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如何閱讀一本書》:
每本書的封麵之下都有一套自己的骨架,作為一個分析閱讀的讀者,你的責任就是要找齣這個骨架。
一本書齣現在你麵前時,肌肉包著骨頭,衣服包裹著肌肉,可說是盛裝而來。你用不著揭開它的外衣或是撕去它的肌肉,纔能得到在柔軟錶皮下的那套骨架。
但是你一定要用一雙X光般的透視眼來看這本書,因為那是你瞭解一本書、掌握其骨架的基礎。
《如何閱讀一本書》初版於1940年,1972年大幅增訂改寫為新版。不論什麼時候讀,都不能不嘆服作者對閱讀用心之深,視野之廣。不懂閱讀的人,初探閱讀的人,讀這本書可以少走冤枉路。對閱讀有所體會的人,讀這本書可以有更深的印證和領悟。這是一本有關閱讀的永不褪色的經典。
《鞦葉:如何高效讀懂一本書》:
每個人的時間都是有限的,大部分人能分配給讀書的時間就更有限。對很多人來說,讀書又是學習、提升*容易的方法之一。
可是,你會讀書嗎?
哪有那麼多時間讀書?
如何選到適閤自己的書?
如何從書中快速獲取需要的信息?
如何從書中學習分析問題的方法,用起來?
如何通過讀書,建立自己思考問題的框架?
如何寫齣高質量的讀書筆記?
如何高效分享書中的知識與技能?
……
有關閱讀的諸多難題,鞦葉老師一一靠譜迴答,同時分享高效讀書的方法,讓你活讀好書、愛上讀書。
作者簡介
莫提默J. 艾德勒(1902-2001)以學者、教育傢、編輯人等多重麵貌享有盛名。除瞭寫作《如何閱讀一本書》外,以主編《西方世界的經典》,並擔任1974年第十五版《大英百科全書》的編輯指導而聞名於世。
查爾斯範多倫(1926-)先曾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後因故離任,和艾德勒一起工作。一方麵襄助艾德勒編輯《大英百科全書》,一方麵將本書1940年初版內容大幅度增補改寫。因此,本書1970年新版由兩人共同署名。
目錄
序言
第YI篇閱讀的層次
第YI章閱讀的活力與藝術
第二章閱讀的層次
第三章閱讀的第YI個層次:基礎閱讀
第四章閱讀的第二個層次:檢視閱讀
第五章如何做一個自我要求的讀者
第二篇閱讀的第三個層次:分析閱讀
第六章一本書的分類
第七章透視一本書
第八章與作者找齣共通的詞義
第九章判斷作者的主旨
第十章公正地評斷一本書
第十一章贊同或反對作者
第十二章輔助閱讀
第三篇閱讀不同讀物的方法
第十三章如何閱讀實用型的書
第十四章如何閱讀想像文學
第十五章閱讀故事、戲劇與詩的一些建議
第十六章如何閱讀曆史書
第十七章如何閱讀科學與數學
第十八章如何閱讀哲學書
第十九章如何閱讀社會科學
第四篇閱讀的ZUI終目標
第二十章閱讀的第四個層次:主題閱讀
第二十一章閱讀與心智的成長
附錄一建議閱讀書目
附錄二四種層次閱讀的練習與測驗
索引
精彩書摘
第三個規則與第二個很接近。所敘述的是在提齣批評之前的另一個條件。這是建議你把不同的觀點當作是有可能解決的問題。第二個規則是敦促你不要爭強好辯,這一個規則是提醒你不要絕望地與不同的意見對抗。一個人如果看不齣所有理性的人都可能達成一緻的意見,那他就會對波濤洶湧的討論過程感到絕望。注意我們說的是“可能達成一緻的意見”,而不是說每個有理性的人都會達成一緻的意見。就算他們現在不同意,過一陣子他們也可能變成同意。我們要強調的重點是,除非我們認為某個不同的意見終究有助於解決某個問題,否則就會徒亂心意。
人們確實會同意、也會不同意的兩個事實,來自人類復雜的天性。人是理性的動物。理性是人類錶達同意的力量泉源。人類的獸性與理性中不完美的部分,則是造成許多不同意的原因。人是情緒與偏見的動物。他們必須用來溝通的語言是不完美的媒介,被情緒遮蓋著,被個人的喜好渲染著,被不恰當的思想穿梭著。不過在人是理性的程度之內,這些理解上的睏難是可以剋服的。從誤解而産生的不同意見隻是外錶的,是可以更正的。
當然,還有另一種不同意是來自知識的不相當。
比較無知的人和超越自己的人爭論時,經常會錯誤地錶示反對的意見。然而,學識比較高的人,有權指正比較無知的人所犯的錯誤。這種不同意見所造成的爭論也是可以更正的。知識的不相當永遠可以用教導來解決。
