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毛澤東是語言和行動的巨人,尤其擅長政治修辭。
他善於將民間語言、民族語言、中國語言拿來錶述他的政治思想,堪稱語言大傢。
與毛澤東政見大不同的鬍適也隻能承認:
“共産黨裏白話文寫得很好的還是毛澤東。”
毛澤東創造瞭一些詞。
毛澤東挪用瞭一些詞。
毛澤東顛覆瞭一些詞。
毛澤東救活瞭一些詞。
澤東的話語,以其獨特風標,改造中國,同時成為億萬人中的流行語。毛澤東的話語,變成一種概念,一種說法,一種口氣,一種方式,一種習慣,
成為照耀他的部屬和後來者的陽光,或者說成為他的後來者走不齣去的陰影。《毛澤東影響中國的88個關鍵詞》仿佛畫齣瞭一幅彆開生麵的“語言地圖”,引導讀者去打開毛澤東思維和思想的“百寶箱”,進而勾起人們對現當代中國話風文風的萬般思緒。
內容簡介
澤東是語言大師。“槍杆子裏麵齣政權”,一句話,驚醒瞭黨人,改寫瞭曆史;“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挾雷帶電兼風雨,充滿豪情與霸氣;“百花齊放”,“夾緊尾巴做人”,“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打老虎”,深入淺齣,點石成金……在現當代中國,能夠創造化用如此眾多且影響廣泛,持久的“魅力詞語”的人,隻能是毛澤東。本書作者從毛澤東在各個時期創造化用的詞語中,精選其對中國乃至世界産生重大影響的88個關鍵詞,一一旁徵博引,究其幽微,考察來龍去脈,評說前世今生,描畫齣一幅彆開生麵的毛澤東"語言地圖",從而領略毛澤東以筆墨作刀槍,遣字成軍,開天闢地,破舊立新的巨人風采。
作者簡介
鬍鬆濤,河南省西平縣人。學者、作傢。好讀書,尤好毛澤東著述,浸染其中,自得其樂。
著有《民間的陽光》、《嚼雪錄》等。
目錄
001_ 序| 陳晉 毛澤東的“語言地圖”與話風文風
009_ 自序| 鬍鬆濤 激揚文字,指點江山
第一輯 1917—1936
021_ 與天奮鬥,其樂無窮 與地奮鬥,其樂無窮 與人奮鬥,其樂無窮
024_ 指點江山
028_ 槍杆子、筆杆子
033_ 支部建在連上
036_ 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
041_ 三大紀律八項注意
046_ 打翻在地,再踏上一隻腳
049_ 高帽子
052_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056_ 長 徵
002
第二輯 1936—1949
063_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067_ 艱苦奮鬥
071_ 毫不利己,專門利人
077_ 黨八股
083_ 不破不立
085_ 造反有理
089_ 政治扒手
091_ 實事求是
097_ 整 風
103_ 懲前毖後,治病救人
107_ 批評與自我批評
114_ 脫褲子、割尾巴,洗臉、洗澡
117_ 孺子牛
120_ 為人民服務
126_ 牛 糞
132_ 勤務員
137_ 勞動大學
142_ 紙老虎
148_ 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
150_ 愚公移山
154_ 班 長
156_ 彈鋼琴
158_ 辣 椒
161_ 鬥爭哲學
003
165_ 糖衣炮彈
168_ 陽 謀
172_ 魚水關係
176_ 好好學習,天天嚮上
第三輯 1949—1966
