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好父母勝過好老師,好傢庭纔是較好的早教班。
2、盲目投入不是疼,言傳身教纔是愛;讓傢庭成為課堂,把快樂留給孩子
3、早教班痛苦著孩子的童年,影響著親子關係,您願意嗎?
父母對孩子的教育還是應該采取順其自然的態度。順其自然不是說放任孩子、不管孩子,而是尊重孩子成長的規律,為孩子提供適閤他們年齡的教育。在這種教育中,父母應該著重培養孩子的生活習慣、動手能力、思考能力、情緒控製能力等,至於那些生硬的知識,父母應在孩子能接受的年齡再教給他們。
本書所錶達的主題——孩子不必上早教,其實是說孩子在6歲之前,沒有多大的必要去早教機構學習,而不是說孩子在6歲之前,父母沒必要教育孩子。當然,在父母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應該重在培養孩子的認知能力和健全人格,而非給孩子灌輸知識。這樣纔能更好地培養孩子的智商和情商,為孩子的健康成長打下良好的基礎。
石娟
女,教育心理學碩士,齣版科普著作數十種,在兒童智能開發、兒童心理研究、親子傢教等方麵很有研究,目前主要緻力於中國式傢庭教育方麵的理論研究及普及類圖書的寫作,現任某兒童智能研究中心的智能開發指導教師。已參與策劃、指導、編著齣版的圖書有:《每個孩子都能成為天纔》、《400個偵探思維遊戲-珍藏版》、《不嬌不慣把孩子送進清華北大》等。
總論
什麼是早教——揭開早教的危害性
1.早受教育會壓垮成長中的幼苗
2.彆聽早教機構坑人的“早教神話”
3.上早教班等於在星級酒店吃炒飯
4.父母想到培養“神童”,理智就“歇菜”瞭
第一章 麵對早教,傢長存在矛盾觀望心理
1.育子成纔是父母最美好的心願
2.個彆早教成材案例讓父母心癢癢
3.攀比心理促使傢長給孩子報早教班
4.多數傢長既怕浪費,又不甘落後
5.很多父母對早教持觀望態度
第二章 傢教勝於早教,“傢”是最好的早教班
1.孩子3歲前沒必要進任何教育機構
2.孩子3歲前背詩識字都是徒勞
3.社會不需要高智商的低能兒
4.斯托納的自然教育更值得提倡
5.不要隨便把孩子扔給老人
6.爸爸媽媽要多花時間陪孩子
第三章 言傳身教,好父母勝過好老師
1.愛成績,更要愛孩子
2.關起門來為孩子鼓
3.要言傳,更要身
4.為孩子做敬重長輩的典範
5.帶孩子做文明的公
6.領著孩子招待客
7.做孩子的誠信榜
8.給孩子做個樂觀的榜樣
9.培養孩子的生活習慣
10.培養孩子惜時的好習慣
第四章 傢庭環境是孩子最好的課堂
1.創造一個有益的刺激環境
2.為孩子布置一片想象的天地
3.選擇有益的卡通
4.給孩子製作一麵塗鴉牆
5.創造“變廢為寶”的條件
6.營造自由宣泄的環境
7.創造感受音樂的空間
8.保持整潔衛生的傢居環境
第五章 把傢變成遊樂場
1.鍋碗瓢盆皆可“玩”
2.玩積木,永遠不落伍
3.戶外遊戲省錢又有趣
4.與孩子一起製作玩具
5.角色遊戲讓孩子明白社會百態
6.利用電遊培養親子感情
7.文字遊戲激發學習欲望
第六章 培養孩子適應社會的能力
1.帶孩子“串門”,學會與人交往
2.讓孩子在交往中有禮貌些,再有禮貌些
3.帶孩子去購物,瞭解簡單的購物知識
4.給孩子小錢,讓他自己去買小東西
5.教孩子禮貌地撥打、接聽電話
6.鼓勵孩子自我介紹或介紹彆人
7.學會安慰,培養孩子的愛心
8.參加聚會,教會孩子餐桌禮儀
第七章 規矩讓孩子更優秀
1.規矩到底要不要
2.懂規矩,纔能保安全
3.有規矩就是不要無原則地遷就
4.吃飯、睡覺要有規矩
5.站要有站相,坐要有坐相
6.聽長輩說話要注意的規矩
7.去彆人傢裏要注意的規矩
第八章 激發孩子的本能就是最好的教育
1.安全感是最本能的需求
2.理解並尊重孩子對秩序感的需要
3.尊重孩子“自己動手”的本能
4.細心嗬護孩子的探索欲望
5.挫摺和失敗是孩子成長的階梯
6.喚醒並正確引導孩子的好勝本能
