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1-21
安徽古建築地圖/中國古代建築知識普及與傳承係列叢書中國古建築地圖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一生癡絕處,無夢到徽州。”
村落、祠堂、牌坊、民居、佛塔……韆餘張精美照片及插圖,全方位展示徽派建築的優美精緻;
掌故、風物、鄉土、地緣、人情……在徽州天地山水間體驗傳統建築的“人居”特色,感受曆史的發展軌跡;
中國古代建築知識普及與傳承係列經典,帶你遊走於鮮活的文化遺産之中。
安徽省的古建築特色鮮明,在中國古建築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傳統村落、祠堂、牌坊、民居在全國範圍內均名列前茅,而佛寺、佛塔、古遺址和古墓葬也不乏重要而典型的代錶。《安徽古建築地圖》扼要介紹瞭安徽省的主要古建築,包括對16個縣市的341處古建築群的介紹以及244處古建築群列錶,並為所有介紹的文物繪製瞭20餘幅地圖。為便於各行各業的人士使用,本書亦對文中涉及的一些建築學或中國曆史的背景知識進行瞭簡要說明。
王南,清華大學建築學院講師。2001年在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完成本科學業後,師從吳良鏞院士,從事北京城市規劃設計與中國古代建築研究,對老北京的古建築懷有深厚感情。曾撰寫博士論文《北京城市美學研究》,發錶多篇關於北京城市建設的學術論文如《<康熙南巡圖>中的清代北京中軸綫意象》《傳統北京城市設計的整體性原則》等,著有《北京古建築地圖》(上、中、下三冊,閤著)《古都北京》《萬神殿堂》《農禪寺:水月》等著作,並利用業餘時間組織學生測繪北京許多鬍同、四閤院,搶救曆史文化遺産。
孫廣懿,山東萊州人。本科、碩士均就讀於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景觀建築學專業,現就職於北京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曾擔任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北京城市學院外聘教師,教授中外園林史等課程。此外還利用業餘時間緻力於古建築測繪與保護工作,先後測繪北京五塔寺塔、碧雲寺塔、雲居寺塔及鬍同四閤院等。
葉晶,安徽池州人。本科就讀於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建築學專業,現為清華大學建築學院風景園林專業在讀研究生,愛好音樂、攝影、旅遊,一生癡絕處,無夢到徽州,希望將徽派建築的美與感動帶給更多的人。
趙大海,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攝影專業,以紀錄片製作和圖片攝影見長,對中國古典建築有著濃厚興趣。近年來有計劃地拍攝瞭國內多處重要古建築的大量照片,積纍瞭比較豐富的中國古建築拍攝經驗。
司薇,1988年生於北京。2013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景觀建築設計專業碩士研究生。畢業後從事景觀設計工作,平時喜愛鑽研繪畫技巧,熱衷古建築保護工作。
王斐,就職於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從事曆史文化保護與發展規劃以及傳統村落調查研究和保護工作,曾作為核心成員參與完成三山五園曆史文化景區建設發展規劃、重慶大足石刻北山景區概念詳細規劃、武夷山總體規劃修編旅遊專項、泥河灣考古遺址公園規劃、世界遺産·福建土樓雲水謠景區修建性詳細規劃等項目,發錶論文《基於旅遊規劃視角下的曆史文化街區商業業態提升建議》等。
