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一部關於名品牌的經典書。
揭露奢chi品牌黑暗內幕的頭一本書,一部詼諧幽默、見識廣博的社會史。
本書曆數瞭奢chi品在20世紀巨獸般的崛起、擴張、普及的過程,也揭露瞭如今奢chi品行業的暴利源頭。《奢chi的!》既受到奇幻、幽默作傢的熱烈推薦,也得到嚴肅作傢的親睞;它總是被時尚編輯所引述,被時政記者所推崇。
娛樂界、時尚界、新聞界的必讀經典,電影明星、流行歌手、國際名模的貼身讀物。
一切從你邁齣的第一步開始。穿著深色西裝、戴著無綫耳機的男人安靜地為你拉開厚重的玻璃門,店裏鴉雀無聲,裝修時髦但充滿極簡主義風格,強調鉻黃等中性色彩。身段苗條、話語輕柔的女店員在熱情恭候顧客光臨,小聚光燈把商品打磨得像件藝術品。就像一個編織得過於精美的夢境,除瞭最後的刷卡、簽名可能會讓你驚醒。
“奢華”一度是擁有祖傳遺産的貴族世界的專享。“奢華”的曆史,就是一部關於傳統、精緻、驕奢的購物史。然而,今日的“奢華”卻被打包販賣給身價數十億美元的國際大公司,這些大公司在意的隻是規模擴張、公眾注意、品牌認知度、廣告,當然還有巨額利潤。本書是對富麗堂皇者投去的強硬一瞥,並追問:“奢chi品為何失去瞭光澤?”
本書是一部深度剖析時尚界黑幕的紀實類時尚讀物,係統地介紹瞭奢chi品牌的發傢史,顛覆瞭奢chi品牌從前在大眾心目中的形象。
黛娜·托馬斯(DanaThomas),《新聞周刊》巴黎分社資深文化與時尚作傢,她從1994年開始為《紐約時報》雜誌撰寫報導,並且在各種刊物發錶文章,包括《紐約客》《哈潑時尚》《時尚》《華盛頓郵報》與倫敦的《金融時報》。她也是《哈潑時尚》雜誌澳洲版巴黎特派員,以及巴黎英美媒體協會與海外媒體俱樂部成員。1996年到1999年,托馬斯在巴黎的大學教授新聞學。
過去15年,她為《華盛頓郵報》《新聞周刊》與《時代》雜誌巴黎分社撰寫關於時尚與精品事業的報導,她探討精品工業黑暗麵的文章鞭闢入裏,揭發普拉達、古馳與巴寶莉等名品牌不願讓大眾知道的真相。
李孟蘇,藝術,設計和時尚文化專欄作傢。曾任《三聯生活周刊》主任記者,《elle》資深編輯主任,撰寫瞭十多年的設計文化類報道和專題文章。著有《為生活的設計》《莊園與下午茶》《小小不列癲》等,譯有《藝術地生活》《奢chi的!》。
你可能負擔不起造價200萬人民幣的定製晚禮服,但你可以花300塊選一支口紅,或者花2000塊擁有一個錢包,上麵同樣有Chanel、Dior、LV的精緻LOGO。 你可以說,這也是小小的奢華夢。但,這離奢華的本義有多遠?
——《南方都市報》編輯 米亞
假如你曾好奇,為什麼一個女人非得買一隻價值三韆美元的手提包,或者為什麼她沒有某種顔色的唇膏就會自慚形穢,本書以作者觀察到的現象漸進地解釋這一切。黛娜·托馬斯齣色地剖析這些流行現象,而這隻健康的名品牌怪獸仍然在伸展颱上恣意賣弄。
——《紐約郵報》編輯 裏察·強森(Richard Johnson)
黛娜·托馬斯是個不畏強權的記者,披露齣有多少精品是多麼不值一哂。這是一則讓人手不釋捲的故事,訴說將名品牌轉變成全球性商品的男人與女人的故事。
——《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傢與《崇高的思想》作者
喬爾·阿肯巴剋(Joel Achenbach)
無數的書本告訴你,人們迷戀精品是因為他們認為那代錶奢華階級,那像是一個夢,那也讓你的品味變成一種外在標示,而這本書告訴你的正好相反!
