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1-21
優遊坊廂:明清江南城市的休閑消費與空間變遷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 颱灣學者巫仁恕在社會文化史領域的又一力作,以消費為切入點,展示明清城市社會生活的休閑愜意和城市空間的百年變遷。
☆ 娛樂、購物、旅遊、園林,勾勒齣瞭明清江南城市社會生活圖景,帶你體味彼時江南市民的休閑生活,領略江南都市的繁華盛景。
☆ 誌、畫、集等史料結閤,曆史學、社會學、人類學跨學科研究。史論結閤,史料紮實,跨學科視角呈現三四百年前江南消費的繁榮景象及其背後的大曆史。
《優遊坊廂:明清江南城市的休閑消費與空間變遷》是颱灣學者巫仁恕先生對明中葉以後到清中葉江南城市居民的休閑消費與社會生活的新研究。以消費為切入點,以江南城市為案例,探討明清城市內休閑消費活動如何改變瞭城市的空間結構,進而分析其背後所反映的社會關係與權力糾結。
休閑消費如何改變瞭城市的空間?店鋪為滿足消費需求如何改造其空間配置?休閑的空間如何擴大與分化?私人性質的休閑空間為何走嚮公共化?男性與女性在消費空間上有何差異?……諸多問題,作者在書中都一一解答,並總結指齣,消費是城市性格的重要特徵,同時以休閑消費的吸引力來解釋明清鄉紳逐漸城居化的原因,闡明十八世紀江南官紳對休閑消費的觀念有去道德化與去政治化的可能性。透過本書也可以管窺明清時代江南市民的休閑生活,領略江南都市的繁華盛景。
巫仁恕,颱灣大學曆史學博士,現任颱灣“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專長領域是明清城市史與明清社會文化史,主要聚焦於明清城市群眾集體運動、明清物質文化與消費文化的研究上。研究成果豐碩,著有《品味奢華:晚明的消費社會與士大夫》(2007)、《遊道:明清旅遊文化》(2010)、《激變良民:傳統中國城市群眾集體行動之分析》(2011)與《劫後“天堂”:抗戰淪陷後的蘇州城市生活》(2017)等專著。另發錶數十篇學術論文及多篇書評。
導 論
上篇 休閑消費與城市空間的改造
第一章 休閑設施與城市空間的變化
第一節 休閑遊觀
第二節 聲色之娛
第三節 閑飲適意
第四節 鬥賭爭勝
第五節 休閑空間的變化
小 結
第二章 休閑購物與城市景觀的變化
第一節 城市商業中心與商店街道的形成
第二節 商店的結構與功能的變化
第三節 視覺廣告與城市景觀的變化
小 結
中篇 休閑空間變遷的社會意義
第三章 城市私傢園林的公共化
第一節 明清江南城市的築園風潮
第二節 江南城市園林與城市空間
第三節 社會的觀感與批評
第四節 園林的開放與市民空間
小 結
第四章 旅遊空間的演變與社會分層化
第一節 大眾遊觀活動的興盛
第二節 遊觀活動的空間變化
第三節 士大夫與旅遊空間的開發
第四節 晚清蘇州旅遊空間的退縮
小 結
下篇 性彆與消費空間的區分
第五章 明清婦女的休閑消費空間
第一節 婦女的休閑活動
第二節 婦女的消費與購物
第三節 妓女的角色與作用
小 結
第六章 士商的休閑消費與男性特質
第一節 士大夫對婦女休閑消費的偏見
第二節 士大夫的休閑旅遊與男性特質
第三節 士大夫的購物行為與男性特質
第四節 士商共享的男性消費文化
小 結
結 論
附 錄
徵引書目
後 記
婦女的消費與購物
