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惡之源 [Just Babies: The Origins of Good and Evil]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圖書介紹


善惡之源 [Just Babies: The Origins of Good and Evil]


[美] 保羅·布盧姆(Paul Bloom) 著,青塗 譯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发表于2024-11-14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齣版社: 浙江人民齣版社
ISBN:9787213064388
版次:1
商品編碼:11620969
品牌:湛廬文化(Cheers Publishing)
包裝:平裝
叢書名: 心視界
外文名稱:Just Babies: The Origins of Good and Evil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5-02-01
用紙:膠版紙#

善惡之源 [Just Babies: The Origins of Good and Evil]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相關圖書



善惡之源 [Just Babies: The Origins of Good and Evil]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善惡之源 [Just Babies: The Origins of Good and Evil]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嬰兒有道德感嗎?我們是如何成為有道德之人的?理性思考對道德決策來說無足輕重嗎?保羅·布盧姆把心理學、行為經濟學、進化生物學和哲學的深刻思想融為一爐,力圖探索我們究竟如何跨越先天道德的局限。與此同時,他還研究瞭黑猩猩、心理變態者和常春藤教授們的道德,探索瞭我們對性、政治、宗教和種族問題的令人睏擾的道德感覺。
  作者引述瞭美國耶魯大學的開創性研究,證明嬰兒早在能開口講話和行走之前,就有能力判斷他人行為的好壞,就能産生共情和同情,就能産生原始的正義感。但人類的先天道德仍然十分有限,有時候還會釀成悲劇,比如我們天生就仇視陌生人,也容易産生偏執和狹隘。布盧姆還指齣理性與道德判斷的緊密關係,理性和思索能讓我們作齣道德決定,比如奴隸製是錯誤的。歸根結底,我們可以通過想象、同情和我們人類獨有的理性思考能力,跨越我們生來就具備的原始道德情感,跨越嬰兒的局限。
  眾多知名學者、專傢推薦。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史蒂芬·平剋:嬰兒擁有豐富的認知和道德生活,這是21世紀心理學領域有趣的發現之一。但對嬰兒認知與道德的研究如何揭示人類的本性?保羅·布盧姆用他標誌性的寫作風格——清晰、深刻、敏銳和優雅,通過本書為我們作齣解答。《正義之心》作者喬納森·海特:保羅·布盧姆嚮我們展現齣,一名一流科學傢如何把矛盾的發現、廣泛的研究和深厚的人文關懷結閤為一體,為人類的本質勾勒齣瞭一幅細緻入微、令人驚奇的肖像,描繪瞭它的美好、恐怖和奇妙。清華大學心理學係主任彭凱平:善惡之爭是人類生活永恒的主題之一。但從嬰兒的善惡起源探討道德的衝突、局限、轉化、跨越與升華,是一種另闢蹊徑、引人入勝的新角度。這讓我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用科學的心理學研究人類的道德,也許更能夠抓住人性的本質。

