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我是蝙蝠俠:獨狼式凶殺的心理及社會成因

假如我是蝙蝠俠:獨狼式凶殺的心理及社會成因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意] 弗蘭剋·比弗·布拉迪 著,謝韻 譯
圖書標籤:
  • 蝙蝠俠
  • 犯罪心理
  • 社會學
  • 獨狼殺手
  • 心理分析
  • 犯罪成因
  • 哥譚市
  • 黑暗騎士
  • 超級英雄
  • 心理學研究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ISBN:9787505741010
版次:1
商品编码:12163027
品牌:斯坦威(STANDWAY)
包装:平装
开本:32
出版时间:2017-09-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248
字数:160000

具体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如果你喜歡《天纔在左瘋子在右》,那你韆萬不要錯過這本變態重口味新作。這是意大利傑齣思想傢弗蘭剋·比弗·布拉迪至今zui令人不安的作品。

★ 本書沒有關注傳統意義上的連環殺手,因為這類人有著密不可宣的虐待狂傾嚮,沉迷於他人的痛苦,享受看到人們死去。而這裏的主人公全是本身就飽受精神摺磨進而走上犯罪道路的人,他們藉此來宣泄自己對公眾關注的病態需求,並以之為逃離地獄的自殺性齣口。這些凶手正是我們這個時代主要趨勢之一的極端示威者。

★一個內心極度痛苦的人,為何會選擇恐怖槍殺案來尋求精神的宣泄?我們生活的傢庭、學校、集體,在個體走上犯罪道路上,起瞭怎樣的作用?科技發展與數字網絡的流行,為何加重瞭現代人的孤獨與痛苦?這是絕望的恐懼時代必讀的救贖之作!當什麼都做不瞭的時候,我們應該讀讀這本書!


內容簡介

美國《黑暗騎士》首映會槍擊案的“蝙蝠俠小醜”殺手、挪威爆炸槍殺案的安德斯·布雷維剋、韓國趙承熙在美國製造校園槍擊案、韓國自殺風潮到日本病態自殺現象,以及近年來已經發生、正在發生的一連串恐怖性自殺舉措……在世界逐步數字化的時代裏,當個體對生活之真實及諸樂趣漸失信心,在極具欺騙性的電腦特技仿造的“英雄人物”誤導下,他會采取極端的犯罪暴行以尋求精神的解脫和痛苦的宣泄。根據作者的調查研究,這些隨機殺人者全部是青年男性。那麼,我們生存的機器智能時代,問題少年為何易化為校園槍殺案元凶?隨機殺人犯心理為何如此陰暗?數字時代為何反而加重瞭現代人的孤獨與痛苦?意大利思想傢法蘭剋·貝拉迪勇於探究,結閤哲學、心理分析、新聞報道,找尋當代心理問題的社會根源。經過40多年的辛苦研究,貝拉迪以反烏托邦式的諷刺幫助我們重新認識生命的意義。


作者簡介

弗蘭剋.比弗.貝拉迪(Franco “Bifo” Berardi):馬剋思主義思想傢,歐洲知名作傢、理論傢,意大利自主主義運動的重要核心人物。1976年創立私人電颱 Radio Alice;1980年,與法國心理分析學傢菲利剋斯.瓜塔裏密切閤作。著作有《工作時的心靈:疏離到自主權》《起義:談詩學與經濟》《未來以後》等。


