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誌鋒博士以其深厚的醫學基礎及悟性,使他在很短的時間內打開瞭一扇智慧之門,他伸齣的手,正在為病人指明一個方嚮。我想,方嚮對瞭,病人的目的就一定可以達到。
——林海峰 推薦(整體自然療法創始人。運用整體自然療法理念在東南亞地區支持超過20萬的慢性病病人恢復瞭健康。著有保健類暢銷書《健康一生》)
我從事生命科學研究多年,緻力於對抗細胞功能障礙引起的各種疾病,如腫痛、各種肝病、糖尿病、衰老……善於利用人體各種天賦資源來幫助您對抗惡疾,以支持您活得更好,更長久。
——曾誌鋒
會走路,並不是什麼值得炫耀的本領,走路的姿勢、動作的協調,都不是關鍵的問題,重要的是,你需要知道你前行的方嚮。隻有明確方嚮纔能達到正確的目的。
日新月異的科技不斷推齣新的醫療設備和藥物,醫生們也變得越來越依賴於新藥與手術,可即便如此,我們看到許多病人還是無法得到他們期望的健康,原因是,醫生們忽略瞭病人的真正需要在於:恢復他們身體的健康。這種忽略緻使醫生們往往專注於各種疾病的治療,並樂於用藥物壓製各種疾病癥狀,結果卻掩蓋瞭疾病的真相。
翻開本書,作者首先不是教你怎樣防病治病,而是要讓你先瞭解自己的身體,“讀懂身體的信號”;麵對疾病,作者不是讓你把康復的希望全部寄托在醫生身上,而是要你“把康復的希望寄托在自己身上!”。《醫生嚮左,病人往右》,這個名字取得非常好,它明確告訴人們:醫生和病人所走的方嚮有可能截然不同。
從膽結石到手術切除膽囊,病人獲得的根本不是健康,而是結石的問題擴大成瞭膽囊都沒有瞭的問題。
如果治療關節炎所用的激素導緻瞭骨質疏鬆和內分泌失調,你認為這是病人需要的健康,還是問題的擴大?如果用骨質疏鬆和內分泌失調來換得關節暫時不痛,你替患者想想,這個交易劃算嗎?
正像我們的思維是不可分割的一樣,身體也是不可分割的。分割瞭的思維,是殘缺的,是會破壞我們完整、係統的思想認識的,而被分割瞭的身體,是不可能給我們健康的。如今,許多病人從一走入醫院,就開始被分割。病人被分到各個科:內分泌、心血管、消化內科、糖尿病專科、呼吸內科,等等。似乎身體各個係統是被分隔著,各生各的病,互不相乾。顯然,這樣的認知和行為是個冒險,病人被帶入未知的結果中,他們並不知道,那個趴在那裏給自己看病的醫生,此時可能已忘記瞭這是個整體,而正在將自己分割。病人正是因為走錯瞭路纔成為病人,而當他們嚮醫生問路的時候,醫生卻帶著他們去瞭醫生想去的地方,而不是病人應該去的地方。
疾病,其實是錯誤的方嚮加上持續的積纍造成的。要改變你不願意看到的結果——健康的失去,你就需要恢復正確的方嚮。病人需要的方嚮,就是邁嚮健康的方嚮;而邁嚮健康需要的,是健康生活所需要的條件——陽光、空氣、水、食物、運動、心情、睡眠。
這些簡單而重要的條件,是生命健康所必須依賴的。而有些醫生始終在企圖灌輸給病人一個觀念:可以依靠某種醫療技術和手段來解決身體的整體問題,卻很少去為病人創造這些必要條件;而病人一旦走錯瞭路,卻沒有人告訴他,從而導緻瞭錯誤的結果,並且還在繼續著各種錯誤。
生命的偉大,在於對自然條件的靈活運用。每一個自然的生命,都應該學會隨時去利用自然所給予的恩賜,來使自己健康、強壯。“自然”這兩個字,很少有人能真正意識到。什麼是自然?自然的核心,在於隨時的變化。運用自然,就在於運用變化。
疾病的發生,正是一種變化,是身體對抗各種傷害而産生的變化,這是身體的智慧,也是自然的智慧。可惜,人們害怕變化,也就害怕瞭疾病。人們做瞭許多不正常的事情來傷害身體,卻要求身體的反應依然正常,一旦身體有瞭不正常的反應,就急著去抑製,卻不明白,那正是身體發齣的信號。
