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佛教通史·第三捲 中國漢傳佛教(從佛教傳入至公元6世紀)

世界佛教通史·第三捲 中國漢傳佛教(從佛教傳入至公元6世紀)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魏道儒,李利安 著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齣版社: 中國社會科學齣版社
ISBN:9787516170250
版次:1
商品編碼:11926873
包裝:平裝
叢書名: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庫·哲學宗教研究係列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5-12-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575
字數:645000

具体描述

編輯推薦

  

首先,它是國內外學術史上第一部真正的“世界佛教通史”。


  

其次,它是一部既凸顯中國佛教主體性又彰顯世界佛教多樣性的佛教通史。

第三,它是一部有著明確問題意識的世界佛教通史。

第四,它是一部彰顯佛教和平精神和價值導嚮的世界佛教通史。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世界佛教通史之中國佛教捲,介紹瞭漢魏兩晉南北朝時期中國佛教的發展情況。主要內容如下:
  一、漢代佛教。漢代社會與佛教、從西域到內地的初傳、漢末佛教快速發展、安世高的傳教與譯經、支婁迦讖的譯經。
  二、三國時期佛教。魏國佛教、吳國佛教。
  三、西晉佛教。西晉社會與佛教、西晉譯經概述、竺法護的譯經事業。
  四、東晉北方佛教。東晉北方社會與佛教、佛圖澄傳教及其成效、道安生平與多方麵貢獻、鳩摩羅什及其經典翻譯。
  五、東晉時期南方佛教。東晉社會與佛教、士族的護佛奉法觀、廬山慧遠及其僧團、佛陀跋陀羅與《華嚴經》、法顯與晉宋時期求法活動。
  六、北朝佛教。北朝時期佛教的輸入、北朝官方對佛教態度的演變、北朝時期佛教在各階層的傳播、北朝佛教的社會化趨嚮、北朝佛教與中國固有文化的交涉、北朝時期的佛教文化。
  七、南朝佛教。域外佛教嚮南朝的輸入、南朝的政教關係、 梁武帝主導下的佛教變革等等。
  八、佛教的南北交流與廣泛傳播。南北方的政治關係與文化交往、南北方佛教的交往與不同發展趨嚮、佛教義學的興起及其南北傳播、佛教信仰的興起與傳播。
  
  
  

作者簡介

  魏道儒,哲學博士,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佛教室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佛教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著有《中國華嚴宗通史》、《中華佛教史·宋元明清捲》、《宋代禪宗文化》、《禪宗無門關》、《佛教史話》、《壇經譯注》等,閤著有《中國禪宗通史》、《佛教史》、《中國五大宗教知識讀本》等,閤譯有《早期佛教與基督教》、《宗教生活論》等。

目錄

緒言 第一章 漢代佛教 第一節 漢代社會與佛教 一 經略西域與佛教入華 二 獨尊儒術與“三玄” 三 生死觀念與輪迴解脫 第二節 從西域到內地的初傳 一 龜茲和於闐佛教 二 初傳漢地的史實與意義 三 漢明帝時期的佛教 第三節 漢末佛教的快速發展 一 漢桓帝與信仰格局的演變 二 寺院與佛教社會普及 三 漢代譯經綜覽 第四節 安世高的傳教與譯經 一 傳教事跡與意義 二 譯經概述 三 《陰持入經》與小乘教義 四 《安般守意經》及其影響 第五節 支婁迦讖的大乘譯籍 一 譯經概述 二 《道行經》與大乘佛教的共性 三 《般舟三昧經》與西方淨土信仰 四 《兜沙經》華嚴學說的基本特點 第二章 三國時期佛教 第一節 魏國佛教 一 魏國社會與佛教 二 佛經翻譯概述 三 硃士行西行求經 第二節 吳國佛教 一 《法句經》與翻譯理論 二 支謙傳教與譯經 三 康僧會傳教與譯經 第三章 西晉佛教 第一節 西晉社會與佛教 一 佛教多途徑社會普及 二 關於因果報應的討論 三 傳教弘法名僧諸相 第二節 西晉譯經概述 一 洛陽的安法欽、法力、法炬 二 陳留的竺叔蘭、無羅叉 三 廣州的彊梁婁至 四 長安的帛法祖、支法度、若羅嚴、聶承遠、聶道真 第三節 竺法護的譯經事業 一 生平事跡與譯經概述 二 華嚴類譯籍剖析 第四章 東晉時期北方佛教 第一節 東晉北方社會與佛教 一 石虎與後趙佛教 二 苻堅與前秦佛教 三 姚興與後秦佛教 四 佛教藝術的初期發展 …… 第五章 東晉時期南方佛教 第六章 北朝佛教 第七章 南朝佛教 第八章 佛教的南北交流與廣泛傳播 參考文獻 後記


前言/序言

unll




用户评价

评分

目錄

评分

為瞭創造圓明園,曾耗盡瞭多少人的長期勞動。這座建築物,是為瞭誰而建為瞭各國人民。因為歲月創造

评分

快遞小哥給力

评分

非常好的一本書,等瞭好久,這一次終於買到瞭,太高興瞭。讀書可以明智,多讀書,視野也開闊。

评分

來世樂 —— 往生善處,得遇正法

评分

佛教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意思是“覺者”。佛又稱如來

评分

 由於地理總誌具有“明天下,察郡邑,振紀綱,固社稷”的功能,漢晉以來曆朝曆代官修、私撰瞭眾多地理書。據統計,漢唐地理總誌約200種,遺憾的是,除漢唐正史中的九種地理誌外,其餘均因曆代兵燹戰火和保管不善遭到毀壞散佚。南宋鄭樵曾惋嘆“自漢以來,書籍至於今日百不存一二”。本書作者陸續從史注、地誌、類書、文集中輯錄失傳的69種漢唐地理總誌,佚文約50萬字。其中20餘種佚誌為曆代未被著錄、前人未曾輯錄者。如《魏書郡國誌》、唐《地理誌》等。另有前人已經輯佚但有所缺失者,本書予以補輯,如賀次君的《括地誌輯校》、繆荃孫的《元和郡縣誌逸文闕捲》等。所輯佚文多為各地的建置沿革、城邑變遷、文化遺産與山川物産等,對當今研究曆史地理、編修地方誌有直接的現實使用價值。

评分

對全麵瞭解印度佛教的發展 有一定的參考價值,書的質量也不錯。

评分

學習佛教思想需要,不過隻需要印度的兩本及東南亞的部分就行瞭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