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1. 青春期的親子溝通,影響著孩子的心情,更決定著孩子的一生。聆聽孩子的心聲,品味專傢的解讀,做懂孩子的父母
2. 父母叫纍、孩子說煩,青春期這些事,看看專傢怎麼辦?
3. 青春期隻有一次,不要因為傢長的失誤,將美好的青春演繹的黯然淒涼
目錄
前言:十幾歲,我們的故事
PART 時常感覺像是站在懸崖邊上一樣
01 青春期和叛逆
媽媽看到的並不是全部的我 和父母之間的矛盾
不想當場立刻就挨訓 十幾歲的謊言
情感的海嘯隨時都可能會席捲而來 情感爆發
煙和酒不可以碰嗎? 叛逆的誘惑
不文明語言 青春期和髒話
我的朋友--"虛張聲勢" 優越感和自卑感
為什麼總想展示給彆人看呢?暴露狂的心理
我也想要被肯定 存在感
PART 想要改變我的樣子
02 習慣和欲望
想要打破一成不變的規則 外貌情結
我的三大惡習 矯正習慣
購物天堂和啃老 青少年和購物
焦慮的想要得到關心的你,很可憐 "關心病"
我想作為夜貓子生活 十幾歲孩子和睡眠
追星也隻是一段時期而已 追星
因為學習和外貌淪為敗者,是一件可悲的事 自尊心
特彆喜歡吃東西,怎麼辦 糾正飲食習慣
媽媽說她的女兒是最怕麻煩的人 無力感
我們也需要增高鞋和化妝 對於外貌的關心
總想拖拖拉拉 惰性
PART 我也想要瞭解我自己
03 性格
外嚮型朋友和內嚮型朋友 天性和性格
善於錶達感情,不善於錶達感情 自我錶現力
三心二意,好像是大腦指示那樣做的 注意力不集中
令我無顔麵對的"黑曆史" 經曆和肯定
做不瞭想做的事,就會很生氣 情感調節
PART 就是喜歡,怎麼辦
04 朋友
隱秘的,痛快的 十幾歲孩子背後的閑談
"新消息"--讓我既開心又恐懼 SNS暴力
沒有朋友,活不瞭 十幾歲孩子的友情
我的一個極其迷戀男友的朋友 十幾歲的愛情
親密的朋友和孤立我的人 校園暴力
PART 離得越近,傷得越深
05 傢人
媽媽是超級嘮叨大王 嘮叨和心理創傷
偏嚮妹妹的父母 父母的偏愛
妹妹是我宿命中的敵人 兄弟姐妹間的矛盾
又不是我讓你們生我的,為什麼說因為我感到很纍呢? 父母離異
過度關心,真的很讓人頭疼 媽媽的執著
媽媽的理論正確,還是爸爸的理論正確?
父母雙方養育子女態度的差異
職場媽媽VS全職媽媽 媽媽的職業
爸爸和男人 爸爸和女兒之間的關係
PART 不可能所有人都是第一名
06 學業
考試臨近,總想逃跑 因為考試而不安
這是一個學習好的孩子和學習差的孩子共存的世界 因為學習産生的矛盾
我們也有思想 學業壓力
文科VS理科?不要以此來區分優劣 方嚮的選擇
媽媽不是也討厭被拿來與朋友的媽媽比較嗎? 被拿來與媽媽朋友的兒子女兒比較
在奴隸學院得到的和失去的 輔導班和傢教
關於夜間自主學習的思考 學業和自我管理
上大學後想要做的事情 為20歲所做的準備
編後語 所有的十幾歲的女兒
精彩書摘
PART01時常感覺好像站在懸崖邊上一樣 青春期和叛逆
媽媽看到的並不是全部的我 和父母之間的矛盾
daughter
女兒
大約是在小學四年級的時候,那時的我剛剛進入青春期,有一天我這樣問媽媽:
“媽媽身為心理學者,為什麼還這樣不懂女兒的心呢?”
“媽媽不懂什麼?”媽媽臉上帶著疑惑的錶情反問道。
“那為什麼一句稱贊的話都不對女兒講呢?”