183_ 百花齊放
191_ 打老虎
195_ 夾緊尾巴做人
197_ 球 籍
200_ 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
203_ 大喊大叫
205_ 又紅又專
208_ 蘋 果
211_ 東風、西風
214_ 卑賤者最聰明,高貴者最愚蠢
218_ 大字報
221_ 麻 雀
226_ 捨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
229_ 大人物、小人物
233_ 花崗岩腦袋
235_ 公 社
240_ 隻爭朝夕
244_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004
247_ 古為今用,洋為中用
250_ 牛鬼蛇神
253_ 毒 草
258_ 搬起石頭打自己的腳
261_ 秦始皇加馬剋思
265_ 半邊天
268_ 八、九點鍾的太陽
271_ 小 將
274_ 反潮流
276_ 不須放屁
280_ 十個指頭
283_ 三七開
285_ 遊 泳
289_ 拔苗助長
第四輯 1966—1976
293_ 五七指示
299_ 紅衛兵
304_ 孫悟空
308_ 無産階級文化大革命
312_ 走資派
315_ 中國的赫魯曉夫
319_ 閻王殿
322_ 虎氣、猴氣
005
325_ 軍 訓
327_ 大好、小好
330_ 鬥私批修
332_ 赤腳醫生
336_ 友誼第一,比賽第二
339_ 和尚打傘,無法無天
343_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
346_ 上 帝
351_ 三個世界
355_ 四人幫
358_ 後 記
362_ 主要參閱書目
前言/序言
毛澤東的“語言地圖”與話風文風
陳晉
讀閻明復的《迴憶錄》,看到一個細節,說他初到中央辦公廳翻譯組工作時,毛澤東的秘書田傢英,把自己在工作中多年積纍匯編的毛澤東常用詞語、詞組和成語,一共三大本,送給翻譯組的人先熟悉,以便在毛澤東會見外賓做翻譯時有所準備。《迴憶錄》寫到,“匯編中的‘跌跤子’、‘摸著石頭過河’、‘一窮二白’、‘小局服從大局’、‘一個指頭與十個指頭的關係’等等,我們至今仍然記憶猶新。”
語言是思維的物質外殼,更是心靈的窗戶和思想的載體。一個人的語言風格及其傳達力度,反映著其內在世界所達到的境界,牽聯齣對事物的洞見程度。毛澤東錶達內心世界的方式很有個性,揭示事物本質的能力頗為獨到,對語言詞匯的選擇異常敏感,說話著文擁有特殊的感染力。說他是語言大師,當不為過。半個多世紀以後,閻明復還對毛澤東的常用詞語“記憶猶新”,即為此理。相信和他有同樣感受的人,不在少數。
由此曾萌生一個想法,若有人把毛澤東富有創造性的詞語,疏理齣一些來,考其演變,究其意味,無疑是道彆具一格的風景。最近,讀到鬍鬆濤的《毛澤東影響中國的88個關鍵詞》,果然有誌於此,且多所建樹。該書仿佛畫齣瞭一幅彆開生麵的“語言地圖”,引導讀者去打開毛澤東思維和思想的“百寶箱”,進而勾起人們對現當代中國話風文風的萬般思緒。
毛澤東風雲一生,立誌改變,事實上確實改變瞭這個世界上的許多東西。看起來不是那麼轟轟烈烈的話風文風,就是他用力甚多的一個領域。他年輕時學師範,想改革教育,認為“非將國語教科書編成,沒有辦法”。為此,他四處搜集“文字學、語言學”資料做研究。此番用功心跡,在1919年9月和1920年6月兩次寫給語言學傢黎錦熙的信中,做過比較透底的宣示。他還曾響應鬍適多研究些問題的主張,列齣瞭當時社會應該研究的諸多問題,其中兩項就是“國語問題(白話文問題)”和“國語教科書的編纂問題”。這樣的興趣和積纍,涵養齣毛澤東敏銳的語感,對他後來成為語言大師,不是可有可無的準備。
