種情況下,又突然要找個僻靜地方教他學武術,張寶成應該有所警惕。然而他總往好的方麵想,一點兒也沒想到悲劇會降臨到自己頭上。
想不到悲劇會齣現,悲劇往往偏要齣現。孫金生把張寶成騙離站前廣場,又離開繁華的市區,來到白雲山的山腳下。他們在白雲山北坡找塊空地停下瞭。孫金生拉開架式,教張寶成練武。地上有段草繩,孫金生撿起來往脖子上纏瞭兩道,然後用力一勒,草繩斷瞭,脖子上沒留下任何痕跡。孫金生說:“人都是肉長的,我能把繩子勒斷而不齣危險,是因為我會氣功。你沒學過氣功就不行,但學氣功得先服藥,今天我把藥帶來瞭。”說著,掏齣一瓶藥。這瓶藥是他把許多利眠寜片弄成粉末兒後,用水化開,是瓶利眠寜溶液。他讓張寶成喝瞭。
過瞭一段時間,藥力發作,張寶成頭重腳輕,眼皮也搭拉下來瞭。孫金生一看到時候瞭,認為可以下手。他窺視四周,漫山遍野空無一人。他就把張寶成領到這塊空地的東北角,然後拿根草繩,摺成雙股,乘張寶成不備往他脖子上猛勒。用力過猛,雙股的繩子也斷瞭,張寶成沒被勒死。此時張寶成明白瞭幾分,警覺起來,質問他:“你想乾什麼?”
孫金生嘻嘻一笑,說:“不是教你練功嗎,剛纔我自己也勒瞭呀!”他邊說,邊彎腰撿起一塊石頭,接著就張牙舞爪地嚮張寶成撲來。張寶成拔腿就跑,東搖西晃,沒跑幾步就被追上。孫金生用手中的石頭,像擂鼓一樣往他頭頂和後背狠砸。張寶成喝瞭一瓶藥,眼睛睜不開,根本招架不住,被打得步步後退。孫金生把他逼到一眼枯井旁,用力一腳就把他踢到井裏瞭。
這是一眼枯井。以前,人們用這井水澆灌山上的果樹和噴灑農藥。後來,井水枯竭,這口井就沒用瞭。孫金生知道這裏有眼很深的枯井,就故意把張寶成騙來。他把張寶成踢到井裏後,站在井邊,彎腰往裏看瞭看,下邊光綫很暗,隻是模模糊糊地能看到張寶成一點兒身影。孫金生怕他沒被摔死,又在井邊蹲下來,靜聽下邊的聲響,聽瞭一會兒沒有聲音。孫金生還是不死心,又從遠方搬來幾塊百餘斤的大石頭,一塊塊砸下去。他又嚮四周看瞭看,四周空無一人,這時他拍拍手上的泥,離開這裏。
再說張寶成父母,盼兒子把木材拉迴來,可是,一直等到深夜也不見迴來。第二天,他們就四處打聽,還到大連造船廠找到孫金生。孫金生說:“張寶成求我,讓我幫他拉木材,我還等他呢,他怎麼不來找我?”最後,傢裏人隻好嚮公安機關報告瞭情況。公安機關發齣瞭尋人啓事。
時間大約過去三個月,一天下午,有兩個中年男子來到白雲山這口枯井旁。他們姓王,是親哥倆,都住在大連市內。他們來乾什麼?是下井取寶的。
原來,王氏兄弟的父親在舊中國是個有錢人,個人攢下一些金銀珠寶,一直留在身邊以備養老。“文化大革命”時,紅衛兵“破四舊”、大抄傢,把他嚇壞瞭。為瞭不使這些金銀珠寶成為“四舊”,成為他在舊社會剝削人民的罪證,他把這些東西用塑料布包瞭好幾層,捆結實瞭,在一個黑夜,把這個包塞進這口枯井的井壁石縫裏。事後,他把這事兒隻告訴給老伴兒。前幾年,老伴兒去世瞭,而目前,他又年老體弱,生活不富裕,這纔把這事兒告訴給兩個兒子,讓他們把這包金銀珠寶取迴來。
……
前言/序言
1979年,在改革開放的春風洗禮下,全國都在倡導一個口號:“要做革命磚,哪裏需要哪裏搬”。我在這個大潮中,很榮幸地被遼寜省委從遼寜省海洋水産廳“搬到”瞭遼寜省高級人民法院,自此開始瞭我29年的法官生涯。刑事審判案件幾乎都是鮮血淋灕、驚心動魄的。坑濛拐騙在這兒都是小兒科,動輒刀光劍影、傾傢蕩産,而往往悲慘案件的起因都讓人啼笑皆非。無非是“酒、色、財、氣”,“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因奸傷命”等。這些案情在曆史上一次又一次地重演,聽到當事人失去生命、終身殘疾、傢破人亡;看到犯罪者被判死刑、終身監禁……一幕幕悲劇降臨,一個個傢庭破碎,我所接觸的盡是人生悲劇、人間慘案,血淋淋,淒慘慘,使我夜不能眠,內心深受震撼。
這29年的法官生涯中,我親自主審的、參加評議的和耳聞目睹的案件成韆上萬。每一個案件,我都用心記錄瞭主要案情,以期能對後來人起到警示作用。這些筆記裝滿瞭幾個紙箱子。我曾經幾次搬傢,每搬一次都扔掉許多書籍、資料、物品,但這些案例資料卻一直捨不得扔,因為它是我29年的沉澱,是我的寶貴資産。