麵對我的追問,媽媽迴答道:“那你也得有值得稱贊的地方纔行啊。你做的每一件事都總是讓我操心。”聽到媽媽這麼說之後,我便覺得不想再繼續說下去瞭。
媽媽每天都不停地嚮我重復著要認真學習、做正確的事、多聽長輩的話……嘮叨之聲喋喋不休,就好像想要用言語指導我所有的思想和行為一樣。每當聽到媽媽的各種嘮叨時,我都想大聲地嚮她喊:“媽媽,您所看到的並不是全部的我。”媽媽您總是自認為瞭解我的一切,但是在我看來這不過是您的錯覺罷瞭。我很小的時候,您和爸爸經常誇贊我,但自從我上瞭小學之後,稱贊變得越來越少,嘮叨變得越來越多,事實上我從來也沒有犯過什麼大的錯誤。
一天,學院老師問我們:“你們有沒有嘗試過全身心投入地去做一件事?”這句話一下子觸動瞭我的心。我沒有自信迴答老師說“是的,我有過”。因為除瞭考試期間,每一天我都是勉勉強強地完成作業,甚至於裝模作樣地看書學習。其實,我也想要投入地做某件事情。那個時候,我突然對吉他很感興趣,卻沒想到因為買吉他的問題和媽媽爭執瞭很長一段時間。媽媽以我對待任何事物都不能從一而終,總愛半途而廢為由,斷然拒絕我買吉他的請求。最後,甭說是吉他瞭,我還被她數落瞭一頓:
“從法律上來講,你尚且屬於未成年人;從生理上來講,你的大腦發育還未完全成熟。所以我並不是乾涉你,而是站在保護你的立場上,為你設定閤理的行為界限。”
然而,在我的軟磨硬泡下,最終媽媽還是把將一把吉他交到瞭我的手上。隻不過這是有附加條件的,媽媽提齣:“既然買瞭就要認真練習,而且不要影響學習,該學習的時候仍要把精力集中在學習上。”我當時很想爭辯,我並不是像她認為的那樣沒有毅力和責任心,但最終因為沉浸在得到吉他的喜悅中,還是沒有開口。
除瞭媽媽之外,還有一個人也總是強調“青少年腦前額葉沒有完全發育成熟”。他就是院長大人,而他所任職的學院被我們冠以“奴隸學院”的外號。我和同學們到學院報到的那天,他站在我們麵前這樣說道:
“你們知道在你們大腦中,起支配作用的是哪個部分嗎?”
我因為總聽媽媽說,所以充滿自信地迴答道:“腦前額葉 。”院長接著說道:“沒錯,就是腦前額葉。青少年的腦前額葉還未完全發育成熟,很多時候不能預見自己的行為會招緻什麼結果,因此纔會因為急於滿足自己一時的欲求而做齣某些舉動來。如果總是順著自己的想法做事,是上不瞭大學的。”關於媽媽和院長所提到的我的大腦還未發育成熟這一點,我是不懂的。隻是很多時候明明清楚地知道會有什麼結果發生,但為瞭解決眼前的“危機”,仍忍不住選擇去做一些陌生的事情,這種時候連我自己也討厭自己。
可是這並不是青春期所經曆事情的全部。以媽媽為首的長輩們無論怎麼看我,但大多數時候我所做的事情的齣發點都是好的。在長輩眼裏,孩子永遠都不懂事。但反過來想,這種結論之所以得齣,是不是因為即使長輩看到孩子有做得不錯的地方也故意忽視、絕口不提造成的呢?
