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斯坦福大學是“矽榖創業搖籃”,是全世界創新的中心。而蒂娜?齊莉格是斯坦福大學很有名的教授創意課程的教授,也是美國很有魅力的創業導師之一。她寫給年輕人的人生創意書《真希望我20幾歲就知道的事》成為當年年度暢銷書。
◎ 創意是可以被有效訓練的。蒂娜?齊莉格在這本書中手把手地教授如何製造齣色創意。讀一本書,就如同聽到瞭常青藤極好的創意力課程。
◎ 創意的需要在生活中無處不在。每個人每天都會遇到形形色色的問題和睏難,都需要更有創造性地解決問題。這本書的讀者範圍涵蓋非常之廣,從全職媽媽,到企業CEO,都可以藉助本書,提升創意力。
◎ 作者給齣有趣+實用的創意方法。這些方法,普通人通過自我練習,就可以隨時隨地産生新的創意,都有機會成為“創意性人纔”。
創意力是人類生存的重要保證,具備瞭這種能力,能夠適應不斷變化的世界,麵對問題也會有更多的解決方案。每個人都是自己未來的創造者,而創造未來的核心就在於創意力。
創意力是可以培養和練習的,也是可以被教授的。斯坦福著名教授齊莉格教授設計瞭一套用於産生創意的方法——“創意引擎”模式,把個體素質和周圍環境都考慮在內,係統地闡述瞭提高創意思維的工具和方法,手把手教讀者製造齣新的創意,並配以鮮活的例子加深讀者對理念的理解。
不管是全職媽媽,還是企業的CEO,每個人、每天都會遇到形形色色的問題和睏難,都需要更有創造性地解決問題。本書中的創意方法,能幫助你解放大腦,發現睏難中孕育的潛能,約束中隱藏的機遇,以一種全新的視角和方法去發掘奇思妙想,開創更有發展潛力的未來。
本書有大量鮮活、真實的案例,包括twitter、“矽榖式交流”、Facebook的“黑客馬拉鬆”、蘋果公司的創新理念等全球著名企業培養創意人纔的獨到方法,及各行業世界尖端精英們的成功創意思維案例。
蒂娜·齊莉格 (Tina Seelig )
斯坦福大學教授、斯坦福大學科技創業計劃(STVP)執行長和全國工科創新中心(NCEPI)主任。著有暢銷書《真希望我20幾歲就知道的事》。
齊莉格教授在斯坦福設計學院教授創造力、創新和創業精神的課程,也經常為矽榖企業界人士、西點軍校、政府機構、非營利性機構提供拓寬思路、幫助職場成功的課程,是美國極有魅力和創新力的創業導師。
孕育瞭Yahoo、Google等公司的斯坦福大學素有“矽榖創業搖籃”之稱,校內的創業課程幾乎成為每個斯坦福人的必修課。在這個步調快速的社會裏,理工科學生隻接受科技訓練絕對不夠,應該要具備更多軟性技能,瞭解自己即將麵臨的商業環境。齊莉格教授以創新的教學方法,教導來自不同科係的學生把問題變成機會,也因為她深具啓發性的教學方式,被學生票選為傑齣教師。
齊莉格教授獲得的奬項:
2004年納斯達剋年度創業中心STVP
2005年斯坦福卓越教學奬
2008年美國奧林巴斯創新奬
2009年美國國傢工程學會戈登奬(“工程界的諾貝爾奬”)
序 小小創意無限收益 / 1
第一課 來場思維的革命 / 001
和攝影師一樣換個角度看 / 003
“尋找需求”從提問開始 / 005
第二課 聯想成就創意 / 015
把不相乾的東西聯係成新奇的創意 / 017
不一樣的文化和思維總能擦齣創意火花 / 021
創新等於超越現有的認識和事物 / 024
在類推法中尋找解決方案 / 028
第三課 頭腦風暴法 / 031
人們往往隻想齣一個辦法就停止思考 / 033
阿利赫舒列爾的TRIZ快速創新體係 / 034
積極情感體驗提升想象力 / 036
啓動“頭腦風暴”開發創意思維 / 037
頭腦風暴指南 / 039
第四課 細緻觀察尋找機會 / 051
練就一雙“慧眼”,發現隱藏的機遇 / 053
保持對周圍環境的高度敏感 / 057
訓練五種感官與周圍環境互動 / 063
收集積纍觀察結果 / 066
第五課 營造有創意的環境 / 071
場閤不同傳遞的信息也不同 / 073
獨特的辦公室設計風格可以激發創意 / 074
不同類型的音樂會給我們帶來不同的感覺 / 083
營造創意環境的七大因素 / 084
皮剋斯動畫工作室就像童話王國 / 088
第六課 約束催生創意 / 091
壓縮時間卻讓創意反彈 / 093
壓力越大創意思維越活躍 / 094
資源越少,創意越多 / 098
約束往往催生創意 / 100
創新也需要完全打破約束 / 102
第七課 規則裏的新創意 / 105
規則也可以為創意思維服務 / 107
遊戲規則四原則 / 108
影響創意思維的完美奬懲規則 / 115
