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齣版說明
楊絳先生於一九五二年全國“院係調整”期間,由清華大學調入文學研究所外文組“做研究工作,寫學術論文;寫論文屢犯錯誤,就做翻譯工作,附帶寫少量必要的論文” (《楊絳文集·作者自序》)。本書收入的四篇: 《菲爾丁關於小說的理論》 (一九五七)、 《論薩剋雷〈名利場〉》 (一九五九)、 《藝術與剋服睏難》 (一九五九)和《李漁論戲劇結構》 (一九五九),即寫於這一時期。其中《菲爾丁關於小說的理論》一文曾在一九五八年的“拔白旗”運動中被樹為文學研究所的四麵“白旗”之一;《論薩剋雷〈名利場〉》一文也因全文欠“紅綫貫穿”,而受批判。
“文革”結束後,楊絳先生不僅寫散文、寫小說、做翻譯,也重新開始寫“論文”,即收入本書的《事實—故事—真實》 (一九八○)、 《舊書新解》 (一九八一)、 《有什麼好?》 (一九八二)等,這幾篇文章都與小說的理論、閱讀與闡釋有關,因而於一九八五年以《關於小說》之名結集,由三聯書店齣版。
以上七篇“論文”構成瞭本書的主體部分;另有兩篇譯者前言(《〈吉爾·布拉斯〉譯者前言》)或序言(《〈小癩子〉譯本序》)因屬文本導讀性質,故一並納入,還有一篇《堂吉訶德與〈堂吉訶德〉》 (一九八五)比較全麵地呈現瞭楊絳先生對她翻譯的這部名著的理解,後來該文在一頭一尾分彆增加瞭對作者塞萬提斯和翻譯版本情況的簡要介紹之後,作為《堂吉訶德》中譯本的“譯者序”刊行。
但願這十篇文章會在作為翻譯傢與作傢身份的楊絳之外,為我們還原一個作為優秀學者的楊絳。
徵得作者同意,書名取自其一九八九年的一篇隨筆《讀書苦樂》,其中提道: “我覺得讀書好比串門兒——‘隱身’的串門兒。”楊絳先生在這篇文章中對“讀書鑽研學問”有形象的描繪,有獨到的理解,因而她的“學術論文”一如她的散文隨筆,洗練精審、親切自然,猶如拜望鴻儒之後的興會隨感,閑話般娓娓道來,而沒有時下的八股氣、學究腔——當然這也是她極力避免的。
本次結集,除少量排印錯訛外,一般不做更動,如譯名和注釋體例等,不強求統一,以保留作者不同時期的行文原貌。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二○一四年十月
內容簡介
《“隱身”的串門兒:讀書隨筆(精裝)》收錄瞭楊絳先生的論文七篇:《菲爾丁關於小說的理論》《論薩剋雷<名利場>》《藝術與剋服睏難》《李漁論戲劇結構》《事實-故事-真實》《舊書新解》《有什麼好》,另有兩篇譯者前言《<吉爾·布拉斯>譯者前言》或序言《<小癩子>譯本序》,還有一篇《堂吉訶德與<堂吉訶德>》比較全麵地呈現瞭楊絳先生對她翻譯的這部名著的理解,後來該文在一頭一尾為彆增加瞭對作者塞萬提斯和翻譯版本情況的簡要介紹之後,作為《堂吉訶德》中譯本的“譯者序”刊行。
作者簡介
楊絳,(1911-)原名楊季康,著名作傢、翻譯傢和學者,江蘇無锡人。畢業於東吳大學,清華大學研究生院肄業。1935年與錢锺書結婚後共赴英國,法國留學。1938年鞦迴國曾任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學院、清華大學外語係教授。1957年後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研究員。主要作品有劇本《稱心如意》《弄假成真》,長篇小說《洗澡》。散文及隨筆集《乾校六記》《將飲茶》《雜憶與雜寫》《我們仨》、《走在人生邊上——自問自答》等譯作《堂吉訶德》《吉爾布拉斯》《小癩子》《斐多》等。
目錄
代前言讀書苦樂
一菲爾丁關於小說的理論
二論薩剋雷《名利場》
三藝術與剋服睏難
——讀《紅樓夢》偶記
四李漁論戲劇結構
五事實—故事—真實
六舊書新解
——讀《薛蕾絲蒂娜》
七有什麼好?