——成英姝(颱灣作傢)
我們生活在一個昂貴和不昂貴——但並不廉價的時代,我討厭廉價這個字眼——可以很好共存的時代,這在時尚界還是首次發生。
——卡爾·拉格菲爾德
序 1
Introduction
第一部分 19
Part One
第一章 奢侈品行業的誕生 21
One: An Industry is Born
第二章 奢侈品航母 49
Two: Group Mentality
第三章 全球化 93
Three: Going Global
第二部分 123
Part Two
第四章 明星閃進你眼裏 125
Four: Stars Get in Your Eyes
第五章 成功的香味 171
Five: The Sweet Smell of Success
第六章 手袋裏的秘密 213
Six: It's in the Bag
第七章 血汗工廠和勞工危機 265
Seven: The Needle and the Damage Done
第三部分 295
Part Three
第八章 走嚮大眾 297
Eight: Going Mass
第九章 僞貨朋友 341
Nine: Faux Amis
第十章 新型的奢侈品市場 375
Ten: What Now ?
第十一章 新奢侈 405
Eleven: New Luxury
原注 439
Notes
參考文獻 453
Bibliography
圖片說明 455
Photo Credits
行李箱是路易威登的核心産品。19世紀中期,路易·威登創辦他的企業之際,行李箱是旅行的必備品,就像今天帶輪的旅行箱一樣。那個時候,人們外齣旅行一走就是幾個月,多的時候要帶50個行李箱,裝的東西從襯裙到瓷器,無所不有。今天,路易威登每年還要齣品約500個行李箱,但很少再用於旅行瞭。就算是旅行要用——這往往是齣於懷舊的緣故——它們的主人也會提前用郵遞或海運,甚至私人飛機托運走。多數路易威登行李箱,不管是新的還是舊的,會像藝術品一樣擺在傢裏,或者用做置物架、咖啡桌甚至吧颱。
路易威登的行李箱多少還照著150年前的工藝製作,大多數行李箱在巴黎郊外工人階級聚居的塞納河畔阿涅勒區的作坊裏生産。走進路易威登的作坊,仿佛從一片單調、土黃色的堪薩斯州步入五彩繽紛的奧茨國。穿過粗壯古樹圍起來的濃密草地,和修葺齊整的玫瑰花圃,是一座風格簡潔的兩層鄉村風格小樓,有銀色的鋅皮屋頂,白色拉毛水泥外牆,精美的裝飾邊綫。路易·威登,這位齣身卑微、勤勞的手工藝人,在1859年把傢遷齣骯髒嘈雜的巴黎城區,來到這裏建起瞭這座房子。房子後麵,是有100年曆史的L形兩層作坊,220名工匠在這裏工作,每年製作齣數百個行李箱,縫製幾韆個手袋。路易威登有14個官方認定的皮具製作點,11個在法國,2個在西班牙,1個在加利福尼亞州的聖迪馬斯。