巧妙的激勵製度可以帶來意想不到的創意 / 117
第八課 激發團隊創意 / 125
每一個成員都有巨大的潛能 / 127
“六頂思考帽”實現瞭思維碰撞 / 131
有效溝通提升團隊創意思維 / 134
靈活改變團隊組閤方式 / 135
遊戲帶來的創意 / 136
第九課 大膽嘗試纔會有創意産生 / 141
敢於嘗試更容易齣新 / 143
沒有足夠多的嘗試,就不會有偉大的創新 / 146
失敗也能帶來的意外創意 / 150
關注信息反饋,及時調整定位和方嚮 / 153
行動要快,創新要速 / 157
第十課 陽光心態更有機會獲得創意思維 / 161
創意思維更鍾情有成功信念的人 / 163
睏難中往往隱藏著機會 / 167
奬勵誘發無限創意 / 171
創意人纔引領人類未來發展 / 174
強烈情緒變化也能激發創意 / 176
第十一課 點燃你的創意引擎 / 179
什麼是創意引擎模式? / 181
影響創意思維的三大內因:知識、想象力和態度 / 182
影響創意引擎的三大外因:資源、環境和文化 / 188
後記 / 201
第三課 頭腦風暴法
人們往往隻想齣一個辦法就停止思考
我曾在課堂上要求學生們不準說話,在規定的時間內按生日大小排成一排。一開始,學生們都露齣“不可能”的驚訝錶情。幾秒鍾後,有人站起來藉手勢錶示自己是幾月齣生的,其他人便紛紛效仿,相信他們找到瞭不用說話就能完成任務的辦法,很快就有人站好瞭。
還剩一分鍾時,我提醒他們抓緊時間。學生們終於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任務,但我檢查時發現很多人都站錯位置瞭。我問學生們為什麼這麼多人站錯地方。有人迴答,剛開始他們覺得根本無處下手,後來看到彆人用手勢傳遞信息,他們也跟著做。
我提醒他們:“還有沒有更好、更簡單的方法呢?”很快,有人提議可以把自己的生日寫到紙上,因為我隻規定不能說話,並沒有要求不能寫?字。
實際上,除瞭藉用手勢外,還有很多好方法可用,比如,駕駛證上都寫著齣生日期,可以把駕駛證拿齣來;一個人主動齣來,指導大傢找到各自的位置;在地上畫道時間綫,各自找自己的位置;或者把自己的生日唱齣來,因為我並沒有規定不準唱歌。
有趣的是,不同年齡、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做這個遊戲時,結果都是驚人地相似。這種現象說明瞭一個事實:大多數人在解決問題時,隻要想齣一個方法,就停止思考,盡管可能還有其他更好的方法。第一個並不總是最好的,但很多人就此停步,白白放棄瞭創新的機會。
Think資本公司的閤夥創始人蒂姆·哈德遜在他的書《不換思想就換人》中也提到瞭這點。
在他看來,解決問題有三種境界:
第一種境界是輕易滿足於已找到的解決方法,就此停步;
第二種境界是繼續探索,直到找到更好、仍欠創意的方法;
第三種境界是不懈努力,直到發現新穎、高效的解決方案,這是最高也最難達到的境界。
蒂姆·哈德遜的“境界”比喻很貼切,準確地把握住瞭不同解決方法的特點,但我更喜歡“浪峰”的比喻,同一問題的不同解決方法好比海裏的一個個浪峰。優秀的衝浪者一直在浪峰之間沉浮,是為瞭等待更好的海浪。同樣,要想找到最有效、最具創新性的解決方法,就不能滿足於淺顯的答案,要提齣不同的想法,從中篩選齣理想答案。
阿利赫舒列爾的TRIZ快速創新體係
有沒有係統的方法可以幫助我們實現快速創新呢?這已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瞭。19世紀50年代,蘇聯發明傢阿利赫舒列爾提齣“發明問題的解決理論”,其俄文的羅馬注音為“Teoriya Resheniya Izobretatelskikh Zadatch”,縮寫為“TRIZ”。TRIZ是一個由解決技術、實現創新開發的各種方法、算法組成的綜閤理論體係。在《創造是一門精密的科學》一書中,阿利赫舒列爾列舉瞭40條創新原理。後來,這40條原理經他人補充完善,擴展到85條,被稱為“發明問題解決算法(ARIZ,Algorithm for Inventive Problem Solving)”。TRIZ和ARIZ都是為瞭幫助我們係統全麵地分析問題,發現問題的本質或者矛盾,綜閤各種可能,快速提升我們的創新能力。
《彭博商業周刊》刊登過的一篇文章中曾提到TRIZ可以廣泛應用於各個領域,美國的很多企業特彆是大企業,如波音、惠普、IBM、摩托羅拉、雷神、施樂等,在新産品的開發過程中都運用瞭TRIZ理論。下麵的這個例子就節選自這篇文章:
聖地亞哥奧特加公司是一個成功應用TRIZ進行産品創新的企業。在2004年,奧特加公司設計瞭一種新型的一次性自動加熱容器,這個容器可以用來盛湯、咖啡、茶或嬰兒奶粉。目前已獲得該技術許可的公司品牌有沃爾夫岡·派剋咖啡和半山咖啡。
要設計齣堅固、便攜的一次性自動加熱容器,聖地亞哥奧特加公司的産品研發人員必須攻剋400多項技術、工程方麵的難題,纔能確保這個容器既可以加熱食品,又能經受住加熱時的化學反應。研發團隊先從TRIZ理論提齣的39個通用參數中識彆齣那些實用的參數,然後從40個創新原理的列錶中找到瞭解決方案。
例如,在矛盾矩陣中,研發人員在第一個列錶中選齣第十七條“溫度”,在第二個列錶中選齣第三十條“使用復閤材料”。就這樣,以TRIZ的矛盾矩陣錶作為跳闆,研發人員很快找到瞭一種由陶瓷和碳縴維組成的復閤材料,這種材料既耐用又導熱迅速。很快,一種全新的産品——Presto誕生瞭。
積極情感體驗提升想象力
與TIRZ理論不同,有人主張在積極的情感體驗中提升想象力。北愛爾蘭貝爾法斯特皇後大學客座教授阿利斯泰爾·費在給企業管理人員授課時,為瞭訓練他們的想象力,常常讓他們寫詩。剛開始,這些擅長邏輯分析的學員顯得很拘謹,不知從何處入手,因為寫詩要求豐富的情感和想象力,而這恰恰是他們平時工作中所涉及不到的。但關鍵就在這裏!很快,他們就能從自己的情感世界中獲得創作靈感,學會瞭跳齣理性邏輯,依靠情感邏輯認識事物。對於詩歌而言,意象組閤的方式不同,帶給人的視覺效果和想象空間也不同。因此,通過寫詩,這些管理人員明白瞭一個道理:遇到問題時,可供選擇的解決方案有很多種,不能輕易滿足於已有的淺顯答案。他們用它來指導日常工作,在碰到管理難題時,很快就能找到不同的解決辦法。
除瞭寫詩之外,阿利斯泰爾·費還藉助音樂來啓發學員。他讓學員們挑選一段能讓他們産生共鳴的音樂,然後為這段音樂製作一個視頻,這就要求學員們打開自己的情感世界,充分發揮想象力。最後,就連最內嚮、被認為最無創新精神的學員都漂亮地完成瞭任務。
啓動“頭腦風暴”開發創意思維
不管是阿利赫舒列爾的TRIZ理論還是阿利斯泰爾·費教授的情感體驗法,都證明瞭追求深層創新的方法不止一種。其中有些方法已經久經驗證,屢獲好評,比如我極力推薦的“頭腦風暴法”(又稱智力激勵法)。頭腦風暴法是一種集體開發創造性思維的方法,就是讓一群人聚在一起,圍繞特定的話題,自由地思考,大膽地提齣各種想法,然後在他們觀點的基礎上建立新觀點。如果運用得當,頭腦風暴法可以幫你快速跳過淺顯答案,迅速找到高效、富有創造性的解決方法。亞曆剋斯·奧斯本是頭腦風暴法的創始人,他在1953年齣版的《應用想象學》一書中首次正式提到這個概念,此後便風靡全球。書中列舉瞭一係列開展頭腦風暴時需要注意的原則,其中4點尤為重要:延遲評判、追求數量、禁止批評和整閤想法。
遺憾的是,很多人並沒讓頭腦風暴法的優勢完全發揮齣來,他們把開展頭腦風暴和普通的談話混為一談。在他們看來,頭腦風暴會議不過就是把一幫人聚集起來,然後就某個話題讓他們發錶自己的看法。這就大錯特錯瞭,要想完全利用頭腦風暴法的優勢並非易事,需要遵循許多原則,而這些原則經過後天培養纔能掌握。比如,當他人提齣一個在你看來很蠢的想法,齣於本能你會立馬反駁,或者當你想到瞭一個自認為很不錯的方案時,你很可能放棄繼續尋求更好方案的願望。但頭腦風暴法恰恰要求你對抗本能,剋製住衝動。這聽起來很難,但是要想有創新性突破,就必須掌握這些原則。
下麵的一些指導方針,是開展頭腦風暴法時需要注意的事項。這些注意事項都參考瞭美國著名設計公司IDEO的總經理湯姆·凱利的《創新的藝術》一書。你會發現,在這些指導方針的幫助下,團隊提齣多樣化、創新性想法的能力越來越高。關於如何高效地開展頭腦風暴法,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認識。我希望你能從彆人那裏吸取經驗,結閤自己的切身經曆,形成一套屬於你自己的指導方針。
頭腦風暴指南
開展頭腦風暴時,對會場有什麼要求?
頭腦風暴好比舞蹈,要想跳舞必須有寬敞的場地,同樣,開展頭腦風暴,要保證會場必須滿足以下幾點要求:
第一點,要確保與會者能在會場自由地走動和站立。這點很重要,站著討論,參與者的積極性更高,精力也更充沛,會議開展更順?利。
第二點,確保把與會者的每一個設想,不論好壞都完整地記錄下來。最常見的是把想法記到白色書寫闆或翻頁紙上,也可以把四麵牆都貼上新聞用紙,或把各自的想法寫在便利貼上,貼在周圍的玻璃窗上,會議結束時,整排的玻璃窗上都是五顔六色的便利貼。請記住,記錄想法的地方越大,與會者提齣的想法就越多。
對與會者有什麼要求?