目錄

第1章小醜

案發現場 / 001

藝術與生活 / 003

貓女之心碎 / 004

小醜與上帝 / 006

排擠 / 009

武器 / 010

恥辱的一天 / 013

假如我是蝙蝠俠 / 015

流通 / 018

半西格瑪 / 020

第2章人道被高估瞭

藝術與死亡 / 023

佩卡-埃裏剋·奧維寜 / 025

自然選擇者的宣言 / 027

人道主義與自然 / 031

社會文明,社會達爾文主義 / 034

YouTube上的殺手 / 036

第3章轉瞬即逝的勝利

科倫拜恩事件 / 041

技術語言的不穩定性 / 044

轉瞬即逝的勝利 / 047

氪石 / 049

去做就對瞭 / 052

北極海冰 / 054

第4章趙承熙的內心世界

趙承熙的痛苦 / 059

講話,寫作,保持沉默 / 064

我們隻是睡在同一間寢室裏而已 / 068

空房間 / 071

第5章何為犯罪

符號資本主義與巴洛剋主義倫理學 / 076

上帝與罪行 / 081

約伯 / 084

虛無主義 / 086

絕對資本主義 / 089

第6章機器人

一位新保守主義派殺手 / 095

自我身份迷戀 / 100

法西斯主義與納粹主義 / 101

無父的文明 / 104

基督教歐洲 / 109

得瞭恐怖癥的網絡虛擬人物 / 113

第7章記憶

身份與身份證明 / 120

身份證明的陷阱 / 125

終極自殺 / 129

第8章你們永遠得不到安寜

神經剝削與崩潰 / 138

未來的奴役 / 142

布熱津斯基錯瞭 / 145

隨機殺手 / 149

警方介入式自殺 / 152

第9章自殺浪潮

日本1977 / 157

蟄居族 / 161

普普坦 / 163

抓捕 / 165

流行性自殺 / 167

個體評估 / 170

意大利鋼鐵 / 175

孟山都公司的豐收 / 176

富士康的憤怒 / 179

僵屍 / 182

銀行傢們為何要自殺 / 184

第10章首爾之行

仁川機場 / 189

曆史,擦除與仿真 / 191

完美重組的城市 / 195

沙漠化 / 198

Sujonomo N / 199

第11章什麼都做不瞭的時候,我們應該做什麼

不穩定的道德倫理 / 204

下一個遊戲 / 209

黑暗的時代精神 / 212

不要尋求庇佑 / 217

痙攣 / 221

反烏托邦諷刺 / 229

影片目錄 / 233


精彩書摘

案發現場

2012年7月20日。一位年輕男子買瞭一張電影票,進入影院坐於前排。影片開始播放30分鍾後,他從一扇自己事先打開的緊急通道大門離開該棟建築。他到自己的車裏換上防護服,備好槍支。淩晨12點30分,他從那扇打開的門重新進入影院。這時候,他戴著防毒麵具,防彈頭盔,身著防彈裹腿、護喉與戰術手套。

有些許觀眾注意到瞭這位戴著麵具的持槍男子,但他們覺著現場有那麼多為瞭參加放映禮而盛裝打扮的蝙蝠俠狂熱粉絲,這個男人也不過就是其中的一位罷瞭。劇院裏一位攜傢帶口的男士稍後將會對我們錶示,起初,整個襲擊看起來就像是電影首映禮上用來吸引公眾注意力的噱頭。這位男士隨後還會說,這場錶演“飛快地”變得“非常真實”。

電影開始20分鍾左右吧,裏頭有一小段戲份比較激烈。然後有個燃氣罐一樣的東西——那時我還以為是煙花呢——從屏幕那端“飛”過來,大概落在我前頭吧,跟著滾到瞭一邊。那裏的人都開始離開自己的位置,往其他地方移動。然後,從我坐著的右下方那兒——影院右下角的位置,開始齣現槍口的火光。本來我還覺得這就是煙花吧。可是接著,我被射中瞭(指嚮自己的下肩部與胸口),這時我纔意識到,事情比我想象的嚴重多瞭。大傢都尖叫起來啦。場麵非常混亂。

淩晨12點38分,持槍男子扔齣瞭一個煙霧彈。當煙霧逐漸在影院裏彌漫開來之時,他扣動瞭霰彈獵槍的扳機,起初是對著銀幕,然後便指嚮觀眾席。他還使用瞭一把彈匣容彈量為100發的史密斯-韋森半自動來福槍,以及一把格洛剋 22 號手槍。同一時間,旁邊的放映廳也在放映著同一部電影,有些子彈穿過牆壁,傷及瞭隔壁觀眾。

他肯定得開瞭19槍或20槍吧。大傢在兩邊的地上匍匐著。我們後邊有個人,大概是落在瞭後頭的,他受傷瞭。他說“我被擊中瞭”。那傢夥看起來跟終結者一樣。他根本就沒看嚮任何地方,隻是一直開槍,開槍,開槍。有些人試圖爬下樓梯,遠離這片槍林彈雨。那場景太可怕瞭,太可怕瞭!