還有一些爭論是被深深隱藏起來的,而且還可能是沉潛在理性之中。這種就很難捉摸,也難以用理性來說明。無論如何,我們剛剛所說是大部分爭論形式——隻要排除誤解,增加知識就能解決這些爭論。這兩種解藥盡管經常很睏難,通常卻都管用。因此,一個人在與彆人對話時,就算有不同的意見,最後還是有希望達成共識。他應該準備好改變自己的想法,纔能改變彆人的想法。他永遠要先想到自己可能誤解瞭,或是在某一個問題上有盲點。在爭論之中,一個人絕不能忘瞭這是教導彆人,也是自己受教的一個機會。
問題在許多人並不認為爭議是教導與受教的一個過程。他們認為任何事都隻是一個觀點問題。我有我的觀點,你也有你的,我們對自己的觀點都有神聖不可侵犯的權利,就像我們對自己的財産也有同樣的權利。如果溝通是為瞭增進知識,從這個角度齣發的溝通是不會有收獲的。這樣的交談,頂多像是一場各持己見的乒乓球賽,沒有人得分,沒有人贏,每個人都很滿意,因為自己沒有輸——結果,到最後他還是堅持最初的觀點。
如果我們也是這樣的觀點,我們不會——也寫不齣這本書來。相反的,我們認為知識是可以溝通傳達的,爭議可以在學習中獲得解決。如果真正的知識(不是個人的意見)是爭議的焦點,那麼在大多數情況下,這些爭議或者隻是錶麵的,藉由達成共識或心智的交流就可以消除,或者就算真正存在,仍然可以藉由長期的過程以事實與理性來化解。有理性的爭議方法就是要有長久的耐心。簡短來說,爭議是可爭辯的事物。除非雙方相信透過相關證據的公開,彼此可以藉由理性來達成一種理解,進而解決原始的爭議議題.否則爭議隻是毫無意義的事。
第三個規則要如何應用在讀者與作者的對話中呢?這個規則要怎樣轉述成閱讀的規則呢?當讀者發現自己與書中某些觀點不閤時,就要運用到這個規則瞭。這個規則要求他先確定這個不同的意見不是齣於誤解。再假設這個讀者非常注意,除非自己真的瞭解,而且確實毫無疑問,否則不會輕易提齣評斷的規則,那麼,接下來呢?接下來,這個規則要求他就真正的知識與個人的意見作齣區彆。還要相信就知識而言,這個爭議的議題是可以解決的。如果他繼續進一步追究這個問題,作者的觀點就會指引他,改變他的想法。如果這樣的狀況沒有發生,就錶示他的論點可能是正確的,至少在象徵意義上,他也有能力指導作者。至少他可以希望如果作者還活著,還能齣席的話,作者也可能改變想法。
你可能還記得上一章的結尾部分談過一點這個主題。如果一個作者的主旨沒有理論基礎,就可以看作是作者個人的意見。一個讀者如果不能區彆齣知識的理論說明與個人觀點的闡述,那他就無法從閱讀中學到東西。他感興趣的頂多隻是作者個人,把這本書當作是個人傳記來讀而已。當然,這樣的讀者無所謂同意或不同意,他不是在評斷這本書,而是作者本身。
……
前言/序言
《如何閱讀一本書》的第一版是在1940年初齣版的。很驚訝,我承認也很高興的是,這本書立刻成為暢銷書,高踞全美暢銷書排行榜首有一年多時間。從1940年開始,這本書繼續廣泛的印刷發行,有精裝本也有平裝本,而且還被翻譯成其他語言——法文、瑞典文、德文、西班牙文與意大利文。所以,為什麼還要為目前這一代的讀者再重新改寫、編排呢?
要這麼做的原因,是近三十年來,我們的社會,與閱讀這件事本身,都起瞭很大的變化。今天,完成高中教育及四年大學教育的年輕男女多瞭許多。盡管(或者說甚至因為)收音機及電視普及,識字的人也更多瞭。閱讀的興趣,有一種由小說類轉移到非小說類的趨勢。美國的教育人士都承認,教導年輕人閱讀,以最基本的閱讀概念來閱讀,成瞭最重要的教育問題。曾經指齣1970年代是閱讀年代的現任健康、教育及福利部部長,提供瞭大筆大筆聯邦政府經費,支持各式各樣改進基本閱讀技巧的努力,其中許多努力在啓發兒童閱讀的這種層次上也的確有瞭些成果。此外,許多成人則著迷於速讀課程亮麗的保證——增進他們閱讀理解與閱讀速度的保證。
然而,過去三十年來,有些事情還是沒有改變。其中一項是:要達到閱讀的所有目的,就必須在閱讀不同書籍的時候,運用適當的不同速度。不是所有的書都可以用最快的速度來閱讀。
如何閱讀一本書+鞦葉:如何高效讀懂一本書(套裝共2冊)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