確定與會人選特彆重要,不是隨便什麼人都可以參加頭腦風暴會的。通常有兩個要求:
第一點,與會者應對談論的內容有各自獨到的見解。請記住,最終做決定的人不是這些參加頭腦風暴會的人。這一點格外重要,我願意再重復一遍:與會者隻是提齣自己的觀點,不參與最後的決策。
比如說你現在要設計一款新型的汽車,那麼你要邀請的與會者可能是汽車設計師、汽車用戶、汽車銷售人員、汽車修理師或停車場的服務員。這些人不負責最終的決策,但他們的意見極具價值。全球領先商業創新谘詢公司IDEO的丹尼斯·博伊爾講,如果能參加頭腦風暴會,那將是他的榮耀。這個例子說明瞭與會者的設想是多麼重要,因此,如果你有幸被邀參加頭腦風暴會時,一定要與他人交流你的想?法。
第二點,將與會者人數控製在一定範圍內。如果與會者人數太多,不可避免會有雷同的想法齣現,從而延長會議時間,降低會議效?率。
幾年前,我聽說Facebook有條“雙比薩團隊”原則。“雙比薩團隊”,就是說讓團隊人數保持在兩個比薩能讓全體隊員吃飽的規模,這時團隊裏的每個成員都能做齣顯著的貢獻,團隊效率最高;一旦超過瞭這個規模,就要被拆成兩個小團隊。一般情況下,將隊員人數控製在6~8名為?宜。
選什麼樣的議題?
選擇一個閤適的議題至關重要。如果議題過大、過於籠統,如“怎樣解決全球飢餓問題”,會讓人無處入手;如果議題太窄、深度不夠,如“早餐吃什麼”,就沒有什麼發揮的餘地,因此要選擇深度適宜的話題。在第一課中,我們提到問題不同,答案隨之不同,好的議題讓與會者有充分的想象空間,同時又未超齣團隊的能力範圍,不會讓他們感覺力不從心。通常,新穎的或帶點挑戰性的議題最適閤,如邁剋要過生日瞭,你可能會問“我們給邁剋送什麼禮物好呢”,也可能問“怎樣纔能讓邁剋覺得這次生日最難忘、最有趣”,後一個問題當然比前一個問題更有創新空間。隻要改變下提問方式,思考方嚮和迴答內容就會隨之改變。
除瞭確保有足夠的記錄空間,對會場還有其他要求嗎?
會場不僅要有書寫闆、新聞用紙、便利貼等記錄工具,最好還有與議題有關的其他小物件,這會激發與會者的想象力,幫助他們更好地思考。比如,現在要設計一款新型的鋼筆,你可以把各種書寫工具、有趣的小配件或玩具放在會場裏,並且確保每位與會者都能拿到紙張和書簽;此外,還可以把尺子、剪刀、紙闆、膠布等放到會場裏。不要小看這些東西,與會者可以把它們拿來搭建模型。大多數人需要藉助模型來刺激大腦進行思考,與會者可以直接拿這些用具搭建模型。
在交流過程中,直觀的立體模型遠比語言和平麵圖畫更能幫助人思?考。
會前需要做哪些準備?
由於頭腦風暴要求與會者自由充分地展開想象,而任何設想並無好壞之分,可是日常工作中的任何事情都強調要有明確的目的性,這兩者有很大的不同,因此要想快速跳齣慣性思維的桎梏並非易事。在頭腦風暴會議正式開始前,做一些創造力小遊戲,給想象力熱身,尤為重要。有各種各樣的熱身運動,如共同寫一首詩,或玩瘋狂填詞遊戲——瘋狂填詞遊戲是指在一個寫得差不多的故事的基礎上,選擇名詞、動詞、形容詞填寫到故事中的空白處,使故事完整,但我更喜歡以下兩種遊戲:第一種是給與會者每人一張卡片,上麵往往寫著一個很長的單詞,如“entrepreneurship”,然後在5分鍾的時間內,用這個單詞裏包含的字母盡可能造更多的詞;第二種是拿一個聽起來很蠢的話題讓與會者討論,如“假設我們沒有耳朵,那麼眼鏡會是什麼樣子”。盡管剛開始與會者可能會不習慣,但所有這些熱身遊戲都是為瞭激活他們的想象力,為後麵正式的頭腦風暴做準備,這一點特彆重?要。
會議要遵循什麼原則嗎?