——讀奧斯丁的《傲慢與偏見》
八《吉爾·布拉斯》譯者前言
九《小癩子》譯本序
十堂吉訶德與《堂吉訶德》
齣版說明
精彩書摘
一菲爾丁關於小說的理論
“隱身”的串門兒
一菲爾丁關於小說的理論
英國十八世紀小說傢菲爾丁說自己的小說是英國語言中從來未有的體裁,文學史傢也公認他是英國小說的鼻祖。馬剋思對他的愛好,小說傢像司各特、薩剋雷、高爾基等對他的推崇高爾基對菲爾丁的推崇,見葉利斯特拉托娃著《菲爾丁論》——《譯文》一九五四年九月號136頁。,斯湯達(Stendhal)對他的刻意摹仿參看安貝爾(H�盕�盜mbert) 《斯湯達和〈湯姆·瓊斯〉》 (Stendhal et“Tom Jones”)——《比較文學雜誌》 (Revue de Littérature comparée)一九五六年七月至九月號351—370頁。,都使我們想探討一下,究竟他有什麼獨到之處,在小說的領域裏有什麼貢獻。好在菲爾丁不但創瞭一種小說體裁,還附帶在小說裏提供一些理論,說明他那種小說的性質、宗旨、題材、作法等等;他不但立下理論,還在敘事中加上評語按語之類。他在小說裏攙入這些理論和按語,無意中給我們以學習和研究的綫索。我們憑他的理論,對他的作品可以瞭解得更深切。這裏綜閤他的小說理論,作一個試探的介紹。
菲爾丁關於小說創作的理論,分散在他小說的獻詞、序文和《湯姆·瓊斯》每捲第一章裏。最提綱挈領的是他第一部小說《約瑟夫·安德魯斯》的序,這裏他替自己彆開生麵的小說體裁下瞭界說,又加以說明;在這部小說頭三捲的第一章裏又有些補充。《湯姆·瓊斯》的獻詞和每捲的第一章、 《阿米麗亞》和《江奈生·魏爾德》二書的首捲第一章以及各部小說的敘事正文裏還有補充或說明。
菲爾丁的讀者往往嫌那些議論阻滯瞭故事的進展,或者草草帶過,或者竟略去不看。《湯姆·瓊斯》最早的法文譯本庇艾爾·安德華納·德·拉·普拉斯(Pierre�睞ntoine de la Place)的譯本一七五○年齣版。,老實不客氣地把捲首的理論文章幾乎全部刪去。但也有讀者如十九世紀的小說傢司各特和喬治·艾略特(George Eliot)對這幾章十分贊賞。司各特說,這些議論初看似乎阻滯故事的進展,但是看到第二三遍,就覺得這是全書最有趣味的幾章。見《小說傢列傳》 (Lives of the Novelists)——世界經典叢書版22頁。艾略特很喜歡《湯姆·瓊斯》裏節外生枝的議論,尤其每捲的第一章;她說菲爾丁好像搬瞭個扶手椅子坐在舞颱上和我們閑談,那一口好英文講來又有勁道,又極自在。見《米德爾馬契》 (Middlemarch)第15章——世界經典叢書版147頁。可是稱贊的盡管稱贊,並沒有把他的理論當正經。近代法國學者狄容(Aurélien Digeon)說,菲爾丁把他的小說解釋為“滑稽史詩”,而曆來文學史傢似乎忽視瞭他這個觀念。見《菲爾丁的小說》 (Les Romans de Fielding)一九二三年版284—285頁。這話實在中肯。最近英國學者德登(F�盚omes Dudden)著《菲爾丁》兩大冊見《亨利·菲爾丁:他的生平、著作和時代》 (Henry Fielding,his Life,Works,and Times),一九五二年版。,對菲爾丁作瞭詳細的研究。可是他隻說, “散文體的滑稽史詩”不是什麼新的觀念。他並沒說齣這個觀念包含什麼重要意義,隻把“滑稽史詩”和史詩、悲劇、喜劇、傳記、傳奇等略微分彆一下,又把菲爾丁的理論略微敘述幾點,並沒有指齣菲爾丁理論的根據,也沒有說明他理論的體係見德登著《菲爾丁》第1冊328—334頁,又第2冊666—671頁。,因而也不能指齣菲爾丁根據瞭傳統的理論有什麼新的發明。
