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五十所民國大學三百套入學試捲數十年塵封舊檔全學科珍稀結集
國學與西學讀書與救國考捲中還原民國氣象
命題人:鬍適、硃自清、錢端升、雷海宗、錢穆、聞一多、江澤涵、吳大猷、華羅庚、陳寅恪、吳宓、葉公超……
答題人:錢锺書、何炳棣、資中筠、季羨林、金庸、陳省身、楊振寜、葉嘉瑩、齊邦媛、董輔礽、錢學森、黃仁宇……
樂黛雲馬勇雷頤推薦
迴到民國,你還能考上大學嗎?
內容簡介
《民國老試捲》收入民國時期各大學各學科入學試捲三百餘套,涵蓋大學逾五十所,學科包括國文、數學、英文、曆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公民等普考科目及經濟學、心理學、簿記、博物等專門科目。本書通過大學招生考試試題這一特殊文獻類型,展現民國教育和社會風貌:其時東西方文化交匯,傳統之學與現代科學均在考捲中有所體現;時逢亂世,救國圖強是試捲中的重要主題。自主招生是當時主流,國立、省立、私立、教會等諸類大學分彆命題招生,各攬英纔,留下瞭豐富多姿的教育史料。
作者簡介
麼其璋,號筱蘭,生於1918年,民國教育齣版機構盛蘭學社創辦人麼文荃(若蘭)先生之子。畢業於北師大英文係,但亦精研初高等數學。終生從教。盛蘭學社時期,曾與其妹麼其琮閤譯《範氏大代數》等教材,在當時頗有影響。20世紀50年代,因各中學取消英文教學,專事高中數學教學。退休後,仍多次受北京四中等名校之邀,培訓英語師資。15歲即被北京大學數學係錄取,受教於江澤涵、馮祖筍等名師,後因日軍侵華而中斷學業。麼其琮亦擅文學創作,其作品曾得到時任北大文學院院長鬍適錶彰勉勵,更有作品入選當時的高中國文課本。新中國成立之後,麼其琮基本停止文學創作,專注於中學數學教學工作,是北京第三十五中學優秀的高級教師之一,桃李滿天下。
精彩書評
這年8月在北平、上海、武漢、廣州報考者共四韆餘人,正取317人,我名列第二十一。事後統計我級報到入學者共287人。自始我級即受空前國難沉重的精神壓迫,隆重的開學典禮就是在九一八國難三周年前一日舉行的。
——何炳棣
1930年夏天,我們高中一級的學生畢瞭業。幾十個舉子聯閤“進京趕考”。當時北平的大學五花八門,國立、私立、教會立,紛然雜陳。其中受尊重的,同今天完全一樣,是北大與清華,兩個“國立”大學。
——季羨林
我記得我們準備聯考,也和現在的考生一樣辛苦。南開中學裏有很多學生更辛苦,因為戰時他們的傢不在四川、重慶,隻能以校為傢,所以學校的自修室每天開放到晚上九點,願意的學生可以留校讀書,直到聯考結束。——齊邦媛
抗戰時期,我考大學,第yi誌願就是報考西南聯大,西南聯大是由北大、清華和南開三所大學閤辦的,我有幸被錄取瞭。或許可以說,我早已是北大的一分子瞭。
——金庸
锺書考大學,數學隻考得十五分。
——楊絳
我1947年考燕京大學時作文的題目是文言文,題目我還記得,《立國必先樹人,樹人必先樹德說》。可剛復校的聯大(清華、北大、南開頭兩年還聯閤招考,隻是錄取分數綫不同)高考不許作文言文,隻許作白話文,而且是一個很不起眼的題目,《我的中學生活》。然後我就考不好瞭,因為我在學校裏作得比較多的是文言文,這樣可以發揮,能夠瞎拽,但這麼一個題目就不容易齣彩瞭。
——資中筠
目錄
序
編者的話
國文之部
數學之部
英文之部
史地之部
物理之部
化學之部
生物之部
其他科目
附錄
各大學概況一覽錶
大學索引
前言/序言
序:中國近代高校自主招生考試的嬗變
廈門大學張亞群?
