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特色
內容簡介
《武梁祠(精裝)》的研究迴應從以往武梁祠研究中生發齣來的四個主要方麵,每一方麵對於未來學術的進展都極為重要。第1方麵是對武氏傢族墓地的遺存進行清點和著錄。盡管這些遺存對研究東漢圖像藝術是極重要的資料,但相互矛盾的斷代、祠堂歸屬以及編目等諸多問題仍然存在。此外如錯錄銘文等問題更使人迷惑。通過重新檢驗發掘記錄、以往著錄以及復原設計等材料,本書希望為武梁祠和它原本所處的環境,即武氏傢族墓地,提供更完全、準確的信息。
作者簡介
巫鴻(Wu Hung),早年任職於故宮博物院書畫組、金石組,獲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係碩士。1987年獲哈佛大學美術史與人類學雙重博士學位,後在該校美術史係任教,1994年獲終身教授職位。同年受聘主持芝加哥大學亞洲藝術的教學、研究項目,執“斯德本特殊貢獻教授”講席,2002年建立東亞藝術研究中心並任主任。
目錄
總序 序 導言 上編韆年學術研究 第一章武氏墓地遺存的發掘和初步研究 祠堂的配置與復原 祠堂主人及建造日期 祠堂及東漢墓地結構 第二章武氏祠研究的曆史迴顧 傳統學術 19世紀以來的綜閤研究 現代研究 對意義的探尋 考古學的啓示 結論 下編武梁祠:宇宙之圖像 第三章屋頂:上天徵兆 祥瑞形象及圖錄風格 徵兆圖像的流行 武梁和徵兆圖像 第四章山牆:神仙世界 西王母與“陰” 西王母與昆侖山 西王母:從神仙到宗教偶像 偶像之錶現:西王母及其仙境 第五章牆壁:人類曆史 牆壁圖像的一般解讀 漢代的史學觀 古帝王和曆史進化 “三綱”與列女、義士 君主與臣民之責 拜謁場景:君權的錶現 曆史學傢的自我錶現 跋:武梁祠石刻畫像的思想觀念 附錄 一榜題、圖像誌、文本 徵兆古帝王列女孝子和義士忠臣刺客 二武梁祠研究年錶 三武氏祠畫像石詳目 四引用文獻目錄 五索引
精彩書摘
硃鮪祠、白集祠、張德祠和尹儉祠之類的名稱給人一個印象,即這些祠堂都是屬於某些個人的。但是需要指齣的是,為某個男性傢長修築的這種禮儀建築同時也是其傢庭的紀念碑或象徵物。東漢墓地祠堂的這種意義從墓葬的結構得到揭示。白集祠和硃鮪祠後的墳墓都由多個墓室組成,每一座墓都有一個主室和數個耳室和後室。祭品置於主室,傢庭成員的棺槨則安放於後室之中。在這種多室墓裏,一個傢庭的各個成員可以被安葬在一處,形成一個地下傢庭。據考古學傢研究,這類墓葬大約從東漢初年起漸漸取代西漢時期的單穴墓,進而在東漢中晚期間成為中國東部和南部地區的墓葬規範。西南地區的四川也齣現瞭跟東、南部地區平行的演進:崖墓在這一時期中得到長足發展,其中發現的銘文以及墓室的建築設計顯示大多崖墓屬於傢庭墓地。一個崖墓通常包括置放棺槨的數個墓室和一個可用作傢廟或祠堂的前室。 墓葬結構的這種改變可以在漢代傢庭結構的變化中找到說明。社會曆史學傢告訴我們,秦及西漢時期的傢庭規模不大,常包括一對夫婦及其未婚子女。主要原因在於,根據這兩個朝代的法律規定,有兩個或更多成年子女住在一塊兒的傢庭需交雙倍的稅。與這種小規模的“核心傢庭”對應的墓葬形式是單穴墓和由這種墓組成的小型墓群。大規模的傢庭於東漢時期開始齣現,常常是幾個兒子各自成婚後仍與父母住在一處,組成一個擴大的傢庭。曆史記載顯示東漢統治者對這種新的住傢模式持鼓勵態度。如《後漢書》中說到某儒生與其父係親屬住在一塊兒,三世同堂而未分傢,由此獲得社區的高度贊賞。與此變化相應,傢庭墳墓和墓地也跟著擴大,一座墓常帶有多個墓室,傢族的大型墓地也齣現瞭。 ……
前言/序言
武梁祠(精裝)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評分
☆☆☆☆☆
25摺入手特彆實惠!
評分
☆☆☆☆☆
幫老公買的,裝幀精美,送貨神速,很不錯!
評分
☆☆☆☆☆
不必多說,巫鴻的代錶作,不過這版純粹貴在裝幀上
評分
☆☆☆☆☆
大師之作,非常好的書,讀瞭好幾遍,受益匪淺
評分
☆☆☆☆☆
不錯的題材,感興趣。書腰不正,有點壓彎瞭,也懶的換瞭,開本大。就是這硬皮封麵坑。有點軟。
評分
☆☆☆☆☆
列文森奬獲奬作品,研究中國藝術的名著
評分
☆☆☆☆☆
黃永玉被稱作“畫壇鬼纔”,也是少有的“多麵手”,國畫、油畫、版畫、漫畫、木刻、雕塑皆精通。其版畫代錶作品有《齊白石像》《葉聖陶童話》《森林組畫》及《阿詩瑪》等。水墨畫代錶作品有《貓頭鷹》《山鬼》等。黃永玉曾設計庚申、丙申兩輪生肖猴票。平生舉辦畫展數十次、齣版畫集幾十種。黃永玉於文學創作亦有成就,著有《這些憂鬱的碎屑》《沿著塞納河到翡冷翠》《比我還老的老頭》等詩文集。
評分
☆☆☆☆☆
不錯可以到貨很快感謝還行就這樣吧全是推薦吧
評分
☆☆☆☆☆
近年緻力於中國現當代藝術的研究與國際交流。策劃展覽《瞬間:90年代末的中國實驗藝術》(1998)、《在中國展覽實驗藝術》(2000)、《重新解讀:中國實驗展覽藝術十年(1990-2000)——首屆廣州當代藝術三年展》(2004)和《“美”的協商》(2005)等,並編撰有關專著。所培養的學生現在美國各知名學府執中國美術史教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