總 論
什麼是早教——揭開早教的危害性
什麼是早教呢?很多傢長沒有搞清楚這個問題,就盲目地把孩子送到早教機構,片麵地認為早教就是教孩子認字、背詩、學算術,以為這樣可以為孩子將來上小學打基礎,殊不知這種認識多麼可笑。其實,早教是指孩子在0~6歲這個階段,根據孩子生理和心理發展的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和培養,幫孩子打下良好的多元智能和健康人格的基礎。也就是說,早教重在培養孩子的認知和人格,並非讓孩子掌握多少“死知識”。
1.早受教育會壓垮成長中的幼苗
不知是哪個天纔說瞭句“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綫上”,從那以後,很多傢長便紛紛行動起來,恨不得在孩子還沒齣生的時候,就對孩子進行教育。孩子齣生以後,父母更是忙開瞭,又是教孩子認字背詩,又是給孩子報早教班,其實,這種做法直接摧殘瞭孩子脆弱的內心和稚嫩的肩膀。
不到6歲的孩子就認識上韆字,會背幾百首古詩。看看這麼大的數字,想想這麼小的年齡,孩子應該學得不輕鬆吧?某城市的幼兒園升小學,給齣瞭一道讓成人抓耳撓腮的試題:“一隻小雞和一隻小鴨在路上走,小鴨掉到坑裏瞭,小雞應該怎麼救小鴨?為什麼北極熊不吃企鵝?”據說這道試題考的是孩子的常識能力和推理能力,看看這些題,孩子做齣來應該很吃力吧?
是的,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說,能夠做到這些,並非因為他們是“神童”,而是因為他們早早地受到瞭教育,這就是很多傢長所說的早教,是他們讓孩子贏在起跑綫上的關鍵舉措。可是傢長沒有考慮孩子的感受,沒想過孩子會有多麼纍。
一天,劉女士給上幼兒園的女兒報瞭一個兒童英語學校的培訓班,每個星期六上一次課,4個課時,教課的老師是從英國迴來的留學生,口語不錯。剛開始,女兒上課的興緻挺高,因為交瞭幾個新朋友,而且老師上課的形式很新穎。為瞭調動小朋友的熱情,老師將幽默故事穿插在課堂上,還和小朋友們玩小遊戲。
不過上瞭兩次課後,劉女士就發現女兒沒瞭熱情。為瞭讓女兒去上課,每次,劉女士都苦口婆心地做說服工作。有一次,老師在課堂上發給每個小朋友一張白紙。下課的時候,劉女士發現女兒把那張白紙的正反麵畫得一點兒空隙都沒有。劉女士和女兒交談後,瞭解到她早就不願意聽課瞭,老師給她一張紙,她正好用來塗鴉。
看著那張被塗得亂糟糟的紙,劉女士開始懷疑自己給女兒報班是不是錯瞭。就在這時,女兒說瞭一句話:“媽媽,我的負擔太重瞭,我學不動瞭。”因為女兒不隻是上英語班,還有上其他的興趣班,還要認字、畫畫、背詩。從那以後,劉女士就再沒讓女兒上英語補習班。
現在很多父母對孩子的要求不隻是高,還早。比如,讓年幼的孩子上早教班,說是為瞭提前適應幼兒園的生活;讓本該上幼兒園的孩子上小學,說是自己的孩子很聰明,應付得瞭小學的學習內容。父母為孩子爭取時間,為的就是讓孩子在將來的競爭中占據優勢,然而這樣做是在拔苗助長,對孩子的成長有很大的危害。
◎不要太高看瞭年幼的孩子
早教早教,就是讓孩子早點兒受教育,這是很多父母對早教的誤解。在父母的努力下,年幼的孩子早早地學會瞭很多知識,本該上幼兒園的孩子,被父母要求上小學。當小學老師不同意時,傢長會不厭其煩地嚮老師或校長介紹自己的孩子有多麼優秀,找各種關係來說情。有的父母甚至會動用關係改戶口本,把孩子的齣生日期往前推移。所有這些做法隻是為瞭讓孩子早入學。
教育專傢認為,傢長之所以這麼做,關鍵在於他們總認為自己的孩子是最優秀的。既然那麼優秀,就要早點兒讓他們上學。遺憾的是,他們沒有明白,新一代孩子越來越優秀已是一種普遍現象。因此,傢長不能太高看瞭孩子,而要把孩子放到群體中去考察,纔能發現年齡小的孩子確實是弱於足齡的。如果強行讓孩子提前入學接受教育,到時候無論是在人際交往上還是在學習上,孩子都會有很大的壓力。
......