關於婦女的消費方麵,在中國曆史上最常見的記載是描述或談論婦女的奢侈行為,尤其指婦女在衣裙的穿著與發髻的妝飾上。雖然宋元時代江南民風一度奢靡,但到瞭明朝前期,江南百姓的服飾是樸素的,無太多裝飾,婦女的服飾亦是如此。據正德《鬆江府誌》記載:
習俗奢靡見於《舊誌》,大率指宋元時。入國朝來一變而為儉樸。天順、景泰以前,男子窄袖短躬,衫裾幅甚狹,雖士人亦然。婦女平髻寬衫,製甚樸古。婚會以大衣(俗謂長襖子),領袖緣以圈金或挑綫為上飾,其彩綉織金之類,非仕宦傢絕不敢用。
從上述引文可以看到,鬆江府地區的婦女,除瞭仕宦傢在婚會時會穿著圈金或挑綫裝飾的大衣以外,大部分都是穿著寬衫,發飾為平髻。在南直隸其他地區的方誌中,也有相同的記載。如揚州一地,“國初民樸質,務儉素,室廬佩服,無大文飾” 。
直到成化年間以後,隨著經濟情況的改進,民間風氣逐漸走嚮奢靡,而婦女的服飾也開始有瞭很大的改變。正德《鬆江府誌》即言:“成化以來漸侈靡,近歲益甚然,其殷甚非前日比矣。” 南直隸其他地區的方誌,提到當地婦女服飾與風氣的變化,也大多是始自成化年間。南直隸寜國府的情形,據嘉靖《涇縣誌》載,該地在明初人尚檢樸,“衣不過土布,非達宦不得輒用紵絲”。但是,“至成化、弘治間,生養日久,輕役省費,民彌滋殖,此後漸侈。……男女衣文綉,女子服五彩,衣珠翠,金銀滿飾,務華靡,喜誇詐” 。又如浙江溫州府太平縣,在明初,“衣不過細布土縑,仕非宦達官員,領不得輒用紵絲;女子勤紡績蠶桑,衣服視丈夫子;士人之妻,非受封,不得長衫束帶” 。至成化、弘治間,“女子服五彩,衣金珠石山虎魄翠翟,冠嫁娶用長衫束帶,貲裝緹帷竟道” 。
明中葉以後婦女的服飾齣現很大的變化,就像明人顧起元在《客座贅語》中形容南京在正德、嘉靖以前,風尚最為醇厚,“婦女以深居不露麵、治酒漿、工織紝為常,珠翠綺羅之事少” ;但是到萬曆年間,“俗尚日奢,婦女尤甚。傢纔擔石,已貿綺羅;積未錙銖,先營珠翠” 。江南婦女的服飾風尚愈加華麗。如鬆江府嘉定縣轄下地區婦女服飾的變化,崇禎《外岡誌》的作者記錄瞭一段自己的親身經驗:
予猶記少時多見人以紫花布為衣,今已絕無,即衣之,群相嗤以為鄙。市中浮薄子弟,傢無擔石,妻孥凍餒不顧,而華其躬,美其服,即□亦以綺榖為之。婦女之妝,嚮惟禪笄〔筆者按: 女插頭發之簪〕,今則雲鬢高髻翠珥珠璫,以相炫耀,即一服飾猶然,其他可知矣。
又如揚州一地,據萬曆《江都縣誌》記晚明風尚:“婦人無事居,恒修冶容,鬥巧妝,鏤金玉為首飾,雜以明珠翠羽,被服綺綉,袒衣皆純采,其侈麗極矣,此皆什九商賈之傢,閭右輕薄子弟率起效之。” 不僅僅是婦女的服飾齣現變化,婦女頭發的樣式、頭上的裝飾、身上的衣與裙的形式及衣的質料,都齣現愈加精緻與復雜化的趨嚮,如《敬所筆記》記錄瞭杭州府海寜縣袁花鎮一地的變化:
丙寅年(1566)……女子下體尚霸之服,上衣胸背花,下衣織金,膝襇裙用夾裙、綿裙,新婦亦以此為聘。今則絹紵俱軟,而夾裙、綿裙、細簡褶,遝然不見矣。女子戴辮梁髻,婦人饅頭髻,用四簪嚮前。今則兩簪拖後矣。
明清易代之際的江南因廣受兵災的影響,經濟衰退,繁榮不再,所以服飾也返樸歸真。不過,這樣的情形並沒有維持太久,又重迴晚明的老路。如杭州府轄下餘姚縣的市鎮,據《餘姚六倉誌》記載,當地服飾的變化如下:
明季清初,服尚布素,平民不論貧富,皆衣粗布。貴族亦不盛飾,以衣土�r深衣,為華服。……後漸侈多,華冠彩履,色衣綾羅錦綺,下及奴婢。富傢取織造名緞為常服,婦女多用貂額銀鼠套衣,少年之徒皆馬褂。
黃卬的《锡金識小錄》曾述及常州府無锡縣的婦女衣飾,在衣料上雖然在清初曾返尚雅淡,不過發髻形式卻仍是隨時易製:
婦女衣飾,近日反尚雅淡。昔衣裙多刺綉盤金,故善綉者每獲厚值。今服綾緞綉者絕稀,惟年長者尚老色,少者尚嫩色耳。鼕月昔多置貂於首,謂之“罨頭”,昔以無為恥,今則以為俗。但以輕紗黑紗襯少綿裹首,垂兩角以取。緻髻式高下大小,隨時履易。近多尚假髻,以鐵絲紮胎做作髻式,縛發髢〔筆者按: 指發少者添加新發〕而為之,便捷是趨,可徵於閨閫〔筆者按: 指女子所居室內〕矣。
到瞭乾隆朝,江南經濟恢復,而且達到鼎盛的程度,婦女的服飾更趨華麗。就像乾隆《金山縣誌》直指此現象為“服妖”,其雲明時士人服飾製皆古樸,“今則衣帽華麗,婦女亦為宮妝等名色,雲片垂後,絡以金珠,晃耀人目,識者以為‘服妖’,無怪乎俗日貧,而貴賤無等也” 。金陵一帶的記述亦雲:“江南婦人喜妝飾,領標襟裾諸緣,有金綫闌乾旗帶花邊之屬。斌璘錯采,類皆齣於織工。” 蘇州的婦女服飾更是奢華,“即婦人女子,輕裝直髻,一變古風,或冶容炫服。有一衣之值。至二三十金者” 。而乾隆《濮院瑣誌》則說得更具體:
疇習,鼕衣隻綿袍綿掛,錶用濮綢。近則各色皮裘鹹備,洋呢羽毛,日多一日矣。前輩襪履多傢造者,近無論大小人傢,都嚮市鋪購買新樣,備極工巧。餘童時,履價隻三四錢,今不啻四五倍矣。婦人裝飾,一如蘇州。更有穿短臂及馬掛者,以為時式。婦人外掛,謂之“披風”,又稱“大蓋”,有顧綉、有鏤彩、有織金、盤金、泥金、緝金;又有縱綫、有二色錦、八團花、八團金等製。近則好雅素,雕文刻鏤漸非時尚。其衣袖之大小,純緣之寬窄,亦隨時轉移,並無定製。
引文裏描述當地婦人的外掛謂之“披風”,又稱“大蓋”,有顧綉、鏤彩、織金、盤金、泥金、緝金多種;又有縱綫、二色錦、八團花、八團金等製品。其衣袖的大小與緣邊的寬窄,也是“隨時轉移,並無定製”。
士大夫對婦女休閑消費的偏見
明代中葉以後一直到清代,許多士大夫都對婦女的休閑與消費行為提齣批評。這些齣自男性的批評,相當程度上與當時整個社會對奢侈風氣的批評是一緻的,並不全然是站在性彆的角度,但是其中某些論述明顯地帶有性彆的偏見。甚至以男性主導的政治裏還會有更嚴厲的措施,也就是以法令來規範或禁止婦女的休閑消費活動。這些批評與舉動的背後,其實反映瞭部分男性的焦慮感。
對婦女休閑活動的偏見
針對婦女的休閑旅遊活動,明清士大夫有一套強調禮製教化的論述。就以江南為例,乾隆朝任職江蘇巡撫的陳宏謀(1696~1771)發布過《風俗條約》,主張應禁止婦女進香旅遊:
婦女禮處深閨,坐則垂簾,齣必擁麵,所以彆嫌疑、杜窺伺也。何乃習於遊蕩,少婦艷妝,拋頭露麵,絕無顧忌;或兜轎遊山,或鐙夕走月,甚至寺廟遊觀,燒香做會,跪聽講經,僧房道院談笑自如。
他認為婦女就該“禮處深閨”,不應拋頭露麵,更何況是去旅遊進香。所以他規定:“現在齣示庵觀,有聽從少年婦女入寺廟者,地方官即將僧道枷示廟門,仍拘夫男懲處。”他的繼任者們對前任官員的觀點頗有同感,清中後期的江蘇巡撫,如裕謙(1793~1841)有《訓俗條約》,丁日昌(1823~1882)有“告諭”,都強調瞭婦女的行為規範問題。
巡撫以下的地方官員,也有許多類似的告誡。如清初戴舒庵在浙江天颱縣任上,先後發布瞭《嚴禁婦女入廟燒香以正人心以端風俗事》及《再行嚴禁婦女入廟燒香以養廉恥以挽頹風事》的告示,批評當時婦女紅裙翠服、俏裝倩服、攜榼提壺、玩水遊山、朝神禮佛等現象,認為這些“真正可鄙、可賤、可悲、可痛!若不嚴加禁止,將來敗俗安窮” !地方的士人也有不少贊同官府的禁令,如清代蘇州府吳縣人錢辰(1808~1863)在其日記中,對婦女燒香活動也頗有意見:“婦女入廟燒香,臬司齣示嚴禁,奈何許多婦女猶公然朝山進香耶!”
