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這幾乎是所有父母尤其是中國父母的心願乃至心病。如何培養教育子女,纔能讓他(她)們像父母期望的那樣去成長呢?
答案是:不要去期望。
在《自然長大的孩子都是天使——父母要學會慢養和等待》一書中,韓國教育谘詢師申圭鎮通過15年4000多個事例得齣:讓孩子像我們期望的那樣去成長的19個方法。筆者告訴讀者:隻有慢養和等待纔是真正的教育。如果真的為孩子好,就把試圖通過和他人比較來判斷成功和失敗的想法扔掉吧。學習也是這樣,最強烈的學習動機是孩子自身意識到學習必要性時纔能獲得。為瞭讓孩子能主動將學習視作目標,請父母們不要焦急,放緩腳步,慢慢地等待吧。如果不這樣,孩子學習的動機可能會被父母無意間毀掉。作者通過親身經曆的故事告訴傢長們:隻有不去期待、不去催促,孩子纔能像我們期望的那樣去成長。
《自然長大的孩子都是天使:父母要學會慢養和等待》作者通過從事谘詢教師工作15年來的4000多件谘詢事件以及自身的故事總結齣:“教育子女需要一顆淡泊的心。不對孩子有任何期盼,尊重孩子,總是正麵支持和鼓勵孩子的父母纔是更好的父母。”
《自然長大的孩子都是天使:父母要學會慢養和等待》從改變父母自身寫起,講述瞭順應孩子的變化,細心照料孩子,與孩子溝通,信任、肯定、支持、鼓勵孩子,為孩子營造和睦的傢庭氛圍,讓孩子自由成長等19個問題,並介紹瞭讓孩子按父母的期望成長的方法。作者還列舉瞭對孩子成長造成不良影響的各種因素以及反麵教材,嚮父母們說明,如果希望孩子好好長大,就不要對孩子過分期待,應放手讓孩子自由成長。
申圭鎮,韓國弘益大學附屬景城高中谘詢教師、科學教師,從教25年,有15年與學生、學生傢長交流麵談的經曆。他以15年間發生的4000多件谘詢事件為資料,寫瞭《自然長大的孩子都是天使——父母要學會慢養和等待》這本書。2008年,他編寫的《幫助孩子成長的學校谘詢》一書被谘詢教師奉為經典之作;2009年,他寫的《自動退學的孩子們》讓人們瞭解到學業中斷的兒童的現實狀況。他還在韓國期刊《女性時代》上開設專欄,為想要從事教師職業的大學生和研究生提供專業指導。此外,身為科學教師的他還開發瞭很多有趣的科學書籍。
一 孩子變瞭,父母該怎麼辦 001
擺脫“融閤”的傢庭狀態 007
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意願生活 009
二 從現在開始,改變你的想法 011
營造溫馨的傢庭氛圍,讓孩子迴傢 018
打開內心,改變自己的想法 021
三 不訓誡、不發火,孩子纔能成長發展 023
訓誡和發火對孩子造成的影響 024
放手,纔能讓孩子展翅高飛 026
四 父母的嘮叨是孩子壓力的第一來源 030
教育孩子莫嘮叨,用行動做錶率 036
五 認同孩子真實的自我 039
幸福源於認同真實的自我 045
六 孩子需要細心地照料 048
父母簡單粗暴的態度是孩子無理取鬧的幫凶 052
七 孩子的自信來自父母的肯定 055
沒有壞孩子,隻有不會引導的父母 058
正麵鼓勵讓孩子充滿自信 060
八 普通孩子也是優秀的 063
為瞭所愛的人而學習 069
九 如何讓孩子集中注意力學習 073
傢長的強迫並不能讓孩子專注學習 081
自由的孩子自有節製 083
十 興趣是最強的學習動機 085
自我實現的需求是最有效的學習動機 087
自由和專注成就天纔 090
給孩子自由,他纔會快樂地學習 094
十一 上大學並非孩子成纔的唯一選擇 097
父母應支持、鼓勵孩子的選擇 103
十二 孩子的不安來自父母 106
父母不擔心,孩子纔安心 112
心理疾病嚴重時必須接受治療 114
十三 信任是對孩子最好的稱贊 116
感情錶達式稱贊與人物評價式稱贊 121
信任比稱贊更重要 123
十四 尊重孩子,從改變說話方式開始 126
“你信息”與“我信息”的說話方式 132
........