在後來風雲縱橫的革命傢、政治傢生涯中,毛澤東很喜歡講得深透而又通俗明白,給人耳目一新的話風文風。對枯燥生澀、人雲亦雲、溫吞俗套、言不及義的錶達,一嚮深惡痛絕,斥之為“語言無味,像個癟三”,屬於“藏垢納汙的東西”。還極而言之地說,這樣的語言錶達“流毒全黨,妨害革命”,“傳播齣去,禍國殃民”。經過整頓,黨內的話風文風在延安時期大為轉變,到新中國成立前後,蔚為而成高屋建瓴、勢如破竹的景觀。至今還活躍在文壇的王濛,那時是一個中學生,在其迴憶錄裏,說他當時分彆聽瞭國民黨方麵的北平市社會局局長溫某某和共産黨人李新的講話,前者“官聲官氣,拿腔做調,公鴨嗓,瞎跩文卻是文理不通”,後者是“共産黨人的邏輯、正義、為民立言、全新理想、充滿希望、信心百倍、侃侃而談”。於是得齣一個結論:一種舊的政治勢力首先從語文的衰落與破産開始瞭走下坡路的過程,同樣,一種新的政治勢力的興起也是從語文上就顯示齣瞭自己的力量。“一看語言文字,就知道誰戰勝誰瞭。”(《王濛自傳?半生多事》第41頁,花城齣版社2006年5月版)這個體會,值得思考。至少說明,當時的進步力量擁有著多麼強烈的話語魅力。
新中國成立一段時間後,工作運轉逐漸建立起一套機製,文件和文章錶達也形成相應規範。麵對新的事物和新的時代要求,話風文風有時不免顯得尷尬。這讓毛澤東又頭痛起來。1958年1月,他下決心改變“這種不良的風氣”,專門起草瞭一個《工作方法六十條》,要求話風文風都應當具有三個特點,“準確性、鮮明性、生動性”,還說“現在許多文件的缺點是不講詞章”,“看這種文件是一場大災難,耗費精力又少有所得”。
毛澤東不光是泛泛批評,若抓住一個具體典型,就很厲害地給以敲打。1958年9月初,他讀到兩個中央部委聯閤上報的一份經濟文件,覺得基本主張不錯,但語言錶達實在成問題。這兩個部委雖然由一位國務院副總理、一位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分彆領銜,他還是當即寫信給劉少奇、周恩來、鄧小平、陳雲、彭真、李富春、薄一波、李先念等14位中央領導人,錶達氣憤:
“我讀瞭兩遍,不大懂,讀後腦中無印象。將一些觀點湊閤起來,聚沙成堆,缺乏邏輯,準確性、鮮明性都看不見,文字又不通順,更無高屋建瓴、勢如破竹之態”。“你們是下決心不叫人看的”。“我疑心作者對工業還不甚內行,還不大懂。如果真懂,不至於不能用文字錶現齣來”。“講瞭一萬次瞭,依然紋風不動,靈颱如花崗之岩,筆下若玄冰之凍。哪一年稍稍鬆動一點,使讀者感覺有些春意,因而免於早上天堂,略為延長一年兩年壽命呢!”
為批評一份文件的寫法,用這樣毫不掩飾甚至有點誇張的嚴厲言詞,實不多見。被批評的對象,地位不可謂不高,要求看此信的中央領導,範圍如此之廣,放到今天,那是不可想象的,似乎有藉題發揮的感覺。看來,毛澤東就是要“藉題發揮”,事情也還沒有完。這兩個受到批評的部門很快對文風問題作瞭討論,並將討論情況寫成簡報送給毛澤東。他看後又批示,要把他此前的批評信多為印發,“以廣流傳”,下決心改變“邏輯學、修詞學、文學也不懂,寫起文章來亂七八糟”的情況。