凡例
分片索引
安徽古建築概覽
1 黃山市
2 宣城市
3 池州市
4 安慶市
5 銅陵市
6 蕪湖市
7 馬鞍山市
8 閤肥市
9 六安市
10 滁州市
11 淮南市
12 阜陽市
13 蚌埠市
14 亳州市
15 淮北市
16 宿州市
參考文獻
圖片來源
欲識金銀氣,多從黃白遊。一生癡絕處,無夢到徽州。” ——湯顯祖:《遊黃山白嶽不果》 明代著名戲麯傢、文學傢湯顯祖的這首想象徽州風光的詩篇提到瞭徽州的兩大名山:黃山和齊雲山(亦稱白嶽)。安徽境內除瞭黃山和齊雲山,還有一座名山是天柱山(亦稱潛山、皖伯山),這裏是安徽最早的諸侯國“皖國”之所在,其首領稱皖伯,其地有山曰皖山、水名皖水,今天安徽省的簡稱“皖”(有明亮、美麗之意)即由此而來。至於安徽這個名字,則始於清康熙六年(1667),分彆取天柱山所在的安慶府和黃山、齊雲山所在的徽州府的首字閤成,當時的布政使司(即省會)在安慶。 由安徽之得名即可看齣,徽州和安慶為安徽省極具代錶性的兩座府城,它們是今天安徽省黃山市和安慶市的前身。雖然範圍有所改變,但直到今天,黃山市和安慶市也是安徽省古建築數量最多的兩大城市,比鄰黃山市的宣城市和池州市則緊隨其後——安徽省南部這四座城市的古建築大約占到全省古建築的一半左右(根據省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數目統計)。當然,其他各城市也各有代錶自身悠久曆史文化的古建築遺存。 在分城市、區縣介紹這些珍貴的文物古跡之前,本文試圖先從曆史沿革及主要建築類型、建築特徵等方麵對蔚為大觀的安徽省古建築進行一番概覽。 一、曆史沿革 安徽境內有兩條大河流過,一為長江,二為淮河,兩者之間的狹長原野俗稱江淮地區,而江淮以南、淮河以北的兩大區域則習慣上稱作皖南和皖北。如此一來,安徽省被長江、淮河天然分作三大闆塊,即皖南、江淮和皖北。其中,淮河以北是一望無際的大平原,土地肥沃;江淮之間丘陵起伏,河湖縱橫;皖南山區峰巒綿延、川榖跌宕——三個地理區域自然環境差異巨大,從而形成瞭各自迥異的曆史文化。從自然地理上劃分,安徽長江以南的皖南地區屬於南方,長江以北的江淮、淮北地區屬於北方;從農業生産條件上劃分,淮河以南地區屬於南方,淮河以北地區屬於北方。總體看來,安徽省處於中國南北方過渡地帶,在文化上亦是南北方文化兼而有之。這三大區域在中國古代、近代曆史中呈現此起彼伏的興衰更替,真可謂“各領風騷數百年”,成為安徽地區一個極具特色的文化現象,正如《安徽曆史》一書所歸納: “先秦至宋代以前,皖北地區受中原文明的影響和帶動,率先‘崛起’,成為古代中國農業文明的典範;宋以降直至近代,皖南地區人文經濟社會取得的成就,獨領風騷,甚至扮演著中國農業文明的‘領頭羊’角色;近代以來的百餘年,橫跨長江兩岸的皖江地區艱難麯摺地實現瞭經濟社會的轉型,成為安徽近代化的先行者。” 史前時期 安徽為中國史前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在蕪湖市繁昌縣人字洞發現的。距今約220-250萬年的早期人類活動遺址,是迄今為止亞歐大陸發現的最早的人類活動遺址;此外還有在馬鞍山市和縣龍潭洞發現的距今20萬年的舊石器時代早期“和縣猿人”遺址(“和縣猿人”與著名的北京周口店“北京人”屬於同一時期,以及在閤肥市巢縣發現的距今22萬年的“銀山智人”(屬於早期智人)——這些發現均錶明遠古時期已有人類在安徽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距今7300年左右的蚌埠市雙墩文化遺址(屬於新石器時代中期)的陶器上刻畫著大量神秘符號,為探索中國文字起源提供瞭非常重要的依據,有趣的是,其中房屋建築的象形刻畫符號直觀地反映齣雙墩先民已經學會建造源自巢居的“乾闌式”建築。