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庫全書》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紀昀等360多位高官、學者編撰,3800多人抄寫,費時十三年編成。叢書分經、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庫。共有3500多種書,7.9萬捲,3.6萬冊,約8億字,基本上囊括瞭中國古代所有圖書,故稱"全書"。當年,乾隆皇帝命人手抄瞭7部《四庫全書》,下令分彆藏於全國各地。先抄好的四部分貯於紫禁城文淵閣、遼寜瀋陽文溯閣、圓明園文源閣、河北承德文津閣珍藏,這就是所謂的"北四閣"。後抄好的三部分貯揚州文匯閣、鎮江文宗閣和杭州文瀾閣珍藏,這就是所謂的"南三閣"。
宋硃子撰。以後漢王逸《楚辭章句》及洪興祖《補注》二書詳於訓詁,未得意旨,乃隱括舊編,定為《集注》。以屈原所著二十五篇為《離騷》,宋玉以下十六篇為《續離騷》。又刊定晁補之《續楚辭》《變離騷》二書,錄荀卿至呂大臨凡五十二篇為《後語》。而訂正舊注之謬誤者,為《辨證》二捲附焉。
硃熹(1130年10月22日—1200年4月23日),南宋江南東路徽州婺源人(今江西婺源),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號晦庵,晚稱晦翁,又稱紫陽先生、考亭先生、滄州病叟、雲榖老人,謚文,又稱硃文公,南宋理學傢,理學集大成者,尊稱硃子。硃熹傢境窮睏,自小聰穎,弱冠及第,中紹興十八年進士,曆高孝光寜四朝。於建陽雲榖結草堂名“晦庵”,在此講學,世稱“考亭學派”,承北宋周敦頤與二程學說,創立宋代研究哲理的學風,稱為理學。其著作甚多,輯定《大學》、《中庸》、《論語》、《孟子》為四書作為教本。
書不錯,6.18活動購買較實惠
评分書很漂亮,古色古香的。喜歡這種感覺。可惜還沒有時間仔細閱讀。古人的書的確美觀,就是閱讀速度不能太快。也讓我們迴味一下慢生活吧。
评分最近中國書店齣版的這套四庫全書影印係列太好瞭,基本上是原版原本影印,相對於目前主流的四拼一來講,字大宜讀,捧在手中也很輕便,的確是最佳選擇。楚辭集注又是四庫精品中之精品。
评分很棒
评分單頁影印,美哭啊!而且這書也沒大有彆的版本瞭。
评分普通的影印本,不過精美,與宋端平本相差甚遠……
评分書不錯,但要求有較深的文學功底,全書沒有標點。注釋也不是現代白話。對於功底不是那麼深的,像我偶爾翻一下感受硃熹老夫子的腐氣也不錯。突然想起《五柳先生傳》中的“不求甚解”也是很好的。字體為蠅頭小楷,感覺舒服。
评分滿紙小楷,古色古香,茶韻四溢,雅不可當
评分還可以還可以還可以還可以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