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曼帝國閑史

奧斯曼帝國閑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傑森·古德溫 著
圖書標籤:
  • 奧斯曼帝國
  • 曆史
  • 文化
  • 閑史
  • 土耳其
  • 帝國
  • 中世紀
  • 歐洲
  • 政治
  • 社會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4182951
版次:2
商品编码:12208468
包装:精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7-06-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336
字数:230000

具体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1.一部關於奧斯曼曆史的文化母體性著作,揭開《我的名字是紅》的一切秘密。

2.一部可以輕鬆入手的嚴肅史傢專著,讓您免遭網絡紅文以訛傳訛的誤導。

3.一部告訴你歐亞曆史六百年變遷的核心動力,幫助你理解當今世界風雲變幻的矛盾緣起的重要作品。

4.一部譯文流暢準確,配圖精彩生動,提供飽滿閱讀快感的曆史讀物。

內容簡介

奧斯曼帝國閑史 從大草原上遊牧部落的逐步抱團稱霸起筆,曆經君士坦丁堡之戰、蘇丹兄弟相爭、塞爾維亞大徵服等重大事件,直至20世紀初凱末爾的奇跡崛起,詳述奧斯曼帝國六百年興起、繁盛而至衰亡的神秘命運。全書以劍橋學者的冷靜專業口吻,對曆史過程進行有條不紊的展開;同時作者齣於對奧斯曼帝國的迷戀,又跳脫齣一般學術著作的刻闆,而是傾力將這一重要帝國描述為一個有血有肉有個性的對象,通過徵引相關著作、遊記和通信內容,提供瞭大量罕見細節,呈現齣一個令人耳目一新又必須信服的獨特的奧斯曼帝國形象。本書寫作態度嚴謹,文筆流暢,配圖精美,是一部可以提供驚人的閱讀快感的齣色曆史著作。

作者簡介

傑森?古德溫,劍橋畢業,專修拜占庭史,現為英國曆史學者、記者、旅行作傢,《紐約時報》撰稿人。曾獲約翰?李維恩?萊斯文學大奬和愛倫坡偵探小說奬,目前生活在英國西薩塞剋斯郡。

目錄

目錄

第一部 麯綫和弧紋

第1章 源起 1
第2章 巴爾乾人 2
第3章 雷霆 3
第4章 攻城 5
第5章 中心 6
第6章 宮殿 7
第7章 蘇萊曼大帝 8
第9章 秩序 10
第10章 城市 15
第11章 海上 16
第12章 節奏 18


第二部 土耳其的時間

第13章 土耳其的時間 21
第14章 僵持 22
第15章 後宮囚籠 25
第16章 盤鏇 27
第17章 帝國 28

第三部 藏寶

第18章 藏寶 29
第19章 寇普洛魯和維也納 30
第20章 奧地利和俄羅斯 32
第21章 “阿揚” 33
第22章 假象 35
第23章 邊界地區 36
第24章 “大吉之事” 39
第25章 分崩離析 40

尾聲

精彩書摘

奧斯曼帝國閑史 要講述的是一個已經難覓其蹤的民族——“奧斯曼”這個詞並非一個地名。今天,它的語言已經無人使用,對它的詩歌略知一二的也隻剩瞭寥寥幾位教授——1964年,索非亞 舉辦瞭一次詩歌討論會,席間有人請一位土耳其詩人介紹古典奧斯曼詩歌,後者竟慨然宣布:“我們沒有什麼古典作品。”

前言/序言

序言:操縱這場叫做奧斯曼帝國的波瀾壯闊的宏大錶演的老邁大師退場瞭。他收拾起皮影偶人,吹熄油燈,隻留下空蕩蕩的舞颱:巴爾乾半島的山丘、平原和山坡,安納托利亞的高原和海岸,聖城麥加和麥地那,埃及的沙漠,匈牙利的草原,還有博斯普魯斯海峽那灰藍灰藍、拍擊著迦拉太大橋橋柱的海浪。


