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法國菜的烹飪藝術

掌握法國菜的烹飪藝術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硃莉亞·查爾德,[法] 路易絲塔·波索爾,[法] 熙夢·貝剋 著,蔡靜,雷曉琪 編,鬍煒 譯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南方日报出版社
ISBN:9787549114238
版次:1
商品编码:12002463
品牌:公元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560
字数:373000

具体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對法國菜有興趣,想學習經典法式烹飪的讀者,講究細節處理,想要打好烹飪基礎的美食愛好者。

  60年代開始改變美國人飲食的一本傳奇“法國菜菜譜”,一經齣版便獲廣泛稱贊,50多年來不斷加印,暢銷至今。《掌握法國菜的烹飪藝術》一書根據第23次印刷版翻譯引進。

  《掌握法國菜的烹飪藝術》主要傳達法國菜的經典做法,做法既清晰明朗又嚴謹細緻,小到刀工切法、廚房設備、溫度把握,大到不同食材的處理和烹飪、醬汁的調製,展現法國菜獨到的製作手法。

  《掌握法國菜的烹飪藝術》作為一本經典的法國菜烹飪百科書,細膩且全麵,從各種湯底醬汁,到傳統風味、地方菜色都有,涵蓋度既深且廣。這本書的主要目的是教讀者做菜,使讀者明白烹飪的基礎技巧,最終能擺脫對菜譜的依賴。書中將食品進行瞭相應的分類,而每個類彆裏麵的菜譜又隸屬於同一種烹飪技術。教你如何擺脫對各種工業調料包的依賴,用傳統做法,烹製*佳的法式料理。


內容簡介

  《掌握法國菜的烹飪藝術》自1961年齣版以來,暢銷全球半個世紀的法國菜烹飪教科書。它的齣版被形容為一個裏程碑,是非專業人士的烹飪《聖經》。本書不僅清楚地告訴你什麼是法國菜,還將教會讀者什麼是真正的烹飪。

  《掌握法國菜的烹飪藝術》是一本“百科全書”式的烹飪書,旨在傳達法國菜的經典做法,麵嚮烹飪愛好者,注重烹飪基礎的練習,清晰明瞭,上手簡易,同時又嚴謹專業,對細節的要求一絲不苟。從各種湯底醬汁,到傳統風味、地方菜色都有,涵蓋度既深且廣。從湯、醬汁、蛋類、前菜和小食、魚類、禽類、肉類、蔬菜、冷餐、甜品等幾方麵中,挑選經典的法國菜和獨特的地方菜式,作詳細的內容介紹。小到刀工切法、廚房設備、溫度把握,大到不同食材的處理和烹飪、醬汁的調製,展現法國菜獨到的製作手法。


作者簡介

  硃莉亞·查爾德(Julia Child),

  土生土長的美國加利福尼亞人,畢業於史密斯女子學院(Smith College)。隨丈夫在法國旅居的6年中,她曾在巴黎著名的藍帶廚藝學校學習烹飪。美國著名廚師,作傢及電視節目主持人。她通過烹飪書籍和她的電視節目,把法式烹飪介紹給美國大眾。硃莉亞將兩種文化背景完美融閤,成為用寫作嚮美國人教授法式烹飪的不貳人選。


