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評論》六十年紀念文選 (套裝全4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圖書介紹


《文學評論》六十年紀念文選 (套裝全4冊)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 著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发表于2024-11-25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齣版社: 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
ISBN:9787520113052
版次:1
商品編碼:12212635
包裝:精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10-01
頁數:1848
字數:1933000
正文語種:中文

《文學評論》六十年紀念文選 (套裝全4冊)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相關圖書



《文學評論》六十年紀念文選 (套裝全4冊)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文學評論》六十年紀念文選 (套裝全4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文學評論》是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主辦的全國性文學研究和理論批評的大型學術刊物,主要內容為關於文學理論、中外文學史上重要作傢作品和文學史問題、中國社會主義時期的文學創作和理論的研究和評論文章。本書精選《文學評論》六十年的代錶之作,按照學科匯輯為四捲:文藝理論與比較文學、古代文學、現代文學、當代文學。這些文章在不同的曆史時期産生瞭重要的學術影響力,啓示作用久遠。

目錄

第一捲
文藝理論
文學藝術中的典型人物問題【蔡 儀】/3
藝術創作有特殊規律【王朝聞】/22
釋《比興篇》“擬容取心”說
  ——關於意象:錶象與概念的綜閤【王元化】/37
形象思維再續談【李澤厚】/47
論係統科學方法論在文藝研究中的運用【林興宅】/65
說醜——《美學新論》之一【蔣孔陽】/78
文學與人類學本體論【陸貴山】/89
文學藝術價值、精神的重建——新理性精神【錢中文】/107
中國古代文論的範疇和體係【黨聖元】/125
從西方文論的獨白到中西文論對話【孫紹振】/141
審美現代性的四個層麵【周 憲】/153
文藝美學誕生在中國【杜書瀛】/168
文學與圖像的對立與共生【高建平】/192
新時期文學審美特徵論及其意義【童慶炳】/207
從文學理論到理論
  ——晚近文學理論變局的深層機理探究【姚文放】/228
語圖符號的實指和虛指——文學與圖像關係新論【趙憲章】/243
強製闡釋論【張 江】/264
論文學的思想傾嚮性【張 炯】/290
關於美學文藝學中“實踐”的概念【王元驤】/304
為什麼麥剋盧漢說中國人是“聽覺人”
  ——中國文化的聽覺傳統及其對敘事的影響【傅修延】/321

比較文學
《趙氏孤兒》雜劇在啓濛時期的英國【範存忠】/343
高爾基的文學史觀點和方法
  ——《俄國文學史》中譯本第二版後記【繆靈珠】/376
略論巴爾紮剋和托爾斯泰創作中的思想錶現【卞之琳】/405
通感【錢锺書】/434
亞理斯多德的《詩學》【羅念生】/440
藝術是剋服睏難——讀《紅樓夢》管窺【楊 絳】/452
歐洲文學史研究工作中的一些問題【楊周翰】/459
“無邊的現實主義”還是無恥的“現實主義”?
  ——評加羅迪近著《無邊的現實主義》【羅大岡】/466
三十年代左翼文藝所受日本無産階級文藝思潮的影響【劉柏青】/482
帝國的鏗鏘:從吉蔔林到聞一多【江弱水】/493

第二捲
古代文學
陸遊及其創作【程韆帆】/509
“文心雕龍”初探【劉綬鬆】/526
論關漢卿的雜劇【鄭振鐸】/557
辛棄疾詞論綱【夏承燾】/582
再談《鬍笳十八拍》【劉大傑】/596
論陸機《文賦》中之所謂“意”【郭紹虞】/610
《紅樓夢》中關於“十二釵”的描寫【俞平伯】/618
葉燮及其《原詩》【敏 澤】/660
論意境【袁行霈】/676
建安七子論【徐公恃】/691
論漢代和宋代的《詩經》研究及其在清代的繼承和發展【鬍念貽】/707
試論北朝文學【曹道衡】/732
《水滸全傳》是怎樣纂修的?【王利器】/748
從“唐人七律第一”之爭看文學觀念的演變【周勛初】/774
論蕭綱的文學思想【王運熙 楊 明】/782
《坎曼爾詩箋》辨僞【楊 鐮】/796
永明詩歌平議【躍 進】/816
從白居易研究中的一個誤點談起【傅璿琮】/832
論《詩經》比興的聯想方式及其與四言體式的關係【葛曉音】/844
工具角色與迴歸自我
  ——中國古代文學思想的當代價值認同問題【羅宗強】/866
建設具有現代意義的中國文體學【吳承學】/881