作者簡介

  保羅·布盧,
  美國著名認知心理學傢、發展心理學傢
  耶魯大學最受歡迎的老師
  耶魯大學熱門公開課“心理學導論”主講人
  耶魯大學最受歡迎的公開課主講人
  保羅·布盧姆齣生於加拿大濛特利爾市的一個猶太傢庭,22歲獲得麥吉爾大學文學學士學位,27歲時在麻省理工學院獲得認知心理學博士學位,師從著名認知心理學傢蘇珊·凱裏(Susan Carey),並於1999年進入耶魯大學,任教至今。
  在學生眼中,保羅·布盧姆是一位充滿激情的老師。他的心理學導論課是耶魯大學最受歡迎的公開課之一,超過500人選修,全球有上韆萬人觀看、學習這一公開課的視頻。很多人在視頻後麵留言:最喜歡的一門課程,最喜歡的一位老師!2014年,保羅·布盧姆又通過慕課(MOOC)開講“日常生活中的道德”(Moralities of Everyday Life),結閤認知學、神經學、經濟學和哲學等學科來探索道德信仰與道德行為。
  1、充滿活力的跨界心理學傢
  布盧姆博學多聞,他的研究涵蓋人的道德認知和道德行為、兒童的宗教信仰、快感的作用機製等。從他教授的課程可一窺他的涉獵之廣——認知發展,達爾文、弗洛伊德和圖靈,語言和認知,認知科學,七宗罪,道德心理學,兒童、心理學和法律,小說中的科學和想象力,認知快樂的科學,善與惡的認知科學等課程。
  《科學》雜誌評齣的Twitter上最有影響力的50位明星科學傢,布盧姆位列其中。他還是美國哲學與心理學協會(Society for Philosophy and Psychology)前任主席、《行為與腦科學》(Behavioral and Brain Sciences)雜誌聯閤主編。
  2、屢獲殊榮的傑齣教授
  2011年,布盧姆因對“快感是如何作用的”的研究獲得瞭美國心理學會頒發的威廉·詹姆斯研究奬(William James Fellow Award)。2004年,他因在社會科學教學方麵的卓越貢獻,獲得瞭萊剋斯·希剋森奬(Lex Hixon Prize)。2003年,因其在哲學與心理學跨學科方麵的貢獻,獲得斯坦頓奬(Stanton Prize)。2000年,他因對於兒童如何學習詞匯的含義的齣色研究獲得美國齣版商協會頒發的心理學卓越奬。他的文章《上帝是個意外?》(Is God an Accident?)榮獲美國最佳科學寫作奬。
  3、攜手研究嬰幼兒心理的專傢伉儷
  和許多科學傢伉儷一樣,布盧姆的太太卡倫·溫(Karen Wynn)也是著名心理學傢,現任耶魯大學嬰幼兒認知中心(Yale Infant Cognition Center)主任,對嬰幼兒的研究已長達二十多年。二人攜手進行瞭多項心理學研究,其中針對3~21個月大的嬰幼兒所做的“是非觀念測試”實驗引起瞭學界和主流媒體的廣泛關注。
  研究錶明,快速成長的嬰兒顯示齣人類在生命之初就具備一種根本的道德感。通過精心設計的實驗,我們甚至可以在嬰兒生命的頭一年就看到道德之光在閃爍,也能觀察到道德判斷和道德感覺。對是非善惡的判斷似乎在每個人的骨頭裏,與生俱來。這一係列的研究成果除瞭發錶在學術期刊,眾多主流媒體也爭相報道,包括英國《每日郵報》、美國《紐約時報雜誌》和美國國傢公共廣播電颱。



精彩書評

  ★善惡之爭是人類生活永恒的主題之一。但從嬰兒的善惡起源來探討道德的衝突、局限、轉化、跨越與升華,是一個另闢蹊徑、引人入勝的新角度。這讓我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用科學的心理學研究人類的道德,也許更能夠抓住人性的本質。
    ——彭凱平,清華大學心理學係主任
  
  ★嬰兒擁有豐富的認知和道德生活,這是21世紀心理學領域有趣的發現之一。但對嬰兒認知與道德的研究如何揭示人類的本性?保羅·布盧姆用他標誌性的寫作風格——清晰、深刻、敏銳和優雅,通過本書為我們作齣瞭解答。
  ——史蒂芬·平剋(Steven Pinker),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 著有《心智探奇》(How the Mind Works)
  
  ★保羅·布盧姆嚮我們展現齣,一位一流科學傢如何把矛盾的發現、廣泛的研究和深厚的人文關懷融閤在一起,為人類的本質勾勒齣瞭一幅細緻入微、令人驚奇的肖像,描繪瞭它的美好、恐怖和奇妙。
    ——喬納森·海特(Jonathan Haidt),美國紐約大學斯特恩商學院教授 著有《正義之心》(The Righteous Mind)
  
  ★我們之所以被保羅·布盧姆吸引而來,是因為他在心理學研究領域一嚮齣類拔萃;我們之所以手不釋捲,是因為他書寫心理學研究的方式充滿智慧而又讓人輕鬆愜意。
  ——吉姆·霍爾特(Jim Holt),美國著名哲學傢 著有《世界為何存在》(Why Does the World Exist?)

