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論文主旨在糾正王鳴盛十七史商榷中王遵絕無功業之說。列舉史實,證述遵在東晉初年,團結江東境內諸政治社會力量,共同抵禦北方盛強鬍族之侵略。當時中國之文化,因而得以保存,故其功實不可沒。文中又分析南來北人之社會階層及居住地域,並論其與後來南朝史事之關係。篇末附載近年廣州齣土晉墓磗銘,亦可供治史者之參證。
天師道與濱海地域之關係
書世說新語文學類鍾會撰四本論始畢業後
述東晉王導之功業
魏書司馬睿傳江東民族條釋證及推論
崔浩與寇謙之
支湣度學說考
桃花源記旁證
陶淵明之思想與清談之關係
書魏書蕭衍傳後
讀哀江南賦
論隋末唐初所謂“山東豪傑”
最喜欢陈寅恪先生"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两句话,唯有此等人格才能做如斯学问,无愧我等后学末进之楷模~先生之书是可以用来收藏研读的,单教先生"独立,自由"两语能够流传,便足愧煞无数"学人"。
评分陈寅恪先生代表作,还需要说什么呢。三联的书真的很精致,唯一的缺点就是贵。
评分18世纪以来的三四百年间,自然科学与哲学取得了长足进步,对文学研究产生了巨大影响。科学与哲学的新观念为文学研究提供了许多方法论上的启示,使文学研究突破了以往单一的亚里士多德模式,呈现出多元化的繁华景象,但是,基本文学概念含混不清的状态并没有获得多少改观,更严重的是,在多样繁荣的场景掩盖下,一些借鉴科学和哲学新思想的文学研究往往被推向极端,步入了歧途。
评分陈寅恪巨著,拜读,多学习多思考。
评分三联此版无论纸张还是印刷质量都很一般,感觉有点失望!陈寅恪(1890—1969),江西修水人。早年留学日本及欧美,就读于德国柏林大学、瑞士苏黎世大学、法国巴黎高等政治学校和美国哈佛大学。1925年受聘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回国任教,兼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抗战期间,先后任教于西南联合大学、香港大学、广西大学和燕京大学。1946年回清华大学任教。1949年南迁广州,为中山大学教授。
评分好的好的好的好的好的好的好的好的好的好的
评分陈先生这个系列的好书,书的质量很好
评分最喜欢陈寅恪先生"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两句话,唯有此等人格才能做如斯学问,无愧我等后学末进之楷模~先生之书是可以用来收藏研读的,单教先生"独立,自由"两语能够流传,便足愧煞无数"学人"。
评分经典论文,揣摩治学路径绝佳教材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