菲爾丁寫這些理論很認真。他自己說, 《湯姆·瓊斯》每捲的第一章,讀者看來也許最乏味,作者寫來也最吃力見《湯姆·瓊斯》 (以下簡稱《湯》)第5捲第1章。本文翻譯原文,都加引號;沒有引號的隻是撮述大意。;又說,每捲的第一章寫來比整捲的小說還費事。見《湯》第16捲第1章。他把這些第一章和戲劇的序幕相比,因為都和正戲無關,甲戲的序,不妨移到乙戲;他第一捲的第一章,也不妨移入第二捲;他也並不是每捲挨次先寫第一章,有幾捲的第一章大概是小說寫完之後補寫的。見德登《菲爾丁》第2冊591—592頁。他為什麼定要吃力不討好地寫這幾章呢?菲爾丁開玩笑說,一來給批評傢叫罵的機會,二來可充他們的磨刀石,三來讓懶惰的讀者節省時間,略過不讀。見《湯》第16捲第1章。他又含譏帶諷說,他每捲的第一章,好比戲院裏正戲前麵的滑稽戲,可作陪襯之用;正經得索然無味,纔見得滑稽的有趣。見《湯》第5捲第1章。又說,這第一章是個標誌,顯得他和一般小說傢不同,好比當時風行的《旁觀者》 (Spectator)見斯狄爾(R�盨teele)和艾迪生(Addison)一七一一年編輯的報紙。開篇引些希臘拉丁的成語,叫無纔無學的人無法摹仿。見《湯》第9捲第1章。這當然是開玩笑的話。菲爾丁覺得自己的小說和一般小說不同,怕人傢不識貨,所以要在他的創作裏插進那些理論的成分。他在《約瑟夫·安德魯斯》裏說,他這種小說在英文裏還沒人嘗試過,隻怕一般讀者對小說另有要求,看瞭下文會覺得不滿意見《約瑟夫·安德魯斯》 (以下簡稱《約》)序。;又在《湯姆·瓊斯》裏說,他不受彆人裁製,他是這種小說的創始人,得由他自定規律。見《湯》第2捲第1章。這幾句話纔是他的真心實話。
二論薩剋雷《名利場》
薩剋雷(William Makepeace Thackeray)是英國十九世紀的批判現實主義小說傢, 《名利場》 (Vanity Fair)是他的成名作品。車爾尼雪夫斯基稱贊他觀察細微,對人生和人類的心靈瞭解深刻,富有幽默,刻畫人物非常精確,敘述故事非常動人。他認為當代歐洲作傢裏薩剋雷是第一流的大天纔。見《俄羅斯作傢論文學著作》
《名利場》描寫的是什麼呢?馬剋思論英國的狄更斯、薩剋雷等批判現實主義小說傢時說: “他們用逼真而動人的文筆,揭露齣政治和社會上的真相;一切政治傢、政論傢、道德傢所揭露的加在一起,還不如他們揭露的多。他們描寫瞭中等階級的每個階層:從鄙視一切商業的十足紳士氣派的大股東、直到小本經營的店掌櫃以及律師手下的小書記。”見馬剋思恩格斯《論文藝》 (�aber Kunst und Literatur),一九五三年柏林版254—255頁。《名利場》這部小說正是一個恰當的例子。英國在十九世紀前期成瞭強大的工業國,擴大瞭殖民地,加速瞭資本主義的發展。當時講究的是放任主義和自由競賽莫登(A.L.Morton) 《人民的英國史》 (A People�餾 History of England)勞倫斯·惠沙特(Lawrence & Wishart)版380頁。,富者愈富,貧者愈貧,社會分裂成貧富懸殊的兩個階層。新興資産階級靠金錢的勢力,漸漸挨近貴族的邊緣;無産階級越來越窮,睏苦不堪。薩剋雷說,看到窮人的生活,會對慈悲的上天發生懷疑。