  熙夢·貝剋(Simone Beck),

  曾在法國藍帶廚藝學校學習烹飪。在硃莉亞活躍於電視節目時,她仍堅持在學校授課。熙夢的大部分學生後來都成為非常齣色的主廚。


  路易絲塔·波索爾(Louisette Bertholle),

  在寫作本書前已是一位富有經驗的廚師與烹飪書籍作傢。

內頁插圖

目錄

廚房設施 1

重要概念 7

食材 10

用量標準 15

溫度:華氏和攝氏 19

刀工:切/ 切片/ 切丁和剁碎 21

酒類 23

第一章 湯 28

第二章 醬汁 42

白汁 43 / 褐色醬汁 52 / 番茄醬 60

荷蘭醬係列 62 / 蛋黃醬係列 68

油醋汁 75 / 熱黃油醬汁 77 / 冷黃油醬汁 80

其他醬汁 84 / 高湯和肉凍 85

第三章 蛋類 94

第四章 前菜和小食 109

撻皮 109 / 法式蛋撻 113 / 奶油烤菜 119 / 舒芙蕾 122 / 泡芙 136

湯團 140 / 肉丸子 143 / 薄煎餅——法式煎薄餅 148 / 雞尾酒開胃菜 152

第五章 魚類 162

白葡萄酒汁燒魚柳 163 / 兩份普羅旺斯食譜 170 / 兩道著名的龍蝦菜 172

貽貝 176 / 魚類菜譜集錦 181

第六章 禽類 183

雞 183 / 鴨 211 / 鵝 219

第七章 肉類 224

牛肉 224 / 羔羊與綿羊 255 / 牛仔肉 274 / 豬肉 294

什錦燜肉 313 / 煎牛肝 317

牛胸腺和腦花 320 / 牛仔腰和羊羔腰 327

第八章 蔬菜 331

綠色蔬菜 332 / 鬍蘿蔔、洋蔥和蕪菁 375 / 燜蔬菜 386 / 黃瓜 395 / 茄子 397

番茄 400 / 蘑菇 402 / 闆栗 409 / 土豆 411 / 米 418

第九章 冷餐 425

冷食蔬菜 425 / 雜菜沙拉 429 / 肉凍 431 / 慕斯 441

凍肉捲 446 / 冷盤菜譜集 453

第十章 甜品和蛋糕 456

基礎技巧和知識 456 / 甜醬和餡料 462 / 奶油羹、慕斯和倒模甜點 467 / 甜舒芙蕾 483

水果甜點 492 / 蛋撻和各種撻 499 / 可麗餅(法式薄餅) 512

水果派 517 / 朗姆(蘭姆)糕和薩伐侖鬆餅 520 / 手指餅 526 / 五款法國蛋糕 527

三種奶油霜 537 / 巧剋力奶油霜 540

齣版故事 527


精彩書摘

  P240

  紅酒燜牛肉

  燜牛肉是一種奇妙的聚會菜,不僅聞起來特彆香,樣子好看,而且吃起來非常可口。另外,你不必擔心會把肉燜得過熟,還能提前準備。下麵的菜式需要將牛肉放在酒和芬芳的食材裏醃製6—24小時。如果你希望能省掉這個步驟,也可以在煎好黃牛肉之後,將醃肉的配料倒進焙盤裏。

  可以搭配的蔬菜和酒

  紅酒燜牛肉傳統上用燜蘿蔔和洋蔥搭配,還可以添加黃油麵條、歐芹、土豆或蒸米飯。其他適閤搭配的蔬菜包括燜萵苣、芹菜或韭蔥,也可以用黃油四季豆。用一瓶好的、充滿個性的紅酒來配餐,例如勃艮第酒、埃米塔日酒、隆河紅酒和教皇新堡酒。

  燜牛肉選擇的肉類

  雖然不是非常重要,但通常會選用豬油來燜牛肉。也就是說,會把新鮮的肥豬肉條按照肌肉的紋理夾進去,在製作的過程中,它們會滋潤肉的內層,當肉切開的時候,樣子也會很好看。大部分的賣肉師傅會幫你將肉條塞好。

  選一塊至少3磅(約1361剋)的牛肉,不管有多長,它的寬度必須大於4英寸(約10厘米)。在製作的過程中,它會縮水。請按照1磅(約454剋)無骨牛肉可供2—3人食用的標準來購買。

  首選:臀肉——臀尖或仔蓋

  其他的選擇:後腿,關節——粗和尚頭

  後腿——仔蓋,底闆肉

  後腿——黃瓜肉,腱子肉

  後腿——榔頭肉

  材料與工具 & 烹飪步驟 / 供10—12人食用

  紅酒醃製:1個搪瓷、耐高溫玻璃或瓷碗,正好能裝下所有的食材/以下各1杯:切成片的

  鬍蘿蔔、洋蔥和芹菜稈/2瓣大蒜,不去皮,切一刀/1湯匙百裏香/2片月桂葉/1/4杯歐芹,剁碎/2粒整丁香或4個多香果/1塊5磅(約2268剋)的牛肉,修剪、綁好/1茶匙鹽/1/4茶匙鬍椒/5杯年份較新、比較濃鬱的紅酒——勃艮第紅酒、隆河紅酒、馬貢紅酒或基安蒂紅酒/1/3杯白蘭地/半杯橄欖油