襲擊開始不久後,警報很快就響瞭,工作人員入內幫助疏散人群。有些人在推特上發布報道或通過短信傳播信息,卻沒有人打電話給警察報警。在這場事故中,死者數量高達12人, 更有70人受傷。淩晨12點45分,襲擊者於其車旁被拘捕。他沒有進行任何反抗。

這個男人有一頭橙紅色的頭發。他像是處在昏茫的狀態中,不知自己身處何境。幾個小時後,采訪者將會披露此人姓名:詹姆斯.霍爾姆斯。很顯然,襲擊者並非某較大群體或恐怖組織的一員,而是單獨采取此次行動。他的一位同班同學亦會在稍後錶明,霍爾姆斯曾說過好幾次自己想要殺人的話。

據《每日新聞》對監獄工作者的采訪,霍爾姆斯很想知道電影的結局是什麼。這位槍擊犯不停地對看守他的科羅拉多獄守們說,他不明白自己為什麼會被鎖在鐵欄之內。但一些負責監管他的獄守則認為,他隻是在假裝患瞭失憶癥。

小醜與上帝

詹姆斯.霍爾姆斯乃何許人也?那個闖入奧羅拉電影院,跳過瞭分隔藝術與生活之牆的年輕人究竟是誰?

人們用各式各樣的詞匯來形容這位24歲的小醜:“一團糟”“精神狀態不穩定”“脫離現實”。還有人說這位年輕的殺手是受到瞭撒旦這惡魔的影響纔有如此舉動。然而根據聖地亞哥潘尼亞斯基托斯路德教堂裏一位年輕牧師傑拉爾德.博吉的迴憶,詹姆斯.霍爾姆斯是一個靦腆聰慧的男孩兒,努力追求著學業上的成功。牧師說,霍爾姆斯一傢10年來都是聖地亞哥教堂的信眾,這位槍擊犯的母親一直熱心為教堂服務,為誌願活動獻齣瞭不少時間。

根據本奇.安森度盧卡在《基督郵報》上所寫的文章,詹姆斯本來是個“很棒的基督徒男孩兒”,像數百萬年輕的美國基督徒一樣,他從權威的、無誤的《聖經》中習得神聖的真理。詹姆斯亦是個“普通的基督徒男孩兒”,其日常生活的很大比重皆與當地的長老教會相關。

在一篇名為《長老會之所信》的文章中,G.艾肯.泰勒牧師寫道:

長老會相信,一切事情都依憑上帝的意願而發生,隻有在上帝的意願中,這些事情纔能被充分地理解。任何違背瞭他之意誌、有損於他之榮光的事情,皆斷然不可能在任何人身上發生。他對邪惡之徒加以管控,讓他們的邪惡消失殆盡。他依照自己意誌的決策行為,則在那些愛他之徒的生命中,使所有事物——哪怕是最顯明的罪惡——都最終化為良善,他依照自己意誌,呼召他們。

暴亂發生不久後,一位基督徒辯者裏剋.華倫責備州立學校以“自由主義立場”教導學生進化論,甚至禁止學生在校祈禱。在一條緻其粉絲與信徒的推特中,他寫道:“當學生們學到自己與動物本質無異時,他們的一舉一動也就跟動物相差無幾。”布萊恩.費捨,美國傢庭協會政府與公共政策問題分析部門的負責人,認為這場槍擊案與那些“花瞭60年時間宣告上帝消失瞭”的自由主義者有直接關聯。在擁有125個電颱的美國傢庭廣播的全國性網絡上播齣的一檔節目《焦點》中,費捨闡釋道:

  美國之所以存在,是因為上帝要嚮世人展示,一個謹從聖訓以及頒布聖訓之上帝的國度是怎麼樣的,所以他纔建立這個國傢……由此來為世界上的其他民族提供模本,讓他們明白一個浸潤於我主之精神、嚮全世界傳播福音的文化是這個樣子的。可是現在,你卻沒法兒在公立學校裏祈禱瞭。從1963年開始,公立學校不再講讀《聖經》……到瞭1980年,我們連“十誡”都不讀瞭。彆忘瞭,第六誡便是“不可殺人”。要是他(詹姆斯.霍爾姆斯)過去每天都能在他接受的教育中學習這個,事情又會如何呢?要是十誡被不斷強調:“不可殺人”呢……誰知道事情是不是就不一樣瞭?但是我們嘗試瞭另一種教育方式。到今天,我們已經自由主義60年瞭。可我們得到瞭什麼?一場發生在奧羅拉多城的大屠殺。

  米剋.哈科比,阿肯色州第四十四位州長、2008年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初選者,將科羅拉多州大屠殺歸因於基督教中的“罪”這一概念,以及——本質上倒也沒什麼差彆——一套玄妙的世俗化宗教理論:“歸根究底,我們麵對的不是犯罪問題或持槍問題,甚至也不是什麼暴力問題。我們麵對的問題是‘罪’啊。”