見《薩剋雷全集》 (The Works of William Makepeace Thackeray)紐約柯列(Collier)公司版(以下簡稱《全集》)第22冊108—109頁;又第21冊245—246頁。他對他們有深切的同情薩剋雷說,富人瞧不起窮人是罪惡。——見戈登·瑞(Gordon N�盧ay)編《薩剋雷書信集》 (以下簡稱《書信集》)哈佛大學版第2冊364頁;他認為無産階級的智慧一點也不輸於他們的統治者,而且他們占人口的大多數,為什麼讓那樣有錢的腐朽的統治者壓在頭上(《全集》第15冊425—428頁)。,而且覺得描寫礦工和工廠勞工的生活可以喚起普遍的注意,這是個偉大的、還沒有開墾的領域,可是他認為一定要在這個環境裏生長的人纔描寫得好。他希望工人隊伍裏齣個把像狄更斯那樣的天纔,把他們的工作、娛樂、感情、興趣,以及個人和集體的生活細細描寫。見戈登·瑞編《薩剋雷在〈晨報〉發錶的文章匯輯》 (Thackeray�餾 Contributions to the Morning Chronicle)一九五五年版77—78頁。他自己限於齣身和環境,沒有做這番嘗試。薩剋雷看到富人和窮人之間隔著一道鴻溝,彼此不相來往,有錢的人對窮人生活竟是一無所知(見《全集》第15冊391—393頁;第22冊108頁)。他說隻有狄更斯描寫過在人口裏占大多數的窮人的生活(《全集》第22冊103頁)。
薩剋雷不僅描寫“名利場”上種種醜惡的現象,還想指齣這些現象的根源。他看到敗壞人類品性的根源是籠罩著整個社會的自私自利。薩剋雷認為自私自利的心是這個世界的推動力(《書信集》第2冊357頁)。他在下一部小說《潘丹尼斯》 (Pendennis)裏尤其著力闡明這點:人人都自私、推動一切的是自私心(《全集》第4冊232,336,352,381,425頁;又見第9冊111頁)。他說,這部小說裏人人都愚昧自私,一心追慕榮利。見《書信集》第2冊423頁。他把錶麵上看來很美好的行為也剖析一下,抉齣隱藏在底裏的自私心。他以為我們熱心關懷彆人的時候,難保沒有私心;我們的愛也混雜著許多自私的成分。見《全集》第1冊448頁。老奧斯本愛他的兒子,可是他更愛的是自己,他要把自己那種鄙俗的心願在兒子身上完償。愛米麗亞忠於戰死的丈夫,隻肯和都賓做朋友;其實她要占有都賓的愛,而不肯把自己的愛情答報他。一般小說傢在這種地方往往筆下留情,薩剋雷卻不肯放過。他並非無情,但是他要描寫真實。有人說他一麵挖掘人情的醜惡,一麵又同情人的苦惱;可是他忍住眼淚,還做他冷靜的分析。參看拉斯·維格那斯(Las Vergnas)著《薩剋雷——他的生平、思想和小說》 (W�盡�盩hackeray:L′Homme,le Penseur,le Romancier),巴黎一九三二年版84頁。薩剋雷寫齣瞭自私心的醜惡,更進一步,描寫一切個人打算的煩惱和苦痛,到頭來卻又毫無價值,隻落得一場空。愛米麗亞一心想和她所崇拜的英雄結婚,可是她遂心如願以後隻覺得失望和後悔。都賓和他十八年來魂思夢想的愛米麗亞結婚瞭,可是他已經看破她是個淺狹而且愚昧的女人,覺得自己對她那般癡心很不值得。利蓓加為瞭金錢和地位費盡心機,可是她鑽營瞭一輩子也沒有稱願;就算她稱瞭願,她也不會有真正的幸福。薩剋雷看瞭這一群可憐人煩憂苦惱得無謂,滿懷悲憫地慨嘆說: “唉!浮名浮利,一切虛空!我們這些人裏麵誰是真正快樂的?誰是稱心如意的?