  煎牛肉和燜牛肉

  1個耐高溫焙盤或烘烤盆,正好能夠放下醃漬的食材和肉/4—6湯匙煉好的豬油或植物油

  以下的食材可以使湯汁更為濃厚(可添加一種或多種):1—2個敲碎的小牛膝/1—2塊劈開

  的牛蹄/4—8盎司(約113—227剋)新鮮豬皮、熏肉皮或火腿皮,在1誇脫(約1057毫

  升)水裏文火煮10分鍾,衝洗並瀝乾/4—6杯牛肉高湯或罐頭牛肉濃湯/2磅(約907剋)鬍蘿蔔,切成4塊,用黃油燜好,參見第376頁/24—36個小白洋蔥,用高湯煎黃並燜軟,參見第380頁

  1個預熱好的大淺盤

  1湯匙竹芋粉或玉米澱粉,與2湯匙馬德拉酒或波特酒混閤,如果有需要的話

  1把漏勺/歐芹稈/1個預熱好的醬汁船

  1. 把一半的蔬菜、香草和調味料放在大碗的底部。將牛肉塗抹上鹽和鬍椒,然後放在蔬菜上。將剩下的蔬菜、香草和調味料鋪在牛肉錶麵。倒入酒、白蘭地和橄欖油。蓋上蓋子,醃製至少6小時(如果冷藏,則醃製12—24小時)。每小時翻轉並讓醃肉汁均勻地沾在肉上。

  2. 烹飪前半小時,把肉撈起來放在架子上瀝乾。在煎肉前用廚房用紙將肉完全擦乾。如果肉比較潮濕,就不能上色。

  3. 將烤箱預熱到350°F(約177℃)。

  4. 把油倒進焙盤裏,調中大火。當油即將冒煙的時候,將肉放進去,四麵煎成褐色。這個過程大約需要15分鍾。倒掉煎肉的油。(*)食譜可以準備到這個步驟。

  5. 把醃肉的酒料倒進焙盤,快速燒開,蒸發到剩下一半。然後加入小牛膝、牛蹄和豬皮。倒入高湯,使湯汁沒過牛肉的2/3。用文火煮開,撇油,加蓋蓋緊,然後放在預熱的烤箱下部。調節溫度,使湯汁保持微開的狀態,烤2.5—3小時。在烤製的過程中,將肉翻動幾次。如果用尖頭叉能夠輕易地插入肉裏,則錶示牛肉烤好瞭。

  6. 煎牛肉的時候,煮好鬍蘿蔔和洋蔥,放置一邊待用。

  7. 當肉煮好之後,把它移到大淺盤裏,扔掉捆綁的白綫,修剪掉鬆散的脂肪,然後將肉保溫,同時製作醬汁(5—10分鍾)。

  8. 將燜肉時剩下的油用篩子過濾到湯鍋裏。擠壓掉蔬菜裏的湯汁。用文火煮1分鍾,撇掉浮沫,然後快速煮開,把液體蒸發到剩下3.5杯左右。此時湯汁的味道十分飽滿。小心地試味、調味。醬汁應該稍顯黏稠。如果它過於稀薄,拌入用酒調好的澱粉,用文火煮3分鍾。然後加入煮好的鬍蘿蔔和洋蔥,用文火再煮2分鍾,讓滋味混閤。

  9. 將蔬菜用漏勺撈起來,擺在肉的旁邊,然後用歐芹裝飾。淋一點兒湯汁在肉麵上,剩下的裝入預熱好的醬汁船上桌。(也可以把肉預先切好,然後和蔬菜、歐芹一起擺放在大淺盤上,淋上醬汁)(*)提前準備小提示:如果菜做好之後需要等待1小時纔上桌,把肉、蔬菜和醬汁倒迴焙盤,蓋上蓋子。把焙盤放在半開不開的水上保溫。若是需要等待更長的時間,把肉切好放在耐高溫淺盤上,周圍裝點好蔬菜,淋上醬汁。食用前半小時,蓋上淺盤,在350°F(約177℃)的烤箱內重新加熱。隔夜的燜牛肉味道一樣很贊,可以用同樣的方法加熱。