排擠

詹姆斯.霍爾姆斯在實施他的恐怖計劃幾周前曾嘗試在一個在綫約會網站上尋求建立一些情感關係。在他的網絡簡介上寫著這麼一句話:“你願意到監獄來拜訪我嗎?”由此可以看齣,其時詹姆斯已然開始盤點自己被捕入獄後的日子瞭。他還在自我介紹的部分寫下:“我想要一夜情,或者一個隨意點的小妞當性夥伴。我人還不錯。嗯,是那種會搞些惡作劇的‘不錯’。”

7月5日在網站注冊後,霍爾姆斯曾嘗試聯係三個不同的女人,但都被拒絕瞭。其中一個說,她覺得霍爾姆斯大概僅僅是想聊天吧……跟性沒關係。

神經心理學傢多米尼剋.卡隆錶示,霍爾姆斯在與他人進行情感互動上有睏難。除此之外他還設想,或許是因為過去受到欺淩與排擠的經曆,霍爾姆斯纔會將自己認作小醜。

星期四晚上,在做好瞭侵襲的準備後,霍爾姆斯從自傢齣發,駕車5英裏來到位於市區一傢大型購物中心內的世紀16號多屏影院。在那兒,他購買瞭最新蝙蝠俠電影《黑暗騎士崛起》的午夜場電影票,他和其他興奮的影迷一道入座觀眾席,隻是後來又從緊急齣口離開,去瞭停車場。當全副武裝地重返影院的那一刻,他便將自己對現實生活的全部怒火,一射而齣。

假如我是蝙蝠俠

詹姆斯.霍爾姆斯,這位自命為小醜的男子在他狹窄的牢房中追問:“電影是大團圓結局麼?”答案毋庸置疑。在好萊塢電影的虛擬帝國中,結局總被確保是皆大歡喜的。

我想要盡可能快地看到這部實則平庸的電影。《黑暗騎士崛起》中暗藏著關於納粹的比喻。在一支象徵著聖戰戰士與抗議全球化之徒的遊擊隊伍的幫助下,影片裏那位毫無幽默感可言的大反派貝恩對哥潭市人民發動瞭法西斯式的恐怖襲擊。影片傳達的此一信息乃是扭麯的,並且在根本意義上帶有某種族歧視的意味。

我對1989年由蒂姆.伯頓執導的蝙蝠俠電影尚且記憶猶新。彼時,DC漫畫中的超級英雄在銀幕上是一位患偏執狂的精神病患者,而他的死對頭則是個被精神分裂癥糾纏的心理變態,亦即由傑剋.尼剋爾森扮演的小醜。

蒂姆.伯頓在講到自己於1989年拍攝的電影時解說道:“整部電影、整個故事完全就是關於倆怪胎的決鬥。這是一場發生在精神狀態有問題的人之間的鬥爭。”他還補充說:

小醜這個角色非常瞭不得,因為他可以說是擁有著完整的自由。任何一個因行為舉措與社會習俗格格不入而被當作怪胎、被排斥到社會邊緣的人都因此而擁有為所欲為的自由,這就是自由的陰暗麵。從某個有點可怕的角度看,患有精神病正是我們能夠擁有的最大自由,你可以因此而擺脫社會法律的控製。

蒂姆.伯頓的那份機智與犀利在諾蘭木訥的作品中瞭無蹤跡。安德魯.剋拉萬在關於《蝙蝠俠前傳2:黑暗騎士》的影評中寫道,諾蘭的三部麯“是一支獻給喬治.W�輩際駁墓拇導嵋閿氳賴掠縷�的贊歌,此人在恐怖主義與戰爭漫布的時代中盡情宣揚這些美德”安德魯.剋拉萬:《布什和蝙蝠俠之共同點》,華爾街日報,2008 年 7 月 25 日。。然而,三部麯中最新的這部與布什政府意識形態謀和程度之高,已然超過瞭影院銀幕所能承受的範圍。詹姆斯.霍爾姆斯對現實與電影的無力區分就像是卡爾.羅夫態度的映射,而後者乃是整場布什聖戰中美國政治想象力的操控者。當記者羅恩.薩斯坎德為其同行審慎追求顯明事實的權利做辯護時,這位調控共和黨競選戰略的巫師迴應道:

世界早就不像過去那樣運作瞭。如今,我們乃一帝國,我們用自己的行動來創造特定的事實。當你們——如你所言,審慎地——追求這些事實的時候,我們又會有新的行動,創作其他的事實,你們則接著進一步地追求它們,情況就是如此。我們是曆史的主角……而你,你們這群人,隻不過是被剩下來的傢夥,專門研究我們都做瞭什麼罷瞭。此段引文的原始齣處並未聲明其為羅夫所作。參見羅恩.薩斯坎德:《信仰,事實以及喬治.W�輩際駁淖芡橙紋凇罰�紐約時報雜誌,2004 年10 月 17 日。不過,此前一直秘而不宣的布什這位助手的身份在馬剋.丹納的文章《戰爭年代的語言:論修辭,真相與權力》中被公布,載於《奧威爾不知道的那些事兒:宣傳運動與美國政治新麵孔》,安德拉什.贊托總編,紐約齣版社2007 年版,第 17 頁。

這是精神疾病的癥狀麼?是的,它的確是,可卻並非隻齣現在瞭卡爾.羅夫一人身上。

在符號資本主義的社會中,資本保值是通過永不停息的信息流動實現的,而從現實嚮仿真物的升華則是它的核心特徵。在這樣的世界裏,現實已經徹底被仿真物替代。

今時今日,所謂抽象物已不復是地圖、復本、鏡像或者抽象概念。仿真物已不僅僅是現實國土的一部分,也不是僅具有指代作用的存在或實體。新一代的仿真物是沒有底本的現實模型:它們是超現實。現實國土不再優先於虛擬地圖,國土已不存在。自此以後,是虛擬地圖優先於現實國土——擬像在先——地圖孕育國土。事到如今,如果我們要重新講述那則寓言意指前文引述的博爾赫斯所作之寓言:帝國的繪圖員繪製瞭一幅能夠覆蓋全部國土的詳盡地圖,但在帝國敗落後,地圖磨損毀壞,在目睹瞭一個帝國的榮耀後迴歸土壤,如同一種最後與真實之物融閤的副本。故事的結局便將會是國土的碎片在地圖上漸漸腐化。荒漠之中殘痕斑駁的是國土,而非地圖。荒漠之下不是帝國,而是我們自己的現實。讓.鮑德裏亞:《精選集》,第 166 頁。

流通

  麵具,幽靈,仿真物。符號的模擬價值已蕩然無存。

  讓.鮑德裏亞以在經濟和語言區域中符號之模擬價值的終結這一假設為前提,提齣瞭通用的仿真物符號學。

  資本主義發展的主要趨勢便是抽象化,而價值的去物質化過程則是抽象化過程的一部分。馬剋思的價值理論就是基於抽象勞動之概念的:他將勞動時間作為衡量價值的標準與參數。換言之,從資本保值的角度看,工作活動的具體效益其實無關緊要。真正重要的不是生産活動的具體成果,而是抽象的勞作時間。

  在市場中,商品的價值並非取決於其實用性,而是僅關乎它們的可交換性。與此相似地,就語言而言,字詞章句的真正價值由其錶現力所決定,亦即辭章在實際活動中的語用效率。人們在溝通時首要考慮的是獲取信息的效率,而非對真相的掌握程度。在全媒體時代,我們可以尤為強烈地感受到指導人們進行社會交流的方法論不是詮釋學,而是語用學:各式各樣的信息漫布在無處不在的公共講演與影像中,人類一道用幻象構築起瞭所謂的“世界”,在這樣的“世界”裏,仿真物扮演著最核心的角色。

  符號被用來交換符號,真實事物不復流通。

  在《象徵之交換與死亡》中,鮑德裏亞說到瞭“符號的解放”。他認為,符號從行使指涉功能這一義務中被解放齣來是後現代性之下的一個普遍趨勢,而這種趨勢不僅在文學與藝術區域中有所呈現,也齣現在瞭政治經濟中。

  由此觀之,如今,金錢與其說是價值的指標,倒不如說是“流通”的一環。

  流通(mobilixiation),原意為“動員”,意指當祖國參與戰爭時所進行的軍隊集閤以及對社會群體進行發動以一同反抗敵人。到瞭19世紀,由於徵兵條例的立定以及現代交通體係的發明,戰爭變為人口流通的一個主要原因。晚期資本主義將軍兵流通的模式引入經濟區域:工作、生産與交換都發生在戰場之中,在這裏,唯一的規則就是競爭。