工匠們在一樓寬敞的木材車間裏用歐剋美欖木(Okoume)製作路易威登的行李箱框架,這種木材産自非洲,輕巧卻堅硬。在鏈接鉸位時,工匠們在箱子裏麵粘上一塊結實的帆布,外麵也粘上一塊。1845年,路易·威登先生發明瞭這一工藝,取代瞭那時采用的龐大笨重的金屬架。帆布不會破損,開關都很方便,而且使得箱子蓋的錶麵很平整。行李箱的外部材料通常采用印有路易威登首寫字母的花押字,或米色和咖啡色棋盤格的防水帆布,覆蓋在木箱和鉸鏈上。行李箱的邊角處鑲瞭用熱壓和冷壓鑄型的銅料或皮料。邊緣的裝飾綫俗稱“Lozine”,由多層紙張和布料壓縮、浸泡在鋅溶液中製成。樓上,工人們在釘楊木帶子,把它們釘在箱子中央、邊緣的Lozine裝飾綫、邊角和五金件上。敲釘子的聲音大極瞭,在“錘子車間”工作的8個工人都戴上瞭耳塞。箱子裏層,粘上一種叫“威登呢”(Vuittonitte)的珍珠灰棉質帆布,或者用名為“奧坎塔拉”(Alcantara)的人造絨麵革做襯裏;最後再縫上卡其布,用來固定物品的位置,而卡其布上有棉布條織齣的“LV”字樣。所有工序完成後,行李箱便送去清潔、質檢,然後送去包裝、貨運。
在阿涅勒區的作坊裏,同時也做手袋,年産量達數韆個。其中有長方形的輪船包(SteamerBag),這種輪船包全部由手工製作——它最初設計於1901年,本來是給搭乘蒸汽客輪的旅客做衣物袋的,如今成瞭路易威登最受歡迎的産品。輪船包和一些手袋會采用富有異國情調的皮料製作,比如鰐魚皮、鴕鳥皮。特彆定製的手袋則全部由一個工匠完成,而非齣自流水綫。每年,路易威登要接受約400~500個訂單。有些訂單隻是照葫蘆畫瓢,比如有人要求以路易威登在1868年為法國探險傢皮埃爾·薩沃裏昂尼.德.布拉薩的非洲剛果之旅所設計的皮箱床為藍本,按原樣做一個新的;有的訂單則希望對現有的産品稍微做點兒改動,比如珠寶盒用鰐魚皮做錶麵,而不是有花押字的布料;或者要求路易威登根據客戶的喜好設計。我在阿涅勒的作坊時,一位工匠剛剛做好一個棋盤格網球袋,可以裝兩支球拍,球袋用瞭兩周時間纔做好,全球僅此一對。
路易威登的其他産品則是在流水綫上生産齣來的,大部分工序由機器完成。在二樓一間光綫充足的大房間裏,12個女裁縫正在機器上製作路易威登的牛仔布花押字打褶手袋(PleatyHandbag),總共有數百個,每個手袋售價1150美元。這款手袋特彆受歡迎,往往幾星期內就要追加訂單。“高額的利潤來自於……工廠,”伯納德·阿諾特曾解釋說,“我們以有組織的方式進行生産,這樣産量就能高得驚人。工廠是個紀律嚴明的地方,每個動作,每個環節的每個步驟,都事先由最先進最完善的製造工藝設計好瞭。這和最先進的工廠如何造汽車不同,我們要分析産品的每一部分該怎麼做,每一種材料該到哪裏去買,在哪兒能用最閤適的價格買到最好的皮料,商品該如何定位?僅一個錢包就可能經過上韆個生産作業,而我們的每件産品都是這麼完成的。”
今天,路易威登傢族有3位成員受雇於路易威登公司:帕特裏剋一路易(Patrick-Louis),創始人的第五代,負責特彆定製,並擔任傢族代言人;他的小兒子貝努瓦一路易(Benoit-Louis)生於1977年,是巴黎總部監管特彆定製業務的經理;他的大兒子皮爾一路易(Pierre-Louis)在阿涅勒作坊擔任工匠。2006年春天我參觀阿涅勒作坊時碰到瞭皮爾一路易。他很和善,麵色異常蒼白,有淺褐色的眼珠、剪得極短的深色頭發、招風大耳。他穿著格子襯衫和牛仔褲,外麵套瞭件白色實驗大褂,大褂口袋上有棕綫綉的路易威登標誌,拿著幾塊做珠寶盒用的帆布從一個工位走到另一一個工位。皮爾曾在電腦業短暫地工作過一段時間,一年半前加入路易威登公司。他以前參觀過各地的路易威登工廠,對工匠的手藝極為心動,於是他嚮路易威登現在的所有人阿諾特要求一份工作。阿諾特說:“當然可以!”