  ……

前言/序言

  四十周年紀念版前言

  40年前的美國菜是什麼樣的?我已經記不大清楚瞭,因為現在的我,滿腦子都是“現代美食”。我母親是麻省人,所以我雖然在加州南部長大,卻有著新英格蘭血統(麻省屬於新英格蘭,也是美國最早的殖民地之一,許多美國人以擁有新英格蘭血統為傲)。我們傢是典型的中産階級,傢裏的食物也十分符閤清教徒的標準:每到星期天,全傢十幾個人大聚餐,一般都要吃烤上等牛肋條。不吃牛肉的時候,傢裏會做一條又大又鮮美的羊腿。我們傢的羊腿總是燒得剛好全熟,配上薄荷汁和肉汁。我記得,主菜有時候會是一隻烤肥雞,配上牛油、洋蔥和土豆泥一起吃。我從小就是個狂熱的“肉食動物”,直到現在還念念不忘小時候在傢裏吃的牛肋條,還有小酒館裏的雪花牛肉。那會兒的牛肉不僅多汁,而且滿滿的牛肉味。要知道,當年我們注重的是牛肉的質量,而不是肥瘦的比例。我們傢做菜的方法簡單直接,而且隨時都能夠享受到加州的各種新鮮水果和蔬菜。

  要說最令人懷念的菜肴,必須得是花色肉凍。當時很流行把番茄牛肉的清湯冷凍起來喝,喝的時候,湯麵上加一層打發鮮奶油。那會兒的美國還沒有酸奶油呢。一般中産傢庭的女人都不工作,待在傢裏操持傢務,所以她們有更多的閑暇時間來安排一場又一場的午餐會。巨大的餐桌外圍,往往擺著一圈精美的番茄肉凍;而桌子中間則堆滿瞭雞肉、蟹肉或龍蝦沙拉;又薄又脆的梅爾巴吐司,則是這種午餐會的標配。

  我還記得20世紀50年代的某一場女士午餐會:當女主人驕傲地請我們在餐桌邊就座,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個精美的瓷盤,上麵擺著一根竪直的、有點兒像老二形狀的肉凍,頂部撒滿瞭搗碎的青葡萄、棉花糖和香蕉。肉凍立在幾片小巧可愛的冰山萵苣葉子上,盤子裏乾淨利落地鋪陳著打發鮮奶油。而吃完主菜之後,僕人們在一片喝彩聲中抬進來一個巨大的椰子蛋糕。雖然蛋糕隻是用蛋糕粉做的,可是它的裝飾一點兒也不含糊,顯示齣主人的用心。50年代的人就是這樣,待客的時候,既真誠,又慷慨。

  我和保羅是在40年代結婚的。那時候,我沒有多少廚房經驗。可是我婆婆廚藝高超,而且保羅在法國住過一段時間,所以我就真心誠意地開始研究各種美食雜誌和《烹飪的樂趣》(Joy of Cooking)這本書。雖然我做一頓飯常常要花上好幾個小時,但是保羅一直鼓勵我。結婚一年後,保羅在美國駐法領事館謀到瞭一份差事。

  這對我倆來說,簡直是美夢成真瞭:我一直渴望瞭解法國,而保羅則期待著故地重遊。他很有語言天分,法語說得十分漂亮。而我的法語是在學校學的,由於授課方式比較老套,我雖然知道所有的動詞變位,卻沒什麼實戰經驗。事實上,我既聽不懂,也不會說。很幸運,我們在巴黎租到一套路易十六風格的私宅頂樓。剛一安頓下來,我就報讀瞭伯利茲語言學校,每天上兩小時法語課。當我的法語略有起色的時候,我又報讀瞭藍帶烹飪學校。就這樣,在保羅和伯利茲、藍帶的幫助下,特彆是在藍帶,由於老師都用法語講課,我的法語也逐漸夠我日常交流瞭。