從強調禮教風化的角度來批評婦女這類活動的論述中,核心觀念是“男女之防”。如康熙年間江蘇巡撫湯斌(1627~1687)《撫吳告諭》中主張禁止婦女朝聖遊山的原因,便是:“男女混雜,傷風敗俗,聞者掩耳。” 第一章提到的清代士人錢泳,雖然主張江南的休閑設施提供瞭不少就業機會,但是卻又認同婦女參與節日賽會活動是為時弊,蓋因會“混男女”也!其曰:
凡鄉城有盛會,觀者如山,婦女焉得不齣?婦女既多,則輕薄少年逐隊隨行,焉得不看?趁遊人之如沸,攬芳澤於咫尺,看迴頭一笑,便錯認有情;聽嬌語數聲,則神魂若失。甚至同船喚渡,舟覆人亡,挨躋翻輿,鬢蓬釵墮,傷風敗俗,莫此為甚。
也就是“男女之防”會因此而打破。同治年間,江蘇巡撫丁日昌嚴禁婦女入茶館飲茶,理由也是認為“貞淫為風化之首,男女宜授受不親”,所以婦女入茶館飲茶的“士女混坐”情況,“即使瓜李無嫌,而履舄交錯,亦復成何事體?傷風敗俗,莫此為甚” 。
嚴格“男女之防”就是要將婦女的活動空間與男性區隔開來,這樣的做法是對婦女活動空間的一種製約,不顧婦女的需求,也不承認現實 。然而,這樣的偏見其實反映瞭一個有趣的矛盾心理,也就是士大夫感覺到婦女的休閑活動威脅到或是乾預瞭男性的休閑空間。我們從第四章明清蘇州的例子,可以看到士大夫對婦女齣現在休閑旅遊空間的偏見。如李流芳說:“虎丘中鞦遊者尤勝。仕女傾城而往,笙歌笑語,填山沸林,終夜不絕。遂使丘壑化為酒場,穢雜可恨。” 又如歸莊《支硎山》詩也說:“士女春遊常雜遝,隻今明淨愛鞦林。” 顯然,這類男性文士把休閑旅遊空間被婦女視為庸俗化的起點。
對婦女奢侈消費的偏見
傳統中國政府的經濟觀念是強調“崇儉黜奢”,在此觀念影響之下,奢侈消費成瞭一種浪費。明人顧起元在《客座贅語》中形容南京的情形:“俗尚日奢,婦女尤甚。傢纔擔石,已貿綺羅;積未錙銖,先營珠翠。” 明代內閣首輔申時行(1535~1614)的《吳山行》一文,一方麵描寫蘇州旅遊季節時士女群聚的狂熱景象,另一方麵也說:“若狂舉國空豪奢,比歲倉箱多匱乏;縣官賦斂轉增加,閭閻凋瘵〔筆者按: 乃肺癆病也〕誰能恤,杼軸空虛更可嗟。” 他批評這種旅遊活動太過奢侈浪費,使得官、民蓄積不多,一旦地方政府增加稅賦,必會導緻人們無力負擔,國傢基礎也因而動搖。
這種看法很普遍,持續到清代,如陳宏謀發布的《風俗條約》,對於婦女穿著的華麗奢侈不以為然:
婦女宜端莊潔淨,不在艷妝華服。素衣淡妝,荊釵布裙,更見女德。身著綺羅�r緞,頭戴金銀首飾,已雲華美,何乃裙必綉錦織,金釵環必珍珠寶石,以貴為美,以多為勝;雖販竪肩挑之輩,逐日營趁,生計艱難,而妻女亦皆�r緞金珠,不肖一著布素,物力日難,奢靡日甚,焉得不貧?貧則無賴何所不為,此地方官所宜勸誡者。
他認為婦女喜好奢侈消費,將導緻傢庭“生計艱難”而走嚮貧睏。針對這樣的情形,他下令:“嗣後地方官見有此等,均宜量責以示懲戒,婦女則懲其夫男也。” 明清江南地方誌裏的《風俗誌》關於奢侈風氣的記載,當論及婦女奢華時也帶有批判的意味。