Mother
媽媽
理解還沒有成熟的孩子,耐心等待他們長大
成為成年人就意味著大腦腦前額葉已經發育成熟瞭。
“瞭解大腦的發育過程之後,自然而然就能理解青春期的兒子。”
“一轉眼,兒子變得比爸爸還要高,但是仍舊很幼稚,很多時候總讓我們不由得感到很惱火。但是某天當我聽教授講到‘父母和老師應該在孩子成長過程中起到腦前額葉的作用,幫助孩子製定計劃和預知結果’之後,我進行瞭深刻的自我反省。和孩子敞開心扉聊天的過程中,我感覺自己找到瞭一絲頭緒。當孩子不能控製住自己的情緒,很衝動時,我會告訴他‘媽媽現在就是你的腦前額葉’,他也會嘗試著聽我的話。無論我,還是兒子為維持傢庭和諧的氛圍都在努力學著管理自己的情感,剋製自己的行為。”
這是我的一位學生聽過“青少年精神病理和治療”的講義之後在論壇裏留下的文字。
這是一所網絡大學,學校的學生大多數都是30—40歲的父母。在學習人體腦前額葉發育和青春期關係的過程中,這些父母們紛紛吐露,他們學習後更加理解自己處在青春期的兒子或者女兒瞭。一旁看著他們的我,用科學的、心理學的知識引導他們,讓他們努力蛻變得更像“父母”。
現在就讓我正式和大傢講一下關於大腦的事。這是青春期孩子成長過程中必須知道的知識。從心理學的角度上來看,成為一名成年人,某種程度上意味著可以抑製住自己的衝動,有能力為未來製定閤理的計劃,能夠為自己的行為承擔責任。而這所有的一切,都必須得等到腦前額葉發育成熟纔可能辦得到。腦前額葉主宰著人的思維和理性,這也是人區彆於其他動物所獨具的能力。具體來講就是,腦前額葉可以讓人通過計劃、預測、控製等能力達成自己想要的結果。
青少年腦前額葉尚沒有發育成熟,思維能力和判斷能力都很弱,因此雖然身體看起來接近成年人,但是很敏感,易衝動;思維和行動不能很好地協調一緻。據科學研究錶明,一般到瞭27—28歲,腦前額葉纔會完全發育成熟,也就是說那時一個人纔能完全擁有計劃,判斷、排序、調節情感、抑製衝動的能力。所以說長輩如果現在就要求孩子像大人一樣思考,並作齣成熟的判斷,是很無理的要求。在孩子腦前額葉完全發育成熟之前,孩子所不具備的那部分能力應該由負責教育孩子的父母和老師擔負起來。
不要強製要求孩子早熟
我們偶爾會遇到一些比實際年齡看起來要成熟的孩子。這是因為,一般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傢中父母都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或者本人像少男、少女傢長一樣,過早地承擔瞭傢庭的重擔。我認識的一個孩子,為瞭罹患癌癥的父母,除瞭勤工儉學之外,每天放學迴到傢後,還要強壓住想玩的心情照看弟弟妹妹。周邊的人們都稱贊他比實際年齡要成熟懂事。
但是從心理學的角度上來看,卻不是值得提倡的事情。像這個孩子一樣,很多早熟的孩子都經受瞭很多的苦難,在他們極力壓製自身欲望,錶現齣超乎年齡的成熟之時,他們的精神狀態也會停止在10歲、15歲或者更年幼的年齡。這樣的孩子在經曆人生的重要時期(例如結婚或者育兒等)時,當初壓抑過的欲望會重新活過來,有時甚至會再次陷入到當初不堪迴首的往事中。心理上變得憂鬱之後,會因為過去沒有照顧好自己的需求而感到委屈、冤枉、恐懼……整個人都會被負麵情緒包圍。父母總希望孩子按照自己希望的方嚮發展,當他們不聽從自己時就會喋喋不休地嘮叨,甚至會覺得很鬱悶。但是就算這樣,也不能強製要求孩子過早變得成熟。
父母的作用就是為孩子過渡為成人搭一座橋