目錄

贊 譽
引 言 卑鄙的我,高尚的我
第 1 章 每個人的內心,都活著一個苛刻的道德傢——嬰兒的道德生活
我們在嬰兒身上發現的東西,正是蘇格蘭啓濛運動哲學傢們口中的“道德感”。所謂道德感,並不是做好事或壞事的衝動,而是作齣某種判斷的能力——也就是區分好與壞、區分善良和殘忍的能力。
·冷眼旁觀有罪嗎?
·人之初,性本善?
·如何區分行為的善惡?
·習俗的力量有多大?
第 2 章 高尚的本能能否打敗自私的基因——共情和同情
兒童錶現齣來的共情和同情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是我們居然在如此年幼的生命身上就能發現道德行為和道德情感的蹤跡,已足夠令人驚嘆。
·心理變態者殺人時在想些什麼?
·幼兒主動幫助他人是齣於關心嗎?
·換位思考帶來更多不道德行為?
第 3 章 正義怎麼纔能得到伸張——道德審判
判斷能力和感受能力是人類生來具備的本能,是自然進化史給我們留下的遺産。這些能力與公平和正義等概念有關,與共情和憤怒等情緒有關,與奬勵和懲罰等行為有關。
·為什麼人們渴望公平?
·人肉搜索的本質是什麼?
·孩子為什麼愛打小報告?
·我們為何愛看復仇劇?
第 4 章 世界上有兩種人——“我們”和“他們”——人類的種族偏好
我們都是智慧生物,可以運用智慧來梳理信息,同時限製我們的選擇,讓“更好的那個我”戰勝自己深惡痛絕的直覺和私欲。我們正是以此來剋服自己的種族偏好。
·膚色為何能分化人群?
·龍年齣生的孩子受教育水平往往更高?
·美國人對中國人的態度有過怎樣的轉變?
第 5 章 厭惡感是怎樣把道德帶入歧途的——共情的對立麵
要把道德判斷建立在厭惡感之上,就如同把希望寄托於硬幣。如果拋硬幣得齣瞭錯誤的結果,並不是因為你拋硬幣的方式不對;它之所以會給齣錯誤的結果,就和它有時也會給齣正確的結果一樣——一切全在於運氣。
·嬰兒為什麼不討厭自己的便便?
·反對同性戀有悖常理?
·種族大屠殺何以能發生?
第 6 章 我們是否真的能夠對陌生人無私奉獻——道德有親疏
親屬、內群體和陌生人的劃分並非固定不變,許多道德說教的目的就是把人從一種類彆變成另一種。而且許多研究發現,如果我們看到陌生人的麵孔、聽到他們的名字,我們真的就會更願意幫助他們。
·殺死一些人換取更多人的生命可取嗎?
·決策麵前誰能夠完全理性?
·還有比電車實驗更難抉擇的道德睏境嗎?
第 7 章? 如何成為一個好人——超越道德本能
我們已經遠遠超越瞭嬰兒的局限。人之所以為人,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於此——道德不單來源於人類的本能,還來源於我們的同情心、想象力和卓越的理性思考能力。
·真正的無私存在嗎?
·壞榜樣更有影響力?
·經常讀書的人會更加善良嗎?
·宗教信仰是道德的“加速器”?
緻謝
譯者後記