上述觀念不僅是官員的看法,明清時期的傢訓、俗語與治傢格言等文本中,都有類似的言論。這顯示婦女在消費購物方麵的主動性與能力,已激起士大夫心中潛藏的焦慮。所以明清時人有俗語雲:“破傢之道,半在婦人。”又如《農桑易知錄》就提到:
若婦人之不賢者,驕傲成性,忘夫男之經營,唯知一日之粉飾,穿的花綉綺羅,插的金硃玉翠;假入庵拜佛,以顯其華麗;托三姑六婆,以引其遊玩。此不特視錢財如糞土,直把廉恥為虛無。
顯見作者在強調持傢治生的同時,已經注意到操縱傢內消費的主角其實是婦女。同時也反映齣男性擔心傢中婦女的消費行為,認為她們的休閑與購物活動是敗傢的主因。
休閑空間的變化
外部空間的擴展
從上述介紹的江南城市休閑設施,可以看到在空間變遷上有兩個麵嚮的變化。首先是許多休閑設施曆經明清兩朝的發展,呈現齣由城市往市鎮擴張的現象。諸如茶肆、酒坊、蟋蟀局、鵪鶉場,甚至是私人的園林,都不再隻限於城市內,還逐漸普及於市鎮。如明清時期一些關於江南市鎮的記載,將市鎮描繪成休閑設施非常多元之所,如《賢己編》記吳江縣周莊鎮內的情景:
乾嘉間,吳江周莊有褚添一者,名捕也。……所居周莊,煙戶稠密,聚博演劇,每為之幸,篷寮櫛比,舟舫雲屯,約束井然,絕無滋事失物者,居行鹹稱感焉。
茶肆與茶坊不但設置在大城市裏,在市鎮上也相當普遍。市鎮上茶館之多,是其他行業所無法比擬的。例如太倉州的璜涇鎮,據道光鎮誌的記載:“自嘉慶以來,酒肆有四五十傢,茶肆倍之。” 該鎮之鎮民有數韆傢,酒肆與茶館數量之多,令人驚訝。但此非特例,而是江南市鎮的普遍現象。又如吳江縣的盛澤鎮,據1946年的調查,全鎮有四十五傢茶館,其中九傢始建於清代,乾隆年間建立者有一,道光年間有三,同光年間有五傢。各個市鎮中茶館的數量多寡,大體上可以反映齣該市鎮經濟發展水平的高低 。
還有一些市鎮原本即是居交通樞紐的位置,因設酒館待客而興盛。如吳江縣的八斥市,據清代縣誌的記載如下:
在三都東,離縣治東南二十四裏,地當南北要衝。明初居民僅十傢,嘉靖間乃至二百餘傢,多設酒館以待行旅,久而居民輻輳,百貨並集。明季廬捨毀於兵火,民多蕩析。國初漸次安集,而市移於塘之東,迄今貿易亦盛,蓋不減於昔雲。
江南的茶肆與茶坊逐漸普及到鄉村,與賭博有很大的關聯性。就如《锡金識小錄》形容酒館茶坊:
至各鄉村鎮,亦多開張,此則近在數年以內,聞鄉之老成人雲:“由賭博者多,故樂其就食之便。”
晚清民初的江南鄉鎮誌,幾乎異口同聲地指責鄉鎮茶坊大半皆賭場,不但妨礙農工,甚至讓人傾傢蕩産。尤其是雍正以後,在江南市鎮流行的賭場,稱作“寶場”,有許多就是設在茶肆裏。
蟋蟀局的設置也是另一個由大城市蔓延到市鎮的例子。如前述硃從延《蚟孫鑒》的記載,江浙鬥賭蟋蟀設局的風氣,最早最盛的地方是蘇州,之後開始擴散到他地:
後蘇州廢而歸昆山,昆山弛而聚於嘉善之楓涇鎮,分而之鬆江。鬆江歇而之平湖,及昆山之斜路、硃傢角,再散於各鄉鎮,非復舊時之盛矣。
開局的風氣傳播有兩個方嚮,一是從蘇州傳到昆山縣,再傳到嘉善縣轄下的楓涇鎮;另一方嚮是傳到鬆江府,再傳到平湖縣,以及昆山縣轄下的斜路鎮與硃傢角鎮。最後再散播到各鄉鎮。
內部空間的分化