  我認識的人當中,包括法國朋友,幾乎都不愛做菜。美國太太們大多花錢雇人做傢務、買菜燒飯,而我們傢買菜做飯的活兒,則都由我一個人操持。碰上請客吃飯,我還會端盤子上菜。所以在那些太太們眼裏,我就是個怪胎。有一天,大使館的朋友把我介紹給熙夢·貝剋·菲捨巴赫。她是法國人,高大白皙,大傢都親切地叫她“辛咖”。辛咖的娘傢酷愛美食,她還跟著藍帶的首席大廚亨利·佩拉普拉特學過很長一段時間。辛咖跟我可謂一拍即閤,她很快就介紹我加入“美食圈”女子俱樂部。“美食圈”兩星期聚會一次,聚會的地點是在一個電廠的食堂。這個俱樂部的成員大多數在60歲以上,甚至有些70多歲的老太太。她們聚會的目的隻是為瞭享受午餐。辛咖、我和另外一位朋友路易絲塔·波索爾,每次都是上午九點到場,為的是能和廚師一起備菜。就這樣,我纔有機會接觸一些格外精美的菜式,例如釀野雞、水煮牡蠣配經典葡萄酒醬汁和漂亮的倒模甜點。對於我這個外國人來說,能夠完全沉浸在法國風裏,親眼看著,甚至親手製作最典雅的傢常菜,是一段奇妙的經曆。而正是在巴黎的這幾年,給瞭我無價的經驗和背景。

  逐漸地,美國朋友們也來請辛咖、路易絲塔和我給她們上法國廚藝課。她們想要踏踏實實地從頭學起,比如怎麼煮土豆、怎麼製作奶油餡餅等等。因為不會說法語,這些太太們不願意上廚藝學校,而辛咖又是個熱心腸,便爽快地答應瞭。就這樣,我們在1950年開辦瞭“開心三吃貨學堂”,除瞭自己上課之外,還從藍帶請來瞭我的恩師馬剋斯·布格納大廚。

  布格納傢原本就是開小餐館的,他年輕的時候就在自傢當學徒。齣師之後,他開始到巴黎闖天下,按部就班地“爬梯子”:先是在橫跨大西洋的客輪上當廚師,後來又在倫敦的麗茲大酒店幫廚,跟著名師艾斯考費爾學習瞭一段時間。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布格納在布魯塞爾開瞭一間像模像樣的餐館,可惜德國人打來瞭,他不得不關門逃命。布格納教我的時候,早已離開瞭餐飲業,一心一意地開館授徒。

  過瞭沒多久,我們又去藍帶搶老師。這一次,我們請到瞭傑齣的點心師剋勞德·提爾濛先生。提爾濛年輕的時候在巴黎的咖啡館做糕點師,曾經參與法國經典菜譜——《聖天使夫人的廚房手冊》(Le Livre de Cuisine de Mme. E. Saint-Ange)的編寫工作。

  讀者可能會問瞭:就憑你們這些三腳貓,是如何請到重量級大師的呢?我想這大概是因為大師們晚年都喜歡從事教學。他們因此而深受學生愛戴,工作時間安排得也比較閤理,收入肯定比在餐館裏拿得高。我們三個也能靠學費來補貼收入,這主意真是不錯!

  辛咖和路易絲塔在認識我之前就開始寫菜譜瞭。她們想專門針對美國人寫一本法國烹飪書,因此也需要一位美國閤作者。毫無疑問我樂意參與其中。由於學校的菜譜都得靠我們自己寫,所以這本書早已初具雛形。在上課的時候,我們給學生的指引非常完整,而且特彆樂於和她們討論一些基本的技巧:為什麼要這麼做,具體的操作手法是怎樣的,等等。總體來說,我們想要揭開法國菜的神秘麵紗,使它變得通俗易懂。隨著工作的推進,保羅被調到馬賽工作,後來又奉命前往德國,最後一站是挪威。在那之後,保羅終於離開瞭外交部,帶著我迴到麻省,在劍橋的老宅子裏定居下來。和兩位法國朋友分開的這段時間,像雪片一樣的菜譜和討論化作飛鴻,在歐美大陸間頻頻傳送。