為瞭達到較高效率,開展頭腦風暴法時必須嚴格遵守一些原則,其中有一點尤為重要:“任何設想都無好壞之分。”也就是說,禁止批評他人的想法,不管這想法看來是多麼幼稚、錯誤,甚至荒誕離奇。一方麵,與會者的任務是從他人的設想中得到啓示,或補充他人的設想,或將他人的若乾設想綜閤起來提齣新的設想。另一方麵,舉行頭腦風暴會議,是為瞭開闊思路、激發靈感,而不是評估某個想法的好壞。要想理解“頭腦風暴法”的精髓,就必須把“探索”與“開發”區分開,纔能避免過早否定他人的設想。“探索”指想象力得到充分發揮,提齣各種各樣的設想,不負責最終的決策;“開發”指圍繞一定的資源展開想象,不能超越瞭資源的限製,而且負責最後的決策部分。頭腦風暴會議強調“探索”,但要做到這點並不容易,因為大多數人在他人提齣想法後,就本能地急於評價。但如果不能剋製住批判他人想法的衝動,即使其他方麵準備得再好,頭腦風暴會議也不會有什麼成效。
第二點是鼓勵與會者任意想象、自由暢談,提齣的想法越多越好。假如現在要你想齣500種不同口味的冰激淩,當想齣300種時,你就開始進入創新階段,後麵200種的口味會比前麵的300種更新穎、更有趣。想法如同種子,每粒種子都有可能長成參天大樹,每個想法都有可能帶來創新。如果想收獲最好的果實,就必須播下大片的種子,如果想找到最新穎、最成功的想法,就必須有大量的想法可供選擇。
尤其是要鼓勵新奇甚至荒誕的想法。在我的書《真希望我20幾歲就知道的事》裏,提到在一次頭腦風暴會上,我要求學生說齣在他們看來什麼事最糟糕。討論這個議題時,學生們不再擔心彆人會輕易地去評判他們的想法,從而打開瞭想象的大門,提齣瞭很多在其他場閤下想不到的點子。記住,往往那些看起來最瘋狂的想法,換個角度再看時,就變成瞭最新穎、最有趣的點子。
序:小小創意無限收益
整張考捲上隻寫著一個詞—— “挑釁”。你要圍繞這個詞寫一篇文?章。
直到最近,申請牛津大學萬靈學院的學生還必須參加一項特殊的考試。這項考試要求考生圍繞一個詞寫一篇文章,所有的考生都害怕這樣的考試。他們會各自拿到一張寫有“無罪”“奇跡”“水”或“挑釁”的卡片,然後在3個小時內圍繞這個詞語展開想象和聯想,寫一篇文章。
這樣的考試不存在標準答案,但是,考生的知識儲備和創意思維能力都能從他們的文章中反映齣來。《紐約時報》曾引用一位牛津大學教授的話:“考題的公布總能讓人們興奮。”據報道,每年都有很多非考生聚集在學院外麵,盼著裏麵傳齣考題的相關消息。把已有知識儲備當作支點,我們就可以對任何所見所聞,甚至是一個詞語,展開聯想。這樣的考試進一步印證瞭這個事實。
目前大多數人還不具備這樣的創意思維,他們不明白創新其實就在我們身邊。創意思維是人類生存的重要保證,具備瞭這種能力,就能在不斷變化的世界中獲得成功,麵對問題也就有更多的解決方案。創意思維力提升後,你會發現睏難中孕育著潛能,阻礙中隱藏著機遇,每一次的挑戰亦提供瞭突破創新的機會。在我們身邊,仔細觀察就不難發現,無論是科學技術、教育,還是藝術,各個領域的傑齣人士都是些善於創新的人。然而,學校很少告訴學生該怎樣運用創意思維創造性地解決遇到的問題,甚至人們普遍認為創造力、創新能力都是不能通過學習獲得的。
遺憾的是,常常有種觀點認為“想法很廉價”。這種看法完全錯誤,它低估瞭創意思維的價值。事實上,想法一點都不廉價。它們不需我們的任何花費,卻可以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有瞭想法,纔會有創新,纔能促進經濟發展,使我們的生活免於陷入重復和停滯的境地。想法如同吊車,將我們從呆闆的泥潭裏拉齣來,踏上發展之路。沒有創意思維,生活必定單調乏味,生活質量也會下降。生活中最大的失敗其實不是執行力不夠,而是想象力匱乏。正如著名的美國發明傢阿倫·凱所說:“預測未來最好的辦法是創造它!”每個人都是自己未來的創造者,而創造未來的核心就在於創意思維。
以一個詞語為主題,寫齣一篇文章,這樣的考試極好地闡述瞭一個道理:一句話、一件物品、一個決定或一次行動都孕育著創新。在萬靈學院舉行的為期數天的各種考試中,這項考試被稱為“世上最難的考試”。它不僅要求考生要有廣闊的知識麵,還要有豐富的想象力。馬修·愛德華·哈裏斯曾參加瞭2007年的考試,他要以“和諧”為題寫一篇文章。在《每日電訊報》上他迴憶道:“(當時)感覺自己就像一個廚師,把冰箱翻瞭個遍,想找到些作料,奢望把那道根本做不齣來的湯做齣來。”這個巧妙的比喻告訴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小到一道簡單的湯,大到重大國際問題,處理起來都需要創意思維。
我在斯坦福大學哈索·普拉特納設計學院執教,開設瞭一門關於創造和創新的課程。我的全職工作則是擔任斯坦福大學工程學院科技創業項目的執行主任。該項目旨在幫助來自不同領域的學生,培養他們在把握機遇和創造性解決國際問題時所需要的知識、技能和態度。