如果有一天,醫生們不再埋頭走自己的路,不再把注意力僅放在走路姿勢的研究上,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幫助病人找迴正確的方嚮,那就是醫學的成功,那就是病人的福音。
“健康的許多秘密其實都隱含在我們日常的衣、食、住、行和生活作息之中。我們如果能夠照顧好自己的一日三餐、照顧好自己的日常作息,照顧自己的健康就會變得越來越簡單。”
疾病的控製不等於獲得健康,醫生擅長控製癥狀;但你應該選擇正確的健康方嚮。本書作者運用基因營養學新研究成果,揭示慢性病因真相,指導患者改變不良生活習慣,讓慢性疾病的康復變得簡單而有希望。本書源於其臨床研究治療過程和案例。
《醫生嚮左病人往右共2冊》(2016新修訂版)每冊主要由三大部分構成,第一部分是觀念篇,第二部分是基因營養學,第三部分為常見慢性病的康復,此外附錄為康復病例摘錄:
觀念篇中主要闡述病人應用的三個心態,疾病的誤區,疾病久治不愈的根源,開篇從觀念上來糾正過去錯誤的健康觀念,並重新樹立新的健康觀念
基因營養學部分,提齣瞭基因營養學說,同時闡述瞭疾病的新模式,分析瞭影響健康的各個因素,並詳細分析瞭這些因素在人體內的作用機製和原理,提齣獲得健康的五項原則,同時提齣日常保健的MSC健康計劃,為人們日常保健提供一個切實可行的方法。
慢性病康復部分,從新的視角解讀高血壓、糖尿病、痛風、肝炎、類風濕性關節炎、腫瘤等各種常見的慢性疾病,每種疾病從臨床概述、病理現象、病理解析、新視角、康復建議、康復預測、病例七個部分闡述,使讀者對所關心的疾病有個完整的認識。
附錄部分提供瞭這些年來的各種疾病康復的成功案例。旨在幫助讀者重新認識人體、認識疾病並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全套書為我們一一解答瞭“疾病久治不愈的根源”;告訴患者,“慢性病的康復之路應該這樣走”:共提齣瞭適閤幾十種慢性常見病、多發病的康復治療計劃和建議,讓患者早日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重返健康之路。
曾誌鋒,生物學醫學博士,師從著名分子生物學傢、暨南大學副校長周天鴻教授。主要從事病毒基因結構與功能、細胞與基因結構、腫瘤發病機製等醫學研究。曾誌鋒博士運用基因營養學說的研究成果,在針對腫瘤及常見慢性病患者的臨床康復治療過程中,根據患者不同情況製訂康復計劃,運用營養素及調整生活方式,使病患得到控製和康復,為慢性病患者帶來瞭希望。本書源於其臨床研究治療過程。
《醫生嚮左,病人往右1》
第一部分 正確麵對疾病
第一章 不要急躁
一、麵對疾病,急有用嗎
二、病什麼時候能好
第二章 讀懂身體的信號
一、發燒
二、 咳嗽
三、身體的其他信號
第三章 把康復的希望寄托在自己身上
一、為自己的健康負責
二、奇妙的人體器官
三、你雖有億萬資産卻不知如何使用
四、神奇的乾細胞也要看怎麼用
五、新陳代謝為康復提供瞭機會
第二部分 疾病的真相
第一章 關於疾病的誤區
一、病因說混淆瞭真正需要關注的問題
二、疾病分類割裂瞭整體
第二章 疾病久治不愈的根源
一、真正的病因
二、對醫療過分依賴
第三部分 基因營養學
第一章 健康與疾病的本質
一、為什麼要探求健康與疾病的本質
二、生命的共性
三、健康與疾病是什麼
第二章 新的疾病模式
一、瞭解基因:基因是健康天平的支點
二、控製環境:環境是通往健康的橋梁
三、一種疾病
四、疾病的三個階段
五、疾病久治不愈的兩個根源
六、健康與疾病之間的五種途徑
第三章 康復之路
一、你必須承受的痛苦
二、獲得健康的策略和方嚮
三、MSC計劃:基礎保健計劃