探秘拜占庭的餘暉:君士坦丁堡陷落後的韆年風雲 本書聚焦於一個被曆史長河衝刷殆盡的帝國——拜占庭帝國,以及它在韆年統治終結後,其留下的文化、政治和精神遺産如何在東歐和地中海世界中持續發酵與演變。我們不討論奧斯曼帝國的興衰,而是深入挖掘其崛起之前,那個偉大東羅馬帝國的“最後一幕”及其深遠影響。 --- 第一章:帝國黃昏的挽歌——1453年前夜的君士坦丁堡 本書的敘事始於15世紀中葉,聚焦於拜占庭帝國——這個繼承瞭羅馬榮光、堅守基督教東正教信仰近韆年的堡壘——在麵臨空前壓力時的社會肌理與精神狀態。我們細緻描繪的不是宏大的戰役,而是這座“世界之城”在圍城前夕的日常生活圖景:宮廷內部的派係鬥爭、貴族與平民在信仰與生存之間的掙紮,以及學者們試圖通過復興古典學問來挽救帝國頹勢的徒勞努力。 聚焦內容: 文化與學術的“最後輝煌”: 探討“拜占庭文藝復興”的實質,分析馬努埃爾·剋裏索洛拉斯、狄奧多羅斯·紮科諾斯等學者如何將希臘古典文本帶入西歐,以及這種知識外流對東西方思想格局産生的潛移默化影響。 宗教的分裂與團結: 詳細梳理費拉拉-佛羅倫薩大公會議前後的復雜神學辯論,解析東西教會聯閤的嘗試如何在宗教狂熱與民族情感的夾縫中走嚮破裂,以及普通市民對教宗權威的普遍不信任。 城市的麵貌: 藉助考古學與當時的旅行記錄,重建君士坦丁堡在陷落前夕的城市布局、宗教建築的細節,以及港口貿易的衰微景象,描繪齣一幅精緻而脆弱的文明圖景。 第二章:流散者的遺産——知識與藝術的“拜占庭之種” 1453年的陷落並非曆史的終點,而是一次大規模的“知識遷徙”的開始。本書的第二部分,將目光投嚮那些逃離君士坦丁堡的學者、藝術傢、手工藝者及其攜帶的珍貴手稿,探討他們如何在意大利的城邦國傢、西西裏的諾曼王國以及東歐的新興勢力中播撒拜占庭的智慧火種。 聚焦內容: 人文主義的催化劑: 深入分析拜占庭抄本如何在佛羅倫薩、威尼斯和羅馬得到重視。重點探討柏拉圖學院的復興,以及普利斯通(Gemistus Pletho)等思想傢對西方哲學思潮(尤其是新柏拉圖主義)的衝擊和重塑。 藝術風格的滲透: 研究拜占庭馬賽剋、聖像畫的技法和主題如何被西歐藝術(如早期文藝復興的壁畫與祭壇畫)所吸收和轉化,而非僅僅是簡單的模仿。分析例如安德烈亞斯·裏奇奧斯(Andreas Riccio)等藝術傢的作品中,拜占庭風格的微妙殘留。 法律與行政模式的轉移: 考察拜占庭法典(如查士丁尼法典)的殘篇如何影響瞭早期歐洲法律體係的重構,以及拜占庭精細化的官僚管理經驗在哪些新興政權中得到瞭藉鑒。 第三章:東方的迴聲——巴爾乾與俄羅斯的“替代繼承者” 拜占庭的帝國觀念並未隨著城牆的倒塌而消失,它在東正教世界的周邊繼承者身上,以不同的形式獲得瞭新生。本章將探討拜占庭文化在巴爾乾半島和羅斯公國中的“去中心化”發展。 聚焦內容: 特拉布宗與摩裏亞:最後的血脈: 考察在奧斯曼擴張陰影下,殘存的拜占庭公國(如摩裏亞的米斯特拉斯和特拉布宗帝國)如何試圖維持拜占庭的文化和政治理想,以及他們最終的命運如何證明瞭拜占庭模式的脆弱性。 莫斯科的“第三羅馬”論: 詳細剖析羅斯大公國如何繼承瞭東正教的衣鉢。重點分析菲洛費烏(Filofei of Pskov)提齣的“莫斯科——第三羅馬”的理論基礎,探究這種神學-政治建構如何服務於沙皇專製政權的閤法性構建。 教堂建築與禮儀的固化: 研究巴爾乾地區(塞爾維亞、保加利亞)的修道院藝術如何承載瞭拜占庭晚期的審美標準,以及這種藝術在麵對伊斯蘭文化壓力時,如何被“刻意地”保守化和神聖化。例如,分析奧赫裏德和梅特奧拉修道院的壁畫風格演變。 第四章:失落的榮耀與現代的迷思 本書的最後一部分,將時間綫推嚮近現代,考察“拜占庭幽靈”如何持續影響著現代歐洲和地緣政治的認知。我們探討的是一種曆史的記憶、一種審美的情結,以及一種政治修辭。 聚焦內容: 浪漫主義中的拜占庭形象: 分析19世紀歐洲文學(如哥特式小說、拜倫的詩歌)如何浪漫化和異域化地重構瞭拜占庭帝國,將其塑造成一個充滿奢靡、陰謀與末日美學的象徵。 希臘獨立運動的文化根基: 考察在19世紀爭取獨立的希臘民族主義者如何利用“拜占庭的輝煌過去”來構建現代希臘民族敘事,以及這種敘事與古代雅典傳統的復雜張力。 “後拜占庭”世界的身份認同: 探討在現代土耳其共和國建立後,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爾的城市身份如何經曆“去拜占庭化”的過程,以及這種身份重塑對當代東正教世界和地中海區域曆史書寫的影響。 本書旨在提供一個宏大而細緻的視角,不著眼於奧斯曼帝國的軍事徵服,而是深入剖析一個偉大文明在終結時刻的文化散射與精神迴響,探究其復雜遺産如何在後續的歐洲與歐亞大陸曆史進程中,持續發揮作用的“隱形之手”。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書最打動我的地方,在於它成功地在宏大敘事與個體命運之間找到瞭完美的平衡點。我們讀到瞭帝國興衰的磅礴氣勢,也看到瞭那些被捲入時代洪流中的普通官員、商人、乃至宮女的酸甜苦辣。作者似乎有一種魔力,能讓讀者對那些在曆史的邊緣掙紮的小人物産生強烈的共鳴。他們或許沒有留下名字,但他們的生活軌跡、他們的希望與絕望,卻被作者用極其富有同情心的筆觸記錄瞭下來。這種“以小見大”的手法,極大地增強瞭曆史的可感性,讓冰冷的曆史數據變得有溫度、有血有肉,最終匯聚成一幅關於人類生存狀態的深刻畫捲。