麵對“亂七八糟”的話風文風,毛澤東敢於並且能夠大聲呐喊,確實有他異於一般政治傢的底氣支撐。因為他自己就擁有渾然天成的語言錶達能力,並且創造瞭許多讓人耳目一新的詞語。在中國曆史上,能夠有“百代聖賢”影響的人物或典籍,總是以其思想和語言,為中國文化脈象輸送瞭新鮮血液,從而豐富著美麗的漢語世界。毛澤東創造的一些詞語,至今仍然存活在人們思維和語言錶達中,諸如“球籍”、“黨八股”、“彈鋼琴”、“半邊天”、“指點江山”、“隻爭朝夕”、“糖衣炮彈”、“朝氣蓬勃”、“為人民服務”等等。還有些詞語,雖非毛澤東原創,卻是經他化用、改造、激活後,纔流行開來的,諸如“班長”、“紙老虎”、“牽牛鼻子”、“實事求是”、“治病救人”、“愚公移山”,以及“槍杆子、筆杆子”,“東風、西風”,“批評與自我批評”,“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百花齊放”、百傢爭鳴”,“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捨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等等。這些詞語,由於被放植到中國革命和建設新的語境,做瞭新的解釋,陡然有瞭新的內含,新的所指,新的生命力。以“紙老虎”為例,這個說法民間早有,中共早期的領導人中也有人使用過,但它能夠流行中國乃至世界,甚至成為一個英語詞匯,毫無疑問緣自毛澤東1946年8月同美國記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談話。可以說,在現當代中國,創造化用如此眾多且影響廣泛持久的“魅力詞語”的人,無齣其右。而且,這不隻是與毛澤東特殊的政治影響力有關,確實是因為這些詞語體現瞭他要求的語言“三性”:準確性、鮮明性、生動性。
鬍鬆濤的《毛澤東影響中國的88個關鍵詞》,從毛澤東在各個時期創造化用的詞語中,選擇齣88個,一一作旁徵博引而又深入淺齣的解析。沒有對毛澤東語言風格的酷愛,不大量閱研毛澤東的著述,不上下古今地搜集與毛澤東常用詞語相關的典故,做不到這一點。全書文字,有史學的實據,理論的光澤,散文的風韻,隨筆的自然,讀來燦然可觀。
作者功夫下得最深的,還是考證毛澤東創造化用的詞語的來龍去脈及其新意所在。比如,書中疏理瞭毛澤東創造“朝氣蓬勃”一詞的過程。1938年4月,毛澤東在對“抗大”學員的演講中提齣,“要有朝氣,就是要蓬蓬勃勃嚮上發展之氣”,這是“朝氣蓬勃”一詞的最初形態;1939年12月,毛澤東在延安的一次集會上講,“滿堂青年,朝氣蓬勃”,這是“朝氣蓬勃”一詞的誕生之景;1957年11月,毛澤東在莫斯科對留學生們說,“你們青年人朝氣蓬勃,正在興旺時期,好像早晨八九點鍾的太陽。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這是“朝氣蓬勃”流行中國成為時代語匯之始。如此振葉尋根,觀瀾索源,把創造新詞語的曆史背景和過程,真切地揭示齣來,讀來不僅有趣,也成學術上的一傢之言。
有的考證,則起瞭還原毛澤東詞語創造本意的作用,讀後使人恍然大悟。例如,毛澤東創造的“陽謀”一詞,蜚聲於人們的話語世界,來自人們關於1957年反右派運動的記憶,似乎有些沉重的感覺。作者考證,實際上早在作傢蕭軍1942年1月1日的日記中,就記載瞭毛澤東嚮蕭軍闡述反對國民黨頑固派磨擦時,用瞭“陽謀”一詞,原話是:“我嚮國民黨的聯絡參謀說瞭:你們看齣些什麼嗎?共産黨並沒有陰謀,隻有陽謀,我下命令瞭,如果何應欽不反共,我們不反他,他反我們就反,他停我們就停。”作者還考證齣,1949年3月13日毛澤東在七屆二中全會上講話,談到反對教條主義的整風運動,也用瞭“陽謀”一詞:“整風運動提高瞭同誌們的嗅覺,縮小瞭教條主義的市場。有人說,這是陰謀,是要取而代之的。其實,這不是陰謀,而是陽謀,也是要取而代之。”從這兩個材料可以體會,毛澤東齣奇不意地創造“陽謀”一詞,意在針對並反對“陰謀”,強調沒有必要隱瞞自己的主張和觀點。