第四部分 疾病與康復
第一章 關於營養補充品
一、天然提取VS化學閤成
二、沒有神奇藥丸可以醫治百病
第二章 關於康復的建議
一、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二、慢性支氣管炎
三、哮喘
四、呼吸係統疾病總論
五、動脈粥樣硬化
六、高血壓
七、風濕熱
八、心肌炎
九、心血管疾病總論
十、胃炎
十一、消化性潰瘍
十二、慢性病毒性肝炎
十三、非酒精性脂肪肝
十四、肝髒疾病總論
十五、慢性腎小球腎炎
十六、尿路感染
十七、慢性腎衰竭
十八、甲狀腺功能亢進
十九、甲狀腺功能減退
二十、糖尿病
二十一、腺體疾病總論:內分泌失調
二十二、類風濕關節炎
二十三、 痛風
附錄一
附錄二
《醫生嚮左,病人往右2》
自序
第一部分 生命的奇跡
第一章 還原十七歲的花季——嗅神經母細胞瘤病友的康復故事
第二章 一個月的奇跡——腦瘤病友的故事
第三章 重建生命——乳腺癌復發轉移後的康復故事
第四章 將信將疑——甲狀腺腫瘤病友的悲喜故事
第五章 奇跡就在身邊——姐妹花的乳腺惡疾康復故事
第六章 與死神擦肩而過——心衰病友的ICU生活
第七章 相信光明總會到來——糖尿病病友的康復體驗
第八章 還原生命之美——擺脫二十年的丙肝睏擾
第九章 原來如此——高血壓病友的另類生活
第十章 也沒想象中那麼嚴重——類風濕性關節炎不用藥的日子
第十一章 決定權就在你的手中
第十二章 給朋友們的幾個建議
第二部分 基因營養學概論
第一章 基因營養學的基本概念
一、 基因
二、營養與藥物
三、營養基因學
四、基因營養學
五、疾病和健康
六、疾病的發生與發展
第二章 基因、營養與健康
一、基因、營養與DNA修復
二、基因、營養與細胞過程
三、基因、營養與炎癥反應
四、基因、營養與有毒物質的代謝
五、基因、營養與人體激素平衡
第三章 人體的天賦資源
一、奇妙的人體器官
二、威力十足的免疫係統
三、健康的源泉——乾細胞
第四章 人體的康復機製
一、自我犧牲機製
二、自我保護機製
三、化生機製
第五章 康復之道
一、健康的通道
二、康復策略
三、康復反應
第三部分 疾病與康復
第一章 慢性疾病是個有趣的話題
一、M計劃:一日三餐
二、S計劃——22:30要睡著
三、C計劃:定期清潔
第二章 糖尿病的康復要素
一、認識糖尿病
二、關於糖尿病的病理解析
三、關於糖尿病的幾點思考
四、關於糖尿病的營養補充建議
第三章 肝病的6個月康復之道
一、認識肝髒
二、非酒精性脂肪肝
三、慢性病毒性肝炎
第四章 攻剋類風濕性關節炎
一、關於類風濕性關節炎
二、關於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幾點思考
三、關於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營養補充建議
第五章 婦科疾病是一類簡單的健康問題
一、女性生殖器官解剖學特點
二、激素與女性健康
三、常見婦科疾患
四、關於婦科疾病的思考
五、關於婦科疾病的營養補充建議
第六章 腫瘤並非不可戰勝
一、人們為何如此害怕癌癥
二、為何還有那麼多人死於癌癥
三、癌癥是一種細胞和能量疾病
四、癌癥並不可怕
五、人體具有抵禦癌癥發生與發展的機製
六、對抗癌癥的六把利刃
七、腫瘤是一場危機
八、關於腫瘤康復的營養建議
後記
這世界不會有任何神醫來給你健康,你應該相信你的身體有自己康復的能力。
一、為自己的健康負責
生病瞭,人們很自然會想到去醫院治療,然而到底誰應該為疾病負責?當然很多人會認為是醫生,為什麼?也許大傢都這麼認為,或者說大傢都認為醫生是專業人士,應該為疾病負責。真的是這樣嗎?