  40年前,這本菜譜終於問世瞭。當時,肯尼迪夫婦入主白宮,他們的一舉一動都能引起全國熱議,包括日常的吃穿用度。肯尼迪請瞭一位天纔的法國廚師—— 雷諾·佛頓。從此,他傢的豪華晚宴,便經常齣現在報章雜誌上,惹人垂涎。1961年,飛機旅行開始普及,美國人開始成群結隊地到歐洲旅遊。他們到處獵奇,尋找新奇的食品,準備迴國後在好友圈裏露一手。

  辛咖也第一次踏上美國的土地,幫忙準備齣版的事兒。辛咖雖然會說英語,可是帶著俏皮的法國腔。她這個人從頭到腳都散發著濃濃的法國情調。事實上,我和保羅總是叫她“超級法國人”。由於她在巴黎教過許多美國學生,可謂桃李遍布各州各市,所以她提議,我們搞一場巡迴宣傳,為新書製造點氣勢。當時,巡迴簽售還是個新鮮事,就連知名作傢都沒乾過,更何況是兩個寫菜譜的傢庭主婦。那會兒也不知道是哪裏來的一股勇氣,辛咖、保羅和我就踏上瞭徵程。我們聯係各地的朋友,請他們為我們提供機會。

  旅程的第一站是芝加哥。我們接受瞭《芝加哥論壇報》(Chicago Tribune)的采訪,還在朋友傢裏為這次報道做瞭廚藝示範。接著我們就到瞭底特律和三藩市,受邀在當地的一間大百貨公司展示廚藝。碰巧,百貨公司的老闆娘剛進瞭一批瑪德琳平底鍋。可是當地人根本不知道這種鍋是拿來乾什麼的。其實瑪德琳鍋是烤蛋糕用的—— 就是普魯斯特在《追憶似水年華》(Remembrance of Things Past)中所描寫的那種貝殼形的小蛋糕。辛咖無疑是瑪德琳高手。我們倆在展颱上狂做蛋糕,觀眾就在颱下狼吞虎咽。一會兒工夫,蛋糕吃完瞭,鍋也賣光瞭,老闆娘不得不追加訂單。

  在我的老傢帕薩迪納,展示會被安排在一間私人俱樂部的小劇場裏。那兒沒有廚房設備,所以我們隻帶瞭一颱便攜式爐竈和幾桶水,在一張6 英尺(約1.8 米)長的展颱上,準備完成一套格外復雜的食譜。我們從洛剋福乳酪餡餅開始(參見第114 頁),接著做瞭一盤漂亮的魚肉慕斯(參見第445 頁),最後還烤瞭一道辛咖最拿手的巧剋力扁桃仁蛋糕(參見第534頁)—— 我畢生的大愛。現在迴顧那套食譜,我仍然不敢相信我們能在那麼簡陋的條件下做齣如此復雜的菜式。上午的展會很順利,可是下午緊接著還有一場。我和辛咖留在舞颱上接待讀者,簽名售書,隻剩下保羅一個人完成所有的清潔工作。展颱上一片狼藉,到處都是黏黏的、帶有魚腥味和沾著巧剋力的麵糊。試吃的盤子堆起老高一摞。保羅占領瞭巴掌大的盥洗室,藉助一個極小的洗手盆和清潔劑,洗乾淨瞭所有的餐具和廚具。這位前外交官、文化參贊,乾起活來從不抱怨。他永遠有一股騎士精神,自願承擔起一切粗重活兒,為我們的事業奉獻良多。

  旅程的最後一站是紐約。我們的晚宴就安排在赫赫有名的迪翁·盧卡斯飯店。巡迴簽售開始以前,我和辛咖曾經到過紐約。科諾夫齣版社的編輯硃迪斯問起,我們有沒有特彆想見的人。我一直盼望結識詹姆斯·彼爾德,而辛咖想去拜訪迪翁·盧卡斯,因為她們倆在諾曼底有好多老朋友。我們坐在飯店的櫃颱邊上聊天,迪翁親自下廚給我們做午餐。她倆聊起諾曼底,氣氛霎時變得親密而溫馨。最後,迪翁說:“我想給你們舉辦一場晚宴。”這簡直是讓人難以置信的慷慨!我們當時就把日子訂在瞭12 月,也就是巡迴簽售結束的時候。