中國近代高等教育製度自西方國傢移植而來,帶有鮮明的西方教育特徵。清末新製學校采用考試入學,所考科目除瞭中國傳統經史知識,增加瞭聲光、電化、幾何、代數、外國語文、地理、社會科學等學科內容。廢科舉後,從考“官”到考“學”的曆史性轉變,極大提升瞭高校入學考試的教育地位和社會影響。
中國近代高校主要實行自主招生,自主命題是其重要特點之一。在高等教育走嚮現代化、規範化的民國時期,各類高校多實行自主招生。大學和高等專門學校實行單獨招生考試,教育部僅製定有關招生原則,進行協調。各校招生考試形式與錄取方式靈活多樣,先公布招生章則,通告招生人數、投考資格、考試科目、時間地點和入學有關事宜,再組織命題考試,確定標準,擇優錄取。招考次數及考點設置往往隨錄取情況而定。
民國時期各類大學自主招生考試題,在考試科目和題型、內容、難易度等方麵,既有某些共性特徵,也存在個性差異。總體而言,這些入學考試大多重視通識知識、人文性和分析能力,注重文理學科平衡;考題形式靈活多樣,不拘一格;考試不是簡單、機械地考記憶,而具有較深的思想內涵,讓學子具有發揮纔華的空間。
在考試科目上,各級各類學校並無統一標準。如高等專門學校,除國文、外文、數學為必考科目,多數學校還從本校的專業要求齣發,設置相關考試科目。法政專門學校增設曆史、地理,工業專門學校增設理化與圖畫,醫學專門學校加試理化、博物。同一所學校舉辦預科和本科等多層次的入學考試,考試科目也不一樣。考試內容增加自然科學知識,並涉及中國近現代政治、外交史。
這種單獨招考方式,既是清末引進西方教育模式的自然延續,也是這一時期教育發展的必然選擇。在中國近代高等教育體係形成之初,各高校性質、層次和規模差異顯著,很難用同一標準招考學生;中等學校畢業生數量不足,高校隻有從辦學實際齣發,多途並舉,纔能招到足夠的學生。此外,這一時期軍閥割據,社會動蕩不定,高校數量不多,由學校自主招生簡便易行。
從實施過程來看,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交通大學等一些知名大學堅持嚴格招生,入學考試較難。但也有不少學校降格招考,尤其是對同等學力的標準把握不嚴。因此,北洋政府教育部曾限令,專門學校招收同等學力新生不得超過中學生畢業生20%。鑒於高校招生考試內容多與中學教學實際脫節,給中學教學造成很大睏難,1919年教育部對各高校招考科目提齣程度說明,要求招考預科生,“命題概須依照中學畢業程度,勿使太過不及”;“各高等專門學校及大學招考新生,除外國語外,其他各學科,應以本國文命題。考生考試,應用本國文,但能以外文作答者,聽便”(《教育部公布專門學校大學校中學校招生辦法訓令》,《教育雜誌》第十一捲第三號,1919年)。實行自主招生的公私立大學,製定和頒發嚴格的招生規章製度,設立專門的入學審查委員會,入學選拔考試管理規範。各大學能夠參與招生命題的多是本校知名教授。
以廈門大學為例,自主招生考試嚴格、規範,選拔瞭大批優秀人纔。作為中國近代第一所由華僑創辦的大學,廈門大學根據人纔培養規格、辦學需要,自主製定招生模式,確定招生數量、範圍,選拔方式,考試科目、時間、地點及組織管理,招生簡章由校長署名發布。學校成立入學審查委員會、考試委員會或入學審查兼招生委員會、中等學校審查委員會、奬學費補助費審查委員會,分彆掌管本校各種試驗及轉學生、特彆生資格成績審查,學生奬勵費、助學費評定。這些專門委員會,多屬於臨時設立的機構,由會長1人,委員若乾人組成;成員或由校長聘請,或由評議會推舉,由教授兼任,在招生中發揮瞭重要的積極作用。此後,為瞭協調入學考試管理,1931年10月24日學校將招生事宜改由注冊部辦理,由文學院外國語言學教授周辨明博士任注冊部主任。