舉個簡單的例子:你把你傢價值連城的古董打破瞭,應該由你來負責還是應該由修補花瓶的專業人士負責?你也許可以埋怨師傅的手藝不夠好,沒有辦法完全還原,但是你是否也應該反省一下自己為什麼要把它打破呢?
醫生的職責當然是救死扶傷,我們可以看到死和傷都是非常緊急的狀態,盡力救治是醫生的責任,而避免這種狀況的齣現或者緊急狀況得到緩解之後恢復的責任,便在於病人。大部分慢性疾病的痊愈,責任更在於病人。這是因為大部分慢性病的形成與病人日常生活中的飲食、睡眠、娛樂、運動等各方麵息息相關,假如期望醫生能夠給個神奇的藥丸或注射一管神奇的藥水就能讓慢性病痊愈,那幾乎是不太可能的。並不是醫生的無能,而是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沒有這樣的神物。在很多人心目中,治病就是獲得健康,然而這是一個非常大的誤區,上文也提到治病隻是讓疾病從緊急的狀態變得不那麼緊急,而健康是需要通過身體重新獲得足夠的正確的營養物質,纔能夠得到的。
很多病人沒有弄明白自己應該為自己的病負責,所以沒有想過除瞭去醫院自己還能為自己的健康做些什麼。很多醫生也沒有弄明白自己的責任隻是治病,卻花瞭很多的精力在做自己也不知道有無意義的事情,弄齣很多麻煩,本來好心想幫助病人解決問題,卻讓醫患之間的關係不斷惡化並不斷升級。這是一件非常令人遺憾的事情。
我極力地想告訴我的朋友,我隻是在你旁邊支持你的人,健康是需要自己努力的。這並不是推卸責任,而是在真正幫助你。因為,我再怎麼高明也沒有辦法代替你睡覺,代替你吃早餐,代替你的身體長齣新的組織、器官。健康的點滴,來源於生活的點滴。而我頂多也隻是一個能夠告訴你如何正確生活的人,而不是給你健康的人。
寫到這裏,想起那個關於懶婆娘的故事:一個懶婆娘,懶得寜願讓自己餓死也不願動手去轉一下掛在脖子上的大餅。她餓死瞭,是她丈夫的過錯還是因為她實在太懶?
希望病人能拋棄這種懶,也許很多人是沒有意識到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所以希望病人從現在開始要意識到這一點。在我的朋友見我之前,我會交代助手拿些書籍讓他們迴去看,看完之後我纔會決定是否要見這個人。有些人非常不理解這個行為,我便說,假如你希望我能幫到你,那麼你起碼得讓我看到你的誠意,假如你連一本有益自己健康的書籍都不願意看的話,我憑什麼來相信你會為自己的健康做更多的事情?假如你不願意為自己的健康負責的話,你來見我又有什麼意義?
很多病人很想早日康復,但是卻總喜歡把希望寄托在彆人身上。
我常常聽見“曾博士,遇到你,我就有救瞭”“曾博士,我全指望你啦”之類的話。每每聽到這樣的話,我都在苦笑。現在的人,一生病,就希望找到一個神醫,把身體的康復寄托在彆人身上。
其實,任何人都不能把你的病治好,除瞭你自己。即使我很高明,高明的原因並不是因為我可以幫你憑空長塊肉或幫你換個器官,而隻是懂得根據你身體狀況的變化,準確地判斷齣你的身體康復所需要的材料而已。至於病能不能痊愈,那完全是要靠病人自己。舉個例子,假如有一天,你走路時不小心,摔瞭一跤,把膝蓋給弄破瞭,然後你跑來告訴我說:“唉,曾博士,聽說你很厲害,請你長塊肉給我吧!”天哪,我怎麼可能幫你把肉長齣來呢?要長也是你自己的身體纔能長啊,我頂多也就是告訴你應該吃什麼食物,你的身體可以快點長肉齣來啊。假如我告訴你怎麼吃纔能長肉,但是你自己不去找來吃的話,肉還是不能長齣來的啊。
或許很多人是對自己沒有信心,因為很少有人會跟他們講獲得健康要靠自己。但是怎麼靠自己?自己真的能做到嗎?當然假如不瞭解自己的身體的話,你可能會沒有這樣的信心,而一旦瞭解瞭身體的神奇後,或許你的感覺就會不一樣。讓我們來看看到底身體有多麼神奇吧!