“我愛這傢公司,”皮爾告訴我,“我的血管裏流著路易威登的血。”
說完他便迴去工作瞭。
眾所周知,奢侈品起源於古老的歐洲王室,開風氣之先的是法國宮廷,那兒為揮霍鋪張的生活方式樹立瞭典範。17世紀,法國國王亨利四世的第二任妻子瑪麗·德·美第奇,穿瞭件綉有32000顆珍珠和3000粒鑽石的禮服齣席她孩子的受洗禮。
……
這部《奢侈的(修訂版)》與其說是一本書,不如說是一次對現代商業邏輯的深刻剖析,尤其聚焦於那個光鮮亮麗卻也充滿爭議的奢侈品行業。作者以一種冷靜而客觀的筆觸,抽絲剝繭地揭示瞭曾經定義奢侈品的那些核心要素——稀缺性、獨特性、卓越品質——在如今這個全球化、快節奏的商業環境中是如何被動搖的。我之所以認為它是一次深刻的剖析,是因為它並沒有簡單地批判,而是深入探討瞭品牌自身在追求增長的過程中,為瞭迎閤更廣泛的市場而做齣的妥協,以及這些妥協所帶來的連鎖反應。書中關於“品牌延伸”和“大眾化”策略的討論,讓我看到瞭許多曾經遙不可及的品牌,為瞭擴大市場份額而不斷模糊其精英定位,最終可能導緻自身價值的稀釋。這就像是一場精密的實驗,將一個原本脆弱的定義置於各種市場力量之下,觀察其如何變形甚至崩塌。對我而言,這本書最大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個批判性思考的框架,讓我能夠以一種更加理性的視角去審視那些被奉為圭臬的“奢侈品”,去辨彆那些真正值得的價值,以及那些被過度包裝的虛幻。
评分這本《奢侈的(修訂版)》徹底顛覆瞭我對“奢侈品”的認知,讓我開始審視那些曾經讓我心馳神往的品牌背後隱藏的真相。作者以一種近乎解剖學的細緻,將我們所熟知的奢侈品行業一層層剝開,露齣其內在的肌理。讀罷掩捲,腦海中縈繞的不再是光鮮亮麗的T颱走秀和精美絕倫的櫥窗陳列,而是關於品牌定位的失焦、過度商業化的侵蝕、以及由此引發的消費者忠誠度下降等一係列令人警醒的議題。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時尚或商業的書,更像是一麵鏡子,映照齣當代消費主義文化的種種弊端。書中的案例分析,從經典的奢侈品牌到新興的“輕奢”概念,都展現齣作者深厚的洞察力。我尤其欣賞它對“稀缺性”這一核心奢侈品要素的探討,在批量生産和全球化營銷的今天,如何維持並重新定義稀缺,成瞭一個極具挑戰性的難題,而書中對此的剖析,讓我看到瞭這個行業正在經曆的深刻轉型。它提醒我,購買奢侈品並不僅僅是滿足物質欲望,更是一種價值判斷和身份認同的體現,而當品牌自身模糊瞭價值,這種認同便開始動搖。這本書的修訂版,更是加入瞭對近年來市場變化的觀察,使得其分析更加具有時效性和前瞻性。
评分翻開《奢侈的(修訂版)》,我仿佛置身於一場關於“價值”的辯論賽,而作者便是那位邏輯縝密、旁徵博引的辯手。它讓我開始思考,究竟是什麼構成瞭“奢侈”?是品牌的曆史積澱,是精湛的手工技藝,還是其所象徵的獨特性與尊貴感?書中對這些問題的探討,並非簡單地羅列事實,而是通過深入的分析和案例,展現齣奢侈品行業在時代洪流中的掙紮與演變。我特彆被其中關於“品牌故事”的論述所吸引,在信息爆炸的時代,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往往能賦予産品超越物質本身的意義。然而,當這個故事變得陳詞濫調,當品牌過度依賴營銷手段而非産品本身的價值去維係其地位時,其“奢侈”的光環便開始黯淡。這本書讓我對那些曾經令我趨之若鶩的品牌産生瞭新的審視角度,不再盲目迷信其標簽,而是更加關注其內在的品質和品牌所傳遞的真正價值觀。它是一次對奢侈品消費觀的“解構”,也是一次對我們自身消費習慣的“反思”。書中關於“消費者期望”的分析尤其深刻,當消費者對於奢侈品的期望從“獨特性”轉嚮“性價比”和“易得性”時,品牌就必須調整其策略,否則將麵臨被時代淘汰的風險。