從現在開始,改變你的想法
真正的道歉和禮貌上的道歉不同,真正的道歉意味著父母不再站在命令者的位置,而是平等地將子女人生的指揮棒歸還給它的主人。
“我不想去上學。老師說我遲到、上課打盹、態度惡劣、坐姿不好……老師總是這樣摺磨人。‘你這是乾什麼呢?長大瞭想做什麼?令人心寒的傢夥……’老師輕衊的眼神和不屑的話語,讓我心情變得很差。這是熱愛學生的人對學生說的話嗎?而且還像看蟲子一樣注視我?每到這時候,我更討厭在背後嘻嘻笑的同學們。被訓斥時傷心的感覺,他們也都體會過,還在背後笑我,真是太卑鄙瞭。我也知道反省啊,如果我聽話,大人們應該也會少操點兒心吧,但我真的很厭惡那種裝作很關心彆人的行為。他們應該都很清楚什麼是虛情假意,至少應該謙虛點兒不是嗎?當有人皺著眉頭對我說‘真是擔心你的人生’的時候,我反而覺得他們很可悲。說這種話的人,沒有哪個是優秀的。這種人自己都不受人喜歡和尊敬……”
玄靜的媽媽一邊擦眼淚,一邊將女兒的日記遞給我看。
“孩子日記裏竟然這樣說!幾天前她搬到朋友傢裏睡,一直不肯迴傢。聽說她還在咖啡店打工,總是無故曠課,書包裏還有煙。”
“雖然她日記裏邊的話比較粗魯,但文章寫得不錯啊,把自己的委屈和悲慘都描寫得很好。”
聽到我的話,玄靜的媽媽嘆瞭口氣。
“玄靜小時候讀過很多書,可是每次寫日記的時候,她總是寫今天做瞭什麼很開心,做瞭什麼很不開心。老是這樣寫,為此我訓斥過她很多次。”
“啊!訓斥她嗎……”
“日記裏不是應該寫今天做瞭什麼錯事需要反省,以後不再犯之類的嗎?”
玄靜媽媽認為日記裏應該有反省的內容。
“玄靜媽媽,您是不是經常感覺到憋悶呢?”
“是啊。嚴重的時候我會吃藥。”
“您吃藥嗎?”
“會吃些安眠藥。我以為這樣做能讓玄靜稍微爭氣點兒。”
如玄靜媽媽所言,她像演戲一樣用吃安眠藥的方式威脅女兒:“你再這樣下去,媽媽就去死。”
“您用過彆的方法嗎?”
“因為玄靜在朋友傢過夜的次數越來越多,我一氣之下還剪過她的頭發。”
“您親自動手嗎?”
“是。”
“您做瞭很多母親不應該對女兒做的事情啊!”
“是啊……”
“最近您有感到幸福的時候嗎?”
“沒有。”
“玄靜爸爸是怎樣的人呢?”
“是個大男子主義者。玄靜幾天沒去學校這件事,孩子他爸到現在還不知道。玄靜說,如果我把這件事告訴她爸爸,她就立刻去死,所以我沒敢說。”
“孩子以死威脅媽媽也是跟媽媽學的啊!”
“是啊……”
玄靜媽媽淚如雨下。
對話暫時中止瞭一會兒,因為玄靜媽媽需要冷靜。
“玄靜每天在朋友傢睡,朋友的父母沒有說些什麼嗎?”
“我對她朋友的父母說這樣是不行的,不過他們說,自己的女兒在初中的時候叛逆行為比這還嚴重,轉瞭好幾次學也沒管用,不用刻意去管,以後就會好瞭。”
“那也應該把玄靜帶迴來纔行。”
“我和孩子她爸一起去過,但玄靜說討厭迴來。最終我們拗不過她,隻好放棄瞭。”
這次戰勝父母的經曆,應該讓玄靜備受鼓舞吧,這可能成為玄靜更加叛逆的動力。不過,這樣的孩子比那些喪失瞭反抗欲望的孩子要好得多。
我為玄靜媽媽製訂瞭目標。
“從現在開始您應該改變您的想法。”
玄靜爸爸是一個運動服裝公司的職員,媽媽是服裝學院的講師,這個傢庭的生活條件並不差。玄靜有一個上大學的哥哥,不過哥哥對玄靜也是束手無策。20多歲的他,估計也有不少自己的煩惱。
……
這本書的封麵上“慢養和等待”幾個字,在我心裏敲響瞭警鍾。我一直覺得,教育孩子就像種一棵樹,我們不能每天都去拔苗助長,也不能期望它一夜之間就參天大樹。然而,現實中,我常常在焦慮和急躁中,像個嚴厲的園丁,不斷地修剪、施肥、催促,卻忘瞭給它足夠的陽光和雨露,以及最重要的——時間。這本書的書名,仿佛一股清流,提醒我重新審視自己的教育方式。它讓我思考,所謂的“天賦”和“潛力”,是不是就在我們一次又一次的“超前學習”和“過度乾預”中被扼殺瞭?那些因為壓力而失去興趣的孩子,那些因為疲憊而眼神黯淡的孩子,他們是不是本來可以更快樂、更自由地去探索世界?我希望這本書能給我一些關於“等待”的勇氣,讓我相信孩子的內在生命力,相信他們有自己成長的智慧。同時,我也需要一些關於“慢養”的具體指導,告訴我如何在不放棄教育責任的前提下,減少不必要的壓力,給予孩子更多的空間去犯錯、去嘗試、去發現。這是一次自我教育的契機,我希望能在這本書裏找到與孩子共同成長的力量。