距今5600-5300年的馬鞍山市含山縣淩傢灘遺址為安徽省(乃至中國)新石器時代最重要的考古發現之一,遺址齣土玉器數量眾多、品類豐富、雕琢精美,可以和大約同時期的紅山文化、良渚文化媲美,特彆是其中的玉龜和玉版,竟然能與上古神話傳說的“元龜銜符”、“元龜負書”相吻閤。淩傢灘遺址內包括生活區、獨立的墓地以及近3000平方米的紅陶塊建築遺跡,初步判斷可能是神廟或宮殿遺址,建築所用紅陶塊經過800-1000度高溫燒製,質地堅硬,可視作磚的雛形。此外遺址中還發現瞭水井、祭壇(麵積約1200平方米,上下三層)和用天然石塊壘砌的石牆等遺跡。而距今4800-4300年的亳州市濛城縣尉遲寺遺址為大汶口文化晚期大型圍濠聚落遺址,占地約8萬平方米,已發掘大汶口文化紅燒土建築十餘排,其中一座麵闊13間、長達70多米的大汶口文化排房尤為罕見,此外還有麵積達1300平方米的大型廣場、眾多墓葬,整個尉遲寺遺址被譽為“中國原始第一村”。與之相應,安慶市懷寜縣孫傢城新石器時代末期龍山文化城址是長江下遊地區除瞭良渚文化古城之外唯一的遠古城址,可謂“安徽省第一古城”。另外,在淮河流域同樣發現新石器時代的遠古城址一座,即蚌埠市固鎮縣垓下遺址,該古城址屬於新石器晚期的大汶口文化晚期,距今約5000年,並持續使用瞭數韆年,甚至見證瞭楚漢爭霸的大決戰。
先秦時期
安徽又是中國古代文明最早發達的地區之一。在遠古時代,安徽地區的最著名曆史傳說要數大禹治水。大禹“三過傢門而不入”,《左傳》中亦有“禹會諸侯於塗山,執玉帛者萬國”的記載——至今蚌埠市懷遠縣塗山還建有禹王宮以紀念大禹治水的功績。安徽的簡稱“皖”,實為古地名,位於今安慶市潛山縣,在古代皖西、皖西南等地,主要活躍著東夷部族,首領為皋陶,曾為舜時掌管刑法之官,今六安市還有皋陶墓。其後裔被周王朝封至皖西、皖西南地區,掌管分布於此的許多小國,皖國便是其中之一。而早在周代之前,商王朝已與安徽地區有重要聯係,如商王朝初期的都城在“亳”,亳之地望即與今安徽省亳州市相關,隻是在古代其地域範圍更廣,故也有學者推測亳州有可能是商王朝的發祥地。此後,到商王朝第十三代,遷都“相城”,即今安徽省淮北市,留存至今的淮北市共姬墓即是這段曆史的一個見證。由此可知,安徽北部地區曾是商王朝的統治中心。至於夏商周時期的皖南地區,鮮有文字記載,僅知東周時期屬吳國管轄範圍——黃山市屯溪土墩墓和蕪湖市南陵縣皖南土墩墓群(西周至春鞦時期)皆為吳越文化特有的墓葬形製,此外還有同時期的蕪湖市牯牛山遺址(為吳國古城址),皆可作為皖南屬於吳越文化區的例證。
春鞦時期,楚國占據瞭淮河流域、皖西和皖西南地區,而吳國占有江淮東部、皖東南地區,故後世稱安徽地區為“吳頭楚尾”,形象地描繪齣春鞦時期吳楚兩國的勢力劃分狀況——“吳頭”是指吳國勢力竭力嚮北擴張,“楚尾”則指安徽境內楚國的勢力範圍並非其控製重心,僅為其尾。然而,到瞭戰國後期,楚國遷都壽春(今六安市壽縣),其“心髒”正式進入安徽境內,而此時吳國早已不復存在。壽春城作為楚國四代都城共計、19年,城牆南北6.2公裏,東西4.25公裏,總麵積26.35平方公裏,人口約20萬,是戰國時期僅次於燕下都的第二大都城,至今壽縣縣城亦不到此規模,可謂空前絕後。壽縣硃傢集李三孤堆楚幽王墓(位於今淮南市謝傢集區)是壽縣曾經作為楚國都城的重要見證,墓中齣土數韆件珍貴文物,可惜很多流散海外,其中的“鑄客鼎”(俗稱楚大鼎)是我國目前已齣土青銅器中的第二大鼎,僅次於著名的後母戊大方鼎,可作為壽春城的一個象徵。此外,阜陽市齣土的龍虎尊和壽縣邱傢花園齣土的錯銀銅牛皆是楚國卓絕青銅工藝的體現,現均藏於中國國傢博物館。壽春城的繁盛得益於春鞦時期興建的大型水利工程芍陂(後世稱安豐塘),可供灌溉與泄洪,為我國古代四大水利工程(即芍陂、漳河渠、都江堰、鄭國渠)之一。
秦漢及魏晉南北朝時期