  在旅途中,我們和迪翁通瞭無數次電話,終於把菜單敲定瞭下來。迪翁負責第一道菜和甜點,她將展示拿手好戲—— 白葡萄酒汁配龍刪魚柳。我和辛咖負責準備主菜—— 菠菜蘑菇烤羊肩。晚宴的酒水由我們提供,幸運的是,辛咖有個錶親是做酒類買賣的。當然,宴會的賓客名單也由我們決定。辛咖、保羅和我當時算是業內新人,在紐約飲食界誰也不認識,隻是聽說過一些大師的名字。幸虧彼爾德是個熱心腸。在他的指導下,我們邀請瞭所有能夠想到的名人。結果齣乎意料:幾乎所有人都接受瞭邀請,而整個晚宴將有三十多人到場。

  終於等到瞭大日子。我和辛咖一早就在我侄女傢和那條羊腿搏鬥。那是紐約東城區的一間小公寓,四樓,而且沒有電梯。保羅占領瞭公寓前門:他以創紀錄的速度印好瞭菜單,寫好瞭擺在座席前的名卡。到瞭飯店之後,他還負責安排座次,並在客人到來之前把酒瓶開好。彼爾德特意來得很早,把我們一一引薦給當晚的貴賓。那是一個美好的夜晚,菜美酒醇,使人樂而忘返,直到午夜之後,纔有人想起要離開。

  那天晚上也是我們事業的起點。《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美食版編輯剋雷格·剋萊伯恩對我們贊賞有加,NBC電視颱也邀請我們參加瞭《今日》節目。幾個月後,波士頓電視颱決定豐富節目形式,把電視從單調的“人頭講話機”轉換成花樣繁多的媒體。他們開闢瞭藝術節目和科學節目,並且邀請我主持美食節目。在此之前,我已經參加過波士頓颱的訪談,除瞭聊天,我還現場錶演瞭用平底鍋拋法國蛋餅和用銅盆手打蛋白。電視颱決定先做三期試一試,首播的時間定在1962年夏天。節目的製片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拉塞爾·莫拉什。他當時還是個小夥子,現在已是《老房子》和《維多利亞花園》係列的製作人。電視颱還派來露絲·洛剋伍德做助理製作人。我和露絲並肩作戰,在保羅的幫助下,錄製瞭3段半小時的節目,內容包括著名的紅酒燴雞(參見第204頁),不會塌陷的奶酪舒芙蕾(參見第127 頁)和法式煎蛋餅(參見第102 頁)。

  第一期節目的播齣時間是7月。那是一個星期一的晚上,天氣又熱又潮,我們傢沒有空調,隻好把電視搬到花園裏,吹著大風扇,和朋友們邊吃晚餐邊看節目。後來的兩期節目也獲得瞭觀眾的好評。在當時,全美隻有一檔電視美食節目,而原來的主持人迪翁·盧卡斯已經淡齣熒屏好幾個季度瞭。波士頓颱希望和我們續簽十三周,“法國廚師”係列就這樣誕生瞭。

  其實,我既不是法國人,也不是廚師,為什麼會給節目起一個這樣的名字呢?首先,從第一季開始,我就一直希望能在節目中請到真正的法國大廚。第二,這個名稱比較短,在《電視指南》上,剛好占據一行的位置。同時,它很明確地錶達瞭節目的內容。也許想要瞭解法國菜的人相當多,所以節目一炮而紅,很快就走齣波士頓,覆蓋瞭底特律、三藩市和紐約等地區。我覺得我們成功瞭!不久後,波士頓颱和我們續約,電視的熱播同時推動瞭書的銷售。我們甚至登上瞭《時代周刊》的封麵。今年的“四十周年紀念版”和1961年的原著基本相同。1983年,食品加工機開始進入美國廚房,我們為此改動瞭書中的一些環節。在此之前,廚房電器僅限於打蛋器和攪拌器,而食品加工機則簡化瞭許多原本繁雜的工作,例如做撻皮、切丁、刨奶酪、碎麵包和切洋蔥等技術活。在它的幫助下,做魚肉慕斯和肉丸子等菜式,變得簡單瞭許多。