在第一節課上,我給學生布置瞭一項很簡單的任務:重新設計他們的胸卡。我告訴學生們,我一點兒都不喜歡他們現在的胸卡,因為這些卡片都太小瞭,不方便閱讀,而且上麵也沒有注明我想要的全部信息。更令人尷尬的是,還有人常常把他們的名字標在皮帶扣上。當學生們想到他們也曾為這個問題煩惱過時,都笑瞭。
15分鍾後,原本掛在脖子上的胸卡已被裝飾得漂亮起來,被小心地彆在襯衫上,上麵用大號字體寫著他們的名字。這個任務順利完成後,他們愉快地準備迎接下一個任務。但是,我並沒急著結束這個任務……我把所有重新設計的卡片收集起來,然後把它們統統塞進瞭碎紙機。學生們吃驚地看著我,好像我瘋瞭一樣。
接著我問:“我們為什麼要有胸卡?”剛開始的時候,學生們認為這個問題太可笑瞭。答案不是明擺著的嗎?不就是想讓彆人知道我們叫什麼嗎?但是,他們馬上就意識到他們之前從未認真思考過這個問題。簡短的討論之後,學生們明白胸卡原來有多種用途。它可以促使兩個陌生人進行交流,幫助我們避免忘記彆人姓名的尷尬,還可以使我們迅速瞭解我們的交談對象。
通過對胸卡作用的深入探討,他們在相互交流的過程中,學習到瞭怎樣與彆人溝通,怎樣使彆人願意主動接近自己。這種形式的課堂交流也讓他們學會瞭用新的視角看待問題,打破傳統胸卡作用的桎梏,尋找新穎的解決方案。
其中一組拋棄小尺寸的胸卡,設計瞭一件獨特的襯衫。上麵用文字和圖片注明穿者的居住地、體育愛好、最喜歡的音樂以及傢庭成員等信息,從而極大地豐富瞭胸卡的內容。與傳統的彆在襯衫上的小尺寸胸卡相比,這件襯衫本身就類似於一張胸卡,上麵提供瞭大量信息。
另一組認為,在與陌生人碰麵時,如果能獲得對方的信息將是很有用的。它可以促進交流順利進行,避免交談過程中齣現令人尷尬的沉默場麵。因此,他們做瞭一個耳機模型,這個耳機詳細地嚮你傳遞所需信息,比如對方姓名的發音、工作地點以及你們的共同好友等。
與上一小組不同,第三組認為瞭解對方的想法遠比簡單地搜集大堆的信息更能保證高效的溝通。他們設計瞭一套彩色手鏈,每一種顔色代錶一種心情,如綠色錶示心情愉快、藍色暗示內心憂傷、紅色說明壓力巨大、紫色代錶幸運……利用不同顔色的手鏈,人們就可以嚮彆人傳遞豐富的情感變化,促進陌生人之間初次溝通順利。
開展這項活動的目的是嚮學生們傳遞一個重要的觀點:所有問題都可以被創造性地解決。仔細觀察一下自己的辦公室、教室、臥室或者後院,你就會驚奇地發現你所見到的一切,甚至小小的胸卡,都有創新的空間。
創意思維是取之不盡的可再生資源,可以隨時拿來使用。孩提時,我們本能地傾嚮於通過自己的想象和好奇去探索周圍復雜的世界。身邊的一切東西我們都要親自驗證。我們會把物品拋齣去看它能落多遠;把瓶罐敲響聽它們會發齣什麼樣的聲音;到手的東西也要親自捏一捏,感受一下它的手感;還常把廚房裏的各色作料混在一起,嘗一嘗它的味道;和朋友們一道編齣各種遊戲;幻想著生活在其他星球又會是什麼樣子。那時候,我們有豐富的想象力和絕對的自信,身邊的大人們也營造瞭適宜培養想象力的環境,鼓勵我們多想象多創新。
然而,長大後社會期望我們嚴肅起來,努力工作,有一定的成就。實際上,在我們現在工作的地方到處充斥著一種現象:越來越強調要規劃未來,為未來做準備,卻不鼓勵人們好好體驗現在。麵對外界的壓力,我們在努力滿足它的要求的過程中,漸漸丟掉瞭與生俱來的好奇和創意思維。我們不再盡情玩耍,開始專注於工作;我們仍利用想象力,卻是為瞭更好地執行任務;我們學會瞭批判新觀念,對它們評頭論足。隨著生活態度的轉變,創意思維能力在我們身上開始慢慢枯萎。
幸運的是,人類的大腦結構天生就有利於創意思維能力的發揮,而且激活和開發大腦中潛在的創意思維並不是一件難事。人類的大腦,在結構上極其復雜,在功能上最適宜創新,是由功能單一的一群神經細胞經過上百萬年演變而來的。它隨時關注周圍環境的變化,根據環境的需要第一時間做齣最恰當的反應,因此我們的每一句話、每一次互動、每一個決定都是大腦對特定環境的反應。事實上,在處理問題時我們總能找到不同的辦法,這恰恰證明我們生來就有用之不竭的創意思維。
諾貝爾奬得主、神經科學傢埃裏剋·坎德爾曾說過,大腦是一颱創意機器。現在我們知道,位於前額正後方的額葉決定著大腦能否産生富有創意的想法。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查爾斯·林姆教授對大腦的初步研究錶明,人們在進行創意性思考時,大腦中負責自我監控的那部分處於休眠狀態。查爾斯·林姆教授利用可以顯示大腦各個區域代謝活動的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技術,來研究爵士音樂傢和說唱歌手的大腦活動。在這些藝人接受核磁掃描時,他們要即興錶演一段音樂。在他們錶演的過程中,查爾斯·林姆教授發現額葉中負責決策判斷的那部分不太活躍。這就錶明在進行創意性思維時,大腦自動關閉瞭對新想法的抑製功能。一般情況下,大腦的自我監控功能對我們很重要,它保證我們不會想到什麼說什麼,想乾什麼乾什麼。然而,當我們進行創意性思考時,這種優勢就變成瞭劣勢。因此,那些極富創意思維的人顯然懂得在必要時怎樣關掉這部分功能,使新穎的念頭不受抑製地生成,讓想象力自由馳騁。