就算當時遂瞭心願,過後還不是照樣不滿意?”見《全集》第2冊428頁。這段話使我們聯想到《鏡花緣》裏的話: “世上名利場中,原是一座迷魂陣。此人正在場中吐氣揚眉,洋洋得意,哪個還把他們拗得過……一經把眼閉瞭,這纔曉得從前各事都是枉費心機,不過做瞭一場春夢。人若識透此義,那爭名奪利之心固然一時不能打斷,倘諸事略為看破,退後一步,忍耐三分,也就免瞭許多煩惱,少瞭無限風波。如此行去,不獨算得處世良方,亦是一生快活不盡的秘訣。”見《鏡花緣》第16迴。薩剋雷也識透“名利場”裏的人是在“迷魂陣”裏枉費心機,但是他絕不宣揚“退後一步,忍耐三分”,把這個作為“處世良方,快活秘訣”。
《名利場》描摹真實的方法是一種新的嘗試。薩剋雷覺得時俗所欣賞的許多小說裏,人物、故事和情感都不夠真實。所以他曾把當時風行的幾部小說摹仿取笑。參看《名作傢的小說》 (Novels by Eminent Hands),見《全集》第19冊。《名利場》的寫法不同一般,他刻意求真實,在許多地方打破瞭寫小說的常規濫調。
《名利場》裏沒有“英雄”,這部小說的副題是《沒有英雄的小說》 (A Novel Without a Hero),這也是最初的書名。見《書信集》第2冊233頁。對於這個副題有兩種解釋。一說是“沒有主角的小說”,因為不以一個主角為中心參看西昔爾(D�盋ecil) 《維多利亞時代早期的小說傢》 (Early Victorian Novelists), 《企鵝叢書》版66頁。;這部小說在《笨拙周報》上發錶時,副題是“英國社會的速寫”,也錶明瞭這一點。另一說是“沒有英雄的小說”;英雄是超群絕倫的人物,能改換社會環境,這部小說的角色都是受環境和時代宰製的普通人。安東尼·特羅洛普(Anthony Trollope)著《薩剋雷評傳》一八九二年版91頁;普拉茲(M�盤raz) 《英雄的消滅》牛津版213頁;凱絲琳·鐵洛生《十九世紀四十年代的小說》229頁;西昔爾《維多利亞時代早期的小說傢》66頁也提到這一點。兩說並不矛盾,可以統一。薩剋雷在《名利場》裏不拿一個齣類拔萃的英雄做主角。他在開捲第一章就說,這部小說寫的是瑣碎庸俗的事,如果讀者隻欽慕偉大的英雄事跡,奉勸他趁早彆看這部書。見《全集》第1冊6—7頁。薩剋雷以為理想的人物和崇高的情感屬於悲劇和詩歌的領域,小說應該實事求是地反映真實,盡力寫齣真實的情感。見《書信集》第2冊772頁。薩剋雷反對小說裏寫英雄,參看《全集》第12冊74、76、177頁。最近有人憑主角左右環境的能力把作品分彆種類,說:主角能任意操縱環境的是神話裏的神道;主角超群絕倫,能製伏環境的是傳奇裏的英雄;主角略比常人勝幾籌、但受環境束縛的是史詩和悲劇的英雄;主角是我們一般的人,也不能左右環境,他就稱不得“英雄”,因此薩剋雷隻好把他的《名利場》稱為“沒有英雄的小說”;主角能力不如我們,那是諷刺作品裏的人物。——見傅賴(N�盕rye) 《批評的解剖》 (Anatomy of Criticism),普林斯登(Princeton)版33—34頁。他寫的是沉浮在時代浪潮裏的一群小人物,像破産的賽特笠,發財的奧斯本,戰死的喬治等;甚至像利蓓加,盡管她不肯嚮環境屈服,但又始終沒有剋服她的環境。他們悲苦的命運不是悲劇,隻是人生的諷刺。