  我們不得不將自己搖搖欲墜的人生整個兒地投入到這至關重要的競爭中。人類的集體能量全被拿來實現那唯一的目標:為瞭生存,與自己的同類拼個你死我活。

  類似於這樣的流通叫人瘋狂,並最終導緻恐慌——恐慌之後,則是無盡的抑鬱。

  在某種意義上,我們似乎都已棄械為奴。社會群體被迫承受無孔不入的債務,貧睏與剝削由此誕生。債務就像是一把指嚮社會自治的槍,金錢變成用以勒索人們的工具。由於公共教育體係早已被盲目的新自由主義者們摧毀,私立學校的學費又高得離譜,意圖修學的年輕人便被迫嚮銀行藉貸。而為瞭償還債務,這些孩子在離開大學後隻好接受各種各樣的工作,在這個過程中嘗盡受勒索的滋味。錢幣本該隻是衡量物品價值的標尺,至此卻成為奴役人類的工具。債務成為瞭某種莫可名狀的詛咒。於非實體化的債務中,金錢、語言和罪彼此糾纏在一起。債即是罪。在我們的潛意識裏,金錢消解瞭一切事物的區彆,並最終都化作罪責。

  

半西格瑪

  奧羅拉大屠殺發生數日後,我在博客“半西格瑪”上閱讀瞭一些相關評論:

  說來,世上像霍爾姆斯的人實在數不勝數。我讀大學的時候常玩WOW(魔獸世界),由此知道瞭不少我所在公會裏的人的故事。他們中有好些跟霍爾姆斯情況挺像的,這些人將魔獸世界當作自己發泄的地方。

  無數如霍爾姆斯一般的人在現實生活中都是沒什麼存在感的“食草動物”,乾著糟透瞭的活兒,住在糟透瞭的公寓裏,每天吃著糟透瞭的食物。可一旦有瞭互聯網作為基地,世界就是他們的瞭。對這些人來說,電子遊戲、色情片還有廉價的軟毒品就是良藥。在現實生活中沒地位?在遊戲裏有啊。在現實生活是個小醜?在遊戲裏就成瞭犯罪團夥的頭頭,唆使彆人去乾壞事兒。有一檔節目叫《公會》,講得就是這群人的生活都是什麼樣的,不過有點兒可悲的是,這節目被拍成瞭喜劇來娛樂觀眾。

  這麼說聽起來可能會有些荒唐,但我覺得,比起那些隻知道將生命消耗在魔獸世界裏的人,霍爾姆斯決意乾這樣一件事(不明智的,無意義的,給他人造成不幸的),那麼至少他對自己的人生更上心些。

  “徵服者”在一條評論中寫道:“我認識一個老想結束自己生命的傢夥,這人一直沒下手的唯一原因就是他還在期待即將上映的大片兒、漫畫書和電子遊戲。我可沒開玩笑。”


前言/序言

關於本書的四則說明

1

2012年7月,在聽聞於科羅拉多州奧羅拉城一傢影院舉辦的最新蝙蝠俠電影放映式上發生的大型槍擊案後,我決定動手寫作本書。長期以來,厭惡感與一種怪誕的魅力交織在一起,引領著我如飢似渴地去瞭解大型凶殺案凶手的相關信息,此類案件的數量如今似乎正在激增,在美國尤甚。可直至讀到詹姆斯.霍爾姆斯及奧羅拉屠殺案的新聞後,我纔終於打定主意以此為主題進行寫作。促使我采取行動的並非這齣暴行,亦非在美國一個人不論精神錯亂與否,皆可購置帶有緻命威脅的武器這一荒謬現實,這些對我們來說怕是習以為常瞭,最為觸動我的乃是凶手舉措中那打破景觀與真實生命(或者說,真實死亡)之隔離的隱喻性意味。我猜,詹姆斯.霍爾姆斯該是從未讀過居伊.德波居伊.德波:20世紀知識分子革命者,其理論服務於民主、人民和政治權力。德波最廣為人知的身份是先鋒革命運動及情境主義國際的領袖,其代錶作乃控訴戰後資本主義社會中消費主義的經典《景觀社會》。的著作,通常來說,人們是在沒有閱讀相關文章的情況下采取行動的。然而霍爾姆斯的姿態帶有一種境遇主義氣息,於這氣息中,整個20世紀的先鋒思想再度聚集,漠然重演。達達主義藝術傢們有言:“廢棄藝術、廢棄日常、廢棄藝術與日常之隔離。”在我看來,霍爾姆斯的舉動正是意欲消除觀眾與影片的隔離,他想要置身影片之中。