第三捲
現代文學
論巴金的小說【王 瑤】/903
《雷雨》人物談【錢榖融】/945
魯迅與五四文學運動的現實主義問題【陳 湧】/962
一些早該忘卻而未能忘卻的往事【夏 衍】/988
《野草》與中國現代散文詩【孫玉石】/1003
四十年代中期的上海文學【唐 弢】/1021
五四時期小說中的知識分子形象【趙 園】/1038
《呐喊》《仿徨》綜論(上篇)【王富仁】/1062
《呐喊》《仿徨》綜論(下篇)【王富仁】/1079
論“二十世紀中國文學”【黃子平 陳平原 錢理群】/1102
辛亥革命時期至五四時期我國文學的變革【劉 納】/1118
鬍風與盧卡契【艾曉明】/1142
預言與危機(上篇)——中國現代曆史中的“五四”啓濛運動【汪 暉】/1165
預言與危機(下篇)——中國現代曆史中的“五四”啓濛運動【汪 暉】/1178
現代作傢的存在探詢(上)——存在主義與中國現代文學【解誌熙】/1199
現代作傢的存在探詢(下)——存在主義與中國現代文學【解誌熙】/1222
佛學與中國現代作傢【譚桂林】/1235
老中國土地上的新興神話——海派小說都市主題研究【吳福輝】/1256
認識老捨(上)【樊 駿】/1276
認識老捨(下)【樊 駿】/1296
論穆旦與中國新詩的現代特徵【李 怡】/1319
解讀文學所【楊 義】/1334
有聲的中國——“演說”與近現代中國文章變革【陳平原】/1361
“社會改造”與“五四”新文學
  ——作為一個整體的研究視域【薑 濤】/1400

第四捲
當代文學
關於詩歌形式問題的爭論【何其芳】/1421
談《創業史》中梁三老漢的形象【嚴傢炎】/1450
關於曆史和曆史劇
  ——從《臥薪嘗膽》的許多不同劇本說起【茅盾】/1458
關於曆史劇問題的爭論【硃 寨】/1491
特殊心態的呈示和文學經驗的互補
  ——從當代中國文學的整體格局看颱灣文學【劉登翰】/1503
美麗的遁逸——論中國後新詩潮【謝 冕】/1517
當代西緒福斯神話——史鐵生小說的心理透視【吳 俊】/1531
廢墟上的精魂——《白鹿原》論【雷 達】/1546
九十年代:對當代文學史的挑戰
  ——兼論當代文學史的時間、空間與觀念諸問題【於可訓】/1566
“當代文學”的概念【洪子誠】/1578
試論當代文學史(1949~1976)的“潛在寫作”【陳思和】/1595
文學分期中的知識譜係學問題
  ——從“當代文學”的“說法”談起【李 楊】/1610
當代小說的敘事前景【謝有順】/1632
八十年代:話語場域與敘事的轉換【南 帆】/1646
“1940”是如何通嚮“1980”的?——再論汪曾祺的意義【羅 崗】/1663
在曆史的“陰麵”寫作——試論《長恨歌》隱含的時代意識【陳曉明】/1682
《心靈史》的曆史地理圖【程光煒】/1704
“傳統潛結構”與紅色敘事的文學性問題【張清華】/1719
動蕩年代裏知識分子的“文化休剋”
  ——從新文學史重構的視角重讀《廢都》【丁 帆】/1742
學科視域下的當代文學史料及其基本形構【吳秀明】/1760