許多世紀以來,人們懷疑自身具有創意思維,認為外界纔是激發創意思維的源泉。古希臘人信奉掌管文學藝術的繆斯女神,祈求擁有她的能力。英國文學巨匠莎士比亞寫詩的時候,也常常呼喚他的繆斯,懇求她的幫助。生活中靈感的誕生往往需要被激發,因此期望從繆斯那裏獲得靈感的做法就似乎有一定的道理。但是,現在我們知道隻有自己纔能喚醒體內的創意思維。
許多人不相信創意思維可以通過學習獲得。他們認為創意思維是天生的,不會因後天學習而改變;如果你不具備創意思維的話,沒有什麼辦法可以幫你。我不同意這樣的觀點,利用一套閤理的訓練方法,配閤一定的環境因素,想象力是可以提高的。而且現在的確存在這樣的訓練方法,隻要閤理利用這些條件,創新能力必然增強。遺憾的是,由於這些訓練方法很少被正式介紹給大傢,大多數人誤認為創新很神秘,其實創新不過是思維習慣和外界環境共同作用的産物。
創造意味著推陳齣新,敢為天下先,因此藉助一些方法來提高創意思維似乎有悖創意思維的本性,但我們最需要的正是這些方法。科學傢們采用可靠的科學方法來設計實驗,同樣一套閤理的用於産生思想的方法也可以幫助我們提高創意思維。迴想一下,我們現在能嫻熟地運用科學方法來指導實驗,也是得益於小時候的學習。剛開始的時候,為瞭揭開神秘世界的運行規律,我們必須先學會怎樣提齣假設並驗證這些假設。也就是,提齣深刻的問題,列齣所有的假設,通過實驗尋找答案。經過反反復復的實踐,這套方法使用起來纔會得心應手。
這種科學方法在探索世界奧秘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如果不滿足於“發現”而想要“發明”時,我們就另需一套工具和方法瞭,它就是“創意思維”。科學方法和創意思維雖是兩套不同的方法,但它們的本質是一緻的:揭開創新之路的奧秘,指明通往創新大門的方嚮。各個領域傑齣的科學傢和創新者實際就是依靠科學方法和創意思維不停地往來於“發現”與“發明”之間。最優秀的科學傢往往也是最嫻熟的創新者,他們總能提齣新穎的問題,設計齣獨特的實驗來驗證假設。是時候把培養創意思維像教授科學方法一樣從孩童時就列入我們的教育重點瞭,是時候把創意思維當作一種終身教育瞭。
在解決實際生活問題時我們已不同程度地運用到創意思維。有些創意的結果是暫時的、容易被忽視的,如用鞋支門,把書角摺起來作為書簽,或者做飯時沒有某種作料就用廚房裏現有的其他東西代替等。我們很清楚地知道該怎麼應對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這些小事,因此也就不把它們當作創意思維的結果瞭。然而,有些創意足以促生一個新行業。我們使用的日常用品,如鬧鍾、紐扣、撲剋牌、手機、尿不濕、門把手、眼鏡等,所有這些東西曾經是某個人創意思維的産物,是他們麵對生活中的難題或抓住瞭創新機遇創造齣來,然後把它們介紹給世界的。
每時每刻都有不同問題等著我們去處理,有各種境況等著我們去改善,創新性産品等著我們發明齣來。我們遇到的每個問題、每次挑戰都蘊藏著商機,能否抓住它取決於我們的創意思維。令人難過的是,同個體一樣,大多數組織發展到一定階段就不再鼓勵創新瞭。他們把創意思維鎖住,拋棄想象力,隻關心執行力。肌肉不常用的話會萎縮,創意思維經常被忽視的話也會退化,這將是我們極大的不幸。在不斷變化的環境麵前,盲目發展的個體和組織終將與富有創新精神的對手相差越來越遠。
創新型公司深知他們團隊裏多麼需要有能夠應對突發事件的創新型人纔。榖歌招聘員工時,應聘者不僅要迴答一些關於軟件或市場方麵的專業問題,還要麵對一些考查創意思維的問題,如“一輛校車能裝下多少個高爾夫球”“全世界共有多少個鋼琴調琴師”“假如你縮小到隻有一枚五分錢硬幣那麼高,隨後被扔到一個空的玻璃攪拌器裏,攪拌刀片將在六十秒後開始運轉,你該怎麼辦”。所有這些問題旨在篩選齣那些麵對無標準答案的難題時仍能應對自如的應聘者。
許多科學傢一直努力將創意思維量化,設計瞭很多測試來計算創意商數,如讓你迴答些一枚麯彆針、一個信封、一塊磚或一張紙有多少用途之類的問題,而你的得分就取決於你能給齣多少種不同的答案。科學傢們相信得齣答案的多少基本代錶瞭智力的高低,那麼創意思維測試也不失為一種測量創意思維的好方法。麵對同樣的測試題,有人僅能想到幾種不同的用途,有人卻能給齣很長的答捲。人們認為麵對一件簡單的東西你能想到的用途越多樣化,你富有創造性地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的能力就越強。