因此,我開始情不自禁地去瞭解蝙蝠俠電影放映式上的慘案。我的關注點也促使我搜集其他射殺民眾的男性凶手的信息——白人、黑人、老人、青年、富翁、貧者,他們統統是男性,沒有一位女性,個中因由暫未可知——並對此前的大型凶殺案進行深入研究。基於此,我逐漸意識到,相較於經濟學傢與政客們文明的瘋狂,這種可怕的瘋狂反而能使我們更好地理解此刻的世界。透過特殊的視角——犯罪與自殺,我看到瞭資本主義之苦痛,也看到瞭社會文明之支離。

當下,資本主義現實正赤裸裸地上演著。它糟透瞭。

2

本書的主題並不限於犯罪與自殺,還有虛無主義國度的建立,彌漫於現代文化中的自殺傾嚮,以及關於恐慌、侵略和相應暴行之現象學研究。以上即為我分析大型凶殺案的角度。而我尤其關注的是殺人行為中那些耐人尋味的隱喻及其自殺維度。

我對傳統意義上的連環殺手毫無興趣,這些精神病患者有著秘不可宣的虐待狂傾嚮,沉迷於他人的痛苦,享受看到人們死去。我關心的乃是本身就飽受摺磨並走上瞭犯罪道路的人,他們藉此來宣泄自己對公眾關注的病態需求,並以之為逃離地獄的自殺性齣口。我寫過關於趙承熙趙承熙:美國弗吉尼亞理工大學校園槍擊案作案者,槍殺32人,並飲彈自盡。、埃裏剋.哈裏斯、迪倫.剋萊伯德埃裏剋.哈裏斯與迪倫.剋萊伯德:美國科羅拉多州傑佛遜郡科倫拜恩中學校園槍擊案作案者,此二人配備槍械和爆炸物進入校園,槍殺12名學生和1名教師,造成其他24人受傷,並隨即自殺身亡。還有佩卡-埃裏剋.奧維寜佩卡-埃裏剋.奧維寜:芬蘭南部圖蘇拉鎮約凱拉中學校園槍擊案作案者,槍殺9人,緻使11人受傷。行凶後開槍自殺,搶救無效身亡。的文章,他們殺害無辜的人以博取全世界的關注,又隨即結束自己的生命。我也寫瞭關於詹姆斯.霍爾姆斯的文章,他采取瞭象徵性而非實質意義的自殺行為。

我以此特定的通過謀殺他者來實現的自殺為寫作主題,因為這些凶手正是我們這個時代主要趨勢之一的極端示威者。

3

在《熒屏上的卑瑣者》一書中,黑特.史德耶爾如是迴憶大衛.鮑威於1977年發行的專輯《英雄》:在新自由主義革命盛行、世界逐步數字化的時代裏,他歌頌一類全新的英雄。英雄已死——萬歲,英雄!隻是鮑威的英雄不再是主體,而是客體:一樣事物,一個意象,一種光芒萬丈的崇拜物——在其殘骸上復活的乃浸透人欲的商品。看看1977年《英雄》的MV,你就知道我為何這樣說:MV同時從三個視角剪輯鮑威獨自歌唱的模樣,用圖層技術使這三重影像交疊齣現。由此,鮑威扮演的英雄不僅被剋隆,而且成為瞭一種可重現、衍生乃至被復製的意象,這首歌被駕輕就熟地用作各式廣告的配樂,鮑威那迷人、無憂、超性彆的形象則被打包為一産品式的崇拜物。這個英雄不再是一位做齣豐功偉績的傳奇之士,甚至也算不上偶像,他隻是一個被賦予瞭超人類美感的閃閃發光的産品:這是一種意象,且僅僅是一種意象。這位英雄的永生並不體現在能從種種殘酷考驗中存活下來,而在於其可被復印、迴收乃至再造的能力。他的樣式與外形盡可以被破壞或改變,但其內核則始終完好無損。這東西之所以永生,正是因其有限,而非不朽。1977年,龐剋樂隊“扼殺者”直截瞭當地嚮人們宣告那顯明的時代事實:英雄主義已然終結,托洛茨基、列寜、莎士比亞皆已死去。這一年,當左翼分子湧嚮紅軍派成員安德裏亞斯.巴德、古德蘭.恩斯林與讓.卡爾.雷普的葬禮時,“扼殺者”在其專輯封麵上送上巨大的紅色康乃馨花圈,並宣告:世無英雄。永不復有。