精彩書摘

  《<文學評論>六十年紀念文選 (套裝全4冊)》:
  生態理論的一個批評文本很能說明問題。《厄捨老屋的倒塌》是愛倫·坡的經典之作,描寫瞭一個古老傢族的一對孿生兄妹住在一座令人窒息的幽暗古屋裏,妹妹疾病纏身,哥哥精神分裂。妹妹病篤,哥哥活埋瞭妹妹。雷雨之夜,妹妹破棺而齣,衝到哥哥懷裏,哥哥就此嚇死,古屋在風雨中倒塌。這原本是一部恐怖小說。小說誕生以後,對這一文本的無數闡釋盡管形形色色,眾說紛紜,但對文本主旨的理解大緻相同,應該說符閤文本的原意,符閤作者的意圖。但在一百多年後,有人用生態批評理論對這部小說作瞭另外方嚮的闡釋,得齣瞭與生態和環境有關的結論。①這裏的手法和技巧,首先是話語置換。小說原本講的是人和事,無關生態與環境,但批評者卻把原來僅僅作為背景的環境描寫置換成主題,將小說變成一個生態學文本。其次是詞語貼附。把文本中散在的情境描寫集中起來,連綴演繹為生態符號。比如,古屋不是房子,而是能量和熵;古屋倒塌不是磚瓦的破碎,而是宇宙黑洞收縮;主人公的生活是一個星球的日漸冷卻;主人公怕光的生理錶現是人與自然的對立……再次是硬性鑲嵌。按照批評者的需要,把精心挑選的意象鑲嵌到整個生態理論的圖譜中,最終完成對原有文本的重構和改造。最後,小說誕生時,還沒有齣現生態理論,生態批評者卻用當下的認識對前生的文本進行強製規整。這就是溯及既往。
  ……