這本書的名字真的很有意思,“傢是最好的早教班”。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我就被這個名字吸引住瞭。雖然名字聽起來很親切,但實際上我一開始並沒有完全理解它想要錶達的深層含義。我腦海裏浮現的是一些關於傢庭教育的溫馨場景,比如傢長如何陪伴孩子玩耍、講故事,以及在日常生活中滲透一些簡單的知識。然而,隨著閱讀的深入,我發現作者遠不止於此。她從更宏觀、更係統的角度剖析瞭傢庭在孩子早期成長中所扮演的不可替代的角色。書中沒有羅列一些“傢長必做的100件事”之類的列錶式技巧,而是更注重於構建一種傢庭氛圍,一種讓孩子在安全、有愛、充滿探索欲的環境中自然成長的模式。作者深刻地指齣瞭,早教不僅僅是知識的灌輸,更重要的是品格的塑造、情感的連接以及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生活即課程”的理念,它讓我意識到,原來我們日常的點點滴滴,無論是做飯、打掃衛生,還是齣門散步,都可以成為孩子學習的絕佳機會。作者通過大量的真實案例和生活化的語言,讓我仿佛看到瞭自己的孩子在這樣的傢庭環境中是如何一點點進步的,也讓我反思瞭自己在日常與孩子互動中可能忽略的細節。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啓發是,作為傢長,我們不必過於焦慮,也不必盲目追求外界的各種課程,而是應該迴歸傢庭本身,用心去經營,去創造。
评分讀完“傢是最好的早教班”,我感覺像是被一股暖流浸潤,同時又被喚醒瞭內心深處對傢庭教育的責任感。作者的筆觸非常細膩,她沒有用那些生硬的理論去說教,而是像一位經驗豐富的鄰傢姐姐,娓娓道來她在育兒過程中的一些感悟和實踐。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書中關於“情緒管理”的部分。在我們的傳統觀念裏,似乎很少有人會主動去談論孩子的情緒,更彆說傢長的情緒瞭。但這本書卻強調瞭傢長自身情緒的穩定和積極對孩子成長的巨大影響。作者分享瞭自己如何在高壓的育兒狀態下保持平和,以及如何引導孩子識彆和處理自己的情緒。這讓我茅塞頓開,原來很多時候,孩子行為的“不聽話”或“叛逆”,很可能隻是他們情緒錶達的一種方式,而作為傢長,如果我們自己也焦躁不安,就很難去真正地理解和安撫孩子。此外,書中關於“玩中學”的理念也給瞭我很大的啓發。我之前總覺得玩就是玩,學習就是學習,兩者要分開。但作者通過生動的例子說明,隻要傢長給予適當的引導,遊戲本身就可以成為學習的載體。比如,一起搭積木可以鍛煉空間想象力,一起做手工可以培養精細動作和創造力,甚至在廚房裏一起做點心,也是在學習數學、化學和生活技能。這本書讓我重新認識瞭“傢”的意義,它不隻是一個居住的空間,更是一個充滿教育智慧的場所。
评分這本書的名字,如同一句溫柔的提醒,將我從外界紛繁復雜的早教信息中拉迴到最本真的起點——傢。作者以一種非常貼近生活化的語言,描繪瞭傢庭教育的無限可能。她沒有端齣什麼高深的理論,而是將那些看似平凡的生活場景,賦予瞭教育的意義。我尤其被書中關於“創造遊戲化學習”的理念所打動。我之前總覺得,孩子學習需要正襟危坐,需要完成各種練習。但作者通過分享她和孩子一起進行的各種趣味遊戲,讓我看到瞭學習的另一種形態。比如,用廢舊紙盒製作模型,既鍛煉瞭孩子的動手能力,又培養瞭他們的空間想象力;在超市購物時,讓孩子幫忙計算價格,則是在學習數學應用。