秦代實行郡縣製,安徽地區的25個縣分屬九江等6個郡。漢高祖恢復分封製,封韓信為楚王,封地包括今皖東一帶;封英布為淮南王,封地包括今皖西一帶,其餘安徽地區分屬九江等4個郡。韓信、英布後皆因“謀反罪”被殺,封地被分封給劉姓宗室,如著名的淮南王劉安,如今六安市還存有淮南王劉安傢族墓地。安徽的漢代建築遺存以漢墓為主,數量眾多,其中不少墓葬建築發現時尚保存頗為完整,典型者如阜陽市西漢汝陰侯墓、巢湖市放王崗一號西漢墓、六安市雙墩一號西漢墓、滁州市天長三角圩西漢墓群等。其中六安市雙墩一號墓為西漢六安國的王墓,有高等級的“黃腸題湊”葬具,十分難得。此外,安徽漢墓中還有大量漢畫像石齣土,其中尤以宿州、淮北、淮南、六安等處的漢畫像石極具代錶性。
三國時期,孫吳與曹魏分據安徽南北,在江淮一帶常有戰爭。魏、吳兩國許多大人物皆是安徽人,如曹操為沛國譙(今亳州)人,至今亳州市還留有曹氏傢族墓群及古運兵道等古跡,為皖北三國時期重要遺存;周瑜為廬江郡舒(今閤肥市廬江縣西南)人,廬江縣現有周瑜墓;魯肅為下邳國東城(今滁州市定遠縣)人。與規模宏偉的曹氏傢族墓群南北呼應的是馬鞍山市的硃然傢族墓群,二者分彆是安徽省三國時期高等級墓葬建築的代錶。 兩晉南北朝時期,安徽地區經常處於某一割據政權的邊區,或若乾對峙政權的對壘區,有時以淮河為界,有時以長江為界,大部分時間處於南北分裂狀態,戰事頻仍。東晉與前秦之間著名的“淝水之戰”即發生在洛澗(今淮南市)、壽陽(今壽縣)一帶,成語“草木皆兵”、“風聲鶴唳”、“投鞭斷流”皆齣自此役,今天淮南市仍有硤山口古戰場遺址。
隋唐及兩宋
大運河的開鑿為隋唐時期的安徽地區帶來平穩的發展。此時期最重要的古跡遺存為大運河的一批碼頭遺址,如淮北市柳孜大運河遺址,是我國大運河遺址的首度發掘,遺址內有石構碼頭建築遺跡、八艘唐代沉船及大批文物齣土。安徽省另一處重要唐代遺址是六大名窯之一的壽州窯遺址(位於今淮南市,其餘五窯分彆為刑窯、婺州窯、洪州窯、嶽州窯、鼎州窯)。值得一提的是,唐代很多著名詩人皆在安徽的大好山水、名勝古跡留下足跡,其中最重要者首推李白,詩仙在安徽幾乎每座城市都留下不少詩文,其中更有許多是膾炙人口的韆古名篇,大大增加瞭安徽山水名跡的知名度(諸如徽州、宣城、敬亭山、桃花潭、天門山、采石磯等)——可以說李白是安徽曆史文化的重要代言人。此外,白居易、杜牧、劉禹锡、韋應物、韓愈等大詩人亦有不少吟詠安徽的名篇流傳於世。
繼唐代之後,兩宋時期依舊有大批文人與安徽結緣,最著名者如歐陽修、王安石、蘇軾、米芾、黃庭堅、梅堯臣、薑夔、辛棄疾等。其中,歐陽修的《醉翁亭記》令滁州琅琊山、醉翁亭等古跡名滿天下,至今琅琊山仍留有醉翁亭、豐樂亭和大批摩崖石刻、碑刻等,而由蘇軾手書的《醉翁亭記》、《豐樂亭記》二碑,人稱“歐文蘇字”,堪稱稀世珍寶。北宋名臣包拯為廬州閤肥(今閤肥市)人,並曾在天長任知縣,如今閤肥市尚有包公祠、包氏宗祠等古跡。
安徽省除瞭古遺址和古墓葬之外,地上古建築已沒有早於北宋的遺存。所幸省內保存瞭一批兩宋時期的磚石佛塔,可謂安徽省地上建築最古老的遺物。其中不乏傑作,如匠心獨運的亳州濛城萬佛塔、猶存唐風的宣城敬亭山廣教寺雙塔、相映成趣的宣城涇縣水西雙塔、彩繪優美的歙縣長慶寺塔、亭亭玉立的宣城寜國仙人塔、風雨侵蝕的馬鞍山市和縣萬壽塔、造型挺秀的安慶市潛山太平塔,以及年代最為久遠的蕪湖市無為縣黃金塔等。安徽的兩宋及元、明、清的眾多古塔,共同構成一個極具地方特色的佛塔傢族,為安徽古建築中除瞭祠堂、民居、牌樓以外的又一重要類型。
元、明、清時期
元代全國分設10個行省,其中河南、江北行省和江浙行省分彆管轄安徽地區的淮北、江淮和皖南。此後,明清兩代沿襲行省製度,隻是在地域劃分和數量上有所變化。
安徽省的元代建築遺存僅有少量木構建築和佛塔,典型者如建於元末明初的阜陽市太和縣文廟大成殿、滁州明光市的法華禪庵塔。
明代建國初期曾一度在硃元璋的傢鄉臨濠(今滁州市鳳陽縣)營建明中都,使得鳳陽差一點兒成為明王朝的都城,明中都的營建舉全國之力,應該是安徽曆史上最大規模的建設活動,雖然中都未建成即宣告停工,但已建成的城廓和宮城初具規模,其宏大氣魄堪與元大都相匹敵,明中都的規劃設計也成為之後南京、北京兩座都城的摹本,可謂安徽古代建築史的一個頂峰。至今鳳陽還留有明中都皇城、皇陵、鼓樓基座等遺跡,可供人想象昔日的輝煌。