评分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簡直是一股清流,它擺脫瞭傳統曆史著作的刻闆與冗長,取而代之的是一種近乎散文詩般的優美與力量。作者的用詞精準而富有畫麵感,無論是描繪宮殿的輝煌壯麗,還是戰場的殘酷血腥,都能讓人在腦海中構建起清晰的場景,仿佛身臨其境。特彆是那些描述社會風貌和風俗習慣的段落,文字間流淌著濃鬱的文化氣息,讓人不禁為那個時代的文化之繁盛而贊嘆。閱讀的過程非常享受,就像是在欣賞一幅精心繪製的長捲,每一個章節都有其獨特的韻味和節奏,讀完之後,不僅獲取瞭知識,更留下瞭一種難以言喻的美學體驗。

评分

這部作品的史料功底深厚得令人敬佩,每一個看似隨意的細節背後,都能感受到作者背後大量的案頭工作和嚴謹的考證。它絕不僅僅是簡單地羅列史實,而是通過對不同來源史料的交叉比對和批判性解讀,構建起一個立體、多維度的曆史圖景。在閱讀過程中,我常常會停下來思考作者是如何從那些零散的記載中抽絲剝繭,重構齣如此清晰而又富有邏輯性的曆史脈絡的。特彆是對於一些關鍵轉摺點的分析,作者的論述既有曆史的宏觀視野,又不失對具體情節的深入剖析,讓人對事件的成因和後果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這無疑是一部值得反復研讀的學術與趣味兼備的佳作,它挑戰瞭許多既定的曆史印象,讓人在閱讀的愉悅中獲得瞭知識的升華。

评分

這本書的敘事節奏把握得真是齣神入化,讀起來絲毫沒有那種枯燥的曆史書的沉悶感。作者的筆觸非常靈動,仿佛帶著我們穿越迴瞭那個風雲變幻的時代,親眼目睹瞭那些宏大的曆史事件,同時又巧妙地穿插瞭許多鮮為人知的宮廷秘聞和小人物的命運起伏。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描述那些復雜的人物關係時所展現齣的細膩和洞察力,既沒有將曆史人物臉譜化,也沒有過度美化或醜化,而是將他們的動機和掙紮描繪得淋灕盡緻。每一次翻頁都像是一次新的冒險,你永遠不知道下一章會揭示齣怎樣的驚人內幕,或者哪個被曆史塵封的角落會被重新點亮。這種引人入勝的敘事方式,讓原本厚重的曆史題材變得觸手可及,即便是對那個時期瞭解不深的讀者,也能迅速沉浸其中,感受到曆史的脈搏。

评分

我必須說,作者在剖析權力運作和政治博弈方麵展現齣瞭驚人的洞察力。書中對於宮廷內部錯綜復雜的關係、不同派係之間的明爭暗鬥,以及蘇丹本人的決策過程,都有著入木三分的刻畫。這種對人性深處的挖掘,使得那些曆史人物不再是遙遠的符號,而是充滿瞭七情六欲、充滿算計和妥協的“真人”。書中對權力如何腐蝕人心、又如何塑造曆史走嚮的探討,即使放在今天來看,依然具有極強的現實意義。作者沒有進行簡單的道德審判,而是以一種冷靜、近乎哲學的視角去審視這一切,讓人在唏噓之餘,引發對權力本質的深刻反思。

评分

首先,书本完好无损,质量也很好,很有质感。纸页字迹清晰,没发现有错字,是正版。很满意。

评分

看评价很好买的,内容确实简明

评分

收到了,准备细细品读

评分

这本书浅显生动,值得推荐!

评分

还没有打开,今天收到货了,相信京东,物流也很给力?

评分

先收藏着,以后再看

评分

买了好多次京东物流很快活动时价格合适

评分

okokokokokokokkk

评分

还没有打开,今天收到货了,相信京东,物流也很给力?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