我將這些案例故事集結成冊,往事猶如電影膠片般一幕幕重現。全書使用通俗、流暢的語言,去掉法律文書的枯燥,不虛構情節,不增加懸念,保留瞭案件的真實與嚴肅,從案件的起因至審判執行,一樁樁、一件件,猶如親臨其境,警醒世人。
書中各篇案例皆極具代錶性,警示意義極為深刻,它們用無可挽迴的悲劇為世人敲響警鍾:人生萬裏路,走好每一步。
本書能在我古稀之年問世,我甚為欣慰。但願它能為您的人生擦亮路標。
張世琦
2014年1月20日於瀋陽
絕境求生:南極科考隊失聯紀事 書籍名稱: 《極地迷航》 作者: 艾薩剋·福斯特(虛構) 類型: 探險、生存、懸疑 字數: 約 1500 字 簡介: 當人類的足跡深入地球上最後一片淨土——南極大陸的腹地時,等待他們的,或許不是科學發現的榮耀,而是超越想象的殘酷考驗。 《極地迷航》並非一部關於法律或審判的記錄,而是一部關於生存意誌的史詩。它講述瞭“曙光號”科考隊,一支由頂尖科學傢和經驗豐富的探險傢組成的精英團隊,在執行一項為期六個月的深層冰芯鑽探任務中,遭遇的災難性事件。 故事開篇,科考隊正處於任務的黃金時期。他們成功抵達瞭冰蓋深處一個代號為“沉默之脊”的偏遠考察站。這裏的環境極端惡劣,氣溫常年維持在零下六十攝氏度,空氣稀薄,地貌復雜到連衛星圖像都無法提供足夠的參考。隊長是經驗豐富的極地嚮導,馬剋·漢森,一個沉默寡言、以近乎苛刻的紀律著稱的男人。 然而,平靜被一場突如其來的“白化風暴”徹底打破。這不是普通的暴風雪,氣象學傢記錄到異常的電磁乾擾,風暴持續瞭七十二小時,能見度降至零,風速突破瞭有記錄以來的最高值。當風暴平息,科考站的外接通訊係統完全失靈,唯一的遠程無綫電也陷入死寂。更令人不安的是,負責維護備用發電機的工程師,在暴風雨的第三天夜裏神秘失蹤。 第一部分:孤立與猜疑 故事的重心迅速轉移到科考隊內部的心理崩潰上。被睏在狹小的、僅能維持基本生存的科考站內,有限的物資(尤其是在食物和燃油消耗速度超齣預期後)開始成為引發衝突的導火索。隨著時間的推移,失蹤事件的疑點浮現齣來。那名工程師的失蹤,究竟是意外墜入冰裂縫,還是人為的破壞? 書中細緻描繪瞭生存壓力下人性的扭麯。幾位核心成員之間,基於專業背景和過往恩怨産生的隔閡日益加深。植物學傢堅持認為他們必須節省所有能量,而地質學傢則堅信必須立即修復通訊係統,哪怕這意味著耗盡珍貴的燃油。每一次爭吵,都伴隨著窗外無盡的白色虛空,這種環境本身,就成瞭最強大的敵人。 第二部分:未知領域的探索 為瞭尋找失蹤的同伴和修復通訊,一支由馬剋隊長帶領的三人小組被迫冒著生命危險,再次踏入風暴肆虐後的冰原。他們的目標是三十公裏外的主通訊中繼塔。 這次遠徵,揭示瞭環境的另一麵恐怖。在穿越一處他們認為安全的冰原時,隊伍遭遇瞭一係列匪夷所思的現象:指南針失靈、電子設備齣現隨機故障,甚至齣現瞭短暫的“海市蜃樓”,隊員們聲稱看到瞭冰層下方的巨大陰影。他們發現的,不僅僅是自然災害,似乎還存在著某種未被記錄、甚至不應存在於這片極地之下的“異常”。 在尋找同伴的過程中,他們發現瞭工程師的遺留物——一個被砸壞的錄音筆,裏麵記錄的並非求救信息,而是他驚恐的低語,提到“它在冰下唱歌”,以及他對科考站內部某項“秘密研究”的強烈反對。 第三部分:真相與抉擇 當遠徵隊帶著矛盾的綫索和殘破的物資返迴基地時,他們發現科考站內的情況比想象中更糟。幸存的隊員們已經根據各自的理解劃分瞭陣營。更令人震驚的是,他們發現有人蓄意破壞瞭應急食物儲備,而這一切的指嚮,指嚮瞭那位被認為是團隊定海神針的首席科學傢。 最後的篇章,是圍繞著一個被隱藏在冰層深處的“發現”展開的對峙。科考隊並非僅僅來鑽取冰芯,他們秘密承擔瞭一項獲取深層地質樣本的任務,這些樣本被認為具有極高的生物學價值,但同時也極其危險。隊長馬剋必須在拯救團隊、揭露真相以及保護全球科學界免受未知風險之間做齣抉擇。 《極地迷航》深入探討瞭人類在極端環境下對真理的追求與對生存的本能之間的拉扯。它是一部關於冰雪、謊言和人性極限的緊張故事,每一次呼吸都充滿瞭寒冷與絕望,每一次抉擇都可能導嚮終極的毀滅。這不是關於如何贏得官司,而是關於如何避免成為冰雪下的又一個未解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