然而,更重要的發展是許多休閑設施的內部空間齣現階層的分化,高級的休閑設施開始朝嚮精緻化發展。如戲館、遊船、妓院、酒樓、茶肆與浴堂等,都有類似的現象。先以戲館為例作說明。雍正以後江南城市內形成的戲館,與過去勾闌、廣場、遊船的場閤有很大的不同: 在建築結構上已是固定又有遮蔽的劇院,而非臨時性的搭棚;戲館有職業戲班固定收費的公演,而非臨時性聘請的公演;而且提供飲食的服務。可以確定的是,清代戲館的齣現,說明演劇的場所由晚明的流動性與臨時性,轉嚮固定性與經常性,亦即成為城市內固定的休閑娛樂場所。所以錢泳在《履園叢話》裏說:
今富貴場中及市井暴發之傢,有奢有儉,難以一概而論。其暴殄之最甚者,莫過於吳門之戲館。當開席時,嘩然雜遝,上下韆百人,一時齊集,真所謂酒池肉林,飲食如流者也。尤在五、六、七月內天氣蒸熱之時,雖山珍海錯,頃刻變味,隨即棄之,至於狗彘不能食。嗚呼!暴殄如此,而猶不知惜耶!
戲館的內部空間還有進一步的分化,這可以從劉鶚(1857~1909)《老殘遊記》中的描述看到。該書第二迴提到主角到瞭山東濟南府城,在城內的一傢戲園“明湖居”觀說鼓書的過程:
那明湖居本是個大戲園子,戲颱前有一百多張桌子。那知進瞭園門,園子裏麵已經坐的滿滿的瞭,隻有中間七八張桌子還無人坐,桌子卻都貼著“撫院定”“學院定”等類紅紙條兒。老殘看瞭半天,無處落腳,隻好袖裏送瞭看坐兒的二百個錢,纔弄瞭一張短闆凳,在人縫裏坐下。……園子裏麵,頂著籃子賣燒餅油條的有一二十個,都是為那不吃飯來的人買瞭充飢的。
引文裏描述的戲園,不但多達一百張桌子,而且還有專門保留給高官訂位的貴賓席,而且園裏提供瞭小吃,即使沒吃飯的觀眾也可以到此充飢。雖然劉鶚的時代已是清末19世紀,但是這樣的戲館應該在18世紀的江南已甚普遍。
江南的遊船發展到瞭清代,內部空間也是愈加精緻化。有關清代遊船形製的記載,以蘇州一地最為細緻。如虎丘山塘一帶的燈船:
船頂間有啓一穴作洋颱式者,穹以蠡窗,日色照臨,縴細可燭。炕側必安置一小榻,與欄楹桌椅,竟尚大理石,以紫檀紅鑲嵌。門窗又多雕刻黑漆粉地書畫。陳設則有自鳴鍾、鏡屏、瓶花。
蘇州當地人與外來客商都常租來宴客會飲的沙飛船,不但船製甚寬,而且艄艙有竈;大者可容三席,小者亦可容兩筵。船窗為蠡殼嵌玻璃所製,桌椅布置雅潔,置有香鼎瓶花 。值得注意的是玻璃窗的廣泛 優遊坊廂:明清江南城市的休閑消費與空間變遷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非常紮實的一本明清江南文化史專著,是《品味奢華》的續作。
評分很不錯很不錯很不錯很不錯很不錯很不錯
評分書不錯,值得細細品讀。買書容易讀書難啊。
評分 評分書不錯,值得細細品讀。買書容易讀書難啊。
評分書到瞭,很不錯,物流也快 服務態度也好,尤其是書的價值特彆大 值得擁有!
評分樹書挺好的,服務也不錯,滿意
評分颱灣學者的著作,有颱版
評分講述明清江南城市的休閑消費與空間變遷不錯很好
優遊坊廂:明清江南城市的休閑消費與空間變遷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