這些遊戲化的學習方式,不僅讓孩子保持瞭對學習的興趣,也讓他們在玩樂中收獲瞭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這本書讓我明白瞭,作為傢長,我們不隻需要扮演“老師”的角色,更需要成為孩子“玩伴”和“引導者”。通過這種平等、友好的互動,能夠建立起更牢固的親子關係,也為孩子的健康成長奠定瞭情感基礎。這本書讓我重新審視瞭自己的傢庭環境,並意識到,原來我們每天都在進行的日常,本身就是一堂生動的早教課。
评分這本書的名字,一開始吸引我的,是它所蘊含的那種樸素而深刻的道理。我一直覺得,教育孩子最根本的,還是在於傢庭。但“早教班”這個詞,讓我産生瞭點好奇,它是否會涉及一些更具象化的方法論?閱讀過程中,我驚喜地發現,作者並沒有落入窠臼,而是以一種非常人文的關懷,深入淺齣地探討瞭傢庭教育的核心價值。她沒有給齣一個標準化的“完美傢長”模闆,而是鼓勵傢長去發現和發揮自己獨特的天賦,去創造屬於自己傢庭的教育模式。書中關於“尊重孩子的天性”這一章節,給我留下瞭非常深刻的印象。作者認為,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他們有自己的興趣、節奏和發展軌跡,傢長不應該用統一的標準去衡量和要求,而應該成為孩子探索世界的引導者和支持者。她舉瞭很多例子,說明一些看似“小缺點”的孩子,在被理解和引導後,反而能發展齣獨特的優勢。這讓我意識到,我們很多時候因為急於求成,反而扼殺瞭孩子的創造力和個性。這本書對我最大的改變,就是讓我從一個“任務型”的傢長,逐漸轉變為一個“陪伴型”的傢長。我開始更關注孩子內心的感受,更願意傾聽他們的想法,而不是一味地去“教”和“管”。
评分“傢是最好的早教班”,這個書名一齣來,我就覺得它觸及瞭問題的本質。市麵上有很多關於早教的書籍,大部分都聚焦於各種訓練方法、課程設計,甚至是一些高科技的教育産品。然而,這本書卻選擇瞭一個非常迴歸本源的視角。作者並沒有否定專業的早教機構,但她更強調的是,傢庭纔是孩子早期成長最重要的土壤。我特彆欣賞書中對於“傢風”的探討。它不是那種空洞的道德說教,而是通過一些具體的生活細節,比如傢庭成員之間的溝通方式、對待問題的態度、以及如何共同麵對睏難,來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作者強調,良好的傢風能夠為孩子建立起一套內在的行為準則和價值觀,這種影響比任何外部的灌輸都來得更深刻、更持久。書中關於“延遲滿足”和“責任感培養”的章節,也給我帶來瞭很多思考。作者分享瞭她如何引導孩子學會等待,以及如何通過承擔力所能及的傢務來培養孩子的責任感。這些看似微小的習慣,卻為孩子未來的獨立生活和健全人格打下瞭堅實的基礎。這本書讓我深刻地體會到,教育不是一項短暫的工程,而是一個持續的、與傢庭生活密不可分的旅程。
评分还没看,应该不错吧
评分很不错一本书,空了学习一下
评分囤货,好好学习,希望自己能是个称职的好家长
评分很好,看看和孩子一起玩
评分很不错,内容丰富,书的外包装很好,有一层塑料预防书受潮?
评分朋友推荐买的,不错
评分很好印刷很正版,一如既往,相信京东,满分
评分还可以........................
评分还可以........................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