明清時期,皖南徽州得以長足發展,並且留下瞭今天安徽省最重要的古建築遺存,包括數以百計的徽州傳統村落以及其中大量民居、祠堂、牌坊、書院、社屋等類型繁多的古建築群,本書所要介紹的安徽古建築中,徽州(包括今天整個黃山市和宣城市績溪縣)古建築大約占三分之一,而若就建築藝術造詣而言更是首屈一指。此外,安徽各地所存古建築多為明清時期遺存,其類型囊括佛寺、佛塔、道觀、清真寺、文廟、民居、衙署、祠堂、書院、會館、商鋪、橋梁、城關、園林、戲颱、墓葬等,不再一一贅述。 下文將分類簡述徽州傳統村落、民居、祠堂、牌坊以及“三雕”(即木雕、磚雕、石雕)工藝。
……
總序一
2008年年初,我們總算和清華大學完成瞭談判,召開瞭一個小小的新聞發布會。麵對一臉茫然的記者和不著邊際的提問,我心裏想,和清華大學的這項閤作,真是很有必要。
在“大國”、“崛起”甚囂塵上的背後,中國人不乏智慧、不乏決心、不乏激情,甚至不乏財力。但關鍵的是,我們缺少一點“獨立性”,不論是我們的“産品”,還是我們的“思想”。沒有“獨立性”,就不會有“獨特性”;沒有“獨特性”,連“識彆”都無法建立。
我們最獨特的東西,就是自己的文化瞭。學術界有一句話:“建築是一個民族文化的結晶。”梁思成先生說得稍客氣一些:“雄峙已數百年的古建築,充沛藝術趣味的街市,為一民族文化之顯著錶現者。”當然我是在“斷章取義”,把逗號改成瞭句號。這句話的結尾是:“亦常在‘改善’的旗幟之下完全犧牲。”
我們的初衷,是想為中國古建築知識的普及做一點事情。通過專傢給大眾寫書的方式,使中國古建築知識得以普及和傳承。當我們開始行動時,由我們自己的無知産生瞭兩個驚奇:一是在這片天地裏,有這麼多的前輩和新秀在努力並富有成果地工作著;二是這個領域的研究經費是如此的窘迫,令我們瞠目結舌。
希望“中國古代建築知識普及與傳承係列叢書”的齣版,能為中國古建築知識的普及貢獻一點力量;能讓從事中國古建築研究的前輩、新秀們的研究成果得到更多的宣揚;能為讀者瞭解和認識中國古建築提供一點工具;能為我們的“獨立性”添磚加瓦。
王群
華潤雪花啤酒(中國)有限公司 總經理
2009年1月1日於北京
總序二
2008年的一天,王貴祥教授告知有一項大閤作正在談判之中。華潤雪花啤酒(中國)有限公司準備資助清華大學開展中國建築研究與普及。資助總經費達1000萬元之巨!這對於像中國傳統建築研究這樣的純理論領域而言,無異於天文數字。身為院長的我不敢怠慢,隨即跟著王教授奔赴雪花總部,在公司的大會議室見到瞭王群總經理。他留給我的印象是慈眉善目,始終麵帶微笑。
從知道這項閤作那天起,我就一直在琢磨一個問題:中國傳統建築還能與源自西方的啤酒産生關聯?王總的微笑似乎給齣瞭答案:建築與啤酒之間似乎並無關聯,但在雪花與清華聯手之後,情況將會發生改變,中國傳統建築研究領域將會帶有雪花啤酒深深的印記。
其後不久,簽約儀式在清華大學隆重舉行,我有機會再次見到王總。有一個場景令我記憶至今,王總在象徵閤作的揭幕牌上按下印章後,發現印上的墨色較淺,當即遺憾地一聲嘆息。我刹那間感悟到王總的性格。這是一位做事一絲不苟、追求完美的人。
對自己有嚴格要求的人,代錶的是一個銳意進取的企業。這樣一個企業,必然對閤作者有同樣嚴格的要求。而他的閤作者也是這樣的一個集體。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建築曆史研究所,這個不大的集體,其背後的積纍卻可以一直追溯到80年前,在愛國誌士硃啓鈐先生資助下創辦的“中國營造學社”。60年前,梁思成先生把這份事業帶到清華,第一次係統地寫齣瞭中國人自己的建築史。而今天,在王貴祥教授和他的年長或年輕的同事們,以及整個建築史界的同仁們的辛勤耕耘下,中國傳統建築研究領域碩果纍纍。又一股強大的力量!強強聯閤一定能齣精品!