前言/序言

文學研究所的第三個“六十年”
劉躍進

這幾年,文學研究所相繼迎來三個“六十年”紀念日,感念之情,油然而生。
2013年,文學研究所建所六十周年。為此,我們主持編輯五部紀念文集:一是訪談錄《甲子春鞦——我與文學所六十年》,二是資料集《文學研究所所誌》,三是《告彆一個時代——樊駿先生紀念文集》,四是演講集《翰苑易知錄》,五是在所慶五十周年紀念集《歲月熔金》基礎上形成的《歲月熔金二編》。在《歲月熔金二編》序言中,我試圖梳理文學研究所的傳統,認為何其芳同誌在1954年建所之初提齣的“謙虛的、刻苦的、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或許可以視為文學研究所精神的一個基本內涵。謙虛,是就為人而言,低調做人,和諧共事。刻苦,是就做事而言,焚膏繼晷,鑽研終身。而實事求是,則是做人做事都必須遵循的準則。正是在這種精神引領下,文學研究所探索齣一條獨特的發展道路,形成瞭自己的傳統。其一,貫徹執行黨的正確路綫,發揮國傢級科研機構的示範作用,這是文學研究所成立六十年最基本的經驗,也是最重要的特色。其二,遵循學術規律,整閤團隊力量,夯實學科基礎,這是文學研究所在學術界保持較高學術聲譽的根本保障。其三,尊重學術個性,鼓勵廣大科研人員潛心研究,撰寫傳世之作。其四,貫徹“雙百”方針,堅持“二為”方嚮,遵循“雙創”原則,把編選優秀的古今文學讀本作為一項重要的學術工作來做。
2014年,《文學遺産》創刊六十周年。我們又編輯瞭兩部著作:一是《〈文學遺産〉創刊六十年紀念文匯》,二是《〈文學遺産〉六十年紀事初編》。在《〈文學遺産〉創刊六十年紀念文匯》序言中,我著重闡發瞭《文學遺産》創刊以來在三個方麵的重要推進:一是更新研究理念,推陳齣新,加強對傳統文獻學、中國文體學,尤其是對文學經典的研究;二是拓展時空維度,海納百川,將華夏各民族文學納入中華文學研究的大視野;三是強化綜閤比較研究,旁羅參證,將物質文化、製度文化、地域文化、媒體文化以及性彆文化等不同專業知識和研究方法引進古典文學研究領域,將古今文學與中外文學聯係起來,將文學藝術與相關學科貫通起來。
2017年,我們又迎來文學研究所的第三個“六十年”,即《文學評論》創刊六十周年。我們一如既往,組織編選三部紀念文集:一是《〈文學評論〉六十年紀念文選》,從已刊發的六韆多篇文章中,選錄一百餘篇,按照文藝理論、比較文學、古代文學、現代文學、當代文學五大闆塊編排,雖不免掛一漏萬,但總體上可以從一個側麵展現六十年來中國文學研究的風貌。需要說明的是,為保持曆史原貌,除個彆地方略作技術調整外,文字錶述一仍其舊;二是《〈文學評論〉六十年紀念文匯》,收錄七十多位作者的迴憶性文章,記錄作者與《文學評論》的淵源關係以及與此相關的風雲際會;三是《〈文學評論〉六十年總目及編後記》,雖為資料匯編,存而不論,但從中依然可以讀齣很多有趣的信息。王保生先生的《〈文學評論〉編年史稿(1957~2010)》對這些信息多有解讀。為此,我們徵得作者同意,這次一並列入紀念文叢,希望為學術界提供經過係統整理的資料。
在組織編輯的過程中,我有機會係統地閱讀這些文獻,收獲良多,感慨也很多。就其犖犖大端者而言,我認為,《文學評論》至少有三個重要特色值得關注。
六十年來,密切關注現實,把握時代脈搏,體現國傢主流意識形態,這是《文學評論》最鮮明的思想品格。《文學評論》的前身是《文學研究》季刊,創刊於1957年。何其芳同誌在創刊號《編後記》中強調,《文學研究》“將以較大的篇幅來發錶全國的文學研究工作者的長期的專門的研究結果。許多文學曆史和文學理論上的重大問題,都不是依靠短促的無準備的談論就能很好地解決的,需要有一些人進行持久而辛勤的研究,並展開更為認真而時間也較長的討論”。《文學研究》非常注重專業性和前沿性:一是研究隊伍,是專業的“文學研究工作者”;二是研究對象,是“文學曆史和文學理論上的重大問題”;三是研究途徑,是“持久而辛勤的研究”。
隨著新中國成立十周年慶典的臨近,1958年《文學研究》第4期《編後記》中指齣:“要求全國的作者從各個方麵來總結我國這偉大的10年來社會主義文學的經驗。”為體現齣文學研究的現實性、戰鬥性,翌年將《文學研究》更名為《文學評論》,用大部分篇幅刊載對當代作傢作品與文學現象的評論文章。即便是古代文學研究,重點討論的也是如何繼承與發展以及古為今用等亟待迴答的重要現實問題。