二、奇妙的人體器官
人體絕對是一個精密的係統,並不像大部分人想象的那樣機械呆闆。隻要給予足夠的支持,它可以隨時調集全身的各種細胞和器官發動戰爭、進行防衛、清理垃圾、發展生産、維護通信、修復受損組織。它就像一個強大的國傢,不斷地清除異己,保證自身利益最大化。
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們從組織器官的層麵看,人體由許多器官組成,各種器官在人體中承擔著各自的功能。
垂體
垂體是人體的總司令部,負責處理和傳遞各種信號。分泌多種激素,如生長激素、促甲狀腺激素、促腎上腺皮質激素、促卵泡激素、黃體生成素、催乳素、促黑激素等。這些激素幾乎貫穿於人體的代謝、生長、發育和生殖等各種生理過程中,人體的大部分生理或疾病狀態都與垂體有直接或間接的關係。
甲狀腺
甲狀腺控製人體新陳代謝的速度,影響生命的周期、細胞的衰老與替換,影響人體受損部位修復的速度。甲狀腺是人體最大的內分泌腺,主要分泌甲狀腺激素和降鈣素,對機體的代謝、生長發育、組織分化及多種係統、器官的功能都有重要影響。
胰腺
胰腺是人體原材料製造的重要器官,分泌的各種酶消化生成各種人體所需要的養分。同時分泌胰島素,是人體細胞能量來源的敲門磚,葡萄糖分子隻有在胰島素的引領下纔能進入細胞,被細胞利用,産生維持人體活動所需要的能量。
腎上腺
腎上腺控製人體的應激反應,外界的壓力作用於腎上腺,然後反映到全身。腎上腺髓質製造兩種激素,80%是腎上腺素,其餘的是去甲腎上腺素。每當憤怒或恐懼時,腎上腺髓質就分泌大量激素,激素湧入血流,使身體組織做好準備,應付緊張或緊急情況。腎上腺素增加心率,擴張氣道;去甲腎上腺素則增加心搏齣量,升高血壓。兩種激素都使瞳孔擴張,毛發竪立。
鬆果體
鬆果體是睡眠節律、休養生息的控製開關。褪黑激素,是人體進入睡眠的信號,使人體進入睡眠狀態。人體在睡眠狀態下纔能進行受損器官的修復工作,因此睡眠對每一種疾病的康復都是非常重要而且是必須經曆的過程。
胃
胃是原料粗加工中心,與人體所需原料生産有關。食物進入胃,胃通過蠕動來磨碎食物,並分泌胃酸及各種酶對食物進行粗加工,分解成人體所需要的養分的前體。
腸
腸道是將大分子食物轉化成小分子養分的場所。與人體所需原材料的細加工有關,同時是養分供應通道,食物殘渣排泄通道。
肝髒
肝髒是體內新陳代謝的中心站。肝髒是人體所需養分的生産基地,所有的營養物質在這裏進行生産、廢物處理。肝髒在人體承擔著重要的作用,首先是人體所需要的養分生産工廠,維持人體生命力的各種養分都在這裏産生。同時在生産養分的過程中還將産生許多毒素,在這裏也要進行相應的處理纔能排齣體外,因此它又是一個解毒廠。肝髒是人體基礎養分和廢物處理重地,各種疾病的發生、發展都與肝髒有著韆絲萬縷的關係,因此各種疾病的康復首先也要考慮支持肝髒功能恢復正常。
膽囊
膽囊是一個儲存器官,協助脂肪消化,是原料備用處理庫,具有收縮和貯存膽汁的功能。平時肝髒分泌的膽汁先流入膽囊,通過黏膜吸收水分,使膽汁濃縮,並貯存起來。未濃縮的膽汁呈金黃色,濃縮後的膽汁呈綠色。進食時(特彆是脂肪性食物時)膽囊收縮,膽汁經膽囊管、膽總管流入十二指腸內,協助消化脂肪。
肺
肺是氧氣供應中心,提供人體賴以生存的氧氣的場所。肺泡之間的間質內含有豐富的毛細血管網,是血液和肺泡內氣體進行氣體交換的場所。
骨髓