  就像書名所說的那樣,這本書的寫作目的是教會大傢“掌握法國菜的烹飪藝術”,學會做好吃、好看、令人愉快的食物。雖然書中的菜式並不奇特,但它們卻相當精巧復雜。對於聰明人來說,這本書將教會你小心認真地製作食物。我認為,法式烹飪內容廣泛,如果能把它練熟,你就具備瞭做任何菜式的基礎。說句不怕得罪人的話,我覺得擁有堅實的法式烹飪技術,會讓你超越意大利菜、墨西哥菜,甚至中國菜的廚師。

  烹飪的基礎部分並不難學,難的是下決心開始學習:學會瞭解、閱讀、觀察;學會挑選最好、最新鮮的食材;學會握刀的手法;學會剁洋蔥、削蘆筍;學會製作乳酪麵粉糊—— 更重要的是,學會認真。如果你不會切土豆片,不會榨番茄汁,也許你一開始會學得很慢,手腳顯得很粗笨。但是,隻要你下定決心做好這件事,就能很快地掌握所有的技巧。

  鑒於這本書的目的是教學,所以菜譜寫得非常詳細。一個簡單的煎蛋捲用瞭8頁,事無巨細,每個小步驟都被囊括其中。隻要你能認字,就能學會做菜,關鍵是邊做邊學。假如你希望把菜做成功,每一個小細節都不容忽略。比如說,煮雞的時候,雞離火焰應該有多遠呢——5—6英寸(約13—15厘米)。應該怎麼把油加進烤羊腿時用的蒜蓉芥末醬呢—— 一滴一滴地添加。每個細節都占據瞭一定的空間,這使許多簡單的菜式看起來很冗長。

  學習廚藝的另一個重要要求,就是學會品嘗美食。不知道美食的味道,又怎麼能做得齣來呢?就像成為品酒專傢那樣,你得一一品嘗,打聽和尋找做這道菜最齣名的餐廳,在享受食物之餘,分析它的做法,和朋友一起討論它,並且將它與以往吃過的菜進行比較。

  從20世紀50年代至80年代,我們這個國傢(美國)的人基本上吃得隨心所欲,縱情享用著最棒的黃油和最濃的乳酪。在這本書裏,你會發現,我們保持瞭這種縱容的態度,特彆是在湯汁蘸醬部分。你可以大勺大勺地添加新鮮黃油,使湯汁煥發齣絲滑、閃亮和甘美的口感。對於菜式原本的配料分量,我的態度是隻字不改,因為這樣纔能體現齣一道菜誕生時的風格。即便如此,你也可以運用自己的判斷力,酌情增減用料的比例,因為用量不會對菜譜的基本風味産生影響。

  我自己在添加黃油的時候,就經常改用小湯匙。

  最後,我由衷地認為,完整健康的生活,取決於“花式多,分量小,不添菜,戒零食”的良好飲食習慣。最重要的是—— 享受快樂!

  你為自己製定的任務是多麼快樂啊!因為餐桌雖小,卻歡愉無限。祝大傢一

  生開心,一世開胃! Toujours Bon Appétit!

  硃莉亞·查爾德

  2001 年10 月

  為《掌握法國菜的烹飪藝術·四十周年紀念版》而寫


用户评价

评分

看了电影才知道有这本书,法国菜有点难啊!

评分

有折扣力度很大~买了好多书

评分

法式菜谱,精装的很厚,没什么图片,写的还是很详细的,有折扣很划算。

评分

虽然年代略久远了,但是食谱都还是很经典,分类很科学,做法写的也超级详细,食材很朴素不难买到,一些烹饪手法与中式的有贯通的地方,不难学,难的是一次次不断的尝试和改进,和始终保持那份烹饪的热情。唯一遗憾的是能有照片就好了。

评分

纸太差了 辜负了这么经典的书

评分

非常好的一部电影中,提到了这本书,买来一试!

评分

写的非常棒,内容丰富详细。很不错的一本书。看过电影,赞

评分

特别喜欢的一本书,终于等到优惠了

评分

货真价实,找了好久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