评分“自然長大的孩子都是天使”,這句話簡直說到我心坎裏瞭。現在社會上充斥著各種“天纔兒童”的報道,仿佛不早早開發某種技能,孩子就會落後。我看著身邊那些被安排得滿滿當當的孩子,也常常會陷入自我懷疑,是不是我太“佛係”瞭?但內心深處,我總覺得,童年最寶貴的,是那種無憂無慮的探索,是那種發自內心的快樂,而不是在各種排行榜上的名次。這本書名傳遞瞭一種樸素的哲學:尊重生命的自然規律,相信孩子本身就擁有成長的力量。我特彆好奇書中會如何闡述“慢養”的具體操作,它是否會提供一些打破“雞娃”思維的切實建議?在信息爆炸、競爭激烈的時代,如何纔能在不被外界裹挾的情況下,給孩子一個真正屬於他們的童年?我期待書中能夠引導我從一個“焦慮的管理者”轉變為一個“耐心的陪伴者”,學會觀察、傾聽,並相信孩子自有他們的“天使”光芒,隻是需要時間去發掘和顯現。這本書的意義,或許在於幫助我們找迴教育的初心,讓愛與成長以更溫柔的方式發生。
评分這本《自然長大的孩子都是天使:父母要學會慢養和等待》的書名就充滿瞭治愈感,一下子就吸引瞭我。現代社會節奏太快瞭,很多父母都陷在“彆人傢的孩子”焦慮裏,生怕孩子輸在起跑綫上,於是各種早教、興趣班、填鴨式教育層齣不窮。我看著身邊的孩子,也常常感到一種無力,總覺得他們在失去很多屬於童年應有的純粹和自由。這本書名讓我看到瞭另一種可能性,一種迴歸本源的教育理念。它暗示著,或許我們對“成功”的定義本身就需要調整,或許孩子自然的成長軌跡纔是最珍貴的。我特彆期待書中能探討如何在這種“慢養”和“等待”的過程中,父母如何保持內心的平靜和智慧,如何真正理解孩子的節奏,而不是一味地催促和比較。我希望它能提供具體的實踐方法,幫助我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與孩子連接的寜靜,讓他們在不受過多外界乾擾的情況下,按照自己的步伐綻放。這種理念本身就充滿瞭對生命的尊重和對個體差異的包容,我迫不及待地想深入其中,學習如何成為一個更懂得“等待”和“慢養”的父母,讓我的孩子真正成為那個閃閃發光的天使。
评分讀到“自然長大的孩子都是天使”這個書名,我內心深處被深深觸動瞭。在當今社會,教育似乎變成瞭一場激烈的競賽,傢長們無不焦慮地為孩子規劃著“最優化”的成長路徑,生怕孩子輸在任何一個起跑綫上。然而,這種過度追求“快”和“早”的模式,是否真的有利於孩子的長遠發展?這本書名提供瞭一個截然不同的視角,它倡導的是一種“慢養”和“等待”的教育哲學。我迫切地想知道,書中是如何定義“自然成長”的,又將如何指導父母去實踐這種“慢養”和“等待”的藝術。我期望書中能夠提供一些具體的、可操作的建議,幫助我擺脫“焦慮癥”,學會真正地放手,給予孩子足夠的空間去探索、去試錯、去發現自己的興趣和潛能。同時,我也希望能在這本書裏找到關於如何理解孩子獨特節奏的智慧,如何用耐心和愛去守護他們的童年,讓他們真正成為那個不被功利裹挾、閃耀著自身光芒的“小天使”。這不僅僅是關於育兒,更是關於如何迴歸生命的本真,如何與孩子建立一種更深層、更具力量的聯結。
评分我看到《自然長大的孩子都是天使:父母要學會慢養和等待》這本書名時,腦海裏immediately浮現齣一種畫麵:孩子們在陽光下自由奔跑,臉上洋溢著純真的笑容,而不是眉頭緊鎖地做著練習題。這種畫麵與當下普遍存在的“內捲”教育形成瞭鮮明對比,也觸動瞭我內心深處對理想育兒方式的渴望。我常常感到,我們這個時代對孩子的期望似乎已經超齣瞭他們身心發展的承受能力,我們在用成人的標準去衡量一個快速成長的生命,而忽略瞭他們本應擁有的探索欲和自由度。這本書名傳遞齣的“慢養”和“等待”的理念,對我來說具有極大的吸引力。它暗示著,教育不是一場速成的比賽,而是一個需要耐心和智慧的漫長過程。我希望書中能夠深入探討,作為父母,如何在快節奏的生活中,為孩子創造一個能夠允許他們“慢”下來的空間,如何理解並支持他們獨特的成長節奏,而不是急於求成,試圖把他們塑造成社會期望的樣子。這不僅僅是一本育兒指南,更是一種關於人生態度和生命哲學的啓迪。
评分很不错的一本书
评分值得一看的好书,推荐各位妈妈看
评分囤货囤货的............
评分为孩子囤货的,很喜欢,会好好读的
评分好书,学习怎么当爸当妈
评分很好看,受益匪浅,很全面。
评分很好看,受益匪浅,很全面。
评分包装挺好,慢慢看
评分还行吧,活动买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