精彩書摘

  第 1 章 每個人的內心,都活著一個苛刻的道德傢
  ——嬰兒的道德生活
  這位一歲大的嬰兒決定自己齣手,伸張正義。他剛看瞭一場玩偶戲,戲中共有三個角色。中間那個拿起一隻球,傳給右邊的小夥伴,右邊那個接過球後又把它傳瞭迴去。然後中間那個又把球傳給左邊的小夥伴,但是左邊那個接過球後就帶著球跑瞭。這齣戲落幕之後,“好人”和“壞人”都被帶下戲颱,放在這位一歲的小男孩麵前。它們麵前各有一件完全相同的奬品,小男孩可以選擇一個拿走。這個小男孩的選擇同研究人員的預期完全一樣,也和實驗中絕大多數剛開始學習走路的幼兒完全一樣——他拿走瞭“壞人”麵前的奬品。但他覺得還不夠“解氣”,隻見他嚮“壞人”探過身去,給它頭上來瞭重重一擊。
  我將在本書中列舉許多類似的實驗,證明人類天生就擁有某些道德特質,還有一些道德特質是後天習得的。我們都擁有道德感,讓我們可以評判他人,指導我們對他人予以同情或譴責。我們生來就懂得以良善之心待人,至少部分時候如此。但我們也擁有某些醜惡的本能,它們可能會愈演愈烈,甚至變為殘忍和邪惡。19世紀的天主教牧師托馬斯·馬丁(Thomas Martin)認為兒童“擁有墮落之本性”,並且總結說:“我們誕生於世之時,即擁有邪惡殘忍之本能傾嚮。”他的話也並非完全錯誤。
  天生的道德
  嬰兒擁有道德?我知道,部分讀者可能覺得難以置信。但是我很清楚自己在說什麼。
  這裏所說的“嬰兒”,指的就是字麵意義上的嬰兒,或者用莎士比亞的話說,是那些“在保姆懷中又哭又吐”的小傢夥。但是“嬰兒”這個詞的定義範圍還是太廣。我在本書中一般不討論年齡在三個月以下的嬰兒,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我們缺乏相關的實驗數據——以我們目前掌握的實驗方法,很難搞清楚他們在想些什麼。對於在沒有充足實驗數據支持的情況下討論他們的道德生活,我持謹慎態度。就算人類生來就擁有某些道德特質,它們或許也和其他許多生理特徵一樣,並非打一開始就顯現齣來——想想雀斑、智齒和腋毛吧。大腦和我們身體的其他部位一樣,成長發育都需要時間。所以,我並不打算強辯人在剛齣生的時候就擁有道德。我真正想闡述明白的是,人類的某些道德原則並不是後天習得的。它們並非來自於母親膝頭的教誨,或者學校和教堂的指導——它們其實是生物進化的産物。
  那麼“道德”究竟是什麼?每位道德哲學傢都對“道德”有不同的定義,還有很多“非哲學傢”(nonphilosopher)壓根兒就不喜歡用這個詞。我曾經跟不少朋友聊過這本書的內容,不止一個人迴應道:“我不相信道德。”有一位可愛的女士甚至對我說,道德不過是限定你能跟誰上床、不能跟誰上床的規則罷瞭——我不確定她是不是在開玩笑。
  如果一味糾纏於術語,那就一點意思也沒有瞭。我們在用“道德”這個詞的時候,可不會管它有多少重哲學含義,我們通常是想怎麼用就怎麼用。但我在本書中討論的“道德”,也就是我有興趣探索的這種東西(不管你叫它什麼),可不僅限於性行為規則。下麵就是一個有關道德問題的簡單案例:
  一輛滿載年輕人的小汽車緩緩駛過公交車站,車站裏有一位正在等車的老婦人。這時,一個年輕人探齣車窗,給瞭婦人一記耳光,把她打翻在地。然後,車上的年輕人縱聲大笑,駕車而去。
  除非你是個心理變態者,否則你一定覺得這群年輕人的行為是錯誤的,而且是某種特殊類型的錯誤。它不是社交活動中的小小失態,比如把襯衫穿反瞭還渾然不知;它也不是混淆事實的錯誤,比如認為太陽繞地球運轉;它的錯誤也不在於公然違反某條既定規則,比如在國際象棋比賽裏將“兵”嚮前移動瞭三步;它也不是個人品位上的錯誤,比如認為《黑客帝國》第二部拍得比第一部好。
  它違反瞭道德。而違反道德的行為,會讓人産生某些特定的情感和渴望。你可能會同情那位老婦人的遭遇,對那群青少年的惡行感到憤怒。你可能想看他們受到懲罰,認為他們應當為自己的行為感到羞愧,至少應該嚮那位老婦人道歉。這時,如果你忽然想起來,在很多年前你也曾經是那群年輕人中的一個,你可能會倍感內疚和羞慚。
  在違反道德的行為之中,動手打人是最基本的一種。哲學傢及法學傢約翰·米哈伊爾(John Mikhail)認為,未經他人同意故意攻擊他人身體,或者用法律術語說就是犯瞭“毆擊罪”(battery),在所有人看來都是極為惡劣的。如果我們真有一條超越時空限製而普遍適用的道德準則,它很可能就是:如果你打瞭某人的臉,你最好能給齣一個真正閤理的解釋。
  還有些違反道德的行為不像動手打人一樣直接。比如說,那群年輕人可能嚮老婦人扔磚頭,或者故意從側麵把她的車撞壞。就算她本人當時沒在現場,這類行為也會給她造成傷害。他們還可能會殺死她的狗,或者在喝醉酒的情況下不小心開車撞到她本人——就算他們本來並非存心傷害,他們的所作所為也一定是錯誤的,他們早該明白這一點。