1978年,《文學評論》復刊,依然堅持麵嚮當代的辦刊方針。在《緻讀者》中明確提齣:“《文學評論》當前時期的首要工作,就是要從理論上、從總結社會主義文藝的成就和經驗上,深入批判‘四人幫’在文藝方麵所製造的種種謬論,特彆是‘文藝黑綫專政’論。”改革開放初期,《文學評論》積極參與撥亂反正工作,總結新中國成立三十年文藝運動的經驗教訓。積極組織召開座談會,討論劉心武短篇小說《班主任》,並刊登係列評論文章,為“傷痕文學”“反思文學”“改革文學”等鳴鑼開道,專闢“新書新作評價”“中篇小說筆談”“關於當前文藝思潮的筆談”等欄目。此後,又專闢“新時期文學十年研究”“新時期30年中國文學研究”“颱港及海外學人園地”“世界華文文學”等欄目,拓展研究空間。還圍繞著“兩個崛起”“朦朧詩”“先鋒小說”“新曆史小說”“新寫實小說”“女性寫作”“網絡文學”“莫言研究”等話題,組織專題文章,展開深入討論,推進當代文學研究,總結中國文學經驗。
六十年來,圍繞重大的理論問題與現實問題,開展積極的思想交鋒,始終走在學術的前沿,這是《文學評論》最重要的學術特色。1957年創刊號的《編後記》寫道:“我們深信,我們的學術水平,我們這個刊物的質量,都隻有在‘百傢爭鳴’的方針下廣泛發錶各類意見和自由競賽,然後有可能逐漸提高。在任何學術部門,一傢獨鳴都是隻會帶來思想停滯和思想僵化的。”創刊之初,《文學評論》結閤文學發展的實際,圍繞著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典型性格與典型人物、曆史劇創作與理論、政治標準與藝術標準以及詩歌格律等基本理論問題展開討論。
1961年,《文學評論》第3期刊發嚴傢炎的《談〈創業史〉中梁三老漢的形象》引發瞭廣泛的討論,把關注的重點全麵引嚮當代文學創作領域。這場討論,不僅僅限於研究者之間,創作者也參與其中,發錶瞭針鋒相對的意見。2005年,劉納發錶《寫得怎樣:關於作品的文學評價——重讀〈創業史〉並以其為例》(《文學評論》2005年第4期),又引發新一輪爭論。可惜作者早已離世,不能親自作答。在紀念柳青一百周年誕辰學術研討會以及最近召開的“新語境、新方法、新視野下的柳青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上,這個話題一直是學者討論的核心議題之一。可見,這場持續半個多世紀的討論,其意義已遠遠超齣《創業史》本身,實際上牽涉創作者與研究者、文學理論與文學實踐的關係問題。柳青堅持認為,文學理論研究、美學研究,必須結閤藝術創作實踐纔會有說服力,否則隻是紙上談兵,並無實際意義。此後,由批判“人性論”“人道主義”等話題逐漸引申到文學上的共鳴現象、山水詩和自然美的問題;又由曆史劇創作引發關於曆史與曆史劇的論爭。這些話題,時至今日依然有值得討論的空間。
1978年,《文學評論》復刊第1期刊發毛澤東與陳毅同誌談詩的一封信,同一期,還刊發王朝聞的《藝術創作有特殊規律》,引發學術界關於藝術規律、形象思維問題的大討論。《文學評論》持續關注,相繼刊發陳湧《馬剋思、恩格斯的美學和曆史的批評》(《文學評論》1983年第1期)、李衍柱《美的規律與典型化原則》(《文學評論》1991年第5期)等論文,就這些問題展開深入探索。他們提齣的一些論點,今天看來也許已不新鮮,但在當時特定背景下,確有振聾發聵的意義。
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西方思潮的湧入,社會-曆史批評、精神分析批評、結構主義批評、比較文學批評、文體形式批評、印象批評、文化研究等新的研究方法紛至遝來,眾聲喧嘩。《文學評論》為此專闢“外國文藝理論評介”“發展馬剋思主義文藝理論筆談”“當代中國文藝理論新建設”等專欄,積極開展學術討論。早在1962年,錢锺書就在《文學評論》上發錶《論通感》(1962年第1期)一文,較早運用心理學方法,比較亞裏士多德的《心靈論》與中國的《樂論》,比較唐宋詩詞與西方古典詩歌中的通感現象。他指齣,把事物的無聲的姿態描摹成好像有聲音,錶示人們在視覺裏仿佛獲得瞭聽覺的感受,用現代心理學或語言學的術語來說,就是“通感”或“感覺移藉”。這些理論的探討,成為後來文學研究的理論先聲。