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任在何時何地的學者,對於青年們有兩種恩賜:一,他運用精利的工具,闢齣新境域給人們享受;二,他站在前麵,指引途徑,使人們隨著在軌道上走。
這也是《跟大師學國學:中國哲學十講》係立意所在——讓年輕一代享受大師們的文化成果,學習大師們的治學方法,感知大師們的智慧纔情。硃自清先生說得好:“經典訓練的價值不在實用,而在文化。……做一個有相當教育的國民,至少對於本國的經典,也有接觸的義務。”這對當今社會的年輕人來說,也許是一個並不過時的提醒。
《跟大師學國學:中國哲學十講》是《跟大師學國學》肢體。
內容簡介
李石岑在學術研究上用力勤、成績顯著的是他的中西哲學史比較,代錶作就是《跟大師學國學:中國哲學十講》。這是李石岑據其1932年在福建省教育廳暑期講學會講演稿整理而成,1935年由世界書局齣版。
在《跟大師學國學:中國哲學十講》中,李石岑從哲學發展過程和哲學思想實質兩方麵對中國哲學和西方哲學的同異進行瞭形式和內容上的比較,有不少獨到的見解。
目錄
自序
第一講 中國哲學和西洋哲學的比較研究
第二講 儒傢的倫理觀
第三講 墨傢的尚同說及其實踐精神
第四講 道傢的宇宙觀
第五講 名傢之觀念論的辯證法與形式論理
第六講 《中庸》的哲理
第七講 禪傢的哲理
第八講 什麼是理學
第九講 體用一源論
第十講 生的哲學
精彩書摘
《跟大師學國學:中國哲學十講》:
柏拉圖也是愛用辯證法的名詞的。他的辯證法,就是他的形上學,即玄學。他在辯證法中也是運用形式論理的方法。所以把概念和個物分離開來,截成兩個世界。一個是觀念界,一個是感覺界。觀念界比感覺界高。但觀念界中又有許多等級。高觀念支配低觀念,而更高觀念又支配高觀念,觀念達於絕頂,遂成為最高觀念。此最高觀念支配一切,統攝一切,柏拉圖名之為“善的觀念”。此為一切觀念之王。它不僅為感覺界的最終目的,並且為觀念界的最終目的。它是靜止的,固定的,不相矛盾的。在這裏,我們要問,這最高的觀念,從何而來呢?柏拉圖的迴答是這樣:觀念之來,是由於賦予;觀念既一度由概念構成而被賦予以客觀的存在,其後便拒絕由個物抽取的概念,而以自己為原型,概念為摹寫。照這樣說:觀念所以為客觀的存在,是由於賦予,即由於柏拉圖的賦予。概念是一個明明白白的主觀的東西,而經柏拉圖的賦予,就變為客觀的東西。並且概念之被賦予客觀存在性,隻容許一度,其後概無被賦予的資格。這樣看來,客觀的存在之産生,不是柏拉圖哲學上一個奇跡麼?柏拉圖一任主觀的成見,派定兩個世界,把概念和個物完全隔離,以大肆其形式論理的法術,而抹殺現實社會一切經驗的事實,一麵又可以得統治階級的歡心。這是何等具有麻醉性的學說喲!