人體內的血液成分處於一種不間斷的新陳代謝中,老的細胞被清除,生成新的細胞,骨髓的重要功能就是生成各種細胞的乾細胞,這些乾細胞通過分化再生成各種血細胞,如紅細胞、白細胞、血小闆、淋巴細胞等。簡單地說,骨髓的作用就是造血,骨髓是攜帶養分的血細胞的重要生産基地,同時是組織器官修復所需原材料的生産基地,對於維持機體的生命和免疫力非常重要。
心髒
心髒是一個強壯的、不知疲倦的、努力工作的強力泵。心髒之於身體,如同發動機之於汽車。心髒並不參與養分的生産,隻負責運輸。如果心髒不能正常工作,人體各個器官、細胞的養分供應就將受到影響,從而會影響人體的健康。當然人體對於養分需求的增加也將影響到心髒工作的節律,影響心髒的工作效率。
腎髒
腎是重要的排泄器官。腎的主要功能是排泄廢物及維持機體內環境的穩定。腎髒主要排泄水溶性的廢物,代謝産物尿素、尿酸、肌酸、藥物、毒物及它們的代謝産物等也從腎排齣。
皮膚
皮膚覆於人體的錶麵,形成人體的第一道天然防綫,同時也是廢物排放通道之一。皮膚除瞭可以保護機體,抵禦外界侵害外,還有感受刺激、吸收、分泌、調節體溫、維持水鹽代謝、修復及排泄廢物等功能。
脊椎
脊椎是信息傳遞通道,是人體通信網絡的重要組成部分。人體各種信號的傳遞都離不開脊椎及神經係統,使其具有重要的生理戰略意義。
淋巴結
淋巴結是人體的烽火颱、巡警、軍隊通道。淋巴結是人體戰場的前沿,是人體布防的重要器官。當病毒、細菌入侵或自身細胞發生變異時,淋巴結收集信息,處理緊急軍情,並負責到脾髒、胸腺、骨髓搬救兵,發起反擊戰。
脾髒
脾髒是一個百分百的軍火庫。脾髒是人體的淋巴組織,其中T細胞占40%,B細胞占55%,還有一些NK細胞,是人體內産生抗體最多的器官。
胸腺
胸腺既是一個重要的淋巴組織,和脾髒同為人體的中樞免疫器官,又是一個具有內分泌功能的腺體。胸腺是人體軍隊訓練營,訓練各種兵種,有攻擊手、清潔工、運輸兵、通信兵等,當人體受到外源物質入侵或自身細胞功能異常時,胸腺將齣動軍隊,發起消滅和清除敵人的戰爭。人體細胞每刻都在衰退與新生,人體每刻都麵臨著外敵入侵的威脅,隻有免疫係統足夠強大,纔能及時解除這些威脅,保證人體健康運行。
器官功能可能齣現的病理反應
胃、腸、胰髒原料處理潰瘍、炎癥、腫脹、縴維化、腫瘤
肺、骨髓、肝髒養分生成炎癥、縴維化、腫瘤、功能衰竭
心髒、血管養分運送肥厚、增生
肝髒、腎髒、腸道、
皮膚、有孔的器官
(耳朵、鼻子、口腔、
眼睛)
黏膜、血液、胸腺、脾髒戰鬥相關炎癥、功能衰竭
淋巴、皮膚防衛相關炎癥、腫脹
肝髒、骨髓修復相關腫瘤
脊椎、腺體通信相關功能紊亂
男女生殖器繁衍後代炎癥、縴維化、腫瘤
三、你雖有億萬資産卻不知如何使用
假如告訴你你有億萬資産,你會是什麼反應?我想大部分的人絕對會跳起來吧。起碼不用為吃不起好東西、住不起好房子而發愁瞭;最起碼不用到處嚮人藉錢過日子瞭。
在大學時代,我最頭痛的就是免疫學的課程以及教免疫學的老教授。人體免疫係統的精妙變化絕不亞於中國的五行八卦。人體免疫係統可以變化産生齣億萬種抗體、免疫細胞,這是一個天文數字,是根本沒有辦法用腦袋去記的,而老教授又經常要考我們的記憶力,所以對學習免疫學課程感到很頭痛。當初學習的時候並沒有意識到那些天文數字的威力,但是當我在進行藥物研究過程中,越來越被這些病毒的快速變異睏擾時,我突然迴想起瞭這些免疫係統的天文數字。“億萬種”不是意味著人體擁有“億萬種”武器嗎?而目前發現的對人體有害的微生物也不過是幾韆萬種而已,那怎麼可能人的免疫係統無法對付這些病毒呢?應該是綽綽有餘纔對啊!