在古典主義傳統中,有彆於悲劇與抒情詩,英雄乃是史詩想象之産物。他依憑自己堅定的意誌與過人的勇氣,徵服自然,塑造曆史。他修築城邦,抵抗混沌邪惡的力量。這樣的英雄形象直至文藝復興時期依舊存在,馬基雅維利的君主即可被視作現代政治視域中的英雄:建立民族國傢,興建産業基礎設施,為統一大業奠定基石。

隨著現代性的終結,當世俗事件的復雜性與高發生頻率強勝於意誌之力時,史詩中的英雄們及其諸事跡也消弭瞭。一旦混沌再行於世,取代史詩英雄現身的則是批量製造齣的仿真機器。史詩話語失去瞭自己的位置,替之上位的是符號主義與廣泛傳播幻覺的機器。此類仿真物遊戲通常以同一性樣態齣現,諸如現代流行的搖滾、龐剋、電腦文化等亞文化。這裏潛藏著後現代形式的悲劇起源:人們正踏在將幻覺當作真相的門檻上,將同一性當作真實的原鄉。 隨之而來的是諷刺的極端匱乏,麵對當下已成定局的去區域化,世人通過一係列的謀殺、自殺、狂迷錶現、侵略性舉動乃至戰爭來錶達自己對於原鄉的渴望。

我以為,唯有通過諷刺以及對於置身英雄遊戲中心之仿真物的清醒理解,亞文化中的仿真英雄纔可能得以存活。

4

1977年,人類曆史迎來瞭一個轉摺點,英雄們紛紛死去,或者換個更好的說法,他們消失瞭。英雄不是為仇敵所殺,而是改換瞭自己的存在形式:他們消融瞭,化作幽靈。自此,人類由極具欺騙性的電磁物仿製齣的英雄誤導著,對生活之真實及諸樂趣漸失信心,轉而開始瞭對那可無限增殖之意象的唯一信仰。正是在1977年,英雄們從現實生活與生動曆史中淡齣,移居至視覺模仿與神經模仿的世界。這一年乃是個分水嶺:世界從人類進化的時代,跨入瞭去進化或曰去文明的時代。

那些在現代世紀中,由勞動與社會團結創造齣的東西,在經濟侵略性發展的去現實感進程中一一崩塌。資産階級與工人階級間矛盾重重的聯盟——這聯盟為世人留下瞭公共教育體係、衛生保健、交通運輸、社會福利以作為現代社會的物質遺産——終究犧牲在資本市場中無形之手的宗教教條之下。

在21世紀的第二個10年裏,後資産階級以金融黑洞的形式呈現齣一片荒蕪樣態。這個全新的空間逐步吞噬並毀壞著此前兩百年間人類的辛勤勞作與集體智慧,將社會文明由具化的實在轉變為種種抽象之物:數字圖標,運算法則,數學暴力以及金錢堆積成的虛無。仿製品那極富誘惑性的力量將物質實體轉化作可消解的意象,使可視化藝術屈從於群發垃圾郵件,讓語言文字成為虛僞的廣告體製的奴僕。當這一進程趨嚮終結時,真實生活便消融於金融纍積的黑洞中,無跡可尋。

當下亟須被探討的問題乃是,人類之主體性與感性,人類之想象、創造和發明的能力還所剩幾何?人類是否還能夠從那個黑洞中逃離齣來,團結互助、盡己之力地創造嶄新的生活形式?我們看到,從機器中習得的語言比從父母那兒獲知的還多的這一代孩童,其貧瘠的感性能力使得他們疏於團結、缺乏同情、難能自理。源源不斷無休無止的碎片化意象的重組取代瞭曆史,無理性的投機活動的隨機重組取代瞭政治意識與政治策略。我實在不知道,黑洞之外是否還有希望,明日之後是否仍存未來。

海德格爾馬丁.海德格爾:德國哲學傢,20 世紀存在主義哲學的創始人與主要代錶,代錶作有《存在與時間》《康德與形而上學的問題》等。這位預言瞭未來之毀滅的哲學傢最歆慕的詩人荷爾德林弗裏德裏希.荷爾德林:德國詩人,古典浪漫派詩歌先驅,代錶作有《自由頌歌》《人類頌歌》等。曾言:存危之境,亦必生齣拯救。現下,社會想象力已然僵化乃至屈從於重組團體的虛幻意象,然則當務之急便是重新規劃這片荒原。唯有如此,我們方能夠嚮前發掘齣一種新形式的活動,在不藉助藝術、政治活動與心理治療的情況下重新激發感性,最終達到使人類再度認識自身的目的。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