评分在我讀完《奢侈的(修訂版)》之前,我腦海中對奢侈品的認知,很大程度上是被營銷和廣告所塑造的。然而,這本書如同一劑清醒劑,讓我開始重新審視這個行業的本質。它所探討的“奢侈的褪色”,並非僅僅是某個品牌的問題,而是一個行業普遍麵臨的挑戰。作者通過翔實的案例和數據,細緻地描繪瞭奢侈品如何在追求規模化和普適性的過程中,一步步失去瞭其曾經的獨特魅力和稀缺性。我尤其被書中關於“品牌DNA”的論述所打動,當一個品牌為瞭迎閤大眾市場而不斷調整其核心價值觀時,它所失去的可能比它所獲得的更多。它讓我意識到,奢侈品並非僅僅是價格昂貴,它更是一種文化符號,一種身份的象徵,而當這種象徵變得隨處可見,其內在的價值便開始打摺扣。這本書為我提供瞭一個觀察奢侈品市場的新視角,讓我能夠更敏銳地捕捉到那些正在發生的變化,以及品牌在這些變化中所麵臨的睏境。它不是一本教你如何辨彆奢侈品的指南,而是一本引導你思考“何為奢侈”的書。
评分《奢侈的(修訂版)》帶給我的,是一種意料之外的震撼。我原本以為會讀到一本關於品牌營銷策略的書,卻沒想到它觸及瞭更深層次的社會和文化議題。作者對於“奢侈”定義演變的梳理,讓我看到瞭一個行業如何在時代變遷中掙紮求存,以及這些掙紮所帶來的復雜後果。書中關於“過度承諾”和“品牌飽和”的分析,讓我對那些曾經令我嚮往的品牌産生瞭新的思考。它並非簡單地將奢侈品行業妖魔化,而是以一種批判性的眼光,審視瞭這個行業在追求商業成功的同時,是如何一步步侵蝕自身的核心價值的。讀罷此書,我仿佛卸下瞭曾經被品牌標簽所束縛的枷鎖,開始更加關注産品本身的品質、品牌的內在文化,以及我自身對“價值”的真實需求。它讓我明白,真正的奢侈,或許不在於logo的大小,而在於其背後所承載的匠心、創新和長久的承諾。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能夠激發讀者進行自我反思,去質疑那些被廣泛接受的消費理念,並最終形成自己獨立的判斷。
评分好书,二次购买送团队。
评分看完后又一次膜拜
评分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一直都很喜欢读下书,在京东网上购买。方便快捷。
评分奢华有内涵,低调上档次,努力总会回报
评分非常好,很满意,到手很宝贝,已经开始读了,对我来说是新的领域
评分很期待的这本书终于到手了,非常好。
评分一如既往的好,希望京东继续提供质优价廉的服务。谢谢。
评分谈风格的书。书不错,很适合学习用,很不错,作者本身设计的就很好,这一套书差不多集齐了,价格也适中,书的开本偏小,所以会有一点点遗憾,还是大一点的开本看起来舒服一点。整体很不错,京东自营的书,价格优惠质量过硬,快递神速。很棒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