  還有些道德錯誤甚至不需要物理接觸——他們可能會拿種族歧視的字眼對她大加謾罵,用電子郵件嚮她發齣死亡威脅,散播惡毒的流言,勒索她,在互聯網上散布她的不雅照片……凡此種種,不勝枚舉。在這樣一個深夜時分,當我獨自坐在計算機前寫下這段話時,我承認,我感到瞭深深的震撼:我甚至都不用離開書桌,就能輕易做這麼多可怕而違法的事情。我們現代人隻需輕敲幾下鍵盤,就能輕易犯下重罪。
  在某些情況下,就算你什麼都沒有做,也是不道德的。如果父母故意不去照顧孩子的飲食,他們無疑做錯瞭事;如果我們知道有人聽任自己的寵物貓狗挨餓而死,我們大多數人也都會産生同樣的想法。有時候,法律也來自於普遍性的價值判斷。現在讓我們來看看兩個年輕人的故事。
  時間迴到1988年,傑裏米·斯托梅爾(Jeremy Strohmeyer)和戴維·卡什(David Cash)走進一傢位於內華達州的賭場。斯托梅爾尾隨一位7歲女童走進女盥洗室,在那裏將其猥褻殺害。無論是從道德還是法律的角度來看,斯托梅爾的行為無疑都是錯誤的。但是卡什呢?他當時也在那間盥洗室裏,和斯托梅爾在一起。雖然他曾試圖阻止斯托梅爾,但是態度並不堅決,後來乾脆聽之任之,自己離開瞭現場。我們又該如何看待他的行為呢?他後來說,他當時不打算“為彆人的問題操心”。
  後來斯托梅爾進瞭監獄,但是卡什沒有。因為根據內華達州的法律,未能阻止犯罪並不算作違法。但是在很多人看來,他確實做瞭錯事。人們相約來到他就讀的大學遊行示威,要求校方把他開除。(事實上,內華達州的立法者在此案之後修改瞭本州的法律,讓它更能迎閤公眾的情感。)直至今日,人們仍然通過互聯網來追蹤卡什的一舉一動,主動報告他的行蹤,希望毀掉他找工作和交朋友的機會——雖然他們自己並沒有因為卡什當年未能阻止犯罪而受到絲毫影響。
  這個事例足以說明,我們有多麼重視道德錯誤。我們不僅僅把卡什看作壞人,我們中很多人還有意要讓他受到懲罰。但也有一些道德錯誤行為,造成的“傷害”可能並不明顯,比如:
  ·獸交(假設沒有給動物帶來任何痛苦)。
  ·違背對已逝之人的承諾。
  ·汙損國旗。
  ·和一個熟睡的孩子發生性接觸(但是這個孩子沒有受到傷害,而且永遠不會知道這件事)。
  ·成年兄弟姐妹在知情同意的情況下發生亂倫。
  ·在雙方同意的情況下發生的食人行為(比如說甲希望死後被乙吃掉,而且乙也願意幫忙)。
  其中有些行為可能確實會給人帶來傷害,比如亂倫。就算是在知情同意的情況下,而且當事雙方都是能對自己負責的成年人,亂倫也可能會給人帶來心理傷害。但是其他行為呢?真要嚴格說起來的話,其實並沒有人受到實質傷害。但是在許多人看來,這類行為給我們帶來的感受,就和身體傷害一樣——我們會對肇事者感到憤怒,希望他們受到懲罰。
  我剛剛列舉的這些事例,在你看來可能非常造作不真實。但我們很容易就能在現實生活中找到類似的例子——雖然沒有人因此受害,但是這類行為卻能輕易激起他人的道德義憤。比如說,在某些地方,雙方知情同意的同性戀關係也可能被視為罪惡。更有甚者,在某些國傢,同性戀伴侶可能會因此被判處死刑。(的確,有時“道德”確實與你能跟誰上床有關。)在某些社會,人們認為婚前性行為會極大地損害女方傢族的榮譽,所以女孩的父親往往覺得,自己必須親手殺死女兒纔能挽迴傢族聲譽。很多國傢製定瞭詳細的法律規章,來抵製賣淫嫖娼、毒品、安樂死、成年兄弟姐妹通婚和身體器官買賣。這類行為禁令,有時確實可以用“傷害”來解釋,但是它們的産生根源,往往在於我們的內在感受——我們就是覺得這類行為大錯特錯,也許是因為它們侵犯瞭人類的尊嚴。因此,每一種道德心理學理論都必須解釋,我們的內在直覺如何影響我們的心理活動,以及這些內在直覺從何而來。
  但並非所有的道德問題都一定與“錯誤”有關,道德問題也包括“什麼是正確的行為”。心理學傢費利剋斯·沃內肯(Felix Warneken)和邁剋爾·托馬塞洛(Michael Tomasello)就做過一個關於幼兒自發幫助他人的實驗。
  GOOD AND EVIL 實驗室
  他們設計瞭這樣一個場景:幼兒和母親一起待在某個房間裏。一位成年人走進房間,懷裏抱滿瞭東西,掙紮著想要打開一扇櫃子門。房間內並沒有人望嚮幼兒、慫恿他幫忙,或者直接嚮幼兒求助。但是,居然有差不多一半的幼兒決定伸齣援手——他們會主動站起來,搖搖晃晃地走過去,為那個遇到麻煩的大人打開櫃門。
  這僅僅是一個關於小孩子的小例子,但我們可以從中窺見善良的萌芽,我們還能看到有許多人願意為他人奉獻時間、金錢和鮮血,甚至幫助自己完全不認識的陌生人。此時,我們就能看到更大的善心,人們把這樣的行為視為“道德”,它能讓人産生發自內心的驕傲和感激。我們會說,這類行為是符閤道德標準的良善行為。
  所以說,“道德”一詞的定義範圍相當寬泛。它不單包括惡劣和受人指摘的部分,也包括溫暖和利他的部分。或者用亞當·斯密的話說,包括“所有社會性及善意的情感,比如慷慨、人道、仁慈、同情、相互友愛與尊重”。
  ……

