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政策好壞攸關創新成敗。伴隨科技創新競爭日趨激烈,科技創新政策層見疊齣,科技創新績效錶現各異。復雜多變的科技政策實踐進程,已將科技政策現象規律研究等提上議事日程,也將科技政策學這門新興學科推上研究熱點。
積極跟蹤國外科技創新政策前沿動態,重視加強科技智庫理論武裝和國際交流閤作,既是上海全球科創中心建設形勢要求,也是上海科學技術政策研究所建設發展取嚮。2015年 5 月,我們承擔完成瞭上海市軟科學研究計劃項目“科技政策學與上海科技政策體係研究(B)”(項目編號:14692101200),研究過程中我們重點分析瞭科技政策學首先在美國興起的發展情況,特彆注意到 2014 年 4 月 16 日美國國傢科學院齣版的這份報告。我們認為,該報告作為美國科技政策學研究計劃(SciSIP)實施多年來的係統總結和成果集萃,對於中國科技政策學理論研究和學科建設發展,具有重要參考藉鑒價值。為此,2015 年 11月,我們在徵求專傢意見,瞭解齣版情況的基礎上,正式啓動瞭該報告的翻譯工作。
本書翻譯工作由上海科學技術政策研究所楊耀武所長主持完成,上海科技管理乾部學院王建平院長給予瞭熱情指導和大力支持,田貴超博士協助承擔瞭本書翻譯齣版的選題商議和諸多對外溝通聯係工作。全書統稿工作由李寜具體負責,由楊耀武審校通過。上海科學技術政策研究所、上海科技管理乾部學院教學研究部多位老師共同參加。大傢積極閤作,協同創新,共同完成瞭本次翻譯編輯審校齣版工作。
各章主要翻譯者為:郭華(第1章),李寜(第2章),魏喜武(第3章),龔晨(第4章),李寜(第 5 章),楊耀武(第 6 章),吳媛媛(附錄 A),郭華(附錄 B),李寜、吳媛媛、郭華(緻謝目錄、背景資料及參考文獻)。各章翻譯者在負責完成各自章節翻譯任務的同時,都對全書其他章節的翻譯工作提齣瞭很好的意見和建議。
本次編譯工作力求忠實原文,文中內容僅代錶作者觀點,不代錶譯者看法,請讀者科學參考。需要說明的是,“科技政策學”一詞目前在國內的翻譯並不統一,“Science ofScience and Innovation Policy”直譯為“科學與創新政策學”,但其實該研究計劃及其所資助項目的主題和內容都包括瞭科學、技術和創新政策;其內涵、外延與我國一般所指的科技政策概念及所設立的“科技政策學”學科相一緻。因此,本書將該研究計劃譯為“科技政策學研究計劃”。另外,基於中國讀者閱讀習慣和知識基礎,本次翻譯中我們補充增加瞭章節序號及譯者注釋,保留瞭一些常用英文專有名詞,同時係統整理瞭參考文獻等;還有,為便於讀者瞭解美國科技政策學研究計劃曆年資助項目整體情況,我們基於美國國傢科學基金會網站發布的項目信息,以附錄 C 的形式增補翻譯瞭 2011 年部分及 2014—2016年科技政策學研究計劃立項錶。最後,需要特彆說明的是,由於時間倉促和能力所限,書中疏漏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本書的順利齣版,得益於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發展研究處、體製改革與法規處等部門領導的積極支持,也得益於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硃春奎教授等專傢學者及上海市科學學研究所原所長、上海市科學學研究會理事長李健民的鼓勵肯定,更得益於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副院長武夷山研究員的熱心幫助和審校指導。對於他們的指導、支持和幫助,在此錶示誠摯感謝。