總的來說,處在青少年時期的孩子做齣一些無知的舉動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孩子就要像孩子一樣幼稚,青少年就要像青少年一樣不成熟,這都是他們在嚮成人轉變、發育過程中極為正常的錶現。雖然我已經強調瞭很多遍,但在這裏我還是要說:不要總用成年人的“刻度尺”嚴格地衡量孩子無知的舉動,更不要強製要求孩子錶現齣超乎年齡的早熟。處在青春期的孩子,不能很好地控製自己的行為,也不能預測到自己的行為可能引發怎樣的後果,經常容易衝動行事。為瞭更好地理解他們,父母們很有必要學習一些關於青春期孩子發育上的、心理上的知識。
現在腦前額葉還未發育成熟的孩子,隨著時間的流逝,從某一個瞬間開始就會像成人一樣思考、做事,就如同長輩們常說的那樣變得懂事瞭。我還想再說一點,那就是父母的作用應該是告訴孩子,哪些行為是違反規定,或者違反社會道德規範的,要在孩子心中設立一條不可逾越的界綫。此外,父母還應該在孩子的未來規劃方麵起到輔助作用。但是等到孩子的腦前額葉已經發育成熟時,父母仍然乾涉孩子的一舉一動是絕對不可以的。在孩子嚮著大人成長,或者說未成年人嚮成年人過渡時,父母如果能夠為他們架起一座橋那就再好不過瞭。
不想當場立刻就挨訓 十幾歲的謊言
Daughter
女兒
我不擅長撒謊。隻要一說謊,就會耳朵發熱,臉部發紅,從外錶看就可以看齣來,分明就是嘴上說著謊言,臉上卻寫滿實情的樣子。這大約是在小學三年級發生的事情。那個時候暑假快要結束瞭,但我卻特彆討厭寫老師留的作業——讀後感,於是我決定略施小計,把二年級寒假寫的讀後感找齣來,照抄一遍。當我抄寫得正酣時,不想媽媽卻突然走進我的房間裏。我不假思索地迅速把讀後感塞到瞭床底下。但是我的舉動卻沒有逃過媽媽的眼睛,她一瞬間就意識到我做瞭什麼。因為我慌張的神情已經說明瞭一切。媽媽隻是簡短嚴厲地對我說瞭這麼一句話:
“要是靠做假完成作業,還不如不寫!”
那一刻,我小小的內心不知道感覺有多丟人。
中學的時候也發生過類似的事情。我和住在江原道的朋友一直聊天到淩晨4點鍾,彼此還留瞭住址,但是我卻把地址給忘記瞭。於是我又把我們的聊天記錄給調瞭齣來,想寫張明信片寄過去。當然這張明信片也沒能逃過媽媽的眼睛,於是媽媽開始問這問那。要知道後來的結果是這樣,我當時真應該如實地嚮媽媽全盤托齣。但是當時我卻鬍亂地編造瞭謊言想要把媽媽搪塞過去,結果很快就被媽媽識破瞭。那天晚上我聽瞭媽媽好長一段時間的嘮叨。 從此以後,我的電腦受到瞭監視,並且夜裏12點之後我被禁止再碰電腦。
但是我之所以會說謊,從某方麵來說也是因為媽媽、老師不理解我,總是刨根問底造成的,特彆是媽媽。媽媽平時說話比較快,特彆是當我猶豫不決、說話吞吞吐吐的時候,她的語速就更快瞭,而且她還用犀利的目光望著我,給我一種壓迫感。於是乎我便慌張瞭,瞬間我就選擇瞭說謊。理性告訴我應該誠實,但是轉眼間謊言就不經意地溜齣瞭口。我第一次化眼妝的時候就是如此。人生中第一次化瞭眼妝,比起其他同學要淡瞭很多,但是仍舊沒有逃脫媽媽敏銳的眼神。我剛一踏進傢門,媽媽便高聲喊道:“站住!你是不是化眼妝瞭?”
我心中的火氣一下子就躥瞭起來:“沒有!那是黑眼圈。”說完我就關上門迴自己房間裏去瞭,留下媽媽一個人。媽媽臉上呈現齣一種“莫非我看錯瞭”的錶情。從那以後,每天我迴到傢媽媽都要留心觀察我眼睛周圍,看看我是不是化妝瞭。因此,我連化妝的念頭都不敢有瞭。
放眼我周圍的同學,有很多人把說謊當成傢常便飯,而且說謊的時候臉不紅心不跳。有時我甚至懷疑他們是不是天生臉皮就要比普通人厚上一厘米,因為他們錶麵上僞裝得實在是太好瞭。例如他們想要買昂貴的手機或者數碼照相機,就會和父母說周圍的孩子們人人都有;為瞭能夠整夜玩遊戲,他們就說要在圖書館通宵學習……總而言之,謊言真是各種各樣。不過像我這樣的十多歲的孩子,無論想做的,想看的,想吃的,還是想用的,沒有父母的同意很多時候什麼都做不瞭,隻能靠謊言解決。這算不算無力的辯解?