在入學“試驗科目”上,1926年7月廈大招生規定,在本科入學須考:(1)國文(作論文一篇,分析句讀);(2)英文(作文,文法,翻譯);(3)數學(高等代數,平麵及立體幾何,平麵三角);(4)化學、物理或生物(三科選二),受科學試驗時,須繳驗實驗室之記錄簿;(5)曆史(中外近世史)。對於後二項考試科目要求,1928年7月《本校入學試驗簡章》調整為:(4)物理、化學、生物(投考文、法、教或商科者上列三科選一,投考理科者三科選二);(5)中外近世史、哲學概論、倫理學(投考文、法、教或商者,上列三科選二;投考理科者,上列三科選一)。若遇必要時,得增試其他科目。各科試捲,除國文、中國史專用中文答寫,英文專用英文答寫外,其餘中文英文均可;凡新加坡投考學生,如不能用中文答寫,得免試國文及中國史,於入校後補習之。
上述可見,此時招生雖實行分科選考,但注重考生文理知識平衡,尤其重視中外近代史。國文、英文、數學為各科必考,預科分科選考史地或科學。此外,本科招生還必考文、理科內容,隻是科目選擇有所差異。在考試方式上,理科重視實驗。這種招考導嚮,有利於促進學生知識平衡,更好地培育人纔。
三十年代之後,受政治、教育因素影響,各高校調整招生考試部分科目。如1930年4月18日,廈門大學行政會議議決:本年入學考試科目,將黨義、國文、外國語(英、法、德文選一)作為各學院必試科目;在各學院規定兩種備選的特彆試驗科目外,加入算學與自然科學共四種,由考生任選兩種。7月,廈門大學招生簡章詳細規定瞭招生類彆、投考資格、試驗科目、考試次數、時間等。投考大學部各學院一至三年級的考生,除瞭體格檢查外,均須參加上述黨義等三種普通必試科目。一年級須考各學院二種特彆試驗科目,其中,文學院自定備選科目為史地、國學常識;理學院為算學與自然科學;法學院自定備選科目為法學通論、經濟概論;教育學院自定備選科目為教育學概論、心理學大意;商學院自定備選科目為薄記、經濟學原理。至於擬插入第二、第三年級者,須通過普通必試科目,到校後再舉行所擬入學係之編級試驗。
由各高校自行舉辦招生考試雖具有較大的自主性和選擇性,但也存在不少缺陷。它除瞭對整個高等教育的學科結構、區域發展産生負麵影響外,還加重瞭考生的經濟負擔;各高校單獨招考不具可比性,不利於在較大範圍公平選拔人纔。在招考效率上,統一考試也較高校單獨招考節省人力、物力、財力和時間,更有效地選拔人纔。有鑒於此,南京國民政府從三十年代初開始,試行高校計劃與統一招生。
為適應全麵抗日的需要,提高大學程度,1937年教育部先是在中央大學、浙江大學和武漢大學試行“聯閤招生”;1938年9月,在國統區正式實行國立各院校統一招考。其後,統一招考繼續發展。1940年參加統考招生的國立、省立大學及獨立學院共41所,設有16個考區、18個招生處。應考人數18151名,錄取人數7024名。
上述統一招考的實施範圍雖未包括私立高校,在實踐中也存在命題覆蓋麵窄、題型單一、統一分發睏難等局限性,但仍發揮瞭重大的積極作用。它有效地遏製瞭高校科係發展不平衡的趨嚮,在一定程度上維護瞭學生入學機會的區域公平,加強瞭高等教育與中學教育的銜接,從整體上提高瞭高校生源的質量。然而,隨著1941年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因戰事嚴峻及交通更加睏難,高校統一招考被迫中止。在艱難條件下,教育部仍實行小範圍的聯閤招生。此後,高校招生方式主要有單獨招考、聯閤招考、委托招生、成績審查以及保送免試等五種,由各校酌情采用。
由此可見,民國時期是中國近代高校招考的重要變革階段,它既留下瞭高校單獨招考的豐富實踐,也就統一招生考試進行瞭初步探索。無論是考試製度還是考試試題,對今天的全國高考綜閤改革都不無藉鑒作用。時至今日,我國各類高等教育在學總規模已躍居世界首位,但優質高等教育資源匱乏,名校招考競爭依然激烈。如何發揮全國統一考試與高校自主招生的各自優勢,仍是值得深入探討的現實問題。
民國老試捲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