……
最新修訂版序
很高興看到《醫生嚮左,病人往右》最新修訂版問世,很感謝有那麼多的讀者會一直喜歡這本書,並去實踐書中所倡導的健康理念。這些年,我收到很多這樣的反饋信息,許多亞健康和患有慢性病(如高血脂、高血壓、高尿酸、糖尿病、婦科疾病等),甚至患有一些疑難雜癥(如乙肝、類風濕等)的讀者,在實踐書中的健康理念後,病情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有些甚至完全康復。這是一件令人開心的事情。
在這幾年間,我一直在麵對著各種慢性病病人,為他們製訂個性化的健康管理計劃,並指導他們執行,解答他們各種健康相關的睏惑。在服務這些病人的過程中,我發現其實普通人對身體的瞭解實在太少,以至於當身體齣現問題時,不知該如何處理。這種心情就像一個隻會抓方嚮盤、踩油門、踩刹車的新手,突然在路邊拋錨時一樣無助。有一位病人,每次運動後都會頭暈,發現有這樣的情況後,他很擔心自己的血壓或心髒會有什麼問題,但做瞭相關檢查後並沒有發現太多的異常。這令他更加不安,生怕有一些潛在的風險因無法檢查而惡化,為此他擔心瞭很久。後來,他和我談論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幫他找到瞭運動後頭暈的原因是水分攝入不夠,建議他每次運動前後補充大量的水分,結果癥狀很快消失瞭。這個睏擾他多時的問題,他曾經嘗試瞭各種方式,如中藥、針灸、按摩、西藥等等都無法解決,而在找到發病原因之後,多喝幾杯水就能夠解決。
其實我們遇到的許多健康問題如頭暈、精力不足、睡眠不好、體力下降、偏頭痛、婦科炎癥、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等等,如果我們不瞭解自己的身體,那麼它們就會變得非常復雜,在處理這些健康問題的時候,我們也許會毫無頭緒,甚至病急亂投醫;但是,如果我們對自己的身體有一定的瞭解,解決的方法卻往往非常簡單,就像上麵提到的通過多喝水來解決運動後頭暈的問題。健康的許多秘密其實都隱含在我們日常的衣、食、住、行和生活作息之中。我們如果能夠照顧好自己的一日三餐、照顧好自己的日常作息,照顧自己的健康就會變得越來越簡單。本書提到的MSC健康法則是不錯的模闆,讀者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將它運用到自己的生活之中,相信會帶來不錯的健康收益。
我真誠地希望,此書的再版能夠讓更多人在追求健康的過程中少走彎路,少些彷徨和焦慮。當我們靜下心來之時,健康之路也許便已呈現在我們麵前。
曾誌鋒
2016年5月18日
快递给力!
评分很不错的图书,值得推荐!
评分性价比很高,在当当这价格只能买一本
评分朋友推荐的书 努力看
评分京东活动很给力,书折后很便宜,质量好,颜色鲜,物流快,支持网上购书,不出门也能买到满意的书
评分一直想买的一本书,终于在京东双十一搞定了,正版的,非常满意!
评分送货快,价格实惠,商品好。
评分 评分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