柏拉圖的“觀念”是由概念構成的,還是從個物抽取齣來的東西,後來到瞭康德的時候,更進一步,他提齣瞭一種“範疇”,認範疇是先驗地存在的,即在人們的理性是先驗地具有的,不是從個物抽取齣來的。範疇是他的最高的概念。於是概念和個物更成為絕不相關的東西,而抽象作用亦遂失瞭意義。如果這樣,那我們的認識的主體如何能與被認識的客體發生關係呢?康德曾費八年的苦心思索,答復這個問題。意謂吾人所謂被認識的客體,所謂自然界,好像是和主觀不發生關係的實在,其實都莫不從主觀而來。換句話說,客觀世界皆由悟性之先天的形式(即範疇)之製約而成立。然則範疇之為客觀的而含有普遍妥當性的,乃為當然之理。由時空的形式所與的錶象皆雜多而不統一,自有悟性乃得統一而生認識。火發生熱這種客觀的事實,並不是僅由赤色和熱的錶象而成,乃由因果的概念而統一之者,於是客觀的事實成為有秩序的事實,可認識的事實。故不由範疇,客觀世界即無法産生。所以自然界是純粹思維之所産,悟性本身的法則之所創造。範疇有客觀的妥當性,於是範疇由概念之形變為關於自然界的命題之形,而自然科學之客觀的真理乃因以發生。照康德的說法,抽象作用用不著,真正的客觀世界也可以不必過問,隻專一地聽命於先驗的主觀的範疇,便算完瞭。不求主觀適閤於客觀,反求客觀適閤於主觀,這是形式論理學者惟一的本領。
芝諾、柏拉圖和康德都是把概念和個物分開的,並且都是把概念看作固定不變的,他們不知道概念本身也是變化發展的。概念隨著客觀界個物的變化而變化,隨著客觀界個物的發展而發展。概念和個物是時時結閤著的統一體。“猿”的概念隨著“猿”的變化發展為“類人猿”,而成為“類人猿”的概念。“類人猿”的概念又隨著“類人猿”的變化發展為“人類”,而成為“人類”的概念。概念在個物變化發展中完成概念。概念的完成,不是完成瞭,不前進瞭,不變化瞭;而是時時變化,變化到概念的否定;否定的結果便有一個新的概念起而代之。於是概念因瞭自己的否定,而得到更高的發展。芝諾、柏拉圖和康德諸人完全不理解這層道理,所以一經把概念完成瞭,便固定瞭;一經把概念否定瞭,便消滅瞭。這不是形式論理掩蔽著他們的智慧麼?(五)肯定矛盾之觀念論的辯證法與形式論理形式論理既如上述,然則關於真理的認識,形式論理不是完全沒有效用麼?那又不然。形式論理在把復雜的自然事象加以分類,排列,本來是很適閤的,我們並不能忽視這方麵的工作。因為一切科學的認識是多方麵的認識。動的認識固重要,靜的認識也重要;聯係的認識固重要,個彆的認識也重要。動與靜的關係,聯係與個彆的關係,我們須要知道靜是動的一種虛僞的外觀,個彆是聯係的一種虛僞的外觀。運動的切斷麵,則成為靜,聯係的切斷麵,則成為個彆。形式論理是個彆地處置靜的事象的。如果認形式論理的靜觀個彆觀是絕對的,那便不免陷於謬誤,但如果把形式論理同化於辯證論理,那形式論理倒也不失掉它的效用。因為在整個的運動體係中,在整體的聯係狀態中,倒可以知道切斷麵的“靜態”和“個彆相”的情形。科學的辯證法的世界觀便是這樣。
上麵大略地說明瞭形式論理和辯證論理的關係,現在討論肯定矛盾之觀念論的辯證法所含形式論理的成分。
亞裏士多德是最早地肯定矛盾之觀念論的辯證法傢。他的思想的特質,是形式和物質的對立,不是形式和物質之對立的統一。他以為物質可轉變為形式,形式也可轉變為物質。形式和物質是同一物的考察的二方麵。形式和物質之間有一種主動和受動的關係。可是亞裏士多德認形式是主動的東西,物質是受動的東西。形式能推動物質,物質不能推動形式。形式和物質成為等級的排列。即形式之上,又有形式,物質之下,又有物質。最奇的是排列的結果,有第一形式和第一物質之稱。第一物質是指最下級的東西,任對何物,沒有做形式的資格。第一形式,是指最上級的東西,任對何物,不承受物質的待遇。於是亞裏士多德因尊重第一形式的結果,遂走入形式論理的路子。第一形式是孤立的,第一形式便是第一形式,甲便是甲,這不是形式理論惟一的基本規律麼?一個肯定矛盾的辯證法傢,結果會走上形式論理的路子,這是觀念論的思想在那裏作祟。
……
前言/序言
跟大師學國學:中國哲學十講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