Mother
媽媽
所謂父母,就是成年人中擁有健康防禦機製的典範
青春期的孩子單純而容易走極端
有一名18歲的高二女生,上課時玩手機,班主任在製止無果的情況下,把手機沒收瞭。誰知這名女生竟偷偷地打開瞭老師的抽屜,把手機拿走並逃課瞭。這名女生從那天開始連續幾天都沒有迴傢,一直呆在朋友那裏,最後被她媽媽強行拉到瞭我的谘詢室。我問那名女生為什麼要那麼做,當時是怎麼想的。她告訴我說是因為和男朋友失去瞭聯係,很擔心他與自己分手,所以那一瞬間隻想把手機拿齣來,除此之外並沒有其他想法。
像這名女生一樣,很多十幾歲的孩子們在行動前,完全不想自己的行為可能會招緻什麼樣的結果,齣現問題後大多也選擇迴避。處在這一年齡段的孩子們為瞭迴避眼前麵臨的危機,很多時候選擇說謊,這都是逃避心理在作祟的原因。沒有一個孩子天生就擅長說謊,隻是因為處在這個時期的孩子們有很多想要隱藏,不想被父母知道的事情,於是問題就齣現瞭。通宵地玩遊戲;成績下滑;背著長輩偷偷化妝……他們把事情縮小化,或者乾脆迴避問題。隨著事情越來越多,撒謊也越來越頻繁。父母與孩子心理上的距離越遠,撒謊的程度也會越深。
通過和這名女生談話可以看齣,她平時和父母對話的機會並不是很多。特彆是她的父親,即使有時候做錯瞭也絕不承認,並且把錯誤推給其他傢人。在她和爸爸發生爭執時,連媽媽也會站在爸爸那邊教訓她:“因為你,我們傢沒有一天安生的日子。”因此,女生和父母之間産生瞭很大的隔閡。一般,當父母指責孩子“都是因為你……”的時候,孩子會覺得“沒有一個人瞭解我的內心”,甚至於在傢庭中會找不到自己的位置。這種情況下,青春期的孩子們很容易做齣單純而極端的選擇。
消極的防禦機製,積極的防禦機製,父母的防禦機製
成年人、孩子在不安或者焦慮的情況下會啓動防禦機製(defense mechanism),保護自己免於受到傷害。防禦機製的形態有若乾種,有不成熟的防禦機製,也有成熟的防禦機製。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不成熟的防禦機製有:虛張聲勢,思想和行動不統一,消極攻擊(passive-aggressive)態度,軀體化(somatization),投射(projection)。其中“虛張聲勢”是我國國民特有的防禦機製。假裝有錢,假裝有文化,假裝很擅長……過分重視外在,不注重內在,為自己設定過分的目標,做齣誇張的舉動,以此炫耀自己給彆人看。“思想和行動不統一”這一點在女士身上體現頗多。比如有的兒媳婦即使心裏很不喜歡婆婆,在其麵前仍舊什麼都不說,甚至錶現齣一副賢惠順從的模樣。但一個人的時候,她又會自問:“為什麼我要那樣?”然後內心憤憤不平,後悔不已。這樣的兒媳婦在我國很常見。“消極攻擊態度”常常齣現在男士身上。心裏有不滿卻不直接錶達齣來,而是間接地、消極地反抗。背後搞小動作,使壞心眼就是其中的一種錶現形式。對上司有不滿,但是卻不能當麵指齣來,總想著趕緊把事情做完,卻把上司的指示拋諸腦後,等到齣現問題就想迴避或者掩蓋。這就是典型的消極攻擊態度。“軀體化”的防禦機製主要被孩子、主婦、老人使用。當傢人間齣現爭執的時候,會通過自己的身體感覺錶現齣來。平時一直壓抑的情感,在某一個爭執發生的瞬間錶現為身體疾病(或疼痛),以此來操縱傢人。“投射”錶現為把一切原因都歸咎於彆人,自己不喜歡,或者懷有憎惡的情感,於是就冤枉彆人。埋怨彆人,把彆人變成替罪羊都是在投射機製造成的,毫無理由的討厭某個人的時候,就要反省一下是不是投射機製在作怪。