王群總經理與王貴祥教授,企業傢與建築傢十指緊扣,成就瞭一次企業與文化的成功聯姻,一次企業與教育的無間閤作。今天這次聯手,一定能開創中國傳統建築研究與普及的新局麵!
硃文一
清華大學建築學院 院長
2009年1月22日淩晨於清華園
總序三
清華大學建築學院與華潤雪花啤酒(中國)有限公司在中國古代建築普及與傳承方麵的閤作,已經進入瞭第二個階段。在第一個階段的閤作中,在華潤雪花的大力支持下,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建築曆史與文物保護研究所的教師與研究生,投入瞭極大的努力,先後完成瞭《北京古建築五書》(2009年)、《中國民居五書》(2010年)和《中國古建築裝飾五書》(2011年)、《中國古都五書》(2012年)、《中國園林五書》(2013年)等,共5個係列,25部中國古代建築普及性讀物。這其實隻是有關中國古代建築知識普及與傳承工作的開始,按照這樣一種模式,很可能還會有《中國古代宮殿建築五書》、《中國古代佛教建築五書》、《中國古代軍事防衛建築五書》如此等等,因為延續瞭5000年之久的中國古代建築,是一個十分龐大復雜的體係。關於古代建築的知識,類似普及性讀物的寫作與齣版,還可以繼續許多年。然而,這又是一個幾乎難以完成的目標,因為,隨著研究的深入,相關的知識,還會處在一個不斷增加的過程之中。正是在這樣 安徽古建築地圖/中國古代建築知識普及與傳承係列叢書中國古建築地圖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中國古代建築知識普及與傳承係列叢書·中國古建築地圖:湖北古建築地圖》扼要介紹瞭湖北省11 片17 個市的251 處古建築。具體為1938 年之前建成,由文物行政部門核定的***文物保護單位(含世界文化遺産)和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中,保存完好、價值較高的曆史建築。全書采用深入淺齣的文字,配以實地踏勘取照的圖片和相關曆史資料,圖文並茂地介紹各個文物單位的特點和藝術成就。既作為普及中國古代建築知識的案頭收藏和導遊手冊,也可以作為研究湖北省城市、建築的參考資料。
評分送給老公的禮物,非常喜歡,就得多讀書
評分很好的一本書,內容豐富。買來慢慢研讀。
評分《中國古代建築知識普及與傳承係列叢書·中國古建築地圖:湖北古建築地圖》扼要介紹瞭湖北省11 片17 個市的251 處古建築。具體為1938 年之前建成,由文物行政部門核定的***文物保護單位(含世界文化遺産)和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中,保存完好、價值較高的曆史建築。全書采用深入淺齣的文字,配以實地踏勘取照的圖片和相關曆史資料,圖文並茂地介紹各個文物單位的特點和藝術成就。既作為普及中國古代建築知識的案頭收藏和導遊手冊,也可以作為研究湖北省城市、建築的參考資料
評分哈哈哈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評分福建是個好地方,鼓浪嶼都申遺成功瞭哈哈哈哈!
評分 評分很厚很沉的一本書,講瞭很多古建築,非常喜歡!
評分這全套書好貴,目前買瞭兩書,希望京東多發書券,目標是攢集這套。
安徽古建築地圖/中國古代建築知識普及與傳承係列叢書中國古建築地圖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