前言/序言

  引 言 卑鄙的我,高尚的我
  2005年,一位傢住美國得剋薩斯州達拉斯市的作傢弗吉尼婭·波斯特萊爾(Virginia Postrel)聽說,有個她認識的名叫薩莉的人患上瞭嚴重的腎髒疾病。如果沒有人為薩莉捐獻腎髒,她很快就得靠血液透析機過活瞭:每周要進行三次血液透析。弗吉尼婭瞭解瞭一些疾病知識,和丈夫商量好之後,便啓程飛往華盛頓特區,把自己的右腎移植到瞭薩莉體內。腎髒移植通常發生在傢庭成員之間,但是弗吉尼婭和薩莉並沒有親屬關係,她們甚至都不算是特彆親密的朋友。但是弗吉尼婭說,她很同情薩莉的遭遇,希望自己能通過腎髒移植這種直截瞭當的方式為薩莉提供幫助。還有人做得更“過分”:他們會通過“matchingdonors.com”之類的網站,嚮完全不認識的陌生人捐獻腎髒或其他器官。
  有人認為,這種無私的利他行為無疑證明瞭上帝的存在,因為隻有上帝纔能在我們的頭腦中植入這般高尚的道德原則。 善惡之源 [Just Babies: The Origins of Good and Evil]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善惡之源 [Just Babies: The Origins of Good and Evil]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不錯 方便 經常在這買書

評分

湛廬文化書下都是很知名的,影響力,稀缺,等等

評分

書很好,正版圖書,一直想買的,搞活動比較值,下次活動還買!

評分

給力京東物流,不錯的書!

評分

很不錯的書,正版,送貨速度快

評分

産品不錯,服務也不錯。

評分

特彆喜歡他,一個著名心裏學傢寫的,值得一看。

評分

商品十分的給力,非常喜歡。

評分

明白瞭評價曬單的重要性後,現在我的賬戶不管買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善惡之源 [Just Babies: The Origins of Good and Evil]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