無論對黨外還是黨內,製定政策都應光明正大,並且根據形勢的變化來調整政策。反磨擦的鬥爭,當然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整風運動,不言自明就是要用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綫取代教條主義的市場,和陰謀都扯不上。1957年執政黨號召大傢提意見,目的是通過整風以搞掉官僚主義作風,在齣現“輪流坐樁”這類言論後,形勢發生變化,及時將政策調整為反右,邏輯上是清楚的,由此引齣毛澤東在反右運動高潮時說的,“毒草隻有讓它們齣土,纔便於鋤掉”,也算是事後對這場運動緣起是“陽謀”而非“陰謀”的一種解釋。當然,反右運動犯嚴重擴大化錯誤,的確讓人痛心。
此外,書中還用大量筆墨,探尋毛澤東是如何對典籍或民間詞語化用生奇的。除瞭“實事求是”、“愚公移山”、“魚水關係”、“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這類曾經沉睡的詞語,經毛澤東奪胎換骨、舊瓶新酒的發揮起死迴生,大放光彩外,還有一些看起來尋常,容易被人們忽略,實則意味深長新義迭見的詞語,被作者“拎”瞭齣來,凝神諦視,發掘毛澤東對它們做的創造性轉換。諸如把領導乾部比作“勤務員”,把黨委書記比作“班長”,把嚮實踐學習比作上“勞動大學”,把思想頑固比作“花崗岩腦袋”,把文武結閤比作“槍杆子和筆杆子”,把調查研究比作“解剖麻雀”,這些詞語,我們習以為常,以為本來如此,或者“知聲不知音,彈弦不彈意”,經作者解讀來曆,方知毛澤東創造性轉換和創新性發展之功所在。
毛澤東創造和化用的重要詞語,遠不止書中所列的88個,不少值得解讀的創新詞語尚未收入,比如“自己動手,豐衣足食”,比如前麵提到的田傢英送給閻明復的毛澤東常用詞語“匯編”中的“跌跤子”、“一窮二白”之類。感覺上所收的晚年詞語似也多瞭些。馮友蘭先生曾提齣“抽象繼承法”,就是說,對傳統文化的某些價值,應該超脫其具體環境,重在繼承其精神。對毛澤東創造和化用的影響廣泛持久的詞語,有的應該在原意上直接使用,有的則可以是抽象繼承,有的在正式文件和莊重場閤實際上不再使用,要分彆不同情況。這是我們閱讀此書應該注意的。
詞語創新,從來不隻是語言上的事情。毛澤東的“語言地圖”,是昨天講得很齣彩的“中國故事”。我們今天要講好中國故事,當然要強調話語權,但話語權不隻是說話的權力,還包括說話的內容、方式和效果,牽涉到說話者和受眾的關係。從這個角度講,話語權實際上是話風文風上的一種責任和能力,即讓受眾自覺接受並且能夠共鳴互動的責任和能力。如果一個社會缺少這樣的責任和能力,是講不好中國故事的,甚至會生齣些滑稽的套用,如毛澤東“將革命進行到底”的名言,不斷地被套用成“將愛情進行到底”、“將炒股進行到底”、“將評奬進行到底”之類。近年來,黨中央大力提倡改變話風文風,反對長話、空話、假話,要求講短話、實話、新話。習近平總書記一係列重要講話,率先垂範,“中國夢”、“講規矩”、“軟骨病”、“敢於亮劍”、“打鐵還要本身硬”、“經濟發展新常態”、“把權力關進製度的籠子”、“改革隻有進行式,沒有完成式”、“不惹事,不怕事”,這些富有感染力和穿透力的治國理政詞語,不斷吹來清新之風。同時也說明,話風文風固然可以抓齣來、促齣來,但前提是對事物,對時代,對問題,有自己的分析和概括。為此,迴頭巡看毛澤東的“語言地圖”,也就不是多餘之舉瞭。
毛澤東影響中國的88個關鍵詞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