政策張力是創新活力的關鍵要素。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將越來越需要重視推進科技政策科學化進程,加強中國特色科技政策基礎理論方法研究。根據國傢學科分類與代碼簡錶(國傢標準 GBT 13745-2009),“科技政策學”已是“科學學與科技管理”(代碼:63035)所屬三級學科。如何推進這一新興學科發展,仍是發展研究課題。科技政策理論創新與實踐開拓,尚是初步探索,期待共建共享。
目錄
第1章 導言
1.1 科技政策學會議情況說明
1.2 科技政策學研究計劃曆程
第2章 主題報告
2.1 科技政策研究專傢學者觀點
2.2 科技政策製定圓桌會議紀要
第3章 成果摘要:激勵,管理,創新
3.1 製造區位決策與創新
3.2 資助政策對人類乾細胞科學的影響
3.3 科學的經濟溢齣效應
3.4 開放性機構和政策對生命科學研究的影響
3.5 交流、閤作與競爭
3.6 仿製藥與研發激勵
3.7 蘇聯時期的專利權
3.8 文化和國傢創新效率
3.9 科學資助的影響
3.10 公益創投
3.11 羅斯福新政下專利池的證據
3.12 聯邦對生物製藥科技資助的變化
3.13 認識和評價科技創新政策的公眾價值觀
第4章 成果摘要:工作。閤作
4.1 團隊創新中的社會認知過程
4.2 工程設計中類比空間優化構想
4.3 基於實驗室的社會一技術閤作
4.4 科學的價值
4.5 高創意研究者
4.6 跨學科研究機構的個體屬性
4.7 研究團隊的族群結構
4.8 科學傢的職業選擇和薪酬軌跡
4.9 技術移民與創新
4.10 迴歸祖國的外國留學生
4.11 國際閤作中的美國研究者
4.12 本土生物科學傢
4.13 組織規模與不滿足感
4.14 信息技術創新的群落生態
第5章 成果摘要:21世紀數據
5.1 數據挖掘和信息提取
5.2 美國專利發明人數據庫
5.3 數據共享行為建構中的製度特徵和項目負責人作用
5.4 針對貧睏人群的能源政策
5.5 撤稿和科學共同體
5.6 交叉學科
5.7 全球價值鏈調查
5.8 臨床試驗的質量調整價格指數
5.9 學術專利和論文的映射關係
5.10 美國國傢科學基金會項目資源瀏覽器
5.11 交叉學科評估
第6章 科技政策學研究斷想
6.1 現代計算
6.2 科學變革
6.3 政府視野
6.4 大數據、科學計量與科技政策
6.5 日本科學、技術與創新政策
6.6 互動總結
參考文獻
附錄A:會議議程和參會人員
附錄B:2007-2010年、2012-2013年SciSIP研究計劃立項錶
附錄C:2011年、2014-2016年SciSIP研究計劃立項錶
專業術語
精彩書摘
《美國科技政策學研究進展報告 美國科技政策學研究計劃項目負責人會議紀要》:
幾位演講人應邀對會議中提齣的觀點問題進行瞭迴應答復。Irwin Feller,來自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兼任本次會議指導委員會主席,列舉說明瞭美國國傢科學基金會SciSIP資助項目所産生的知識收益,他強調說“真正的知識迴報已經齣現在大量的研究共同體中”。他認為政策製定者與研究者之間業已展開的對話,實際上是“研究共同體的廣泛公開邀請”,有利於進一步認識研究工作的政策內涵及其對政策環境所帶來的影響。
Feller更加關注一個重要並亟待解決的問題,就是如何剔除研究結果的不確定性。研究者都經常意識到研究成果存在局限性。“政策的價值是什麼?答案難道是保守和謹慎嗎?”Feller指齣,Jason Owen—Smith曾經在其報告中建議,當一個人在工作中的自信程度受到質疑時,解決方案或許是僅僅把它看作是概率事件。Feller強調,“政策製定者知道沒有獨一確定的研究,隻要研究是清晰透明的,政策製定者是樂於接受這些研究成果的”。
……
美國科技政策學研究進展報告 美國科技政策學研究計劃項目負責人會議紀要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