鄭敏《解構思維與文化傳統》(《文學評論》1997年第2期)比較係統地論述瞭法國哲學傢德裏達的解構理論,認為解構主義強調歧異的存在是多元的必然,也是事物發展的動力,在差異的運動中,由於變是不可停止的,矛盾成為互補而非絕對對抗。這種理論有其閤理性的內涵,可以藉此批判西方中心主義,並引發女權主義思潮,有助於後殖民主義對文化侵略的批判,也有助於後現代主義藝術觀對無序、無整體宇宙觀的形成和錶達。林興宅《論係統科學方法論在文藝研究中的運用》(《文學評論》1986年第1期)較早地從方法論角度論述我國文藝研究、文藝批評的變革過程,認為係統科學方法論的核心在於有機整體觀念。強調整體性觀念,這在今天看來可能已是常識,而在當時,他運用係統科學方法論討論文學問題,讓人感覺耳目一新。聽覺文化與視覺文化的比較研究也備受矚目。早在20世紀80年代,美國學者魯道夫?阿恩海姆《藝術與視知覺》就被介紹到中國,重點分析視覺藝術心理學問題。傅修延《為什麼麥剋盧漢說中國人是“聽覺人”》(《文學評論》2016年第1期)指齣,以拼音文字為主體的西方文化,對於“圖像”非常重視,甚至成為視覺文化的核心概念。相比較而言,以形聲文字為主體的中國文化傳統,對於聽覺形象更加關注。看字聽聲,“聞聲知情”,這是中國文化的特點。明清小說中存在著的“草蛇灰綫”的藝術手法,強調藝術結構要有“連”有“斷”。這與西方藝術更專注於一以貫之的“連”有所不同。陳平原《有聲的中國——演說與近現代中國文章變革》(《文學評論》2007年第3期)從近現代的“演說”入手,著重討論“演說”在新文化運動中的作用,彆開生麵。
近代以來,隨著自然科學的高度發展,後工業化的西方社會,齣現瞭種種畸形和矛盾,打破瞭上帝創世的神話,打破瞭理性萬能的說法。當人們有意識地發現醜,錶現醜,把醜當作美的時候,荒誕便代替瞭崇高,非理性也就成為一時的審美思潮。蔣孔陽《說醜》(《文學評論》1990年第6期)一文指齣,作為美的對立麵,醜,自有其積極意義。問題不在於寫什麼,而是站在什麼立場來寫,要錶達什麼樣的審美追求。美與醜,滑稽與崇高,這些曾經的老話題,在審美追求日益多元化的今天,依然有重新思考的必要。
文學創作、文學理論的本土化,中國古代文論的現代化,也是持續不斷的討論話題。黃浩的《文學失語癥》(《文學評論》1990年第2期)認為新小說患上瞭“運動性失語”,“通俗一點講,就是新小說說話睏難”。由此延伸,古代文論也麵臨著現代轉化的難題。季羨林《門外中外文論絮語》(《文學評論》1996年第6期)強調我們應當秉承“不薄西方愛東方”的態度,“讓這兩種話語並駕齊驅,共同發展”。為此,《文學評論》編輯部在1997年第1期特設專欄,精心擇選四篇論文與一篇報道,引導“中國古代文論的現代轉換”“重建中國文論話語”的學術討論。
世紀之交,文化研究理論與實踐問題逐漸引起學界的格外關注。麵對中國文論轉型過程中呈現齣來的重大理論問題,文學研究所適時承擔院重大課題“新世紀全球化格局與中國人文建設”項目,係統迴應急劇變化中的中國社會文化現實問題,同時,又組織專傢按照類彆編選“新世紀文論讀本”,選錄近十年來重要的理論文章。《文學評論》也積極跟進,組織“二十世紀文學迴顧”“文學史史學筆談”“中國當代文學史寫作筆談”“全球化趨勢中的文學與人”“社會文化轉型與文藝美學研究”“中國傳統文學與經濟生活”“關於文學理論邊界的討論”等欄目,重新審視傳統文學思想的價值和20世紀中國文學研究的成就與不足,迴答人們關切的問題。從這些學術活動中可以看齣,文學研究所的科研人員既要堅持“文以載道”悠久傳統,又不能放棄研究者應有的文學立場和人文情懷。錢中文就堅持認為,過度強調文化研究的價值其實是泛化瞭“文學性”,取締瞭文學自主研究和獨立的學科價值,一味地關注文學外部研究,最終將導緻文學的消亡。站 《文學評論》六十年紀念文選 (套裝全4冊)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文學評論》六十年紀念文選 (套裝全4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文學評論》六十年紀念文選 (套裝全4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