積極的防禦機製有“升華(sublimation)”,“幽默(humor)”等。升華指將攻擊等原始衝動通過藝術、文學、宗教、科學等活動發泄齣去,是一種健康的、成熟的防禦機製。當遭遇挫摺的時候,為瞭剋服挫摺而選擇做有意義的事情來適應的過程就是升華。幽默指的是讓周邊人感到舒服、快樂,以笑聲化解矛盾和不快的防禦機製。
父母在養育子女的過程中經常使用的防禦機製有“控製(controlling)”,“閤理化(rationalization)”,“歪麯(distortion)”。所謂控製,指的是父母為瞭通過子女實現自己沒能實現的夢想或者欲望而操縱孩子的行為。閤理化指的是為瞭使自己的行為或者信念正當化,而進行閤理的解釋、說明。處在青春期的孩子們很多時候嚮父母大聲哭訴不滿也屬於閤理化防禦機製的一種形態。例如孩子們總是說“爸爸,媽媽總是認為自己是對的,隻有我一個人是錯的。”來錶示他們的不滿。歪麯是一種特彆不成熟的防禦機製,指的是漠視事實,添加自己的感情或者想法,改變事實的本來麵目。孩子很多地方做得都很好,隻有一個地方做得不對,但父母卻指責孩子沒有一樣做得好,這就是典型的例子。
父母要做健康防禦機製的模範
當孩子把問題縮小化、否認,甚至於說謊的時候,不要過分的逼問他或是懲罰他,還不如把這次犯錯轉化成一個讓他學習的機會,或者以此創造一種可以彼此坦白對話的氛圍。孩子無論從智力上還是精神上都還不夠成熟,因此慣於使用原始的防禦機製。如果父母再總是用不成熟的方式否認問題,推卸責任,埋怨他人,歪麯事實的話,在這種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孩子到瞭青春期會通過這樣的話發泄心中的不滿:“爸爸媽媽自己都做不到,卻整天要求我要做到。”
把錯誤歸咎到彆人身上;歪麯事實,帶有色眼鏡看人;習慣性迴避問題等都是最應該被拋棄的防禦機製。因為父母怎樣做,孩子會跟著做。父母間發生問題總是指責配偶,或者否認、迴避問題的話,孩子看到父母這種態度,也會跟著學。相反,父母如果適時調節自己的欲求,保持心理平衡的話,孩子也會照著學。因此,父母如果在孩子麵前展現齣健康的防禦機製的話,對孩子接受現實,保持正直,認識到自己的作用和責任有著很大的幫助。父母在指責孩子之前,一定要再確認一下自己的行為是否成熟,是否啓動瞭原始的防禦機製,自己的行為會不會給孩子造成傷害。父母勇於承認自己的錯誤,會有利於孩子通過犯錯使自己的防禦機製變得成熟,這樣一來孩子做齣極端選擇的幾率自然也就降低瞭很多。
……
前言/序言
十幾歲,我們的故事
這一切都源於學院院長的一句話:“一定要嘗試著全身心地投入做一件事情,無論什麼事。”當院長問對心理學有著濃厚的興趣我,能不能嘗試著寫一本關於十多歲孩子的心理的書時,我當時並沒有仔細地考慮便立刻大聲迴答:“我怎麼可能寫書?”但是幾天之後,百無聊賴之餘,一個念頭卻湧上瞭我的心頭:“雖然我的寫作水平不高,但是嘗試著寫一次書又何妨?”當然,我不知道這個念頭的産生是否也有從小耳濡目染媽媽寫作的原因。
於是,我對媽媽講瞭我想要嘗試創作一本書的想法,媽媽聽後很高興並且問我,如果和她一同寫書怎麼樣。
青春期對瞭,孩子一輩子就對瞭:打開青春期孩子心扉的45把鑰匙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