一般小說裏總有些令人嚮往的人物, 《名利場》裏不僅沒有英雄,連正麵人物也很少,而且都有很大的缺點。薩剋雷說都賓是傻瓜,愛米麗亞很自私。他說,他不準備寫完美的人或近乎完美的人,這部小說裏除瞭都賓以外,各個人的麵貌都很醜惡。見《書信集》第2冊309頁。傳統小說裏往往有個令人愜意的公道:好人有好報,惡人自食惡果。薩剋雷以為這又不閤事實,這個世界上何嘗有這等公道。榮辱成敗好比打彩票的中奬和不中奬,全是偶然,全靠運氣。同上書,402頁;《全集》第2冊272頁;又參看第12冊60頁,第13冊105,112頁。溫和、善良、聰明的人往往窮睏不得誌,自私、愚笨、凶惡的人倒常常一帆風順。見《全集》第2冊273頁,又參看《全集》第4冊448—450頁。這樣看來,成功得意有什麼價值呢同上書,32頁。;況且也隻是過眼雲煙,幾年之後,這些小人物的命運在曆史上難道還留下什麼痕跡嗎?同上書,第15冊351—352頁。因此他反對小說傢把成功得意來酬報他的英雄。同上書,第12冊177頁。《名利場》裏的都賓和愛米麗亞等馴良的人在社會上並不得意,並不成功;醜惡的斯丹恩勛爵到死有錢有勢;利蓓加不擇手段,終於撈到一筆錢,冒充體麵人物。薩剋雷給朋友的信上安排瞭《名利場》結束時利蓓加怎樣下場。信尾說,利蓓加存款的銀行倒閉,把她的存款一捲而空。可是他沒有把這點寫到小說裏去(參看《書信集》第2冊377頁)。《名利場》上的名位利祿並不是按著每個人的纔能品德來分配的。一般小說又往往把主角結婚作為故事的收場。薩剋雷也不以為然。他批評這種寫法,好像人生的憂慮和苦惱到結婚就都結束瞭,這也不閤真實,人生的憂患到結婚方纔開始。見《全集》第1冊320頁。所以我們兩位女角都在故事前半部就結婚瞭。
薩剋雷刻意描寫真實,卻難免當時社會的限製。維多利亞社會所不容正視的一切,他不能明寫,隻好暗示。所以他嘆恨不能像菲爾丁寫《湯姆·瓊斯》那樣真實。見《全集》第3冊導言6頁。他在這部小說裏寫到男女私情,隻隱隱約約,讓讀者會意。見《全集》第2冊359頁。譬如利蓓加和喬治的關係隻說相約私奔,利蓓加和斯丹恩勛爵的關係隻寫到斯丹恩吻利蓓加的手。如果把薩剋雷和法國現實主義小說傢巴爾紮剋、福樓拜等相比較,就可以看齣他們在描寫真實的程度上、選擇細節的標準上有極大的區彆。
薩剋雷和菲爾丁一樣,喜歡夾敘夾議,像希臘悲劇裏的閤唱隊,時時現身說法對人物和故事做一番批評。作傢露麵發議論會打斷故事,引起讀者嫌厭。不過這也看發議論的藝術如何。《名利場》這部小說是作者以說書先生的姿態嚮讀者敘述的;他以《名利場》裏的個中人身份講他本人熟悉的事,口吻親切隨便,所以敘事裏攙入議論也很自然。薩剋雷在序文裏說: “這場錶演……四麵點著作者自己的蠟燭”,他的議論就是颱上點的蠟燭。他那批判的目光照明瞭颱上的把戲,他的同情和悲憫籠罩著整個舞颱。因此很有人為他的夾敘夾議作辯護。見《小說傢薩剋雷》71—114頁;《英國十九世紀四十年代的小說》251—256頁。但是薩剋雷的議論有時流於平凡囉嗦,在他的小說裏就仿佛“光滑的明鏡上著瞭些黴暗的斑點”見奧列弗·艾爾登(Oliver Elton)著《一八三○—一八八○年英國文學概觀》 (A Survey of English Literature)第2冊231頁。。還有一層,他穿插進去的議論有時和他正文裏的描寫並不協調。他對愛米麗亞口口聲聲的贊美,就在批評她沒頭腦、虛榮、自私的時候,口吻間還含蘊著愛憐袒護。我
“隱身”的串門兒:讀書隨筆(精裝)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