在我看來,這樣的測試就像高難度體操錶演前的熱身運動,非常有趣,盡管測試要比熱身運動簡單得多,而且測試的目的是檢測你是否具備創造性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很多因素都會影響體操比賽的結果,其中包括是否訓練有素、是否有取得好成績的強烈願望,以及比賽設備是否閤適等。同樣,影響創意思維的因素也很多,其中包括知識、動機和環境。在考查創意思維時,這些因素和麯彆針有多少用途或怎樣逃齣玻璃攪拌機一樣重要。此外,不僅有個體創意思維,還有團體創意思維、組織創意思維和社區創意思維。因此提到創意思維時,要把影響它的個體素質和周圍環境全部考慮在內。
我在創意課程裏,指導學生認識影響創意思維發展的內外因素。課堂形式新穎多樣,有研討會、案例分析、創意設計、模擬遊戲、實地考察旅行,有時還拜訪富有創新和冒險精神的知名人士。在整個過程中學生要學好抓住機遇、開放思維、質疑假設、重審問題。課程結束時,他們已掌握瞭一套促生新觀點的思維方法。
課堂上,學生要完成一些不同的任務,每個任務都是為培養創意思維而設計的。專業不同的學生們聚在一起,組成瞭跨學科小組。這樣組建小組的方法有很重要的意義,因為我們今天麵臨的大多數問題都需要瞭解來自不同背景的觀點後纔能得以解決。
同時,學生在課堂上將置身於各種各樣的有利於培養創意思維的環境裏,學習怎樣創建一個最適宜創新的企業。我們通過研究企業中可以改進的地方來提高團隊的創意思維,如重新設計物理空間、更改工作紀律和激發團隊的工作激情。我們參觀許多公司,觀察它們如何利用環境開發創意思維。學生們與公司的領導交談,瞭解他們怎樣通過製定政策鼓勵創新。
根據我十多年從事創造與創新教學的經驗,我可以肯定地講,創意思維是可以培養和提高的。本書在接下來的幾課內容中將會重點、詳細地介紹幾種提高創意思維的工具和方法,並配以鮮活的例子加深你對理論的理解。這些方法可以幫你更好地抓住機遇、開放思維、質疑假設、重審問題;教你怎樣重新布置辦公環境,激發員工的創意思維。最後,本書還講述瞭動機和態度,即是否願意嘗試新想法,有沒有剋服睏難的決心,能否容忍新想法,以及它們是怎樣影響創意思維的。
重要的是,要明白這些因素共同發揮作用、相互影響,不能孤立存在。我設計瞭一個新模型“創意引擎”(如下圖所示),它清楚地說明瞭所有因素是怎樣共同發揮作用,又相互影響的。我之所以給這個模型命名為“引擎”,是因為這個詞同“獨創的”一樣,都是源於拉丁語,指與生俱來的天賦。我用這個詞是想提醒大傢,模型中提到的各種能力其實我們生來就有。我之所以設計這個模型,就是想給大傢提供一些可以直接拿來測試和提高個體、團隊、組織或社區創意思維的工具。
創意引擎
六要素:知識(Knowledge)、想象力(Imagination)、態度(Attitude)、資源(Resources)、環境(Habitat)、文化(Culture)。
該模型由內層和外層兩部分組成。內層包含三個因素:知識、想象力和態度。
·知識儲備是發揮想象力的基礎。
·想象力是將已有知識轉化為新想法的催化劑。
·態度是點燃創意引擎的火。
外層也包含三個因素:資源、環境和文化。
·資源指你所處的團體內一切可利用的東西。
·環境指你的生活環境,比如傢庭、學校或者辦公室。
·文化是你所處的團體中體現齣來的集體信仰、觀念和行為。
這個創意思維模型看起來似乎很復雜,但我會在書中對這六種因素逐一講解,探討它們是怎樣共同激發創意思維,又是怎樣互相作用的。你會發現,隨著對這六種因素和創意思維的深入探討,“創意引擎”模型準確地抓住瞭它們之間的關係。本書的重點放在可以直接控製的那部分因素:想象力、知識、環境和態度。隻要認真閱讀本書,使用書中提到的各種方法,你將逐漸學會啓動自己的“創意引擎”。
第一課到第三課講述怎樣通過重審問題、發散思維和質疑假設來提高想象力。第四課講述的是怎樣通過提高洞察力來加強知識儲備。第五課到第八課分析瞭周圍環境中可能影響創意思維的各種因素,如物理空間、規則限製、創新鼓勵和團隊動力等。第九課和第十課討論瞭主觀態度,即是否願意嘗試新想法,有沒有剋服障礙的決心,能否容忍新想法,以及它們是怎樣影響創意思維的。第十一課研究各個因素如何共同作用纔能産生強大的創意思維。
在閱讀中你會經常看到一個觀點:是否具有創意思維不僅要看你有沒有新穎的想法,還要看你是否確實將想法落實。接下來我們一起來揭秘怎樣發動你的創意引擎。你將會深切體會到每個詞語、每件東西、每個想法都提供瞭創新的機會。新想法的産生不需要什麼花費,但它帶來的成果卻是難以估量的。
红红火火恍恍惚惚呵呵呵好好好
评分宝贝韩国尴尬尴尬尴尬尴尬尴尬
评分还没细看,看好评价。
评分很好的一本书
评分好评
评分宝贝韩国尴尬尴尬尴尬尴尬尴尬
评分好
评分公司读书活动购书,学习借鉴
评分满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